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穿越到琉球当世子 > 第59章 玉米种子

第59章 玉米种子


纵观中国历史,会现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不论多么辉煌的封建王朝,最多的寿命就是两百多年,根本就不过三百年。

        造成这一切的原因,就是封建王朝末期层出不穷的农民起义。汉朝有张角,宋朝有方腊,明朝有李自成,清朝有洪秀全。

        这些人带着普通百姓揭竿而起,拉开了王朝覆灭的帷幕,论其根源就是两个字——饥饿。

        从古至今,人活在世上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吃饱肚子,饥饿的人能够做出什么事情,只有上天才能够知道。

        明朝后期,人口接近两个亿,比起开国之时,膨胀了十倍。可土地依然是那么多的土地,粮食依然是那么多的粮食,这就必然导致很多人会挨饿。

        凭什么我挨饿你丫的却吃得满嘴流油?挨饿是死,把你的东西抢过来大不了也是死,不过却能混个饱死鬼。

        左右都是一个死,那为何不干你丫的。

        看上去可笑,这其实就是农民起义的最根本原因。

        尚海在后世看过很多的论坛,很多人认为明朝当时的百姓挨饿有些冤。因为很多高产作物在当时已经进入大明,比如番薯,比如玉米,比如土豆。

        这些农作物比起传统的五谷,亩产要高出许多,无疑也能够让更多的人避免挨饿。

        只可惜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事关普通百姓一年生计的粮食更是如此。

        你说新粮食产量高,你说新粮食更耐旱,你说新粮食抗虫能力强,你说……

        很好,你去种吧!我今年还是老老实实种我的麦子,等你种出来的粮食确实像你说得那么好,我明年兴许会和你一起种。

        至于今年……说出天来,地也还是要我来种不是!

        新型粮食的推广,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即便是在信息已经非常达的后世,想要快地推广一种新粮食,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不但需要政府用公信力进行担保,还要下各种的农业补贴。即便是这样,还是会有很多百姓不愿意耕种新型粮食。

        就别提数百年之前,信息更加闭塞的大明了。

        想让祖祖辈辈已经习惯了种植五谷的大明百姓,去改种陌生的玉米、番薯和土豆,这无疑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于是,明朝辛辛苦苦打下的基础,还没有来得及享受成果,就被清朝一声不吭地拿去,成为利益的最大获得者。

        也使得清朝的人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2.9亿。而所谓的煌煌大清,不过是构建在玉米、番薯和土豆上面而已。

        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事实就是这么个事实,可办法却没有更好的。

        尚海毕竟只是琉球国的世子,想要凭借一己之力影响整个大明朝堂的决策,那无疑是不切实际的想法。

        尚海现在唯一能够做到的,不过是尽力影响身边的一些人,比如面前这位未来的蓟辽总督,比如京城中即将飞黄腾达的某个人。

        尚海能够做到的,也就仅此而已。

        伸手拿起一粒黄澄澄的玉米粒,尚海看着袁崇焕,笑着解释道:“小弟虽然是第一次接触玉米,却对玉米了解甚深。

        玉米四月种植,九月收割,亩产可达6—8石。不挑土,抗旱,抗寒,即便是荒地也能够种植。

        玉米可直接食用,也能够同其余粮食掺在一起,可大大降低人们对米、面的需求。

        玉米棒子打碎可以喂猪,玉米粒可以作为战马的精饲料,玉米长出来的秸秆可以用来烧火。

        可以说玉米浑身都是宝,没有一丝一毫浪费的地方。

        小弟购买这些玉米种子,就是希望能够带回琉球,在我琉球国广泛种植,解决我琉球粮食匮乏,依赖进口的问题。

        既然大哥准备在辽东建功立业,这些玉米种子小弟就赠送给大哥,希望大哥能够在辽东多多种植,让大明的军卒都能够吃饱肚子。”

        说完,尚海将一整袋的玉米种子,递到了袁崇焕的手里。

        袁崇焕听到玉米亩产可达6-8石的时候,已经呆住了。1石相当于后世12o斤,6-8石就相当于是亩产72o斤—96o斤。

        这个数字在后世不值一提,甚至只能算是低产,可在大明却是名副其实的产量高。

        在袁崇焕的印象当中,大明最好的水田,亩产也不过才6oo斤,这还必须是风调雨顺的丰收年。

        而旱田的产量就更低了,3oo斤算是平平常常,摊上点天灾人祸,颗粒无收也是常有之事。

        这样一比较,玉米的优势立即就体现了出来。

        袁崇焕紧紧将玉米粒握在手心,颤抖着嘴唇问道:“贤弟此话当真,玉米真有如此高的产量?”

        尚海哈哈一笑,说道:“6-8石还只是保守数字,照料得精心,肥料追得足,产量还有可能更高。

        若是旁人,这些话小弟断不会说。可大哥与小弟一见如故,小弟怎会欺骗。”

        说完,尚海又将种植玉米的很多注意事项,都一一告诉给袁崇焕。

        尚海前世的主要职业是粮种供销员,常年同粮食打交道。如何种植玉米,他实在是再了解不过。

        所以非常干脆地将知道的东西全部告诉给袁崇焕,以免袁崇焕在种植的时候走弯路。

        而袁崇焕见尚海在介绍玉米的时候条理清晰,思路明确,一条条一项项说得有理有据。

        知道尚海确实是对玉米非常了解,绝对不是说大话蒙人,心中不由对玉米的产量又增添了几分信心。

        只不过欣赏许久后,袁崇焕却将整袋玉米种子重新递回尚海的手里。

        尚海一愣,不解地问道:“大哥……你这是何意?”

        袁崇焕笑了笑,开口道:“君子不夺人之爱,更何况这些能够称得上是无价之宝的高产粮种。

        我大明地大物博,乃是天下的中心,各种珍稀事物层出不穷。愚兄只要细细查访,总能买到一些。

        再不济也可到同僚那里去要,愚兄毕竟身在官场,做些事情也要方便不少。

        但贤弟却不同,琉球国远在万里之外,往返大明一次不易,贤弟既然打算带回琉球种植,自然是越快越好。

        错过了这次机会,下次能否这么幸运地买到玉米种子,还是未知之数。

        所以……这些玉米种子还是贤弟拿回去比较好!”

        两人数次推拒,袁崇焕都不肯收下。

        尚海见袁崇焕态度坚决,想了想,就将玉米种子一分为二,然后再次递到袁崇焕的手里。

        “大哥既然在福州官场不得意,何必去求那些鼠目寸光之人。小弟这里的玉米种子虽然不多,但种上几亩地还是不成问题的。

        头一年收获的玉米都留下来做种子,第二年的种子自然是要多少有多少。待到民间普及开,百姓们都去种玉米,这么点种子又算得上多大的事情!

        你我二人一人一半,大哥就不要再推拒了。”

        (本章完)


  https://www.lingdianksw8.cc/44/44185/13225807.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lingdianksw8.cc。零点看书手机版阅读网址:m.lingdianksw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