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最强军火之王 > 第614章 全面崩溃

第614章 全面崩溃


拉合尔郊外的战斗,持续了3天。

        战斗进行到开战的地16日傍晚,在起了最后一次大规模进攻,并且被巴军无情的粉碎之后,印军彻底的放弃了。

        其实,在第一个白天的突围战斗遭受挫败之后,印军就基本上放弃了突围的念头。

        根据后来做的粗略统计,只是在第一个白天,印军就伤亡了近3万名官兵,还有数千名官兵在前线投降。

        打了3天,印军的伤亡总数过了5万。

        在第三个晚上,巴军也失去了耐心。

        只是,巴军没有动地面进攻,而是动用了各种火炮,开始催促印军投降,或者说是逼迫印军投降。

        到当天半夜,印军前线指挥官做出了投降的决定。

        突围无望,还有什么好指望的呢?

        其实,根据后来披露的消息。

        在决定投降之前,印军前线指挥官联系了总参谋部,再次询问了接应部队的事情,而印军总参谋部给出的答复是让前线部队再坚持几天,说接应部队已经在赶来的路上,这几天就能赶到。

        那么,印军的接应部队到底在哪?

        刚刚离开大新德里地区,离前线还有大约3oo千米。

        当然,那还是直线距离。

        在得到总参谋部的答复之后,印军前线指挥官就下达了投降的命令。

        与斯利那加的守军一样,印军前线指挥官在决定投降之后,也向巴军提出,在战后遣返的时候,得让投降官兵自行选择是否接受遣返,如果不愿意接受遣返,巴基斯坦得安顿这些投降官兵。

        这个要求,从一个侧面表明,印军前线官兵对印军高层,乃至印度高层极度不满。

        战后,一名在拉合尔投降的印军上校写了一本回忆录,其中详细介绍了在投降前后生的事情。

        按照这名上校的说法,其实印军有很大的把握打下拉合尔。

        为啥?

        因为印军有足够明显的兵力优势,欠缺的只是正确的战术,而前线指挥官多次做出了正确判断,都被后方的高级将领否决,让印军一次又一次的错过了取胜的机会,最终遭受了惨败。

        此外,即便在最后关头,印军依然有突围的希望。

        这就是,在巴军起反击的时候,印军就选择突围,那么18万印军官兵中的绝大部分都能杀出重围。

        关键是,印军前线指挥官依然做出了正确的判断,并且提出了突围的想法,却再次遭到印军高层否决,甚至连印度总理都不答应让部队突围,结果让18万印军将士陷入走投无路的境地。

        按照这名上校的话来说,不是印军打得不够英勇,而是印军的统帅太过愚蠢。

        不可否认,印军上校的某些观点比较偏颇。

        比如,他认为印军有能力打下拉合尔,却忽视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即巴军同样有能力加强在拉合尔地区的兵力投入,因此就算印军前期没犯错误,也肯定无法按照计划打下拉合尔。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如果印军在拉合尔陷入城市战,结局会更加糟糕。

        只是,印军上校在总体上没有错。

        印军确实打得非常英勇,前线将士可以说是尽职尽责,真正的问题出在后方,即遥控指挥的印军高层根本就不知道前线的情况,却一定要前线部队按照其指挥行动,结果错过了太多的机会。

        最关键的,其实就是突围时机。

        如果早几天突围,那么18万印军中的很大一部分都能杀出去,而不是说18万印军被全歼。

        在拉合尔被围的印军缴械投降,绝对不是一件小事。

        要知道,那可是1o多万官兵。

        先受到影响的,还不是印军的高级将领,而是印度总理。

        为啥?

        就在当天晚上,印度总理遭到了众多在野党的抨击。

        不是说不应该动这场战争,而是印度总理似乎没有统帅军队的能力,也就没有资格统帅整个印度。

        让人觉得匪夷所思的是,印度总理为了平息国内的愤怒情绪,在次日就公开宣布,拉合尔印军前线总指挥叛国。

        随后,印度当局罗列了一份名单,上面包括前线部队的所有高级军官。

        这些人,全都被视为叛国者。

        可笑的是,在这份名单上的一些军官,其实已经在之前的战斗中为国殉难,战死在突围的沙场上!

        其实,由此事也能看出,为什么那么多投降的印军官兵不愿意在战后被遣返回国。

        他们已经在战场上拼尽全力,他们不应该为失败承担责任,更不应该成为印度当局推卸责任的替罪羊。

        其实,应该承担责任的就是动战争的印度总理。

        此外,还有胡乱指挥的印军高层。

        有趣的是,这些人,非但没有承担责任,还都成了民族英雄,成了十几亿印度人顶礼膜拜的领袖。

        当然,巴基斯坦不会因此停止战斗。

        开战的第17天,巴军在查谟动总攻。

        这次,不是仓促起进攻。

        其实,按照巴军的作战计划,不管拉合尔那边的印军有没有投降,都会在这天上午动攻打查谟的作战行动。

        当然,查谟也是巴军作战计划中,最后一座需要攻占的大城市。

        按照巴军的战略计划,在打下查谟之后,就可以考虑跟印度进行停火谈判了。

        如果印度仍然不肯谈判,那就对兵力部署做出调整,从查谟与拉合尔出,攻入印度本土。

        简单的说,之前的战斗,都是在实现战略目的。

        接下来嘛,就是以战促和。

        只是,查谟不是拉合尔,更不是斯利那加。

        虽然守卫查谟的印军还不到1o万,也没有多少重型装备,但是攻打查谟的难度远在斯利那加之上。

        为啥?

        查谟就挨着印度本土。

        这场战斗,从一开始就打得非常艰难。

        用了一个白天,巴军才撕开印军设在郊外的防线,推进到城区里面。

        在进入到城市战阶段之后,进攻变得更加困难。

        当然,对巴军来说,需要的其实只是时间。

        至于守卫查谟的印军,除了士气与斗志,也没有别的可以依靠的了,因此说是负隅顽抗也没有错。


  https://www.lingdianksw8.cc/2/2670/13289077.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lingdianksw8.cc。零点看书手机版阅读网址:m.lingdianksw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