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生于1871 > 第六十六章 南下(2)

第六十六章 南下(2)


陆地上。近卫军自7月份开始增兵朝鲜后,在7、8两个月的时间里不断的向前推进。最先进入朝鲜的增援部队是曹锟的第十一师。在十一师到达平壤后,杨勇的第三师立刻向南沿松林、沙里院一直到达青鹤,前锋第三十一旅的一个团已经推进到金川。

        之后集结完毕的第九师和第八师也分别进入朝鲜,两个师在平壤短暂停留后继续南下,第八师在度过礼成江后继续向东抢占了席屯里,第九师则将部队部署在金川到席屯里之间的空旷地带。到了8月下旬,第十一师也赶到了这里。

        在近卫军不断向南推进的同时。日军也在积极的向北推进。不过,日军的推进速度相对近卫军来说要慢得多。

        几乎在整个七月份,日军只能依靠商船从釜山、蔚山或者浦项登陆,来向汉城运送兵力和物资。虽然从距离上和中国军队相比有一些优势,但是日军需要穿过的南朝鲜可并不友好。

        五月份开始的东学党起义,在日军开始大规模登陆后便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了。然后这些起义的农民军开始调转枪口,袭击日军。如果仅仅是乌合之众的义军,日军凭借优势兵力和良好的战术训练可以摧枯拉朽一般的解决朝鲜南部的抵抗力量。但是实际情况是,这些在南朝鲜骚扰日军的抵抗力量中,还加入了清军。

        五月末,因为全州被东学党攻克,在朝鲜政府的‘请求’下,袁世凯派遣了一个营的近卫军和三个营的庆军共两千人南下平叛。然而当清军刚刚抵达全州时,东学党就同意了议和。所以清军根本没有参加任何战斗。就当清军准备返回汉城时,中日战争爆发了。袁世凯逃离汉城,日军完全控制了京畿道,这也就堵住了清军回家的路。

        此时返回的清军已经行军至清州,得知汉城已经被日本人占领的消息后,留在清州的清军有些不知所措。虽然他们有两千人,但是此时北方的日军已经迅速增加到了一个旅团,而且还在继续增加,稍微有些军事常识的人都不可能选择这种以卵击石的‘北伐’行动。

        权衡再三,清军只能暂时驻留清州,静观其变。好在这时候日军的主要精力是输送部队,然后北上占领朝鲜全境,暂时顾不上远在清州的这一支偏师。

        随后的战争形势对日军来说只能用急转直下来形容。渤海的决战惨败,然后是平壤战役惨败。这导致日本人只能在七月份后通过南朝鲜来输送兵力和物资了。

        虽然在清州的清军不知道外面到底发生了什么情况,但是当他们发现在东部忽然出现了日军的运输大队,本能的反映促使清军开始行动。

        好吧,最开始真正开始展开行动的只是近卫军的一个营。

        日军的运输部队从朝鲜东南沿海到汉城,需要经过庆尚道和忠清道,而在庆尚道和忠清道交界的地方,恰恰有一段地形比较复杂,因此,近卫军便选择了在这一片活动,袭扰日军运输队。

        近卫军的袭扰行动很快得到了当地居民的支持,朝鲜人不但帮助清军传递情报,甚至还有青壮主动加入清军,对日军作战。由于一开始的时候日军防备不足,被近卫军打了几个漂亮的伏击,损失了一些补给和装备,这些被缴获的装备立刻被用来武装朝鲜民兵。随后,庆军三个营看到甜头,也加入了进来,很快,在忠清北道和庆尚北道活动的游击武装就突破了五千人。

        正是由于这些游击武装的袭扰,使得在7、8两个月,汉城的日军所得到的补给始终处在紧张的状态下,因此无力向北推进。直到日军重新获得海运能力,打通仁川海上通道后,这一情况才得以改善。

        在陆续得到兵力和装备物资的补充后,日军也开始陆续向北推进,到9月初,日军的两个师分别到达了汶山和东豆川,其中急于一雪前耻的第三师团已经开始渡过临津江,向开城运动。同时,后到达的第八、第九师团,也很快完成了整备,开始北上。

        中日两军先头部队的第一场遭遇战是在开城以北、金川以南的鸡井里进行的。

        鸡井里的战斗进行的短促而激烈。此时,虽然两军都知道对方在向自己的方向推进,但每支部队具体推进到什么位置,双方的指挥官都不清楚。因此,鸡井里的战斗是一场纯粹的遭遇战。

        9月10日,近卫军第三十一旅负责进行试探进攻前锋部队一个营在刚刚抵达鸡井里外围,准备休息然后考察当地地形的时候,负责侦查的士兵突然发出信号:另一支军队正在村外由南向北行军,毫无疑问,这支日军的目标也是鸡井里。

        北上的这股日军是日本第三师团第六步兵联队的一个大队。作为前突的尖刀部队,该大队还配属了一个炮兵小队,装备了四门五十七毫米速射炮和一挺加特林机枪。

        在侦察兵发现日军的同时,日军也发现了不远处的清军。此时两军都来不及进行战斗部署,只是仓促的拉开队形,然后就是开火。

        从装备上,清军虽然装备了六零迫击炮,但日军也同样装备了五七速射炮;清军一个营有六挺轻机枪,但日军同样有两挺哈气凯斯。而且日军此时已经得到了新的武器补充,村田单发铳也换成了八发装弹的连发铳,所以从装备上来说,两军几乎没有区别。但日军胜在人多。

        经过补充和整编后的日军师团,一个大队的作战步兵为六百多人,再加上炮兵小队,一共七百人。而清军一个步兵营只有五百人。

        战斗刚刚开始时,日军摸不透近卫军的兵力,没有发动猛烈进攻。随着战斗的进行,战线被不断拉宽,近卫军的兵力弱势被暴露出来,于是日军开始发动猛攻。

        因为战斗爆发的十分突然,清军无法修建野战工事,只能利用身边的地形或者建筑物简单阻击敌军,再加上失去火力优势,一个小时后,摸清近卫军虚实的日军开始加强进攻,清军逐渐不敌。随后清军在各级军官的指挥下有层次的交替掩护撤退,日军则以小队为单位突击,层层追击。直到清军逃回金川,考虑到金川可能还有清军大队驻扎,日军指挥官才放弃了进攻。

        这一次短暂的交火,清军死伤两百余人,日军则死伤三百余人。之所以日军的死伤人数更多,是因为在后期的追击过程中,日军装备的火炮和重机枪无法跟上步兵的速度,而使前突的步兵小队频繁的暴露在清军的轻机枪火力之下。同时日军火炮的杀伤威力不足,在面对散兵线作战方式的清军也很难形成有效杀伤。而清军的迫击炮使用的高爆榴弹面对日军的密集冲锋时则杀伤力十足。

        次日,日军再次对金川进行了试探性的进攻,但被拥有城防工事的清军击退,随后清军也对日军进行了试探性的进攻,同样被击退。于是两军各据阵地,开始等待后续部队的进驻。

        13日,中、日两军主力分别进驻了金川和开城。巧的是,这两个师的番号都是第三师。

        14日,杨勇师率先开始了进攻。此时第三师的炮兵团还在路上,杨勇只能依靠下面部队的八二、六零迫击炮轰击敌军阵地。

        因为担心迫击炮的炮管承受能力的问题,近卫军的炮火准备持续的时间很短,随后,以三十一旅从左侧、三十二旅从右侧,同时对日军鸡井里阵地发起了进攻。

        日军在阵地防御中所采用的防御方式为堡垒式防御法。即在主阵地上修建若干堡垒,集中兵力在堡垒四周,依托堡垒火力进行防御。但由于时间紧迫,日军不可能在三、四天的时间中就修建起永固工事,因此所谓的堡垒,实际上完全没有起到作用,而鸡井里只是一个比较大一点的村庄而已,其建筑几乎都是木质的,因此村子上的建筑物几乎都在近卫军的第一轮炮击中被击毁。这样以来,日军的步兵主力就完全暴露在近卫军的机枪和迫击炮的打击之下。

        这时候,轻机枪和迫击炮这两种步兵携行支援火力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在大约三公里长的正面战线上,近卫军以连队为单位进行阶次进攻,两挺轻机枪交替掩护,对日军步兵造成很大杀伤。因为每当近卫军士兵进攻到距离日军防线二十米左右时,日军总是习惯性的‘挺身而出’,于是就被轻机枪‘点了’。

        但是日军即使不‘挺身而出’也难逃战死的命运,因为近卫军还装备了一种‘进攻武器’——手榴弹。是的,刘少卿始终将这种武器定位为‘进攻性武器’,这是因为当士兵们攻击到敌人堡垒或者战壕、掩体附近时,一排手榴弹扔过去,往往就能实现大量杀伤敌军的目的,然后士兵们就可以从容的占领阵地。

        当然,刺刀肉搏也是绝对免不了的。

        日军的刺杀技术是师从‘欧洲拼刺第一’的法国人的——笔者实在不知道这个响亮的外号是怎么来的,难道是拿破仑时期?但是近卫军的首席指挥官刘匹夫同志,可是在越南和法国人的真身拼过刺杀技术的。正是因为在越南吃了拼刺的亏,所以在到了京师之后,刘少卿力主在士官学校和近卫军单独设立的拼刺课程,并征召了向李书文这样的高手研发拼刺刀技巧。现在的近卫军刺杀技术可想而知。

        战斗进行了不到四个小时,近卫军便占领了日军鸡井里前沿阵地,并开始建立防御工事。随后,日军开始反扑。

        近卫军的防御工事是通过交通壕将简单改造过的弹坑串联起来,形成一个防御网。同时,因为日军缺少迫击炮这样的高曲度支援炮火,因此难以对深藏在弹坑中的近卫军机枪形成有效威胁,这样一来,日军的反击变得极为艰难,即使是付出巨大牺牲后靠上来的士兵,因为得不到后继有力的支援,很快就被消灭。


  https://www.lingdianksw8.cc/18/18482/5851445.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lingdianksw8.cc。零点看书手机版阅读网址:m.lingdianksw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