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北朝帝业 > 1317 华夏同源

1317 华夏同源


山南可以说是不折不扣的当今至尊龙兴之地,当年车驾初抵州境的时候,所据不过沔北一隅之地,地狭民贫,百业凋敝,府库空竭,州治混乱。

但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在当今至尊的治理之下,荆州民生百业发展的欣欣向荣,军政事务井然有序,势力也在快速的发展壮大,先后收复关中、兼并巴蜀,并一举进夺荆襄大片区域,直把疆土扩张到长江以南。

在对外的扩张告一段落之后,当今至尊也已经拥有了足以抗衡关中霸府的实力,并在之后顺利入主关中,这才有了后来统一北方、创建大唐的一系列事情。

但是在至尊离开山南、返回关中之后,山南一系列的对外开拓的活动也陆续停滞下来,朝廷更多的军事行动都集中在了北方,尤其是针对北齐的一连串战事,许多关中将士也都因此而战功赫赫,可谓是功成名就。留守山南的将士们则因错过了许多的机会,也都没能立功扬名。

所以当现在朝廷终于再一次的要调用山南甲兵的时候,驻守山南的众将士们顿时变得群情沸腾起来,朝廷的征命还未下达,请战的奏书都已经雪片一般飘往长安,但凡有上表言事之权的将领,全都一遍又一遍的奏请朝廷,为自己和麾下将士们争取出战的机会。

一些将领们因恐单纯的奏表请战还不足以彰显自己的诚意与决心,于是便又传信给长安的亲友们,动员他们也来面圣为自己争取机会。

一时间,这一份好战渴战的风气又从山南蔓延到长安来,各种言辞恳切的文字与话语全都堆在了李泰的眼前与耳边。

将士们求战心切,耻于闲处、渴望立功,诚然是军心可用,但朝廷在拟定军事计划的时候也有自己的考量与节奏,并不能为战而战,还是要有着明确的战略构想与利益诉求,否则便不免要沦为穷兵黩武的虚亢之态。

所以李泰也并没有盲目的扩大战事构想与征师规模,只能尽量的兼顾群情,确保精兵强将的前提下让将士们都能有博取表现的机会。

如今的大唐当真不缺军事人才,虽然老一辈的镇兵将帅逐渐淘汰下来,但中青代也早已经成长起来,并且在灭齐之战中担任了主力。

如今山南的确有一些本身极具军事才能,但却因为欠缺一个表现机会而一直未得升迁重用之人,所以朝廷在选择出征将领的时候,也向这些人稍作倾斜。

不过老实说,这一次的战事本也不算是什么大规模的战事,而是立足于山南当下发展现状而进行的一次例行常规的对外扩张,因此能够提供的机会和空间也并不算太大。

哪怕是进一步将针对岭南的试探渗透也纳入到这一次的作战目标中来,在正常的发挥前提之下,出兵五万也已经是此次出兵的一个极限了。

眼下山南整体上分为襄州、荆州与郢州三大总管府,这一次出征师旅人员编制,朝廷以江夏王李捴为大军统帅,荆州总管田弘、郢州总管史宁分掌左右师旅,湘州刺史李迁哲则为中路前锋。

但是史宁因为要兼顾向南陈交割江州南川事宜,便不需要率军南去岭表,而是移师下游的湓城,处理相关交接事宜。

说到底,李泰并不相信陈昌针对南陈内部的控制力,尽管有了若干凤南下广陵,但还是安排了史宁统军驻扎于上游,加上一个双保险,确保南陈方面无论发生怎样的人事异动,唐军都能有足够的力量来做出应对。

这样麻烦是麻烦了一点,但毕竟稳妥。话说回来,如果陈昌当真精明干练到不需要依靠大唐的力量,便能将其国内诸方势力收拾的服服帖帖,那李泰就要更不踏实了。

他需要的南陈是一个貌合神离的南陈,但陈昌本身的能力并不达标,搞得南陈局面神离貌也离,甚至就连作为其靠山的大唐,可能都会因为陈昌的乏力表现而受到一部分南朝时流的看轻。不过这也不算什么大事,如果这些人真想称量一下大唐的实力有多强,他们总会有这个机会的!

当朝廷的征调名单传达到山南的时候,固然是有人欢喜有人愁,不过那些并未受遣出战的将领们聊可欣慰的是,朝廷对于他们之前的请战也并非视而不见,至尊甚至亲笔给他们写了一份回信,嘉勉了他们渴望为国效力建功的志气,同时又表示此番虽然未能出征,但来日再有战事筹备,一定会优先考虑他们。

至于那些受遣出征的将领们,自是没有什么好说的,各自喜孜孜的整顿部伍、准备出征。

此番战事筹备,除了一众驻军将士们踊跃请战之外,还有另外一个人同样非常积极活跃,那就是不久前刚刚从长安逃到襄阳来投奔外甥的魏收。

魏收之前在河北的时候,那也曾经是一代文坛大手笔、史家巨擘,结果来到长安后,不只过往的风光不再,更被舆情逼迫的惶惶如丧家之犬,甚至都不敢留在长安。

他心中自然是有些受不了这一巨大的落差,还是希望能够风风光光的重新回到时局之中,所以当这一次得知外甥李捴被朝廷任命为征师主帅后,他便也请求随军出征,希望能够分润一些军功。

他虽然没有上阵杀敌的英勇体魄,但却有言辞如刀的雄健文笔,早在征师还未出发之前,便已经连作数篇讨贼檄文,倒也并非完全无所事事的老混子。

“天南地北,概是一源;江左百姓,俱出华夏!顽贼欺天,据地抗命,裹挟万众,同流蛮夷,罪大恶极,百死难赎!皇唐誓师,喻我将士,破贼乃还,功致圣尧!”

人身处不同的环境、不同的立场,便会有不同的想法和抱负,像是吴中豪强们不乏人将南北分裂认为是天命所定、人力难以更改,但在如今的大唐,上至帝王公卿、下至寻常黎庶,已经将统一南北、结束天下的分裂当作一项通过努力可以达成的任务。

尽管眼下朝廷还没有旗帜鲜明的宣扬攻取南朝、兼并江东,但在今次出征誓师的时候,也已经公然喊出了南北同源、俱出华夏的口号,而不再是以岛夷伧虏之类的蔑称来互相贬低。

伴随着壮阔激扬的誓师口号,五万大军渡江之后便浩浩荡荡的向着目标攻杀而去,首当其冲的,自然就是眼下正率部盘踞于庐陵境内的王琳。

然而就在大军即将进入庐陵境内的时候,却发生了一件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那就是他们所征讨的目标王琳竟然遣使向唐军请降。

当王琳使者来到唐军大营请降的时候,唐军主帅李捴与一众将领们都是大感意外。在他们的印象中,王琳此人狡黠凶顽,之前好不容易脱离了大唐的管控,并又联结岭表淳于量,一副要大干一场的架势,怎么可能又会这么轻易的投降?

如今大军气势正旺、上下将士亟待杀敌立功,李捴也将此当作王琳故作欺诈、以为缓兵之计的手段,甚至都懒得接见使者听其蛊惑声辞,直接让人收斩营外,旋即便着令大军继续前进。

然而此举却并没有激怒王琳,他甚至又派遣使者前来请降,这一次除了携带降书的使者之外,甚至就连王琳的儿子都被一同派来以彰显其求降诚意。

“山南凶逆王琳,具书奉请大王稍勒征师、垂顾听言!仆虽亡国孽余、不化贼奴,未尝无有向道慕义之念,前知复国之计难成,已有投效圣主之意,憾此丑秽之身,不容皎洁之堂,流落江湖,谋生而已。既闻北国一统,更知天命所归,圣主果尔受命,仆亦深感庆幸。

圣主称制,必也善治。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仆虽江湖之盗,亦幸而为圣治之民!仆闻仁义、治之本,法令、治之末,无本不立,无末不成。仆虽迹同盗跖,然前浪迹长夜、未知己丑,而今得睹朝阳、自惭形秽,故斗胆再乞圣主恩恤。

仆帐下五千余徒,并其亲眷凡共万数众,前尚有江湖险地或可逃匿,然今天下已归唐家,圣主恩佑则得活,圣主绝弃则必死。群徒戚戚不安,仆唯留而督慑,非为倨傲、不肯出迎,故遣骨肉血嗣投于大王,大王活之烹之,仆唯敬拜受之……”

王琳这一封乞降的书信可谓是言辞恳切、态度也是恭谨至极,一时间李捴也说不清其人到底是真的诚心请降,还是仍在狡诈作态。

他心中犹豫不决,麾下诸将却都纷纷进言不必理会,眼下王琳势弱途穷,只消大军挺入境中,直接便可将之攻杀于境,大不必再非周折的接纳投降。况且之前其人便曾有请降,却已经被至尊给拒绝,如今再降,也不过是山穷水尽的痴心妄想罢了。

但是随军至此的魏收却有不同的意见,向李捴进计道:“至尊前拒王琳请降,与今情势不同。当时新纳山南,仍需收抚亡余,王琳非是善类,拒之可以彰显法度严明。而今北地业已统一,江东正待弥合,此乡久处王化之外,顽固孽徒大有人在,或畏南北风俗不同、教令有别而迟疑不附,若兵不血刃即收此顽贼,既可彰显国威,又可弘扬仁恕。大王切勿为此诸贪功诸将所误,还是应当将此情形速奏国中,以待圣意决断!”

李捴既不好不给他舅舅面子,也觉得魏收所言自有道理,权衡一番后,便着员传告王琳如果当真有意投降便引部回转巴山,以待朝廷做出决断。

随着大军南来,巴山便又被纳入唐军的包围圈中,王琳返回巴山之后,也能切断其与桂州淳于量的联系,并且其人就算再耍诈跳反,也仍在南川这个摊子里折腾,不会造成什么严重后果。

如此一来,李捴便可率领大军暂驻南川,从容等待朝廷对此作出决断。

当李捴的指令传回王琳军中的时候,王琳又不由得眉头紧皱起来。之前他好不容易才率部逃出了唐军的围堵控制,如若再引部返回巴山的话,那之前的努力便前功尽弃了。

他连番遣使向唐军请降,倒也不是在做什么缓兵之计。之前的他未尝没有要兴创一番事业的雄心,可是过往数年一直被困在南川一隅,既不能摆脱唐军的控制,又不能给南陈造成什么大的伤害,只是与一众南川土豪斗的不亦乐乎,志气也遭到了极大的消磨。

此番他之所以跳出南川、直奔岭表,还是受了淳于量的游说。淳于量因见唐国在湘州所投入的人力和经营越来越多,心中也是充满了危机感,故而想要联结王琳以自保。

从王琳的角度而言,他当然也希望能够获得一个更加安全的处境,但其内心里也不愿与唐军为敌。数年时间消磨下来,哪怕他是再怎么桀骜不驯的鹰隼,心里对与唐军作战也充满了阴影。尤其是在见到北方统一之后,也越发觉得唐国势不可挡。

此番应淳于量所约而冲出包围,与其说是为了寻找出路,王琳其实更多的还是想向大唐方面展示一下自己仍然还有勇力。毕竟在他看来,既然北方已经完成了统一,唐皇下一步必然就是要图谋江东了,王琳希望能够借此让唐皇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从而接纳他参与针对南陈的攻略作战。

所以在唐军征师南来的时候,彼此还未交战,王琳便立即奉表请降。如果大唐仍然不肯接纳,那么他就打算直接引部前往岭南了,也不会再留在岭表跟淳于量对抗唐军的征讨。淳于量久处岭表,势力却一直乏甚发展,想要抗衡如今正气势如虹的唐军,那也是痴人说梦。

如今面对李捴这样的要求,王琳一时间也陷入了犹豫当中,他将麾下诸将聚集起来询问道:“先行诸事,是欲献力唐皇,为我将士求觅一份生机前程。而今若从此令回返巴山,一旦唐国不纳,则我恐怕再难逃脱,尔等于此又是何计?”

“某等誓从主公,江北岭南,何处皆可,前路生死,唯主公取舍!”

众将听到王琳这么问,便都纷纷开口表态道。

王琳听到这话后,原本有些犹豫的眼神也变得坚定起来,口中又沉声道:“既如此,那便同赴巴山。纵然流窜岭南,观今形势,陈氏小儿也难久阻唐命于江表,岭南俄而又为唐皇所有,届时更无去处。今若不死,前程可期。今若窜逃,余生亦必漂泊不安、无有定处。”


  https://www.lingdianksw8.cc/40383/40383510/56781394.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lingdianksw8.cc。零点看书手机版阅读网址:m.lingdianksw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