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影视世界从药神开始 > 第八九九章 回归

第八九九章 回归


洛阳南城外十里,有一个祭坛,高九丈五尺。坛上有殿,问天。祭坛周围,建起了一片的高大宫殿群。水系、造景,一应俱全。这里有军士站岗守卫,但是没有高高的围墙。这些建筑,是祭祀昊天,祭祀三皇五帝的所在,王氏皇族的宗庙也设在这里。祭祀苍天,告慰先人。
  东城外十里,也有祭坛,同样的一大片的宫殿群,是祭祀大地,以及五谷所在。祈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和乐安宁,没有各种的灾难,保佑这片土地上的人们。
  研究种子以及耕种的农学博士就在这里,这一片的土地都是他们种的。祭祀和研究种子,改良耕作,以提高粮食产量,这当然是不冲突的,反而相辅相成。
  这两处的建筑是早就开始建造的,那是在洛阳城内修整的差不多,空出了人力以后。身为王言的手下,没有人会怀疑王言干不过曹操。
  华夏2907年,即西历210年,正朔。
  南城外的祭坛人声鼎沸,王言一身黑色滚龙袍,腰佩长剑,头戴冕冠,脚走四方。在古朴苍凉而不失华美的礼乐之中,一步一步拾级而上。
  184年,从黄巾起义,收拢黄巾溃兵,远避辽东。灭公孙度,辽东乌桓,西征草原。
  189年,南下幽州。
  190年,杀公孙瓒。
  194年,河北之战逐袁绍迁河南,尽得河北之地。
  195年,西征韩遂,平定三千里草原,扶余、高句丽名存实亡。
  200年,出海寻粮种的海军归来,尽得土豆、地瓜、玉米等作物。
  201年,下河南。
  202年,张鲁、刘备投降,得汉中,以及扬州东部地区。
  202至208年,巡视治下,深入基层,积极整饬内部文武问题。
  208年,攻曹操。
  至209年春前,结束战争,山河一统。
  到今天的210年正朔,祭天登基。
  这一级级的台阶,都是他过去二十六年走过的路。看着介绍很简单,实际上也很简单,当然这是对于王言来讲的,毕竟他对这一套很熟悉。
  相对而言,这一次的难度其实是要比先前的宋、明之时更大的。因为对手更强大,生产力更加的低。
  明朝时候,他是拒守东北,直接干死了满清。而后中原因为李自成等组织的农民起义,打碎了原有的社会结构,他的兵马最强,一路平推了下去。
  宋朝时候,他是帮助了同道老丈人,抵住了辽、金,而后从内部兵变,几乎没什么损伤的完成了权力过渡。
  这一次虽然有黄巾代表的农民起义,但其实对于原有的社会结构的冲击没有很大,他们最终也只是成了流寇。趁势起来的,全是豪族中人。
  而自从打袁绍的时候,有人当二五仔,给他传信,最后仍是没有逃过一死之后,豪族就是一心一意的干他。
  而且另一方面,生产力的不足,各地方的开发不足,也严重限制了发展速度。毕竟就算到了现在,百姓们也还没有吃饱呢,这都是他发展了二十多年的结果,所以难度要更大一些。
  不过对他来说,简单和难,有差别,但不大。
  终于,王言登上了祭坛高处。厚重的大鼎之中,燃烧着熊熊烈焰,一面面的旗帜迎风翻飞。文臣武将,穿着华美的礼服。身着鲜艳甲胄的精锐士卒,持戟肃立。
  这是一种独属于中国的厚重,这厚重中,凝了祖辈上千年的血与智慧。
  礼官主持着仪式,王言只是一个没有感情,由着摆布的机器。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一代代发展下来,很多事都有固定的仪轨。要说有多大的用,那是不会的,但却代表着历史的传承,文明的延续,这就是最大的作用,不可或缺。
  祭告天地以后,王言正式登基称帝,由郭嘉念诵第一道圣旨。在念完了以后,祭坛下方的传信兵,会带着圣旨前往各地,布告天下。
  由贾诩念诵第二道圣旨,这是对于文武百官的封赏。当然,仅限高级文武,地方官不在此列。那人数也太多了,念不过来。
  早年追随至今的文武,全都是开国公爵,各种的加封。文官如郭嘉、贾诩、管宁等,武将如廖化、黄忠、赵云等,吕布都被封了国公,还有最早在黄巾时就已经跟着的张武也成了国公。当然还有刘备三兄弟,这是带着一方势力相投的,给个国公也是正常。
  开国公爵的获封人数并不多,只有三十余人。
  剩下的就是郡公、县公,以及郡侯、县侯、乡候、亭侯之类的,大大小小封了一千多人,很多人都没有在场。
  诸葛亮并没有封国公,甚至公爵都不是,只是个郡侯。主要原因在于,他的资历浅,功劳也只有拿下了江关一项。比起封国公的那帮人来说,廖化平定三千里草原这个太牛逼,就是吕布这个有名的二五仔那也是转战南北战功无数,诸葛亮的功劳实在不够看。
  不过说起诸葛亮,在战事结束之后,诸葛亮曾向王言举荐贤才,便是庞统、徐庶,以及与他相交的一大票南阳隐士。

  诸葛亮年轻气盛,他上书自荐。但是徐庶、庞统都没那么干,就是安稳的当着官,基本跟诸葛亮差不多的升迁轨迹,这帮人都是有能力的。王言培养出来的百姓子弟,能力确实逊色许多。不过这也正常,都是天资聪颖的人么,有天赋在的。
  但是百姓的基数大,这么多年下来,也不是没有能人,相反还多的是。洛阳的所谓京官,绝大多数都是百姓子弟,这是一层层爬上来的。封赏的各种公侯,同样也是绝大多数都是百姓子弟,这就是实打实的证明。
  王言也没有格外的去关注这俩人,有能力的人早晚都会上来。
  至于其他的所谓隐士,这是一个相对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出身也不尽相同,不过大体还是属于贵族的。真的百姓出身,少之又少。主要原因在于,获取知识对于百姓来讲,就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天堑,渠道太少了。
  不过这帮隐士,也不祸害人,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与民为善,挺受尊重。这帮人手里都有活,要么清谈,要么修仙,都会医术,五行八卦之类的也精通。有的人待时变,有的人是真的遁世修养,挺神的。
  但是在王言的手下,这帮人挺难。因为他们不生产,没有生产资料,不管是行医还是教授学问,以脑力劳动、技术劳动来换取生产资料,都要有官府的认可,否则会被处罚。还要按照人头分地,他们的地不种好,也要被处罚。
  想当官就要从亭长干起,干不好亭长,这辈子都没有仕途。想做技术活,就要被收编,不收编干不了。
  甚至他们藏在山里,风餐露宿都不许。如今天下初定,大军没有了对手,那就是开始搜山,清剿野兽,将野兽赶到更深的山里,不让他们下山吃人,破坏生产。在过程中遇到了隐户,一句废话没有,抓出来就给办户口,分田地。
  总之就是不允许有闲着的人,必须劳动。
  所以所谓的隐士高人,正在快速的减少,少数人为官,少数人在地方开诊所,或是经过了培训在学堂教书。这个培训,不是教给这些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人知识,而是深入的传达王言定下的思想精神。他们不能随意的解读教材上的内容,全国保持一致,这是重中之重。
  剩下的多数人,基本都是做学问去了。还有极少数的人,跑去华山投奔了张鲁,跑山上修仙去,这是王言唯一承认的教派。不过这些人最终也逃脱不了,因为张鲁的手下也有很多人在做学问,不过他们是专研道学,阴阳五行八卦那些东西。
  王言当然不是那么霸道,不让别的教派存在。他是开放了教派注册的,只不过要求比较严格,必须有明确的纲领教义,内容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核,对于发展信徒以及教派财产也做了限制,条件太高,很多人都达不到。
  之所以开放注册,主要是因为现在的思潮比较激烈,百家复起,空前繁荣。以王言看书的速度,甚至都有点儿要赶不上出版的速度了。所以志同道合的人,就需要一个地方,去深耕自己的文化。
  显然,文昌阁是容纳不下的。这就需要他们明确的梳理主张,自己找个地方发展,王言如此做,也是在用政策驱动他们进行自我变革。
  至于说发展到以后,成为了各种的党派,然后来个党同伐异,那是不可能的。总的说起来,他们都是搞研究的,或是理论,或是应用,或者是研究人生,研究宇宙。
  一旦开始谋求政治权力,那就是想死了,杀一批就能好一阵子。这是繁荣文化发展,必要有的副作用。
  或者说,不论什么,发展到了一定程度,总是要谋求政治权力,以期掌握更大的话语权。道统之争的激烈,甚至比政治斗争都要狠。斗争是延展的,并不是在固定的领域一成不变的。最重要的一点在于,人的立场。
  说回到爵位上,王言给的爵位不是世袭罔替的,勋贵团体是必须要打压的。当然打压的并不是第一代人,在这方面,王言一直是好老板,绝对不干兔死狗烹的事儿。收拾这些打江山的老兄弟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他们自己活腻了,不安分守己,那怪不得他。
  他打压勋贵,是避免阶级固化,保持良好的上升通道。一代强,二代强,不可能代代都强。尽最大的努力,避免让蠢货身居高位要职,这是必须要坚持的。
  至于说不是世袭罔替,手下人愿不愿意,反正他早就说的清清楚楚,不愿意就去死。他只能保证,这些人的后代在没有太过愚蠢的情况下,最低都能过着优渥的生活。
  这是制度保证的,也不用国家财政发钱养废物,只要放开经商就好了。毕竟他们有很强的资源,做生意必然赚的盆满钵满。
  而后等什么时候差钱了,就收拾一下,皆大欢喜……
  孙策跟士燮还是聪明的选择了离开,他们跑到了东南亚,带走了一部分的百姓。至于老曹,出海的事已经准备妥当,最近正在进行最后的准备,再有一个多月就要离开中国去往天竺。

  事实上关于放任曹操和孙策离开的事,手下人是不同意的。他们也认为会养虎为患,等到以后说不定就会回来打他们。
  对此王言也解释了一下理由,同不同意的也就那么定了。
  他们说的当然有道理,但实际上屁用没用。与其想以后曹操等人会不会打回来,不如想一想,他们的后辈子孙,是不是又变成了豪族,挖帝国的墙角,破坏帝国的法度,愚弄彼时的皇帝,欺辱彼时的百姓,又造成了民不聊生,天下大乱。
  彼时,曹操等人是不是打回来,真的有那么重要么?
  或者说他自己派人去占领域外的土地,现在看起来,确实是属于他的,也确实听命于他。那么以后呢?是不是天高皇帝远,又成了割据的政权,脱离了统治,回头一样要图谋中国的土地。
  如果说没有曹操等人,王言自己也就派人去了。而不管是派曹操等人,还是派遣自己人,后辈的能力不行,最终的结果都是一样的。那么既然有这些能力卓绝之辈,实在没道理不用。相比起在这边直接弄死,是个极大的浪费。
  因为人力不足的关系,王言能做的,就是在他走之前,把中国的土地全部开发完毕,并且初步向外开拓。如果他走了,这个世界仍旧运转,那么继任者要做的,就是在稳定国内局势,进一步提高国民生活的基础上,驱赶曹操、韩遂的后辈继续扩张,由他们统治那些土地,跟在老曹等人后辈的身后,撵着他们往外打。
  他可以保证权力的接替者,是一个水平足够,可以应付局势,有智慧的好玄孙,再接下来就不知道了。帝国分崩离析,也就那么几十年而已,这还是底子打的厚。若非如此,几年就完了也不一定。
  说到底,妄想一个古代的中央集权王朝,能够长久的传承下去,这本身就是有问题的,因为那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就算现在他治下的所有人都知道海外有大陆,也不能阻挡这边的变动。可能有人造反,也可能因为种种原因,最后立宪,这都不一定。
  而一定的是,做主的不会永远是王氏皇族。除非王言自己永生,并且长留……
  既然如此,他何必管那许多。制度建好了,路子指明了,还发展不下去,又何必废话许多……
  王言登基与否,没什么影响。内部没有对手,外部也没有对手,就是闷头搞发展。再跟随社会的发展,不断的完善法律,不断的进行制度调整。
  总体而言,王言做的就是服务型政府,是给百姓解决问题的。所以王言更多的,还是在处理纪律问题。权力滋生腐败,这是常态。他主要就是用铁拳,维持政府的公平公正以及尽量的清廉,保持整体的稳定。
  人口在日益增多,最初统一天下之时,人口只有三千四百万。再接下来,每年都是百万级的人口增长,并且越来越高。
  相应的,粮食的产量也越来越高。因为土豆、地瓜等作物的改良,补充了粮食消耗,使得人们吃的粮食越来越多。同样也发展了畜牧业,不断的丰富着人们的饮食结构。
  得益于卫生、医疗的建设发展,婴儿成活率逐年提高,寿命不断的增长。
  这是华佗和张仲景的功劳,他们是真正的大医。当然也不是只有他们俩牛逼,实际上牛逼的人真的不少。许多隐士的医术也很高超,他们也是有卓越贡献的。诸葛亮都会一手,水平虽然不比顶尖人士,但是寻常的小疾,真是手到擒来,全是能人。
  正是这些人不断的努力,推动了卫生、医疗的跨越式进步。他们不断的完善医案,总结相同病症的不同原因,优化药材配伍,持续攻克疑难杂症,水平相当之高。
  他们的水平,要超过宋明之时的那一批医者。也许是这时候的人比较牛逼,也许确实是越古早,因为越接近萌发的本源,中医的水平就越牛逼。
  甚至给了王言一些新的启发,同时又拿出了数次改良的强身丸,让这帮人继续优化。不论是降低成本,还是增强药效,只要能做到一点,那就是大好事,两点都做到了,那自然更好。
  同时随着时间过去,识字率不断提高,高教育背景的人不断提高,王言下了大力气实现全民教育。同时开了科举,遴选官吏。不断的拆分巨无霸的文昌阁,在各地建设高水平的书院大学,提供更多的发展路线。
  随着高素质人才的增多,又不断的推动工具进步,提高生产力,由此推动全国的发展。水利越来越完善,陆路交通越来越快,水路交通越来越发达。
  由此再一次反哺到商业流通之上,繁荣着国家经济,提高着百姓生活水平。社会环境的变化,又会进一步的影响文化艺术层面。思潮一直没有停止,一直在进步。中国的文化艺术,取得了空前的繁荣。
  一切都在健康的运转。
  老曹那边也算是顺利,他们沿海登陆,二话不说就开干。不打不行,他们的粮食支撑不了那么长的时间,最快的方法就是抢。大汉军队的战斗力不是盖的,王言还给他们配备了武备。

  哪怕是客场作战,还是平原战斗,老曹的智慧,士兵的素养,还是打的天竺军队节节败退。等到天竺方面反应过来之后,王言这边已经勤快的将战兵都运过来了,老曹轻而易举的就落了脚,并开始奴役天竺人,缓慢扩张。
  王言积极给老曹做后勤,或者换个说法,叫做针对性的进行经济控制与掠夺。这个道理,老曹阵营的人短期是不明白的,就算明白了也无可奈何。
  因为这是生产力的压制,他们反抗不了的,王言的将军钱都发到那边去了,也就可见一般。
  同理,孙策、士燮那边也是一样的道理,他们还不如老曹呢。就是韩遂那边因为是陆路,距离太远,不太方便。但纵然如此,王言的钱也在那边流通,就是贸易没有海贸来的快。
  王言没有放开海贸给治下的商贾,短期不会。因为虽然他掠夺别地的资源,但是境内的发展都没好呢,还有相当大的增长空间,等他们繁荣了境内以后,才会放开对他们的管制,进行大航海,全球掠夺。现在还是国家贸易,补贴百姓。
  到他走的时候,估计也才刚刚开始实行……
  时间,是英雄最大的敌人。
  三国英雄人物辈出,但是他们仍旧对抗不了时间。纵是王言,他也没有办法,虽然他以另一种形式,获得了绵长的生命,但他也会一次又一次的重复衰老的过程。
  当他又一次的感受衰老的过程,体悟生命,别人也就开始死去。
  蔡邕活了八十多岁,老小子相当能活,甚至见到了王言的孙子,他的重孙出生。十分纯粹的搞了一辈子学问,留下了属于他的传奇一生。
  黄忠也活了八十多岁,在伐曹之前,他的大儿子就没了,见证了小儿子的发展。
  廖化,这个当年傻笑着给王言抗兵器的小子,死在了七十岁那年的冬天。他的一生很精彩,但是后半辈子并不快乐,因为天下承平,没有战争。虽然他仍旧有兵权,仍旧研究各种战法,归纳自身感悟,但没有对手,就是没有对手。
  与他不同感受的,只有黄忠。剩下的武将,都跟王言说过他们的不快乐。他们总说,武将就应该在强壮的时候,战死沙场,而不是老掉了牙,甚至控制不住拉屎撒尿。
  贾诩也死了,这辈子尽展所学,老黄牛一样勤勤恳恳。
  郭嘉,这个当年牵着驴,驮着所有家当投奔王言自荐的小子,总是念叨着躲清闲,最后却也是干了一辈子。
  刘备奔波半生,最终在王言的手下找到了归宿,尽管他不归也不行,当时他并没有什么选择。也是在王言的英明领导下,活到了七十三岁。
  他走以后,关羽、张飞也相继离世。当年桃园结义之事,仿若近在眼前。这次关羽没有麦城走,张飞也没有喝醉酒。
  曹操有王言帮着调养了一番,多活了十年,七十五才没。老曹还是比较辛苦的,算是一辈子殚精竭虑。在中国研究着怎么干王言,在天竺研究着怎么干异族,玩了一辈子心眼,当然也没少了女人和酒。
  这帮人死完了,王言那么多的媳妇也开始离去。接着是儿子辈的,接着是孙子辈的。
  所有人都搞不明白,王言怎么还不死,很多人都盼着他死。
  王言并没如他们的愿,也没有许多悲伤,八九十岁了还带着人在外面巡视天下呢,这让很多人绝望……
  皇城的制高点,能够一览洛阳全城,因为不允许有建筑高过皇城。
  百年发展,洛阳城愈发的庞大。全国人口近七亿,洛阳一城有人口千万,正经的超级大城市。
  背着手站在高点的王言,用他那稍稍有些昏花的老眼,甚至都无法看清整座城市的全貌。
  一百三十四,这是王言今年的岁数。此刻的他,已是满头白发,须眉皆白,皱纹横生,更有了不少的老人斑,整个人皱皱巴巴的。
  但他腰背依旧挺直,双手负后,风吹过他宽大的衣衫,吹扬着他的三千白发,仍旧是不变的自然与和谐。
  夏末的风很清凉,傍晚为残阳映照的火烧云铺卷千里,很漂亮,王言欣赏着。
  王革看着老祖的背影,只感觉到一阵的无力,又有着强烈的崇敬。没办法,老祖的一生实在太过精彩。
  “此江山如何?”王言稍稍有些沙哑的开口,头也没回。
  “回皇祖,美不胜收。”
  “哈哈哈……”
  王言仰天大笑,“美不胜收,美不胜收啊……”
  王革没有明白笑点在哪里,却也跟着笑。
  王言笑了一会儿,转过了头,微笑的看着王革。从袖子里拿出那枚传国玺,随意的扔了过去。
  淡淡的说道:“你的了。”
  王革慌张且懵逼的接住传国玺,看着王言淡淡的目光,把没用的废话吞到肚子里,立马磕头跪拜。“孙儿必不负皇祖所望。”
  “去罢。”
  王革又磕了三个响头,起身看着皇祖的背影,转身下了高楼,嘱咐侍卫盯着王言的动静,别出了什么意外。
  走远了些,这才颤抖着手,将那枚传国玺拿在手上来回的看。他早就碰过这东西,但意义到底是不一样的。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他声音抖的厉害,压抑着激动,他明白那是怎么样的一个帝国。
  高楼之上,王言仍旧挺拔的背着手,目光深邃的俯视着巨大的城市。
  天边,火烧云卷席三千里……
  “美不胜收啊……”
  日常感谢投月票的好哥哥们支持、
  感谢投推荐的众位哥哥们支持、
  感谢默默看书的大哥们支持。
  (本章完)


  https://www.lingdianksw8.cc/48490/48490147/832788726.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lingdianksw8.cc。零点看书手机版阅读网址:m.lingdianksw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