零点看书 > 滴血瞳 > 第八百零三章 悬棺厚葬

第八百零三章 悬棺厚葬


我胸口处顿时涌出一种火热的感觉,我看着在床上躺着的桑林婆婆,她整个人干枯的貌似是一具柴火,整个人看起来也十分的憔悴,嘴巴翕动着,满脸的皱纹,在她的脸上晕开,带着一种诡异的色泽。

        “桑林婆婆……”我走上前去,小心翼翼地喊了她一声,害怕惊扰到她。

        “婆婆,是小天来了,您起来喝口水,您不是说有话告诉他吗?”王嫂子慢慢地扶起了桑林婆婆,桑林婆婆的眼皮眨动了几下,旋即慢慢地张开,侧眼看向了我,“你来了……”桑林婆婆艰难地说了句,声音沙哑地就仿佛是一个沙瓤西瓜。王嫂子赶紧把水端到了她的面前,平心而论,这么些年,王嫂子对于桑林婆婆的照顾可谓是尽心尽力,也算是很不错的了。

        “婆婆,我在呢,您有话慢慢说……”我伸出手,轻轻地拉住了桑林婆婆的手,桑林婆婆的手也暖呼呼地,她反手握住了我的,我可以感觉到此时的她真的是很激动。

        “小天啊,婆婆今天也算是到了该去地狱的时候了,以前,我总是很害怕这一天的到来,但是现在我看透了,我一点也不害怕了,死亡是一个终结,人生也是一个过程,没有这一步,人生不能成为完整……”桑林婆婆的精神突然变得很好。这让我无限的意外,难不成现在的他当真是回光返照了吗?

        “您别这么说,您……”话刚说了这么多,我顿时觉得自己的嗓子里面犹如骨鲠在喉,桑林婆婆是何许人也,她自己的命运,难不成她还不清楚吗?

        桑林婆婆深深地吸了口气,“好了,孩子,不要再说了,我明白你的意思,但是我也清楚自己现在是什么情况,现在的我,身体就已经是千疮百孔了,我知道自己的时日俨然不多了。那个小飞鱼你不要我也可以理解,但是我死了之后,我也请你连我的身体还有小飞鱼一起送到我们苗寨里面去。”

        桑林婆婆的手紧紧地握住了我的,她的眼睛无限渴望地看着我,我也看向了她,心中顿时一阵紧缩,“好的,婆婆,我答应你。”

        落叶需归根!这个道理对于他们这老一辈的人来说,是雷打不动的,何况桑林婆婆帮助了我这么多,对于她临终前这个要求,我肯定要满足她。

        “你去了之后,把这小飞鱼给我们族长,他名字叫做桑林鲲,交给他,我才放心,否则的话,这小飞鱼落在其他人的手中,我肯定是不放心的,孩子啊,有些时候,你做的是对的,小飞鱼是好,但是也需要看看事情的两面性,好的东西必定在某些时候也是一把双刃剑……”说完了这么多,桑林婆婆深吸了口气。

        而后,她转头看向了王嫂子,“这么两年麻烦你们两口子了,就算是之前你们有做错过一些事情,但是现在来说,你们也弥补了,我老太婆没有什么好说的,我知道你们给我选的有墓地,但是我也必须要遵守黑苗一脉的习俗……”

        说完了这些,她冲着王嫂子摆了摆手,“出去吧,我们几个说会话。”

        王嫂子走出门去,但我总是觉得桑林婆婆肯定是想跟我们说一些悄悄话,所以才把王嫂子给提前支出去。

        “小天啊,你不要以为我是故意折腾人,只是我们黑苗蛊婆原本就有违天道,所以死后必定要通过特殊的方式进行墓葬,那就是悬棺葬。”她幽幽地说到。

        悬棺葬是中国南方古代少数民族的葬式之一。属崖葬中的一种。在悬崖上凿数孔钉以木桩,将棺木置其上;或将棺木一头置于崖穴中,另一头架于绝壁所钉木桩上。人在崖下可见棺木,故名。悬棺葬工程艰险,耗资大,主要在贵族中盛行。

        “悬棺”一词,来源于梁陈间顾野王,其有言,“地仙之宅,半崖有悬棺数千”  。

        悬棺葬遍及川、黔、滇、湘、桂、粤、浙、赣、闽、皖、鄂等省,北方山西也有分布,主要存在于福建武夷山地区和四川与云南交界的珙县、兴文、筠连、镇雄、威信等县。与珙县悬棺葬并存的还有崖画。山西太原北边的山上也有悬棺,就在中北大学对面的土堂村后面山上,山上有一条通往汾河二库的公路,沿公路朝二库走,就能看见悬崖上悬棺。

        各地发现的悬棺葬,葬具与年代各不相同。福建武夷山地区的多系整木挖制的船形棺,属春秋、战国之物。这一地区白崖悬棺的随葬品有龟状木盘及大麻、苎麻、丝、棉纺织品残片、残竹席等。四川珙县、兴文一带的多系整木挖制的长方形棺,其上为人字坡盖,属元、明时期之物。珙县洛表悬棺的随葬品以衣服为主,其上装饰繁缛,随葬的竹筷上写有汉字。

        远古时代的人们到底是用什么办法把装有尸体和随葬物品、重达数百公斤的棺木送进高高的崖洞里去的,就是一个令人“难以捉摸”的问题。

        最早对这个问题提出解释的大概是南朝人顾野王,他把武夷山中搁置悬棺的崖洞称为“地仙之宅”,意思是神仙的墓葬之处。神仙有腾云驾雾的本领,悬空置棺当然就不会有什么困难。后人据此猜测,“云是仙人葬骨”之处,故武夷山的一些洞穴也就有了升真洞、仙机洞、换骨岩之类的美称。

        《稽神记》中甚至有这样的描写:“建州武夷山,或风雨之夕,闻人马箫管之声,及明,则有棺椁在悬崖之上。”神仙已是幻想中的产物,而传为长生不死的神仙居然也会像凡人一样死去,尤属匪夷所思。不过这些说法既然得以流传,至少说明古人多认为若非神仙出手,仅靠常人是难以实施凌空悬案这种奇特的葬法的。

        清许瓒曾《东还纪程》记载,湖南常德沅江流域有一“倒水岩,石皆壁立水滨,逶迤高广”,壁上凿有十个洞穴,下临绝壑,其中有个洞穴内藏有五具棺材,“旧传为沉香棺”,如果理解为是沉香木制作的话,其分量之重自然又过于一般木棺。

        这样重的东西,又是怎样把它抬升进壁穴里去的呢?许瓒曾便向当地人请教,当地人也只能提供先人的传说,据讲是趁沅江涨水时由“健鬼引絙而上”。如果此说属实,那么就还存在一种与从山顶上吊下棺木正好相反的办法:即利用水位抬高,以船载棺而将之运进预先看好的天然洞穴或人工凿成的崖窦里,等水位降低后,便有了石壁悬棺下临绝壑的奇特景观。

        悬棺葬是古代一种比较奇特的葬式:在江河沿岸,选择一处壁立千仞的悬崖,用我们至今仍不知晓的方法,将仙逝者连同装殓他的尺棺高高地悬挂(置)于悬崖半腰的适当位置。葬地的形势各异,归葬的个体方式也略有差别:或于崖壁凿孔,椽木为桩,尺棺就置放在崖桩拓展出来的空间;或在约壁上开凿石龛,尸棺置入龛内;或利用悬崖上的天然岩沟、岩墩、岩洞置放尸棺……人死了,要找个归宿,要为失去灵魂的躯壳找一个妥当的安置办法,从这个意义上讲,悬棺葬和土葬、火葬、水葬、天葬等等葬式一样平常。

        有这样一侧以轶闻:1933年,一位姓陈的地方官为了探究僰人悬棺的奥秘,雇用两名樵夫,从豆沙关的绝壁上掀下两具悬棺,其中一具运到昭通省立第二中学供考察、展览。未久,两名樵夫均意外惨死。翌年,一位大号熊廷权的赈灾的官员,公务之余,到省立二中参观,看了悬棺及棺木中遗骸,又询悉惨死的樵夫的故事,便有些坐不住了,对校长再三进言:“文王泽及枯骨,古人遗骸何当玩弄?请以礼瘗之”。校长只得将悬棺遗骸归葬。这位熊大人仍难以心安,又颤颤惊惊地写了一篇诔文:“霜凄凄兮露瀼瀼,风雨剥蚀兮日月迎将。翳何人兮骨骸坚强,胡不速朽兮恋此高岗。恶有报兮善有庆,毁棺露骸兮吾意凄惶。山之广大兮地厚无疆,以为宅兆兮永此潜藏。臻百福兮降百祥,千秋万岁兮无厉无殃”。敬鬼神而远之。

        豆沙关悬棺在盐津县豆沙乡石门村关河南岸的绝壁上,紧傍213国道。秦开“五尺道”、汉修南夷道、隋造偏梁桥阁、唐开石门道,都无一例外地选择豆沙关作为人滇的门户。“关津枢纽”,“南滇锁钥”,名不虚传。关河北岸,“五尺道”贵迹、石门关古城堡、唐贞元十年御史中丞袁滋册南诏题名摩崖,昭示着这里曾有过人文蔚起的繁荣。关河南岸,削壁腾立,参天而起,高达四五百米,悬棺就存放于绝壁半腰一工方形岩坎内。

        20世纪30年代调查有棺40多具,此后或堕落入关河,或被好奇者、居心叵测者破坏,今仍存有10余具。远眺,在清淡得近乎透明的天穹下,在沉重得势将倾倒的绝壁的阴影中,尸棺累累,凌空悬置,确实会让人生出许多难以言喻的思绪,臆想出许多神魔怪异的故事,难怪熊大人要苦苦祈告“臻百福兮降百祥,千秋万岁兮无厉无殃”。

        “好的,婆婆……”我握紧她的双手,“我答应你!”


  https://www.lingdianksw8.cc/10/10736/11554316.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lingdianksw8.cc。零点看书手机版阅读网址:m.lingdianksw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