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章 方术四图
在这大山深处的静谧的夜色当中,单单听到巫虺文的这句话,顿时让人的心里面犹如敲鼓一般,就连心脏也被不由得多跳了两拍。我深吸了口气,看向了前方,顿时觉得面前的巫虺文,阴骘着一张脸,就仿佛是一尊邪神塑像。
但是他面前的那些痋术师却纷纷地散开,顿时便听到了整齐划一地脚步落地的声音——“嗵”!以及那些招魂幡在夜风当中猎猎的声响,传到耳朵里面,顿时让人不住地发着抖。
此时,我们三个却看到了前面的一幕,我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只见在我们的正前方,除了桑林婆婆的那口“九龙抬尸棺”之外,竟然还有一口棺材,我定睛一看,那棺材竟然是……
“什么?”我喉结涌动,即使我已经很控制我自己了,但是看到了面前的一幕,我仍旧有些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我深深地吸了口气,把自己澎湃的心情给渐渐地压了下去,因为出现在桑林婆婆棺材旁边的,赫然就是一口船型棺材。
并且……我定睛一看,在这船型的棺材的外观上面,竟然刻着一系列的图案,只见第一个图案是一个人双手向上托举,正在抬头仰望着天上的星星。
而第二幅图竟然是一个人跪在了地上,貌似在地上寻觅着什么东西。若是我没有猜错的话,这图画应该讲的是寻龙定穴堪舆之术。
第三幅图,则是男女房中阴阳调和之图,这画面着实有些辣眼睛。
而最后一副,则是一个人的面前有着一个丹炉,他的手中还拿着一柄蒲扇儿。
一共四幅图,但是这几幅图所表达的意思我却有些不明白,不由得微微地皱起了眉头。崔明丽倒是拍了拍我的肩膀,“这是方术!是先秦的那些道术!”
“什么?方术?”我吞了吞口水,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但是崔明丽却冲着我微微地点了点头,从她的目光当中我看出了坚毅的神色。
若是方术的话……我的脑袋不由得一疼,顿时一道白光从我的脑海当中闪现,我貌似懂得了一些什么事情了。
方术,指方技和术数。而所谓方技,在古代指医经、经方、神仙术、法术等等;术数指阴阳五行生克制化的数理。天下之治方术者多矣。方,道也。自轩顼已下,迄于尧舜,治道艺术方法甚多。
方法甚多。"古代把治方术的人称作“方士”,他们是"神仙"的化身。神仙的最大特点在于:一是形如常人而能长生不死,二是逍遥自在,神通广大。"方士"后来发展成"道士"即道教人士,他们以神仙崇拜为独有特点。
神仙传说可追溯到战国时期,一出自荆楚文化,一出自燕齐文化。《庄子》书中关于神人、至人、真人、圣人的文字,是对神仙形象最初的生动描述。如:"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
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至人神矣,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沍而不能寒。"这种神人、圣人不食人间烟火,不怕水火侵害,腾云驾雾,来去自由。自己升天,"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鸾皇为余先戒兮,雷师告余以未具,吾令凤凰飞腾兮,又继之以日夜。"
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既有这种神仙幻境,必有认真的追求者,而关键是如何突破生死大限,实现个体永生,于是有"不死"之方出现。
古代关于方术的记载很多。而史书之上也有记载有人献不死之药于荆王。
另外的一些典籍当中也提到"客有教燕王为不死之道者"。神仙传说流行较广,而神仙方术的热衷者主要是诸侯王,两者同时盛行的地方是北方燕齐一带。
燕齐地临大海,海天的明灭变幻,海岛的迷茫隐约,航海的艰险神奇,都引发出人们丰富的联想遐思。
齐国都城临淄的稷下学宫,在战国时期人才荟萃,百家争鸣,黄老思想十分活跃"黄老之学在历史上有过重大影响,并逐渐演变为一种信仰,还从中发展出早期的道教之一太平道,后虽被镇压,但齐东信道之风长期不衰"!
其次,胶东半岛三面环海,群山环抱"海天明灭,变幻无穷"海岛迷茫隐约,引人入胜,航海艰险神奇富有刺激,海产丰富多彩,招人喜爱"特别是神奇的海市!山市,更易引起众人对神仙生活的向往和遐思"。
这里自古以来就有着浓厚的神仙传说气氛,是中国神话两大来源之一的燕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渤海之东有大壑,名“归墟”,中有岱舆、员娇、方壶、流洲、蓬莱五仙山,“其上台观皆金玉,禽兽皆纯编,珠纤之树皆丛生,华实皆有滋味,食之皆长生不老。最后二山飘去不知踪迹,只剩下方壶(方丈)、瀛洲、蓬莱三山了。
神仙方术自秦汉以后发展更烈。秦始皇并有天下后,多次东巡沿海,冀有所得,派遣徐福发童男童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仙药。徐福又称徐巿,秦时方士,为迎合始皇的迷信长生,上书说海上有三座神山,请得童男童女数千人,乘楼船入海,结果一去不返。
秦始皇还派过韩终、侯公、石生等求仙人仙药,结果用费甚巨而一无所得。虽然"燕齐海上之方士传其术不能通,然则怪迂阿谀苟合之徒自此兴,不可胜数也"。《史记》又说,这种方术"祠灶则致物,致物而丹砂可化为黄金,黄金成以为饮食器则益寿,益寿而海中蓬莱仙者乃可见,见之以封禅则不死,黄帝是也"。
有人还说"黄金可成,而河汉可塞,不死之药可得,仙人可致也"。方士们编造出黄帝铸鼎、骑龙升天的神话,引得帝王大发感慨说:"吾诚得如黄帝,吾视去妻子如脱躧耳"。帝王一人好之,上下万人趋之,"齐人之上疏言神怪奇方者以万数","自此之后,方士言神祠者弥众"。《史记》说与邹衍同时,"宋毋忌、正伯侨、充尚、皆燕人,为方仙道,形皆销化,依于鬼神之事"。
方术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巫史。由于古代社会生产力和科学知识所限,人们相信天主宰着一切人事,人间的统治者受命于天,把自然界的日月星辰、风云雨雪、山川草木、鸟兽虫鱼等的变异,视为灾异和祥瑞的征兆。
相传有“明堂羲和卜史”等官吏专门观天文、察时变、纪吉凶,用卜筮来传达天的意旨,并用祭祀来消灾祈福。在龙山文化遗存中有大量烧灼过用作占卜的兽骨,说明这时已有了预卜命运的占卜。
商代的甲骨卜辞中,有许多日食、月食和风云雨雪及祭祀天时诸神的记录。周代认为天道与人事互相感应,人的行为能感应上帝,“天命靡常”,人君“敬德保民”,就能“祈天永命”。
春秋时,人们把天上的十二星辰和二十八宿跟地上的州、国位置相对应,称为“分野”,以星宿的变异来比附州、国吉凶,使得天人之间发生更密切的关系。
而此时,我再次看向了那四幅图,当即恍然大悟,方术若是细致划分的话,便可以分为四大类,分别是,占星术、堪舆术、房中术和炼丹术!
占星术起源很早,是以观察星辰运行予言人事祸福的一种技艺,它充斥着中国历史进程,每个朝代每个帝王都采用占星术,其精华是“天人感应”。
堪,天道也,舆,地道也,天地之代名。怀有此种技艺的人称“风水先生”,研究住宅基地或坟地的形势,又称相宅墓地之法。又有算命先生,看八字,用易经阴阳五行推演人的命运,在旧社会很流行。
第三则为房中术,在中国古代非常发达,是国人对性生活的深刻认识。房中者,情性之极,至道之际。房中术出现很早,但直至魏晋南北朝才基本形成体系。
最后则是炼丹术,是以炼制长生不老药为目的的方术,源于秦汉,属于道教,内容十分庞杂,大致可分为内丹和外丹。
“原来如此!”我默默地说了这句话,崔明丽回头看我,但是从她的目光里面,我却没有看到一丝讶异的成分,反倒是觉得她的目光十分的轻柔,并且带着一种貌似“我早就料到了的意思。”
在这黑苗寨子崖葬的地方,竟然出现了这船型的悬棺,并且在这悬棺之上还有代表方术地四幅图话,这么说来,这一切的一切,都跟那南越王国是脱不了任何干系的了。
“护身符,白矖……”我默默地摸索着,从自己的脖子上面把这护身符解了下来,再次交到了崔明丽的手中,“带上它!”
我的话不容置疑,也不允许崔明丽有任何的反悔的余地,崔明丽想挣脱我的手,但是看到我坚毅的目光之后,便也不再说什么了……
https://www.lingdianksw8.cc/10/10736/12022295.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lingdianksw8.cc。零点看书手机版阅读网址:m.lingdianksw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