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大炎不良人 > 第七百零三章 西凉山下的看门狗

第七百零三章 西凉山下的看门狗


大雪纷飞,道路难行,原本从永北镇去往西凉山,只需要一天半的时间,可许一凡他们硬生生走了将近四天,才抵达一座临时搭建起来的镇子。

  西凉山下西凉镇,聚集在此的大多数都是负责建造西凉山碑林的徭役、工匠和书法大家。

  西凉镇占地不小,房屋众多,都是由木头和砖石垒砌而成的,别的城镇无论大小,都有城墙建造,可西凉镇没有,只是在镇口矗立着一块石碑,石碑就三个字,西凉镇。

  镇子分为东西两部分,被一条可容纳五辆马车并肩而行的街道隔开,街道用水泥砖块铺就,排列整齐,分毫不乱,在街道的两边,是一栋栋坐落有序的房舍,房舍只是寻常房舍,以砖石为墙体,上面再覆盖瓦片,相对于中原房舍的钟灵秀气,这里的房舍显得无比的厚重。

  此时,正值大雪时分,房舍之上落满了皑皑白雪,可那条宽敞无比的主干道上,却没有丝毫积雪,更没有冰凌覆盖,不管是马车行驶在上面,还是骑马走在上面,都不会打滑,显然,这是有人精心打扫过的。

  当许一凡他们一行三人来到西凉镇的时候,正好是黄昏时分,小镇炊烟袅袅,有鸡鸣狗吠之声响起,而街道上,有人正挥舞着铁扫帚,仔细的清扫着地上的落雪。

  镇子口,有一人正在扫雪,人已经很老了,就像他手里的那把铁扫帚一般苍老,老人穿着厚实,背影佝偻,不知道是天冷,还是因为别的,老人单手扫雪,在他的身后,还跟着一个八九岁的孩童。

  孩童年龄不大,个头却不矮,带着虎皮帽子,一手提着箩筐,一手拎着一个铁锹,老人扫雪,他铲雪,看样子,这是一对爷孙,配合的十分默契。

  西凉镇这边没有军队把守,也无需把守,当许一凡的马车来到镇子口的时候,就缓缓停下,许一凡带着赵娣,拎着一坛酒缓缓上前,朝老人走了过去。

  在许一凡走过来的时候,这对爷孙也发现了许一凡,二人停下动作,直起腰,转过身,看向许一凡。

  当老人转过身的时候,赵娣才发现,老人少了一个胳膊,其左袖空荡荡的,可能是天气冷,衣袖打了结,而老人的脸,除了苍老之外,也很狰狞。

  一道从眉心一直延伸到下巴的伤口,横亘在老人脸上,左眼被一分为二,鼻梁也从中间切断,猛地一看,就像一条长虫趴在脸上一般。

  看到这一幕的赵娣,下意识的转过头看向许一凡。

  许一凡抿了抿嘴唇,说道:“镇西军老卒。”

  说完,许一凡就笑着走到老人面前,晃了晃手里的酒坛,说道:“宋老头儿,找个地方喝酒去?”

  原本眼神不太好,细眯着眼睛的老人,看到走到近前的许一凡,听到那熟悉的嗓音之后,笑着说道:“原来是许家小子啊。”

  说完,老人看向许一凡手里的酒坛,咧嘴一笑道:“啥酒啊?是黄泥酒不?”

  老人不笑的时候,长相就已经够吓人的了,这一笑,随着嘴角的咧开,脸上的伤疤也跟着蠕动起来,尤其是其张嘴说话的时候,嘴里的牙齿也所剩不多,而舌头也少了三分之一。

  “三十年的黄泥酒,可是我花了大价钱才弄到手的。”许一凡一脸肉疼的说道。

  听闻是三十年的黄泥酒,老人顿时眼前一亮,笑着说道:“那得喝点儿。”

  说着话,老人就转过头,拍了拍男孩的脑袋,说道:“回去告诉你娘,家里来人了,多烧两个菜。”

  说完,老人伸出手,帮小男孩把拍歪的帽子重新戴好,而小男孩并没有着急离开,而是转过头,看向许一凡,撇撇嘴,冷声道:“上次答应送给我的刀呢?”

  许一凡见状,先是一愣,随即伸手一拍脑门,懊恼道:“哎呀,瞧我这记性,我给忘了,下次,下次一定给你带来。”

  “哼!骗子,说话不算数。”

  说完,狠狠地瞪了一眼许一凡,然后拎着铁锹和箩筐,转身就走,显然,他不想理会这个说话不算话的大骗子。

  看到气呼呼,转身就走的小男孩,许一凡微微一笑。

  “喂!”

  小男孩闻声停下,下意识的转过头,然后就眼前一亮,只见许一凡手上,不知何时,多了一柄短刀,正在那耍着蹩脚的刀法,似笑非笑的看着自己。

  “给我的?”

  “你想要?”许一凡看着丢下铁锹和箩筐就跑过来的小男孩,笑嘻嘻的问道。

  小男孩也不说话,只是一个劲的点头,眼睛紧紧地盯着许一凡手里的短刀。

  “想要也不是不可以,我想吃叫花鸡了。”

  “我这就让我娘给你做。”

  “舍得?”许一凡眯着眼睛问道。

  小男孩眼珠子一转,点点头,然后就伸出手想要去拿短刀,却见许一凡把短刀收了起来,贱兮兮的看着小男孩,说道:“没看到叫花鸡之前,想都别想,想要就用叫花鸡来换。”

  “先把刀给我。”

  许一凡则摇摇头,说道:“一手交鸡,一手给刀。”

  “没得商量?”

  “没得商量。”

  小男孩闻言,顿时有些为难,看了看许一凡手中的短刀,又看了看笑而不语的爷爷,犹豫一番之后,摇摇头说道:“算了,我不要了。”

  说完,也不等许一凡再说什么,转过身,就跑去捡起铁锹和箩筐,快速跑远了。

  看到这一幕的赵娣,有些诧异和疑惑,看到小男孩跑远了,这才转过头,看向许一凡问道:“一只鸡而已,他为啥不愿意呢?”

  许一凡把手里的酒坛塞到赵娣怀里,而他则耍着那把短刀,轻声解释道:“那是他爹留给他的,一共三只,上次来的时候,我吃了一只,被他追了半座山呢,若不是我答应他下次送他一把炎刀,我都走不出这里。”

  “既然你都答应他了,那为何还要......”

  许一凡笑着说道:“他要的是炎军当中的炎刀,可不是我手里这把短刀。”

  二人说着话的时候,老人已经转身,拖着铁扫帚在前方走着,脸上满是笑意,而赵娣发现,老人不但少了一条右臂,还瘸了一条腿。

  老人叫宋志武,西洲人士,是西凉山下的百姓,更是镇西军退下来的老卒,现如今已经六十三了,如此高龄,别说放在苦寒的西北了,就是放在中原,也算比较高寿的,更何况,还是一个从军中退下来的老,更是不容易。

  宋志武十六岁入伍,四十五岁退伍,在军中服役近三十年,按理说,当兵这么久,怎么说也有个一官半职,起码也是千户起步才对,然而,宋志武最高的官职,也只是一个百夫长,当其退伍的时候,也只是一个伍长而已。

  在镇西军当中,宋志武什么职务都做过,伙夫,马夫,运粮兵,警卫兵,斥候,步兵,骑兵......凡是中低层士卒做的事情,都没有他没做过的。

  老人名字不错,可依旧没啥文化,不识字,之所以有这样一个名字,还是他爹在镇西军当兵的时候,请以为军中先生给取的。

  他爹给他取名的时候,老人还未曾出生,而他出生的时候,老爹已经不在了。

  宋志武是家中最小的,在他上面,有三个姐姐,两个哥哥,两个哥哥在他年幼的时候,就已经战死沙场了,大哥战死的时候,宋志武才八岁,二哥战死的时候,他才十五岁,他去投身入伍的时候,也才只有十六岁。

  大哥战死的时候,不曾娶妻,没有子嗣,二哥战死的时候,才娶了媳妇进门不到一个月,不过,万幸的时候,虽然成亲不久,可嫂子的肚子也争气,怀上了,可惜生的是个儿子,不知道对于二哥一家人来说,这算是幸运呢,还是不幸呢?

  至于三个姐姐,在其刚刚满十五的时候,就先后嫁人,成为人妇,然后又成为寡妇,送走了丈夫,又送走了儿子,然后孤孤单单的过完一生。

  现如今,宋志武兄弟姐妹六个,就只剩下他还活着。

  宋志武十六岁成亲,十八岁当爹,三十五岁的时候,他亲自带着大儿子走上战场,次年,他带着大儿子的尸骨回来,然后,他又带着二儿子走上战场。

  三年后,他四十岁了,再次白发人送黑发人,二儿子也战死沙场。

  宋志武一共有四个儿子,两个女儿,在大儿子和二儿子都先后战死之后,两个女儿也先后嫁人,幸运的是,大女儿嫁了一个好人家,没有成为寡妇,丈夫现如今还在镇西军当中任职,大外甥在西征军征兵的时候,也参军入伍,据说当了后勤兵。

  二女儿就稍微差点儿,丈夫是没有死在战场上,可整个人跟死也没有啥差别,失去了双手,还有半个左脚,沦为了一个废人,只能回家,二女儿无法生育,至今没有孩子,不过,领养了两个孤儿。

  三儿子,是老人在退伍的时候,亲自送去军伍的,老三不想去,是被绑着去的,老三不想跟大哥二哥一样,他不想死,当初,他哭着求着不想去,可最终还是去了。

  至于老四,天分最好,力气很大,天生的武将苗子,可惜,夭折了,现如今,宋志武一家,除了他这个残废当家的,也只有老三还活着,其他都是女眷。

  老三是最有老宋家最有出息的一个,从军多年,从一个士卒,一步步爬到了校尉的位置,据说,前段时间,镇西军跟西域军打仗打赢了,老三立功不小,已经成为军中的副都蔚了。

  每每想起这个,宋志武都很自豪,只是,这种自豪感却无人诉说,跟他一个辈分的人,不是战死了,就是老死了,或者病死了,至于比自己晚一辈的人,要么就是在军中,要么已经躺在了那座西凉山上了。

  老三是最不想当兵的,可也是当兵当的最有出息的,只是,老三从被宋志武送到军中,这些年,都不曾回来过,一次都没有,虽然是父子,却形同陌生人。

  三代人,十余口子人,现如今还活着的,也就两人而已,百余年的驰骋沙场,建立的丰功伟业,说与山鬼听。

  整个西北,像宋志武这样的家庭还有很多,他们是没读过书,也不知道什么是天下大事,也不知道什么是江湖朝堂,可他们知道,当外敌来犯的时候,他们不站出来,谁能站出来,指望关内的那些登高作赋的文人骚客,还是依靠那一个个脸比女人还白的纨绔吗?

  没有人不怕死,也没有人想死,就像老三宋玉一般,他怕死,也不想死,更不明白,家里人明知道会死,还有去送死,宋玉想不明白,西北很多人也想不明白,可他们有的选吗?

  没得选,已经死了那么多人,已经流了那么多血,若是所有人都不愿意去死的话,那之前死的那么多人,流的那么多血,岂不是白死了,白流了?

  许一凡是在初来西北,刚过玉门关的时候遇到的,老人帮忙运送军粮,当时,许一凡看到队伍当中,还有如此年长的徭役的时候,很是诧异,让人去询问了一番,才对宋志武一家人的情况有所了解,然后许一凡就主动去跟老人攀谈了一番。

  老人不知道许一凡的身份,也不想知道,如果不是看在当初许一凡请他喝了一坛黄泥酒的份儿上,他也不会给这个年轻人什么好脸色。

  西北打了这么年的仗,死了这么多人,每年都会有关内的富家子弟前来,只是他们来了又很快离开了,西北并没有因为这些人的到来,有任何的改变。

  二人第二次见面,是在康城第一次守城成功之后,许一凡随着队伍去看黑油的情况,无意间遇到的,那一次,是宋志武请许一凡喝了一次酒,之所以请许一凡喝酒,是因为这个老卒,在许一凡身上嗅到了战场的萧杀气息和死亡气息。

  康城的战况当时有多惨烈,宋志武还是知晓一二,一个能够从康城活着出来的年轻人,而且还是从关内来的年轻人,不管他是何身份,其敢于走上战场,拔刀迎敌,就值得他宋志武高看一眼。

  那一次,许一凡在老人家里喝醉了,拉着老人的手说了很多,其中说的最多的,还是那句:“西北不该如此,朝廷不该如此,这个天下不该如此。”

  作为一个军中老卒,在第一次看到许一凡的时候,就知道许一凡的来历不凡,而当康城之战胜利的消息传回后方的时候,老人已经猜到这个年轻人的身份了,可那又怎么样,在老人眼里,许一凡只是一个晚辈,一个还算有良心的武将而已。

  对于许一凡身份的事情,老人从未告诉过任何人,不想说,也没必要说。

  当西征军跟西域联军决战打响的时候,当传出西凉山要树立碑林的时候,老人很欣慰,虽然他不知道这个提议是谁提出来的,但肯定跟那个少年多多少少有些关系,当听闻那个消息之后,老人难得把自己喝醉了,拉着年幼的孙子,醉眼朦胧,嚎啕大哭起来,那凄厉的哭嚎声,宛如一条给踩断脊梁的老狗,在那狺狺狂吠一般。

  西北打了多少年的仗,死了多少人,关内的人可曾关心过,可曾问过,那些面朝西北而战死的将士,他们的名字又有谁曾记得?

  瓦罐不离井上破,将军难免阵前亡,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这些都是那些文人笔下所言,可在西北人看来,这他娘的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老有所养,幼有所教,贫有所依,难有所助,老有所依,是普通人最简单不过的诉求,可如此简单的诉求,在西北却很难实现。

  现如今,有人愿意来做,也正在做这件事,对于宋志武这样的老卒而言,何尝不是一种最大的欣慰呢?

  西凉镇的百姓,其实,大部分都是以前从镇西军当中退下去的老卒,他们要么是孤家寡人,要么像宋志武这样的人,他们来西凉山下扎根,不为别的,只想默默地守护着这座承载了整个西北,无数年来战死将士的墓碑。

  在西凉山上,那数十万的碑林当中,有他们兄弟的名字,也有他们儿子的名字,甚至还有他们孙子的名字,这些名字在过去,只会随着他们的死亡而被历史掩埋,不会被人记起,可现如今,他们将会被世人记住,永远的记住。

  宋志武现在觉得,他的日子过的很好,很不错,每天起来晒晒太阳,扫扫地,然后去碑林转转,扫扫墓,看着那一个个或熟悉,或陌生的名字,就已经挺好了。

  宋志武觉得自己是一条看门老狗,而居住在这里的人,都是一条条苟延残喘的老狗,他们要守住这里,永永远远的守在这里。

  看门狗不好听,可宋志武觉得当一条看门狗,也挺好嘛。


  https://www.lingdianksw8.cc/34705/34705520/2127920.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lingdianksw8.cc。零点看书手机版阅读网址:m.lingdianksw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