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女主称帝纪实 > 162.吴王

162.吴王


孛儿只斤·忽必烈编辑

        同义词忽必烈(元朝创建者)一般指孛儿只斤·忽必烈

        孛儿只斤·忽必烈(1215年—1294年),  蒙古族,  政治家、军事家。监国托雷第四子,元宪宗蒙哥弟。大蒙古国的末代可汗,同时也是元朝的开国皇帝。蒙古尊号“薛禅汗”。[1]

        1251年,  蒙哥任忽必烈为总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  南驻爪忽都之地。他先后任汉人儒士整饬邢州吏治,立经略司于汴梁,  整顿河南(今洛阳)军政,并屯田唐、邓,  收到积极效果。1253年,受京兆(今陕西西安)封地。同年,忽必烈受命与大将兀良合台远征云南,  灭大理国。1258年蒙哥兴师伐南宋,授命忽必烈代总东路军。

        1259年9月,蒙哥在合州前线病逝。126o年3月,  忽必烈在部分诸王的推戴下,即汗位于开平,  建元中统。忽必烈以汉地丰富的人力、物力为依托,  出兵击败阿里不哥。

        1271年(至元八年),  取《易经》“大哉乾元”之义,建国号为大元。次年,确定以大都为都。1274年(至元十一年),  命伯颜大举伐宋。1279年(至元十六年)最后消灭了流亡在崖山的南宋残余势力,  完成了全国的大统一。

        全国统一后,  忽必烈重用回回人阿合马。阿合马从中统初便主管中央财政,多方搜刮,权势日重。后阿合马独擅朝政。1282年(至元十九年),大都生了王著、高和尚刺杀阿合马事件。此后,忽必烈又先后任卢世荣、桑哥专理财政,都以失败而告终。同期,忽必烈接连派遣军队远征日本、安南、占城、缅甸与爪哇,都遭到失败。但抗击海都、笃哇等西北诸王的侵扰和平服东北诸王乃颜叛乱,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1294年(至元三十一年),忽必烈病逝。

        人物关系

        纠错

        中文名孛儿只斤·忽必烈外文名xy6илaйxaah别  名薛禅可汗国  籍大蒙古国,元朝  民  族蒙古族出生地漠北草原出生日期  1215年9月23日(乙亥年)逝世日期  1294年2月18日(甲午年)职  业可汗,皇帝  信  仰藏传佛教  主要成就建立元朝,消灭南宋大理,统一全国

        改革政体,创行省制度

        定都大都,开凿大运河谥  号圣德神功文武皇帝  庙  号世祖在  位  35年上一任元宪宗孛儿只斤·蒙哥继承者元成宗孛儿只斤·铁穆耳

        目录

        1  人物生平

        潜邸岁月

        南征北战

        登基为帝

        攻灭南宋

        晚年去世

        2  为政举措

        政治

        经济

        民族

        宗教

        3  人物评价

        总评

        史书评价

        历代评价

        4  趣闻轶事

        5  家族成员

        父母

        后妃

        子女

        6  影视形象

        人物生平编辑

        潜邸岁月

        年轻的忽必烈

        年轻的忽必烈

        忽必烈生于1215年9月23日。是铁木真之孙,拖雷的第四子,母亲为唆鲁禾帖尼[2]    。忽必烈还在潜邸时,就已结识中原文士,熟悉中原汉地的情况。在他的王府中,聚集了一大批以汉族为主的知识分子,成为忽必烈的幕僚[3]    。

        早在窝阔台大汗时期就已投靠蒙古贵族的汉族知识分子窦默和姚枢等先后被忽必烈招聘重用。窦默为忽必烈讲解三纲五常、正心诚意之说;姚枢为忽必烈讲解儒家治国平天下之道。忽必烈在和林结识的僧人子聪(后赐名刘秉忠),是一个于书无所不读、论天下事如指掌的人,由于他博学多能,善于出谋划策,深受忽必烈重视。125o年,他向忽必烈上万言策,提出:治乱之道,系乎天而由乎人,以马上取天下,不可以马上治。主张改革当时的弊政,减赋税差役,劝农桑,兴学校等[3]    。

        1242年,西京怀仁人赵璧也应召到忽必烈左右。赵璧学习蒙古语,为忽必烈译讲《大学衍义》。1244年,赵璧荐引金朝状元王鹗到忽必烈王府,为忽必烈讲《孝经》、《尚书》、《易经》及儒家的政治学和历史,每夜分,乃罢。1247年,张文廉被子聪推荐到忽必烈王府,被任为王府书记,日见信任。1247年,史天泽的幕僚张德辉被忽必烈召见时,推荐了名士元好问等2o余人[3]    。

        南征北战

        孛儿只斤·忽必烈

        孛儿只斤·忽必烈

        1251年7月1日,忽必烈长兄蒙哥登基成为大蒙古国皇帝即蒙古帝国大汗,是为元宪宗,因为忽必烈在蒙哥的同母弟中“最长且贤”,蒙哥即位后不久即任命忽必烈负责总领漠南汉地事务。[4]    忽必烈在这段时间内任用了大批汉族幕僚和儒士,如刘秉忠、许衡、姚枢、郝经、张文谦、窦默、赵璧等等,并提出了“行汉法”的主张。儒士元好问和张德辉还请求忽必烈接受“儒教大宗师”的称号,忽必烈悦而受之。忽必烈尊崇儒学,“圣度优宏,开白炳烺,好儒术,喜衣冠,崇礼让。”[5]

        1252年,宋军攻打河南边地。忽必烈请准蒙哥在河南设经略司,蒙哥任命史天泽、杨惟中、赵璧为经略使。6月,忽必烈前往草原觐见蒙哥,奉命率军征云南。[6]

        1253年,蒙哥分赏诸王,忽必烈得到京兆封地。忽必烈建立京兆宣抚司。[1]    忽必烈率领大军在六盘山度夏。秋天,大军经过临洮进入藏族地区,到达忒刺(今四川松潘)地方。8月,忽必烈率军从陕西出,进攻位于今云南等地的大理国;1254年1月2日,忽必烈攻克大理城,国王段兴智投降,忽必烈灭大理国。云南地区并入大蒙古国版图。[7]

        1256年,忽必烈又增受怀孟州封地。1256年夏天,以南宋扣押蒙古使者为理由,蒙哥正式宣布了攻击南宋的意向。忽必烈势力的展,引起蒙哥的疑忌。1257年,蒙哥命阿蓝答儿等在关中设钩考局,查核京兆、河南财赋。阿蓝答儿等从河南经略司、京兆宣抚司的官员中,罗织一百余条罪状,旨在除灭忽必烈所信用的官员,削弱他的势力。十二月,又亲自去朝见蒙哥。蒙哥见忽必烈来朝,相对泣下,要他不必再作表白。[8]

        1258年农历七月,蒙哥率大军攻入四川北部,一路所向披靡,攻克四川北部大部分地区,1259年初,在合州城下攻势受阻。[9]

        1258年11月29日,根据蒙哥的旨意,忽必烈在开平东北行祭旗礼,正式出兵启行南下攻宋,于次年8月2日,忽必烈率军抵达河南汝南,继续向南宋进,并派命杨惟中、郝经宣抚江淮。1259年9月3日,忽必烈统领中路军渡过淮河,攻入南宋境内,随后一路向南,在湖北开辟新的战场,进攻长江中游的鄂州。[1o]

        登基为帝

        1

        “忽必烈汗”  的传统蒙古文写法

        “忽必烈汗”  的传统蒙古文写法

        259年8月11日,蒙哥在四川合州钓鱼山病逝。9月19日,在四川的忽必烈异母弟末哥派来的使者向忽必烈宣布这个消息,并请忽必烈北归继承帝位。忽必烈则认为“吾奉命南来,岂可无功遽还?”于是进攻南宋,并多次获胜,后来,忽必烈的正妻察必派使者密报,和林众臣谋立忽必烈之弟阿里不哥,而且阿里不哥已经派阿蓝答儿在开平附近调兵,脱里赤在燕京附近征集民兵,使者催促忽必烈早日北还。11月17日,儒臣郝经上《班师议》,陈述必须立即退兵的理由,坚定了忽必烈退兵北返的决心。忽必烈声称要进攻南宋都临安,留大将继续对鄂州的围攻,增加对南宋的军事压力,南宋丞相贾似道派使者请和,约定南宋割地,并且送岁币,忽必烈于是在当日撤兵北返。[1o]

        126o年1月4日,忽必烈率军抵达燕京即今北京市,解散了脱里赤征集的民兵,“民心大悦”。忽必烈率军在燕京近郊驻扎,度过整个冬天,并积极和诸王联络,准备在126o年春天召开库力台大会,举行登基大典。[1o]

        126o年5月5日忽必烈登基成为大蒙古国皇帝即蒙古帝国大汗。忽必烈布称帝的即位诏书《皇帝登宝位诏》,在诏书中,他自称为“朕”,称他的哥哥元宪宗蒙哥为“先皇”。[12]

        126o年6月29日,忽必烈布《中统建元诏》,正式建年号“中统”。[13]

        1264年9月7日,忽必烈布《至元改元诏》,取《易经》“至哉坤元”之义,改“中统五年”为“至元元年”。12月18日,忽必烈将国号由“大蒙古国”改为“大元”,从大蒙古国皇帝变为大元皇帝,大元国号正式出现,忽必烈成为元朝任皇帝。[5]

        攻灭南宋

        忽必烈塑像

        忽必烈塑像

        1263年五月,忽必烈升开平为上都,作为驻夏的纳钵。

        1264年八月,又下诏燕京(金中都,金亡后称燕京)仍改名为中都,作建都的准备。忽必烈建立“大元”国号后,


  https://www.lingdianksw8.cc/20/20918/11603802.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lingdianksw8.cc。零点看书手机版阅读网址:m.lingdianksw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