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房车环游记 > 第371章 莎车县·非遗博览园

第371章 莎车县·非遗博览园


虎永刚两人离开了泽普县城,继续沿219国道北行。

大约15公里后,在泽普县与莎车县的交界处,距离叶尔羌河大约一公里的地方,有一处“黑水营古战场遗址”。

黑水营之战是于清乾隆23年(1758年)10月至24年(1759年)正月,是清平天山南路之战中,定边将军兆惠叶尔羌城外坚守黑水营的重要战事。

而眼前的古战场遗址,仅剩小土堆几座。

附近有一座战后修缮的麦得利斯教经堂,也只剩一座门楼与残垣断壁。

教经堂就是传教的学校。

这座教经堂据说已经有2、300年的历史,是喀什地区规模最大、历史最长的教经堂之一。

该教经堂占地亩许,坐西朝东。门楼高6米,净深6米,宽4米。

奇怪的是顶部居然绘有道教太极图案。

虎永刚不知道“麦得利斯”是什么,问了一下度娘,居然也不知道。

就像是问度娘,“画虎成猫是不是世界上最帅的男人?”

度娘的回答肯定是,“没有您搜索的结果!”

当听到当地人说,这座教经堂曾经的JD分子的活动窝点时,宁静催促虎永刚赶紧驱车离开了。

继续前行15公里,到达莎车县城。

莎车县,原来就是西域三十六古国之一的莎车国,有着3000多年的历史。

曾几度成为西域闻名遐迩的部落国,先后称为莎车国、渠沙国、叶尔羌汗国,是古丝绸之路的要冲,军事驻守重地。

这是一座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中亚文化与西域文化融为一体的历史文化名城;

也是全国最大的巴旦姆(巴旦木)生产基地,被誉为“中国巴旦姆之乡”;

又因该县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南部,是新疆县域中核桃种植面积最大的县,有中国“核桃之乡”之美誉。

虎永刚两人行走在莎车县城内,有一种穿越时空、跨过地域的感觉,作为曾经东察合台继任者,叶尔羌汗国的都城,莎车留存的人文历史几乎堪称南疆地区之最。

两人第一步就来到了莎车古城。

作为西域三十六古国之莎车国的都城,曾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关键节点之一,自然有它厚重且悠久的历史底蕴。

早在汉代,莎车就是西域的商贾必经之地,经过千年磨砺,莎车古城已经成为新疆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古城之一。

城门是莎车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城内共有南门、东门、北门和西门四座城门,其中以南门最为著名。

南门是一座古老的砖木结构建筑,门楼上建有两个旋转角楼,中间设有一座城楼,城楼两侧还有厚重的城墙,整个建筑结构都非常宏伟。

古城的城墙,是叶尔羌汗国时期的古城墙,始建于明成化九年(1473年),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整个古城墙呈长方形,周长约4.3公里,高约6米,宽约4米,城墙顶部有炮台和箭楼等防御设施。

城墙外围有护城河和吊桥,是新疆地区现存最完整的一座城堡。

莎车古城墙是叶尔羌汗国时期的重要军事设施,曾经在保卫莎车和抵御外敌入侵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如今,城墙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军事意义,但仍然是一个重要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参观。

(画虎成猫按:叶尔羌汗国,中国明代新疆建立的伊斯兰教地方政权。史籍称“蒙兀儿汗国”、“蒙古利亚国”、“赛义德汗国”等。《明史》对新疆各地政权统称“地面”。因首府为叶尔羌(今莎车),故名。)

古城内也有很多商铺。

不过不同于其他的旅游景点,这里的商铺都是当地居民所开,出售的也都是当地有特色的手工艺品和一些土特产。

虎永刚买了一顶维吾尔族男人的帽子,宁静买了一条维吾尔族女人的纯羊毛披肩,两人这才心满意足地离开了。

莎车县城内最大的景点,当属“莎车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

据说,这是当地政府花了三亿巨资,在被战争损毁的叶尔羌王宫的基础上重建的。

博览园是一个宫殿院落式建筑,气势磅礴、金碧辉煌,集中展现了莎车101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了莎车多民族的民俗民风和民族歌舞。

园内的建筑风格,以土黄色主调,点缀着蓝色花砖,湖蓝色的圆形拱顶与蓝黄色的花纹交织,对称的结构和镂空花纹装饰,展现出别具一格的美。

园内随处可见的彩绘,使用红、黄、绿、蓝等鲜艳的颜色绘制出动物、植物和几何形状的纹样,每一幅都充满了创意与想象力。

博览园内还有6个介绍新疆各民族风俗的小展览,如塔吉克族展厅、柯尔克孜族展厅口、十二木卡姆展厅等。

此外,园内还有展示维吾尔族婚俗习惯的艾里甫和赛乃姆的家等各种非遗展示馆和体验区,游客们可以亲身体验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非遗博览园旁边就是“叶尔羌汗国王陵”。

叶尔羌汗国王陵又称“阿勒屯麻扎”,“阿勒屯”是维吾尔语,汉语的意思为“金子”,“麻扎”则为“坟墓”。

整个国王陵面积1000多平方米,始建于1533年,当时是为悼念赛义德王朝第一个汗王苏里坦•赛义德而修建。

其后的叶尔羌汗国的11代可汗及其子孙,包括著名的木卡姆学者、诗人阿曼尼莎汗也都陆续入葬,后又经过近百年的扩建,才成为汗国王族陵园。

“叶尔羌汗国王陵”由阿勒屯麻扎、阿勒屯鲁克清真寺和阿勒屯水池组成,在布局和图案装饰等方面,别具风格,是伊斯兰教优秀建筑艺术,为了解当时的政治、经济状况、生活习惯、丧葬习俗等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王陵的对面是“阿曼尼沙罕纪念陵”,这是新疆自治区政府为了纪念“十二木卡姆”主编人阿曼尼沙罕,在1992年的时候修建的。

阿曼尼莎汗是叶尔羌汗国第二代君主拉失德的王妃。她天资聪颖、能歌善舞、能诗能文,叶尔羌汗国时期杰出的维吾尔族女音乐家和诗人。

她出生于现在麦盖提县特孜纳布河畔的库木西村,一个民间艺人的家庭。

她8岁丧母,靠父亲马合木提打柴为生。幼年时曾入学读书,后随父学习弹唱,14岁时已能作诗编歌。

后被叶尔羌汗国第二代君主拉失德选中,入宫为妃。34岁时,因难产去世。她的一生为丰富和繁荣维吾尔文化做出了杰出贡献。

阿曼尼莎汗纪念陵,陵墓与清真寺连为一体。陵高22米,陵墓修建在一座2米高,10米宽,10米长的正方形基座上,陵顶为园塔状,在陵室内,墙上镶有“木卡姆”十二套曲名。

阿曼尼莎汗纪念陵构思巧妙,具有典型的伊斯兰建筑风格,且寄托了哀思。

陵前白颜色台阶共有14层、纪念陵四周柱子有20根,这分别代表着阿曼尼沙罕14岁时成为王妃,用20年的时间去整理木卡姆,直到不幸离世……


  https://www.lingdianksw8.cc/15028/15028066/69696599.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lingdianksw8.cc。零点看书手机版阅读网址:m.lingdianksw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