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走进不科学 > 第二百一十章 历史在这里拐了个弯(依旧是一万字!!)

第二百一十章 历史在这里拐了个弯(依旧是一万字!!)


  “......以上便是我的看法和建议。”

  “寄信人,厉飞羽。”

  写好这封信后。

  徐云轻舒一口气,将钢笔放到了一旁。

  虽然依旧不清楚这封信为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到的自己手里。

  但根据先前小牛在信中所提的情况来看。

  或许......

  这是某种类似场外求助的激活方式?

  也就是小牛在遇到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有一定可能性能够联系上自己,进行跨越副本的信件交流。

  只是不知道这种方式是否有固定的周期,更关键的是不确定......

  是否有奖励?

  毕竟按照光环先前的表现来看。

  它虽然有些盖盖的,但一直很讲究‘有付出就有回报’这个基础原则来着。

  随后徐云又将目光放到了信件上,  开始做起了最后的校对。

  小牛写这封信的目的其实很明确:

  核心问题便是由于某些未知的原因,他对光的微粒说产生了一些动摇。

  也许是外人提出的某个现象。

  也许是小牛自己发现的一些端倪。

  总之对小牛造成的冲击力不小。

  因此在这封回信中。

  徐云几经思索,最终还是选择提到了光的波粒二象性。

  上辈子是教科书的朋友们都知道。

  所谓光的波粒二象性,它在教科书释义上其实非常简单:

  光既是波,也是粒子。

  在后世只要你读过义务教育,基本上都听过这个词。

  但在历史上。

  光的本质的探究其实是非常曲折的一件事。

  在小牛之前。

  光的波动说其实是非常有市场的一种看法。

  这個理论由惠更斯提出,头号大粉丝则是前文被虐的很惨的胡克。

  胡克之所以支持光的波动说,是因为他发现了光的干涉现象,就是我们平时所见的绚丽多彩的肥皂泡。

  这些美丽的泡泡其实就是光的薄膜干涉,而干涉毫无疑问是波的特性。

  所以老胡当然就认为光是波啦。

  后来的小牛则另辟蹊径,提出了微粒说。

  并且随着爵爷声望日隆,在科学家形成了“两个凡是”的观点:

  凡是爵爷支持的就是对的,凡是爵爷反对的就是错的。

  所以微粒说大行其道,波动说日渐衰微。

  再后来出现了一个叫托马斯·杨的人,他涉及了一个最初始的干涉实验。

  这个实验现在已经进入了中学课本,实验设计之精巧堪称物理学上的经典:

  在一个点燃的蜡烛前面放一张纸,纸上面有一个针孔,这样就得到了一个点光源。

  在点光源前面,再放一张纸,这张纸上面有两道细缝。

  那么在这张纸后面的显示屏上,你就会看到明暗相间的条纹。

  同时调节纸和显示屏以及双缝之间的距离,还可以改变干涉条纹的疏密。

  这个实验的重要性在科学史上堪称前列,  以至于在后来验证电子波动性时,科学家们直接采用了相同的实验原理。

  所以在物理学十大经典实验中,  双缝干涉实验就占了两个。

  等到了1808年。

  马吕斯发现了光的偏振现象。

  再后来随着泊松亮斑的发现,  光的波动说再次咸鱼翻身,取得了彻底的胜利。

  其后又出了法拉第和麦克斯韦两人,在经典物理——也就是我们肉眼可见的世界中,光的定义基本上到此为止了。

  接着再过了80年,赫兹发现了电磁波。

  光电效应。

  这个人类历史上宏观和微观世界的关键分割点,首次被人类发现。

  在研究光点效应期间,汤姆逊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发现了电子。

  当时汤姆逊就像是看到了凣凣上厕所一样,惊呼道世界上居然还有这么小的东西!

  从而将人类对世界的研究,推向了另一个微观世界。

  再后来的事情就很简单了。

  1900年。

  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说。

  1902年。

  勒纳德总结了光电效应。

  1905年。

  老爱,爱因斯坦登场,总结了光的波粒二象性。

  老爱之后便是来德布罗意,他提出了物质波的假说。

  他指出不只是光子具有波粒二象性,所有微观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

  1927年。

  美国物理学家戴维森在德布罗意论文发表一年后,完成了电子衍射实验。

  证明了电子具有波的特性,波粒二象性作为物质的一个基本特性得到了证实,德布罗意的设想得到了证明。

  自那以后到现在,前端物理基本上都是在研究这些先贤们观测到的现象背后的真相。

  与此同时。

  整个关于光的属性的争论持续了整整数百年,需要大量的成果累加而成。

  因此徐云丝毫不担心自己给小牛的提示会抢掉爱因斯坦的饭碗,毕竟物理学的理论不是说你提出某个概念就能等同于真相的。

  就像小牛在万有引力方面的成就。

  在小牛之前便有很多人发现过‘引力’或者‘重力’的现象,比如赫赫有名的西门庆大官人。

  但发现现象不算啥,进一步的论证与计算才是难事。

  小牛之所以能成为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人,  是因为他推导出了相关公式,在数学上对现象进行了定义归纳。

  因此出发小牛能顺带发现电子并且总结光电效应,否则爱因斯坦确实不用担心小牛把自己的业务也给搞定了。

  况且以爱因斯坦的智慧来说。

  如果小牛能提前把某些问题给解决掉,他的成就说不定还能达到更高呢。

  随后徐云将信件对折,塞入信封。

  正寻思着怎么将其寄出呢,却见这封信缓缓化作了一束光粒,消散在了第一扇门中。

  徐云:“.......”

  ........

  与此同时。

  1672年。

  大不列颠。

  剑桥大学,三一学院。

  “牛顿教授好!”

  “牛顿教授您吃了吗?”

  “牛顿教授,我刚买了一件很漂亮的泳衣......”

  “牛顿教授,我男朋友想约您周末去击剑!”

  面色肃然的应付完诸多学生后。

  牛顿穿着自己的安踏运动鞋,拎着一袋面包走向了专属于卢卡斯教授的办公室。

  比起和徐云分别的那会儿。

  此时小牛的表情虽然依旧高冷,但整个人的戾气却相对少了很多,目光也没当初那么阴翳了。

  毕竟在这个时间线,小牛没有遭遇胡克的打击,尊严也没有遭受践踏。

  恰恰相反。

  在徐云的帮助下,当初他可是给胡克的心头狠狠的扎了几刀来着。

  六年前。

  在格兰瑟姆教区外卖出第一批番茄酱后,徐云突然不告而别。

  小牛和威廉一家虽然有些惊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也逐渐接受了这个现实。

  两年之后。

  鼠疫逐渐褪去,伦敦也逐渐恢复了正常。

  小牛便带着一大笔番茄酱分红告别威廉一家,再次到了伦敦,回到了剑桥大学。

  同时在老师艾萨克巴罗的推荐下。

  他最终以‘FirsthonoursDegree’的成绩,成为了剑桥大学历史上最年轻的卢卡斯教授。

  在接下来的四年里。

  小牛又先后推导出了大量的数学与物理成果,并且选择性的公开了其中的一小部分。

  虽然公布的内容只占据了其中微不足道的数分之一,也依旧让他成为了皇家学会最年轻的院士。

  不过近些日子,因着某个特殊的巧合。

  小牛忽然遇到了一些特殊的问题。

  这个问题为小牛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导致牛子的头发都白了不少根。

  最终万分无奈之下。

  小牛忽然又想到了当初遇到的那位肥鱼。

  双方初次见面的过程很温馨,肥鱼曾经被知识的力量震撼到短暂昏厥,小牛则善意的将他带回了家。

  在徐云醒后。

  当时他曾经提及过自己来自尼德兰大学的莱顿学院,是生命科学学院的一位助教。

  因此理论上来说,肥鱼消失后也应该会回到尼德兰才对。

  不过这些年小牛也曾往莱顿学院寄过几封信,但最后的结果都是耳根沉大海,没有任何的回复传来。

  “想来这一次也差不多吧。”

  想到这里。

  小牛不由摇了摇头,继续向办公室走去。

  结果刚来到办公室门边,小牛那道浓密的剑眉便是向上一扬。

  只见此时此刻。

  办公室木门的下方缝隙里,赫然外露着一小截信封的信尾!

  虽然不知道这封信是谁人所寄,但在见到这封信的瞬间,小牛的心中却忽然冒出了一个鱼缸:

  或许......

  这封信和徐云有关!

  想到这里。

  他连忙快步走到门边,取出钥匙打开门,捡起了这封信。

  果不其然。

  只见这份信的封面上的寄信人一栏,赫然写着‘lifeiyu’这几个英文字母。

  只是边上那个栗色头发粉色衣服的小女孩大头贴是啥意思?

  带着这股疑惑。

  小牛轻轻的关上门,走进了办公室。

  坐到座位上后。

  小牛连水都来不及喝,便像是洞房之夜的新郎似的,迫不及待的撕开了信封。

  与他寄去的信件一样,徐云的回信同样也是一张很简洁的叠纸。

  “尊敬的牛顿先生亲启:”

  “牛顿先生,好久不见,我是肥鱼......”

  小牛仔细的将徐云的开头看完,方才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原来这家伙是养病去了,难怪一直都联系不上。”

  “不过现在能收到信件倒也不是坏事,至少利拉尼那边可以给她个交代了。”

  早些年在徐云失踪后。

  小牛和威廉·艾斯库对于徐云的不告而别多少有些不舍,但很快便调整了过来。

  唯独利拉尼这个原本的熊孩子,在徐云消失后可谓性格大变,肉眼可见的变得孤僻了起来。

  小牛这人虽然在人际关系上显得很淡漠,但在威廉一家面前却是例外。

  因此一直以来。

  他对利拉尼的情况还是非常关心的,同时也在担忧这姑娘的精神状态。

  如今有了徐云的回信,想必这姑娘也会看开一些吧。

  想通这些。

  小牛又将注意力重新放回了信上,继续看了下去。

  “.......您所发明的数学工具实在令人赞叹,这是我远远无法独立达到的高度,请允许我在这向您献上崇高的敬意。”

  当看到这句徐云夸赞自己的内容时,小牛的嘴角不由扬起了一丝带着得意的笑容。

  不过很快。

  这丝笑容便被严肃取代了。

  因为他又看到了徐云下方有关自己木桶实验的回复。

  木桶实验。

  这是小牛在三年前(这个时间线)想出的一个精巧组合实验,并且以此打造出了一个在他看来坚固无比的绝对时空观。

  小牛甚至很自豪的认为。

  这个时空观概念的价值甚至可能超过万有引力定律,成为支撑起这个世界的理论基石之一。

  但在随后的一次实验中。

  小牛却忽然发现了某个情况,直接的对他的认知产生了冲击。

  作为赫赫有名的牛顿反射式望远镜的发明人,小牛在镜面的制作上同样经验丰富,属于一个标准的DIY达人。

  然而就在几个月的一次磨镜过程中,小牛却意外的发现:

  如果准备好一道光源,通过一块大曲率凸透镜照射到光学平玻璃板上。

  那么在透镜与玻璃平板接触处,便会出现一组彩色的同心环条纹。

  这一道道条纹就像是皮鞭一样,打的小牛纠结万分。

  看到这里。

  想必有部分同学已经明白了。

  没错!

  这个现象便是后世赫赫有名的牛顿环。

  牛顿环便是一类标准的光的干涉现象,乃是光的波动性的最好证明之一,甚至还被记载到了后世的课本上。

  只不过按照正常规律。

  本土历史上的小牛并没有接受波动说:

  他采用了一个“一阵容易反射,一阵容易透射”的复杂理论,有些强行的将这个现象给用微粒说给解释了过去。

  而在这个历史中。

  小牛虽然同样经历了一个不太幸福的童年,但在伍尔索普的那段时间里,他的观念却得到了一次巨大的冲击:

  首先。

  徐云通过番茄酱为他带来了大量的金钱。

  这些资金让小牛的手头宽裕了许多,不再像原本时间线里那样,因为付不起生活费而转到了汉弗莱爵士家。

  他能够从容的在威廉家中长住,得到了上辈子匮乏的亲情和爱情——别忘了,小牛可不是个单身狗来着。

  更关键的是。

  徐云提出的杨辉三角也好、韩立展开也罢。

  这些小牛前所未闻的高深知识,令他忽然感觉到了自己的本事其实不是世间独一档的。

  在一些他所未知的地方,在很久很久以前,便已经有先行者比他先走了一段路。

  因此在做出了诸多成果后。

  小牛没有像上辈子那样目空一切,认为除了神学之外,自己就是全知全能的唯一真理。

  同时恰恰相反。

  他的思想没那么极端了,对于这个世界多了一丝隐隐的敬畏。

  因此在发现了牛顿环现象后。

  小牛没有像原本轨迹那样牵强、甚至可以说有些降智的用某个理由将现象遮掩过去。

  而是认真的思考起了其他一些可能。

  但如果说光真的是一种波的话.....

  那么他的绝对绝对时空观就会面对一个无法避免的漏洞了,因为波动显然不是一种绝对刚性的运动状态。

  不知自己的这个疑惑,徐云能不能给出自己解答呢?

  小牛继续看了下去。

  徐云首先解答的是木桶实验的问题。

  “您的思路我大概可以理解,乍一看似乎也相当精妙,一共有这六个递增的思路.....”

  “但是您是否想到过......您在第五步的思路上出现了错误呢?”

  “我们假设......”

  “那么您所进行的实验现象会变成这样......”

  “随着水和水桶的相对运动减小......”

  看着这部分内容。

  小牛就像是个沉思者的雕塑,整个人一动不动。

  但在他的体内。

  那颗17世纪的最强大脑却在飞速的模拟、思考着徐云所说的内容。

  半个小时后。

  小牛放下信件,整个人沉沉的呼出了一口气。

  果然。

  不愧是肥鱼......

  这位来自东方的神秘男子,果然能给自己带来一些新奇的思路。

  在理性化后,小牛不得不承认。

  徐云的这番解答要比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很具说服力。除了掀桌子耍无赖之外是无法反驳的。

  因此很明显。

  自己认为的绝对时空观是错的,最起码不适用于任何一个领域。

  想到这里。

  小牛的心中忽然出现了一丝后怕与庆幸:

  还好这封信来得早!

  如今他才刚刚构想出了绝对时空观的概念,虽然对它的未来有所期许,但还没有把它视为‘真理’,更没有将它公开。

  若是等自己四五十岁、思维根深蒂固之际见到这封信。

  届时恐怕整个信念都会崩塌吧.....

  随后小牛用力调整了一番呼吸,继续看了下去。

  绝对时空观的问题他其实预先便有了一些准备,否则他也不会给徐云写信了。

  因此在彻底发现观念错误后。

  小牛还是很快便将心态调整了过来,迫切的想看看徐云对于光的属性是否有所见解。

  这其实也是他耍的一个小手段:

  他没告诉徐云具体遇到的问题,想再试探一下,看来这个神秘的同龄人能否再给自己一些惊喜。

  徐云对于光属性的看法就连接下木桶实验内容的下方,因此小牛很快便看到了那句话:

  “您是否想过.....”

  “光的属性......”

  “有可能是两种情况共存的呢?”

  听闻此言。

  小牛先是一愣。

  旋即一股酥麻感便从尾椎升起,直入脑海。

  在小牛原先的想法中。

  徐云可能挑出自己的某些漏洞,从而否定自己的结果。

  也可能据理力争,阐明支持波动说或者微粒说的任意一种。

  可眼下按照徐云的这番说法.....

  光既是波,也是粒子?

  一种物质具有两个属性,这怎么可能呢?

  就像一个人,ta在生理上既是男的,又是女的?

  不过出于对徐云的信任。

  小牛还是继续看了下去。

  “在亚洲历史中,有一位很有名的异族前辈,名叫迪迦迪迦,喜欢做大骨熬汤。”

  “有一次他通过计算发现,如果在光束的传播路径上,放置一块不透明的圆板。”

  “由于光在圆板边缘的衍射,那么在离圆板一定距离的地方,圆板阴影的中心应当出现一个亮斑。”

  “很难以接受的情况是吗?但它确实发生了。”

  “而这,便是一种很典型的波动说表现。”

  “但同样,在色散现象中,光的微粒说也是找不出任何漏洞反驳的事实。

  “因此迪迦便提出了一种看法,有没有可能光既是粒子,也同时是波呢?”

  看到这里。

  小牛又是一愣:

  “阴影中心,亮斑?”

  纵观人类历史。

  说起可以载入史册的学术打脸事件或者言论,数起来的话其实有不少。

  例如威廉.汤姆生的那句“物理大厦已经落成,所剩只是一些修饰工作”,便可以算是其中之一。

  而最具代表性的当场打脸,则必然要首推泊松亮斑了。

  首先提及一件事....或者说一个常识:

  在学术界中,以人名为开头的定理有很多。

  比如大家熟悉的杨辉三角,还有麦克斯韦方程式、法拉第定律、读者最帅原则等等,堪称数不胜数。

  这些人名定理大多都是为了纪念提出或者发明人的贡献,属于华夏古语中‘青史留名’的概念。

  但泊松亮斑,却是一个绝对的特例。

  事件的发生背景要追溯到1818。

  在诺贝尔奖之前,最负盛名的科学奖项是是高卢科学院的学院征文大奖,以及约翰牛皇家科学院的科普利奖章。

  其中科普利奖设立的时间要比高卢晚十年,但它的起点要比高卢高。

  这个奖项针对的是理论研究,彰显了约翰牛皇家科学院的高逼格。

  奖项逼格高,肯定争它的人就多了。

  因此在科普利奖设立后,风头立刻盖过了高卢科学院的学院征文大奖。

  英法是一对欢喜冤家,看到老邻居后来居上,高卢科学院便开始静思己过。

  痛定思痛之后也一改策略,讨论起了理论和实践结合的问题。

  到了1818年。

  征文大奖的题目定为光的衍射。

  在此之前,光的波动说微粒说已经争了近百年。

  微粒说的代表人物是一代天骄老牛,波动说的代表人物是惠更斯和胡克。

  由于爵爷的江湖地位,微粒说占据上风,波动说节节败退。

  而托马斯.杨的双缝实验,则似乎又给波动说带来了一丝曙光,看上去好像有机会垂死病中惊坐起,谈笑风生又几年的样子。

  征文大奖把衍射作为题目,也有点为自家老祖惠更斯平反的意味。

  当时的菲涅尔刚刚从土木老哥转职到光学不久,已经崭露头角,也参加了这次大赛。

  同时很巧合的是。

  菲涅尔在大赛之前就已经考虑过了这个问题,认为光是一种波,具有衍射现象。

  这次适逢其会,他就早早交卷,等待专家评审委员会的裁决。

  这次评审委员会的首席专家,便是大名鼎鼎的泊松。

  而泊松是一个坚定的微粒说支持者,对于菲涅尔的答案自然是嗤之以鼻的。

  他通过计算得出,如果菲涅尔的理论正确,便会出现一个很挑战三观的现象:

  在光束的传播路径上放置一块不透明的圆板,那么由于光在圆板边缘的衍射,在离圆板一定距离的地方,圆板阴影的中央应当出现一个亮斑。

  用人话....咳咳,通俗语言简化一下就是:

  你拿着一根手电筒去照一个不透明的盘子,盘子背后的影子中心会出现一个光斑。

  在当时来说,这简直是不可能的情况。

  即便现在看来,也仍旧有点不可思议。

  少年菲涅尔之前也没有想到自己的理论会有这么一个神奇的结果,但他最终还是接受了挑战。

  经过精心的实验,终于到了见证奇迹的时刻:

  随着光线的照入,在圆板阴影的中心居然真的出现了一个亮斑!

  而这个亮斑因此也被称为“泊松亮斑”,这个事件也就成了科学史上最大的打脸事件。

  泊松作为光的微粒说的坚定支持者,在当时最著名的大会会场,当着无数同行的面,亲手瓦解了微粒说。

  自此光的波动说大行其道,光的微粒说土崩瓦解。

  微粒说要直到爱因斯坦出世才重新挽回些许颜面,但那时光的粒子说已经和当初的微粒说完全不同了。

  因此这也算是徐云的一个小私心吧。

  比起后世被他人推翻微粒说,还不如让小牛自己来发现问题。

  当然了。

  从性质角度上来说。

  马吕斯的偏振实验可能要更合适一点。

  毕竟它证明的是横波,既不能实锤微粒说也不能实锤波动说,属于一个非常中庸的位置。

  但小牛早先已经用色散现象很成功的证明了微粒说,因此比起马吕斯的偏振实验,泊松亮斑的冲击力无疑要更大一些。

  没办法。

  徐云又不知道小牛遇到的是啥情况,剂量肯定得选猛的上嘛。

  几分钟后。

  看完徐云的写封信,小牛立刻开始准备起了各种设备。

  1672年的科技水平虽然比不上1818年,泊松亮斑的设备要求其实也非常复杂。

  但剑桥大学作为眼下全球技术最前端的学术聚集地,想要凑齐相关条件还是不难的。

  两个个小时后。

  一切准备完毕。

  小牛将所有的窗帘拉上,来到操作台前,正式开始了实验。

  小牛使用的是一种叠加式三棱镜析出的光源,光盘的直径与距离也同样选取了最佳——其中后者才是他花了两个小时才准备完成的原因。

  唰——

  光源照射在了圆盘上,并且迅速形成了一道投影。

  小牛快步走到投影边上,带着一股复杂的情绪观察了起来。

  片刻过后。

  小牛缓缓走到书桌边,拉开椅子坐了下去。

  又过了几秒钟。

  屋内响起了一声轻轻的叹息......

  而藉着屋中那道光源可以看到,此时的圆盘阴影处,赫然有着一个微小的......

  光斑。

  光的波动说,同样成立。

  ........

  总而言之。

  随着这一封信的传达,随着光斑的出现。

  这个本就变动过世界线的历史,再次朝某个未知的方向转了个弯.....

  当然了。

  此时的徐云并不了解自己为那个世界带来了什么,更不清楚这封信将会对自己产生什么影响。

  他只是在发现信件消失后又等待了一段时间,发现光环没有任何提示后,便选择退出了空间。

  “嗯?”

  回归现实后。

  徐云下意识的便掏出手机,打算看看自己在空间里待了多久,顺便会不会有什么电话漏接。

  不过当屏幕亮起后他才发现,手机上的时间与他进入空间之前没有任何变化——至少分针上是如此。

  换而言之。

  他在空间里待了半个多小时,现实里却连一分钟都没过去。

  这显然有些不对劲。

  在过去的十年时间里,徐云可没少进过光环空间。

  他可以百分百确定,除了副本的任务期间与北宋时空相册的一小时内,他在空间中的时间流逝与外界是完全一致的。

  否则他也不会刻意跑到厕所的包间里来了。

  想到这里。

  徐云不由摸了摸下巴,若有所思:

  “也就是说......”

  “那个信件之类的事件,其实是属于‘任务’的范畴?”

  “可这样一来,奖励呢?”

  就在徐云纳闷之际。

  他的面前忽然再次出现了一道光幕。

  【检测到面壁者完成特殊随机奇遇,获得奇遇奖励一份】。

  【奖励生成中......】

  【奖励已生成!】

  【奖励名称:剑桥的传承】

  【请注意,此份奖励需在面壁者完成第四个常规任务后才可激活使用,面壁者可额外携带一人】

  片刻过后。

  徐云的手中出现了一张硬质邀请函。

  徐云将它翻开,发现其中写满了英文:

  You  are  cordially  invited

  to  a  reception

  for  Time  Travellers.

  Hosted  by

  Professor  Stephen  Hawking

  To  be  held  at

  Th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Gonville  and  Caius  College

  Trinity  Street

  Cambridge

  Location:  52°  12'  21”N,  0°  7'  4.7“E

  Time:  12:00  UT  06/28/2009

  No  RSVP  required

  【奖励状态:待激活(2/4)】

  ..........

  注:

  很悲痛的告诉大家一个消息,我的一位朋友,《腾飞我的航空时代》以及《大国舰船》的作家安溪柚去世了,心情有些沉重。

  明天答应大家的一万字可能要拖后一点,有点难接受这个现实,真的没什么心情码字了。


  https://www.lingdianksw8.cc/28370/28370227/752621331.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lingdianksw8.cc。零点看书手机版阅读网址:m.lingdianksw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