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台湾国营农场
南北之间,天差地别。在京城和长崎还是皑皑白雪的时候,远在南方的台湾岛却依然是郁郁葱葱,鸟语花香。
经过十多天时间的磨合,台湾岛逐步走向正轨。开工作有条不紊,每个人也能够做到各安其位。
戚祚国将近千辽东难民分成三批,他们兄弟三人每人领着一批,分别从事不同的工作。
第一批难民专门负责垦荒,驾驭着耕牛,平整着土地;
第二批难民专门负责挖沟,将那些地图上弯弯曲曲的线条,变成一条条四通八达的沟渠;
第三批难民专门负责种植,将一片片的荒地,变成一块块的农田。
水稻在台湾一年三熟,戚氏三兄弟的任务就是抢出来一季水稻。只要地里的庄稼长出来,这些辽东流民拿着鞭子都赶不走,比说什么豪言壮语都来得有用。
具体的工作,都是戚氏三兄弟领着辽东流民干,尚海偶尔也会参加,只是参加的次数不太多。
尚海需要做的,是掌控大的方向。
比如,此次台湾岛的土地政策。
当初戚氏兄弟提到这个问题的时候,给出的建议是将土地分配给个人。
头五年重税,用于偿还房屋、土地、耕牛和农具的费用。五年之后开始逐步降低税收,直至恢复到正常水准。在这个方面,曾经的大明有大把的经验可以借鉴。
但经过两天时间的认真考虑,尚海否定了戚氏兄弟的提议,而是决定采用后世建国初期,太祖的土地政策,那就是成立台湾国营农场。
作为一个历史题材的网络写手,尚海曾经十分奇怪地现,在古代中国,实行的居然是两种政治体制。
第一种是所有人都十分熟悉的封建君主制,也就是自秦朝就流传下来的郡县制。尽管名字可能不太一样,比如郡变成了省、道、府、台之类的名称,但换汤不换药,本质其实没有什么变化。
都是由朝廷直接任命官员,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皇权的稳定和国家的统治。
可是,朝廷所能控制到的最小行政单位就是县级,县级以下单位朝廷是控制不到的,或者说掌控的力量十分薄弱。
因为县级以下实行的是第二种政治体制,也就是所谓的乡老自治。
这样的好处是行政开销非常小,有什么事情,县令把乡村的负责人找来,开个会,统一一下大家的思想,事情基本上都能完成。
而朝廷派出的不过就是县令、县丞、县尉、主簿等有数的几个人而已。若是再往下分派官职,行政成本太高,也得不偿失。
当然,有好处就有坏处,这样做的坏处就是给了那些乡老太多的特权。
而所谓的乡老,其实就是士族、豪门、地主、权贵们的另外一种称呼。当他们的利益与国家利益一致的时候,他们是治理国家最大的帮手。
可是当他们的利益和国家的利益不一致的时候,他们就变成了国家最大的蛀虫。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他们在土地兼并当中扮演的不光彩角色。
谁都知道土地兼并的危害大,谁都知道一个王朝的覆灭,最大的原因就是土地兼并过甚,但他们却抑制不住内心的贪婪。
就如同后世资本家追求的是利润的最大化一样,这些大地主、士族们追求的就是更多更肥美的土地。
而这个,就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无法过三百年的根源所在。
明白了这个道理,尚海如果不想今后琉球国也变成这个样子,那他就必须另辟捷径。这就是尚海,成立的国营农场的初衷。
毕竟,国营农场在建国初期挥出来的作用是瞩目的,取得的成绩也堪称辉煌。
尽管在后来,国营农场有着这样那样的弊病。但在尚海看来,这些其实都是可以避免的。
只要制定的制度合理,只要能够保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基本政策不变,只要能够落实监督制度,落实奖惩制度,那就完全没有什么问题。
把一个农场当成一个公司去经营,又能有什么问题呢?
就算出现问题,大不了学太宗大手一挥,直接包产到户。有现成的例子摆在面前,尚海表示一点压力都没有。
而国营农场最大的好处,却是土地国有。
私人没有土地,就能最大程度地避免土地兼并。同时因为耕牛、农具等物资属于公有,这就极大地提高了耕牛和农具的使用效率。
集体劳动,集体使用,完全挥出人类集体工作的优势。这在物资极度匮乏的初期,效果是惊人的。
果然,只是过去十多天的时间,戚氏三兄弟全都服气了。因为这样的结果,是他们从来不曾想过的。这就导致他们逢人就挑大拇指,说尚海世子学究天人,使得尚海的威望,越来越高。
当然,土地政策不可能只是这样简简单单。
但尚海制定出来的这些,对于现阶段的土地开,已经够用了。至于今后如何,无非是与时俱进,进行添加和修改而已。
没有不变的政策。
这一点,尚海比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一个人都看得更加清楚。
土地已经开垦到极限,再想开垦出更多的土地,除非尚海手中能有更多的人手。在这个所有事情都是依靠人力的时代,人们真正能够完全改变的东西,真的不多。
水稻已经种下,尚海从大明买来的诸如土豆、玉米、辣椒等农作物也已经种下。不过土豆等作物比较珍贵,尚海就专门请了经验丰富的老农负责侍弄。
农场已经初步成型,林天带着船队也下了南洋,梁刚拿着尚海的书信找到南居益,顺利进入福州城中的军械局,冯六北上京城帮尚海送礼,段猛和戚昌国在训练护卫。
在尚海的计划中,段猛和戚昌国需要训练出二百四十名护卫。因为鸳鸯阵是以十二人为一个小阵,然后以小阵为基础,组建成大阵。
尚海对鸳鸯阵十分认同,毕竟它在戚继光的手中,经历过倭寇的检验。
(本章完)
https://www.lingdianksw8.cc/44/44185/14249069.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lingdianksw8.cc。零点看书手机版阅读网址:m.lingdianksw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