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三国群英风云录 > 孙权传(四)

孙权传(四)


公元211年,关中马超,韩遂叛乱,曹操征关中,大败关中联军,这个时候曹操的军功可以称公了。

        曹操觉得时机未到,从称丞相到称公才三年时间,不合适,先把这个战功记下,公元213年再起二十万兵马南征孙权。

        公元211年,曹操定关中,刘备入川,孙权伐交州。

        曹操默认了三分天下的格局,但心里默认,现实中还是要发动战争的。

        公元211年-212年,孙权移都秣陵改名建业,修建防御工事。

        显示出孙权的建立基业的决心。

        孙权这一生大概都是在一种担惊受怕,焦躁不安的环境下度过,同时又是踌躇满志,有什么打算的时候,马上就遇到迎头痛击,不得不重新规划自己的人生。

        我们来讲刘备的几个儿子,刘封,刘禅,刘永,刘理,合起来就可以念成,泰山封禅,永世流芳,是我的理想。

        刘备很直接,也不怕人笑话。

        孙权的几个儿子呢?依大小排列。

        孙登(公元209年),孙虑(公元213年),孙和(公元224年),孙霸(不详),孙奋(不详),孙休(公元235年),孙亮(公元243年)。

        这就是孙权一生的内心写照。

        赤壁之战后,孙权生了个儿子,孙权初得小子,喜出望外,得鲁肃之略,以后我是有机会登基做皇帝的,这就是我的理想,那就取名孙登吧。

        当第二个儿子出生的时候,曹操数十万大军南征,孙权虑焦,彻夜难眠,行错一步,就有可能万劫不复,给第二个儿子取名孙虑,三思而后行的意思。

        第三个儿子出生的时候刘备刚死了一年之后,江东内部常有叛乱发生,孙权这时候是担心两面受敌,给儿子取名孙和,以和为贵的意思。

        第四个儿子出生年月不详,没有记载。

        我的猜测的公元228-230之间,这个时候,陆逊刚好打败曹魏大将军曹休,孙权又觉得有机会了,入主中原。给儿子取名孙霸,代表着孙权称王称霸的雄心。

        第五个儿子出生的时候,时间也是不详,不过这两年孙权在做什么呢?奋斗,一是平定溪蛮叛乱,二是海航辽东,与公孙渊搞外交,远交近功,代表着孙权奋斗决心,孙奋。

        第六个儿子出生,孙休,为什么取这个名字,孙权亲征合肥又失利了,心理再不折腾了,没希望了,休生养息的意思,孙休。

        第七个儿子取名孙亮,一层意思是孙权的对手都快死光了,快要天亮了意思,另一层意思,我眼睛亮的很,你们几个儿子不要抢我皇位,否则对你们不客气。

        曹操的就不讲了,曹操的儿子太多了,二三十个,不过我们可以讲讲曹操的四任领军总指挥,曹操,曹仁,曹真,曹爽,一看曹操就是一个好色之徒。

        孙权一生只有三次亲征,每次亲征都是大败而归,是什么缘故导致孙权每次亲征都大败而归?

        我的结论是孙权根本不懂得打仗,外行指挥内行,瞎指挥。

        孙权安抚武将可以,但是打仗不行。

        孙权大部分时间都在防守,用人方法却是很成功。

        孙权懂得帝王权术,以柔克刚,孙权的性格也是比较温和的,晚年为什么好杀,因为老了怕死,疑神疑鬼。

        孙权在赤壁之战的时候用的是周瑜,赤壁之战后用鲁肃,夺取荆州用的是吕蒙,打败刘备,曹休用的是陆逊,接着用诸葛恪。

        孙权用人是没有问题的,自己不行,但是只要人用对了,一切都行,这些人一个接着一个被孙权干掉了,用了就扔,该换人的时候毫不手软。

        国策发生改变的时候就开始换人,孙权一生谨慎,忍气吞声,甚至是低声下气。

        孙权在位的时间最长,正是因为如此,江东才能存在数十年之久,比蜀汉政权还要长个十几年。

        公元213年曹操南征孙权,双方互有胜负,相持数月,曹操退兵。

        曹操退兵的原因大相持不下,后方不稳。

        曹操退兵后,孙权又开始打庐江,收复了庐江郡,江准以南尽归孙权之手。

        公元214年,曹操亲征汉中张鲁,六个月打败张鲁,迫降了张鲁,夺取了汉中。

        这个时候曹操没有继续和刘备作战,而是选择了退兵,其中原因历史上记载是进而无功,粮草用尽,朝中有事。

        公元215年,刘备平定益州,尽得益州臣民。

        公元215年,孙权派诸葛谨向刘备讨向荆州,刘备没有归还的意思,孙权令吕蒙出兵攻打荆南四郡。

        吕蒙奔袭长沙,桂阳,零陵三郡。

        关羽将兵马调往义阳一线安营扎寨,做好与孙权开战的准备,孙权令鲁肃为大都督,统领三军整军待发与关羽对峙,战争一触即发。

        此时的诸葛亮劝进刘备以大局为重,刘备同意,并派诸葛亮为使者前往江东,与孙权达成共识,用江夏郡换零陵郡。

        公元215秋,孙权再次攻打合肥,被张辽八百精骑踏营,十万大军大败而回,江东闻张辽之名,可惊夜哭郎

        至于为什么孙权会被张辽大败?难道证明曹操想以前都是给孙权放水,养寇自重?

        在这里有很多疑惑,因为这是一个历史疑案。

        大概有如下几点。

        第一点:曹操要封王,孙权给曹操送的一份大礼,又或者是江东集团给曹操送的一份大礼,不关孙权什么事。

        为什么这么干,只有曹操封王了,孙权也有可能封王,孙权封王后,就会有很多官职,这些职位都是福利,以后对外发展,待遇都会提高。

        第二点:曹操攻打孙权是为自己政治服务,打败孙权容易,但是过江东却是困难重重,曹操需要养寇自重。

        第三点:孙权惨败,曹操与朝廷的对立不仅没有改善,反而关系会变得恶化,朝廷会认为曹操故意不收拾孙权,劳民伤财,战争为自己的政治需要服务。

        第四点:曹操到了这个份上,已经不在管别人怎么说,说没有用,他只要照规矩来,朝廷也拿他没有办法。

        孙权,江东集团送战功,曹操养寇自重,江东非短时内收复,都有可能成为孙权大败的原因。

        有了张辽这个战功,曹操的脸上有光,不是自己亲自领导的,但是更能说明自己的领导能力,陪养战将的能力,如果说三国是三个企业,他们的员工也会相互比较老板。

        公元216年四月,曹操封魏王,三万户邑,列诸侯王之上。

        公元216年,曹操再次起兵攻打孙权,同时又煽动费栈等山越起事,孙权派贺齐,陆逊平定费栈叛乱。

        孙权战败,孙权派都尉徐详求降,曹操同意,并与孙权结为姻亲。

        曹操为什么接受孙权的投降呢?

        我的猜测是达成了某种共识,达成了某种交易。

        什么共识?

        可能是消灭刘备,消灭关羽。

        这里就有点矛盾了,曹操不是要陪养刘备,让刘备成为益州牧,默认了三分天下的格局吗?现在怎么又会联和孙权对付刘备呢?

        荀彧,荀攸,司马朗全死了。

        这又跟这三个人全死了有什么关系呢?

        曹操虽然很厉害,但是他并不敢为所欲为,很多的事情,在特定的环境下都不能搞独裁,因为我有董事会,有股东,曹操干过一些独裁的事情,都是惨淡收场,僻如杀边让,陈宫劝他不要杀,结果杀了,陈宫,张邈,吕布连曹操的老窝都端了。

        征乌桓的时候,大家都劝他不要去,曹操结果还是去了,差点死在乌桓。

        贾诩劝他不要攻打江东,不听,也是大败。


  https://www.lingdianksw8.cc/26/26048/20650135.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lingdianksw8.cc。零点看书手机版阅读网址:m.lingdianksw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