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贞观俗人 > 第784章 卫王

第784章 卫王


  守着肥沃的平原却连饭都吃不饱,秦琅很鄙视。

  坐在沙滩下的草亭子里,秦琅开始规划设计未来的流求州,先从淡水港开始。

  “三郎,你瞧这海鲜真不错,退潮了,跟着赶海一趟,就能捡这么多。”阿侬夫人笑着提着一个桶过来,里面是她刚赶海捡的许多海鲜。

  好几种螃蟹,还有一些八爪鱼,还有一些海蛎,甚至还有几根海带,另外还有十来条各种海鱼,居然还捡了好几个海星。

  东西虽然都不大,可那鲜活水灵的,看着就让人喜欢。

  陪同的管事妻子在一边笑着道,“这里的番子以前都不太喜欢吃这些杂鱼杂虾的,基本上不吃。”

  “那是他们不会吃,若是吃过三郎做的海鲜,肯定不会这么浪费。”阿侬夫人来自交州山里,以前其实也很少有机会吃上新鲜的海鲜。可自从跟了秦琅,倒是开了荤。

  秦琅笑笑,“做个海鲜粥不错了。”

  这让他想起个事,据说解放前的上海穷人,就只能吃大闸蟹充饥,虽然这可能是个笑话,但大唐此时沿海地区的百姓,确实是比内地,尤其是远比中原百姓日子苦的多。

  捕渔其实并不容易,最重要的一点,捕渔不但得需要渔网渔船这些工具,而且限于运输能力等,渔获并不好卖。

  渔民们最大的问题不是捕不到鱼,而是难以及时变现,鲜鱼一般是难以离开海港的,渔民们也只能把鱼弄成咸鱼干卖,但咸鱼干加工也较麻烦,并不容易。

  沿海地区又大多缺少田地,渔民们多数都较穷苦。

  尤其是这时不时来一场台风什么的,可能就会把那简陋的房子给掀飞了。

  海边的人不缺鱼虾,大鱼大虾都有,但缺粮。

  中原人可能觉得海鲜粥是美味,但对于沿海的百姓们来说,那只是无奈的苦日子罢了。

  如何把渔产品变现是件很重要的事情,当然,解决粮食也是重中之中。淡水是平原盆地,不缺肥沃的耕地,这里缺的其实是农耕的技术。

  需要从中原引起牛马犁田,需要引进先进的耕作技术,以及优良的稻种等,相比起那些番人刀耕火种这种原始的种植技术,从中原引进新技术后,有牛马挽犁深耕,这些肥沃的土地,就能立马变成粮仓。

  中午。

  秦琅便亲自下厨,用阿侬夫人赶海捡来的小海鲜,做了一锅海鲜。

  没什么调料,却是原汁原味的鲜。

  秦欢被秦琅叫来吃饭,很是拘束。

  特意没有分餐,一张八仙桌坐着,只是放了公筷公勺,可这么个小举动,却让秦欢感觉三郎真没把自己当外人。

  一下子就接近了许多感情。

  “朝廷回复到了,我向圣人请奏设立流求州一事,已经得到批准。不过关于你出任流求州刺史一事,未能通过,有些遗憾。”

  秦欢夹着一只小八爪鱼,听到这消息手不由的抖了一下,八爪鱼掉在了桌上。

  “抱歉,手抖了下。”

  “没事。”秦琅道,“陛下已经下旨,敕封卫王殿下封藩流求,永镇海东,世封流求州都督,将于淡水河中游的平原建一座流求城,整个淡水平原都将是卫王的封地。”

  秦欢有些勉强的笑笑。

  “你也别失意,陛下敕封卫王封建流求开国建藩,世袭流求都督一职,他很快就会前来就藩之国,在上游营建新城,还会带来许多人口、工匠、奴隶等。当然,流求这么大,也离不开你们的协助。陛下授你为流求都督府长史,这也是个要职,你可要好好干。”

  流求有刺史州提升为都督州,秦欢从刺史变成了长史,心理有些落差,但也很快调整了心态。

  那毕竟是一位亲王。

  秦琅告诉他这位卫王是宗室旁枝,过继给皇帝胞弟为嗣的,论辈份是皇帝继侄。

  皇帝大笔一挥,把淡水平原都划给了卫王做封地,他封流求都督,名义上整个流求岛都归他统管。不过皇帝也知道这岛较大,所以实际上只圈了淡水平原做为卫王的直辖封地。

  卫王会在中秋节前赶到流求岛上就藩,这样一位亲王就藩,肯定会带来许多属吏随员。

  到时能让流求热闹不少。

  按照皇帝最新拟定的世封之法,世封都督、刺史许开国建牙,置幕府辟属吏。

  这些世封的皇亲功臣们,世封边疆,开国立府,可以有自己的国官。

  诸藩的国官就是他们管理封地的班子,所有封侯国官品级为视品,就如勋官一样,视某品级,享受相应的服饰规格待遇等,但封国官如果转朝廷官职,则要先在吏部铨选侯官,并且跟勋官一样要降等侯官。

  比如勋官里的上柱国是从二品勋,但如果授职,降三大阶,则最高只授六品官。封国官也差不多,表面视品挺高,实际是虚高。

  封侯国官以长史、司马各一人,掌统府僚,纲纪职务。

  下面则还有掾、属于,各一,各通判三曹事务。

  又有主簿一人,掌覆省书教。有记室参军二人,掌表启书疏。

  下面还有录事、六曹参军事各一人,参军四二人,行参军事四人,典签二人。

  基本上与州衙官吏班子配置相同,视州衙官吏品级,许诸侯自己征辟幕僚,但若转朝廷官职,却要降好几级。

  此外,封侯还允许拥有自己的卫队,置亲事府与帐内府各一,二府皆设典军二人,副典军二人,亲事府亲事二百三十人,帐内府帐内六百七十人,另还有各有队正、旅帅、校尉等。

  另世封功臣还有一套府官,有家令、大农、尉,丞,学官长,食官长、厩牧长、丞,典府长、丞,典卫、舍人、录事,府、史等府吏。

  秦琅收到承乾从长安发来的信件,里面很详细的说明了这次朝廷的调整,与之前的做了很大的改动。

  其中最让秦琅关注的还是军队,原先除了亲事和帐内两府外,诸侯藩国还允许拥有卫队,按级别拥有一到三军,数量为一到三千人不等。

  而这次李世民直接把这封国的卫队给罢了,只保留了帐内和亲事这两个卫队,数量为九百,加上各级军官以及一些有品级的执仗亲事等,其实刚好一千人。

  但这一千人只是一个限额,实际上两府卫队要由诸侯自己招募自己养,朝廷完全不管了。

  还有一个很大的调整,那就是府、国两套诸侯属国,朝廷把国官系统,直接纳入了朝廷体系,实际上只让诸侯们自己征辟府官,而封国的长史司马录事参军等这些有视品的,全由朝廷吏部选派,诸侯可以自己举荐,但决定权在吏部。

  这实际上是先狠砍了诸侯们军事上一刀,然后又在行政上又开了一刀。

  最后还特让御史台于每个世封功臣的封地派驻巡察御史一员,负责考核官吏,督查诉讼等。各道常平司则还于各世封州派转运使一员,负责税赋征缴等。

  皇帝对世封都督和刺史,收走了不少权力。

  不过食封地三分之一税赋这条,却没改变,这是给诸侯们最大的经济权益。

  四十八位世封之臣,朝廷一次性确定了四十八个封国,宗室王封地为王国,功臣封地为公国。

  二十四位功臣皆令就藩,而二十四位宗室,则暂时只令七位亲王就藩,本来是八位,李世民最终还是没舍得让魏王李泰就封。

  只让李恪就藩南宁州都督,让李祐就藩东宁州都督,李泰虽封建于西宁州世袭都督,可却只给他选派长史、司马等属吏前往封地,李泰则继续留在京师。

  承乾对此心里很不满,却又无法说出口,满脑子的烦恼,只能在信里跟秦琅诉说。

  秦琅拿出地图,仔细的在上面比对承乾的信,在图上一一标注出四十八个封国。

  总的来说,这次大分封,算是彻底把世封州这一事定下来了,名单订下来,也把封地全定下来。

  接着封臣们要么亲自就藩,要么也得派家臣属吏去封地开始经营。

  皇帝选的地方,都还不错。

  确实都是些鸟不拉屎的边地,但对于朝廷来说,这些都是缘边要地,比如松州,比如青海湖边的海晏,比如辽西东北的延津,再比如这流求,还有靠近林邑的边地,甚至连海南岛上都分封了一位宗室亲王。

  而李世民三个儿子所封之地,尽在南中,全处于云贵高原之上,西昌、贵阳、曲靖,这三地可是云贵高原上的战略咽喉。

  而侯君集分封于大理,张亮分封于昆明,也都是两大要地。

  这次分封明显是朝廷抢地盘拓边之举,确实没分封到内地,尽是现在还完全在蛮夷们手里的地盘。

  若是四十八位封臣,都能如秦琅、秦琼爷俩一样,在边地彻底站稳脚跟,那么意义绝对深远重大。

  四十八个钉子打进天南海北四面八方,慢慢的就将成为大唐的一根根掣天巨柱。

  武安州封地算是安稳了。

  秦琅心里长松了口气,如今世封制尘埃落定,他一直有些担忧的事情也终于能放下来了。

  趁那位卫王还没到来之前,赶紧再打一些番社,抢一些人口,多占些土地啊。流求封给了卫王没错,但卫王来之前,可还是无主之地呢,土地谁抢到手就是谁的。

  对秦琅来说,卫王来了之后,他需要开始纳税了,所纳税的三分之一最后会分给卫王。

  “新淡水港的设计图纸我已经弄好了,你们尽快安排人开始修建吧。”

  “我觉得咱们应当抓紧再抢几票,趁卫王来之前,多抢些地盘人口,把地圈起来,到时就可以正大光明的申请地契确权了。待卫王来了后,我们扬帆启航,到流求其它地方再抢几票,另建几座新港,岂不更自由痛快,何必非要在这里再建新淡水港?”张超不解。

  “卫王既然封在流求淡水,朝廷也批准在鸡笼港设东海舰队的补给军港,那么这边未来肯定会成为岛内中心,我们自然得多做点安排才是。”

  至于说台中台南等地,那边他当然知道有更大的平原,一步步来,不着急。

  本想扶秦欢当个羁縻刺史,没料到最后皇帝直接分封了一位藩王到此,这对秦琅的计划略有些影响,但影响不大。

  流求直接设为正州,也影响不大,未来的路还远着,但秦家已经抢占先机,处处比别人先了一步,别人这方面是肯定争不过秦家的。

  当然,流求岛这么大,就算再来一些势力,也不用担心没的分。

  


  https://www.lingdianksw8.cc/100/100601/607844921.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lingdianksw8.cc。零点看书手机版阅读网址:m.lingdianksw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