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美利坚名利之路 > 第103章 转移风险

第103章 转移风险


  这些狂热的盲目自信,现在看来似乎是非常可笑的事情。

  但事情往往就是这样,在改变发生之前,所有人都会沉浸在那种思维的惯性之中。

  如果你坐下来,想象一下几年前你对房地产市场的看法:那个时候,是不是房价会一直上涨已经成为一种共识。

  当你有钱的时候,别人给你的第一个忠告就是买房。当你想创业的时候,别人给你的忠告还是,  不如去买房。无数人都在互相谈论着,不及早买房,以后就会买不起房。

  那么有会永远涨下去的房价吗?是有人质疑过,但这种声音不会被听见,大家都认为,至少自己不会是最后一批接盘的倒霉蛋。

  看看那些之前就早早买房的人吧,都已经赚了不少钱,每个人身边都有许多这种例子,咬牙贷款买了几套房,现在资产翻了几番;没有及时买房,现在房价涨到已经买不起,后悔莫及。

  是的,就在这几年,所有的美利坚人,都是在这种氛围中,奋不顾身的投入房产市场的。

  不过之前约翰·保尔森的分析报告中,有一个数据让陈威廉感觉很有意思。

  那就是在1号基金大肆购入CDS债券之前,这种债券的主要作用就是那些对冲基金在大量投资CDO债券之后,用来对冲风险。

  不过即使这样,  真正如此做的基金也是少之又少。

  截止2008年底,按照PerTrac对冲基金数据库研究报告的说法,有超过14000家对冲基金报告了经营结果,  数千家机构投资者获得了投资CDS产品的许可,而只有100多家机构涉足了针对刺激贷款的CDS产品的市场。

  因此在约翰·保尔森最初对1号基金进行建仓的时候,一开始购买CDS还是小心翼翼的,但他发现,那些机构对于他购买CDS这个事情,非常的热情,他不停的接到兜售CDS债券合同的电话,每一家都会列出一大串表单,任他选择。

  结果购买CDS的过程无比的顺利,很快就完成了建仓,甚至对这种债券的价格都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

  不过现在不同了,在诸多机构开始发现危险,从而开始购买CDS之后,这种债券一时之间变得稀缺起来。

  不过约翰·保尔森依然凭借之前的关系,很快将陈威廉最新的2亿美元,换成了他精选的CDS产品——要知道,市场上各种机构推出了无数的CDS产品,在这繁多的产品之中选择最优的——也就是含有的次级贷款断供可能性最大的产品——也是让人头疼的事情,  不过这些对于已经致力于相关研究几年的约翰·保尔森来说,  已经驾熟就轻。

  “德意志银行给了我们一个CDS产品清单,里面的上百种CDS产品可以随意的选择。”约翰·保尔森的声音里带着些幸灾乐祸:

  “他们主要针对的就是德国市场,那帮德国佬太重视规则,所以根本没有意识到CDO债券里面的那些猫腻,只看到是3A评级的债券,就放心购买,都不知道其中大部分都是被包装过的3B债券。所以德国佬购买了大部分流向欧洲市场的CDO债券。”

  “那些评级机构这次做的有些过火了,穆迪和标准普尔几乎就是扮演着负责盖章的角色。”陈威廉无语的说道。

  “他们不是一直这么干的嘛。”约翰·保尔森耸了耸肩说道:“所以我把他们放进了2号基金做空的名单之中。”

  现在的情况越来越有意思起来,不断的有人看到了,房地产市场的拐点到来之后,随着房价开始下跌,那些房产投资者发现自己需要偿还的贷款,已经高达房价的1.5倍甚至更高,从而选择断供。

  满街上都是房地产公司的推销人员以及传单广告,有的地产公司甚至开始了买房送装修,送家电……

  这些现象的出现,也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房产市场的危险,重新审视那些建立在次级贷款上的CDO债券,质疑声越来越多。

  而与之相对的,就是CDO债券的价格丝毫没有出现大幅的下跌,高盛、大摩、德意志银行、美林、摩根士丹利、雷曼兄弟、花旗……这一个个站在金融食物链顶端的机构,还在大肆的鼓吹着那些CDO债券的价值,在债券复杂的设计之下,其他的机构和投资者依然选择相信他们,相信这个庞大的债券市场不可能崩溃。

  于是高盛他们,成功的为自己争取了时间,将手中大量的垃圾债券,卖给了那些对其中的危险一无所知的投资者。这些投资者,甚至包括了来自亚洲、欧洲、中东的银行和机构。

  约翰·保尔森笑着跟陈威廉说着,在拉斯维加斯举办的CDO债券大会上,自己身边的来自日本、南朝鲜的银行投资部门的负责人,高谈阔论着那些针对CDO债券投资的收益前景,丝毫意识不到,击鼓传花已经到达了他们手中。

  华国有个词——层层加码,现在就是这种情况,那些设计出这些CDO债券的金融产品设计师,将产品交给了公司的销售人员,然后他们将风险减半,推荐给那些大机构。

  大机构继续将风险减半,推销给小的投资机构,最后宣传到投资者那里,着已经成为一种风险极低,收益巨大的3A级别的优质债券。

  毕竟,你真的觉得繁荣的美利坚债券市场会崩溃?有这种念头都应该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心理有问题,是不是?

  ……

  “卡普兰先生,你有没有注意到最近有关美利坚房地产市场的那些担心呢?”

  陈威廉再次来到了《纽约观察家报》的报社之中,在他的办公室里,他跟报社的主编卡普兰谈起来有关房地产市场的事情:

  “我认为作为一家有责任感的媒体,提醒投资者们其中的风险是非常必要的。不过一定要客观,所以希望能够在报纸上做一个追踪报道,派出记者,到达美利坚的各个洲,实地去采访一下房地产市场的现状,一定要真实客观,民众需要这些报道。”

  他的提议倒也是引起了卡普兰的兴趣,身处纽约这个金融中心,最近有关于全美房地产市场的一些讨论,他也能够看到,因此决定按照陈威廉所说开始重点调查一下,目前房地产业和次级贷款市场的一些真相。

  陈威廉现在需要的也只是将这些真相展示在公众面前,而不是任由那些投资机构美化它們。

  而且他也没有必要太过于直接的输出看衰房地产市场的观点,只要让公众知道目前在全美发生的那些事情,愈演愈烈的断供潮已经出现,房价在持续的下跌,这一切对于次级贷款债券的市场所造成的影响,并不像某些金融人士所宣称的无关痛痒。

  因为他本身就参与了做空房地产市场,如果通过自己所掌握的媒体,直白的输出偏向于此的观点,危机彻底爆发之后,很容易引人诟病,甚至会招致SEC的调查。

  所以他特别的提醒了卡普兰,只要展示出事实的真相就可以了,并不用特意的去评论引导。

  现在的《纽约观察家报》,已经单独设立了网络新媒体部,包括网站电子版以及移动业务,包括《观察家》APP,都被划归这个新部门。

  陈威廉是报社的社长,卡普兰担任总编辑,并且兼任传统媒体部门主管。

  艾伦则成为网络新媒体部门总监,拥有一定的独立性,负责网络媒体的运营,只是在内容方面,需要经过卡普兰的审核,但也有直接向陈威廉汇报的权利。

  所以在卡普兰这边谈完了之后,陈威廉就去到了网络新媒体部门,见到了部门主管艾伦。

  “艾伦先生,我之前看到了我们的语音读报功能已经开通,但目前依然还是真人进行的朗读,不知道关于智能语音读书读报的功能开发的怎么样了?”

  《观察家》APP的。真人语音读报功能。在上线之后受到了许多用户的喜爱。现在它已经成为网络新媒体部门一个重要的盈利来源。

  非常多的用户都订阅了这个功能,享受在做在家做别的事情,或者是开车的时候听新闻的体验。


  https://www.lingdianksw8.cc/33394/33394418/758897550.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lingdianksw8.cc。零点看书手机版阅读网址:m.lingdianksw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