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 > 第485章 燕京!燕京!燕京!揭开朦胧面纱!

第485章 燕京!燕京!燕京!揭开朦胧面纱!


第485章  燕京!燕京!燕京!揭开朦胧面纱!

        “王爷,这是在初代蒸汽机基础上,增加的,利用蒸汽推动的鼓风机,也正式由于这个鼓风机的存在,蒸汽提供的力量变得更加强劲了……”

        连杆往复的巨大噪音中,杨六六指着与锅炉底部连接,往复运动的鼓风机,扯着嗓子大声介绍道。

        虽然环境恶劣。

        可朱元璋为首的大明众人,已经被眼前的一幕震惊了。

        巨大的锅炉,一根根长长的铁管,震耳欲聋的轰鸣声。

        即便不懂蒸汽机的原理,也隐约感受到,工业时代的峥嵘。

        朱棣一直认真听着。

        不过,视线并没有过多集中于蒸汽鼓风机上。

        而是看着锅炉另一侧,用一根铁管连接炉底的大书包!

        杨六六停顿时,他指着四四方方,铁制的‘大书包’,询问:“这个铁箱子里装着什么?”

        杨六六搓了搓手,快步走到铁箱旁,献宝似介绍:“王爷,里面装着猛火油,很多需要增加蒸汽动力的时候,加煤一时半会儿很难迅速升温,产生更强劲的动力,我们就加了这个装有猛火油的铁箱子,只要需要时,拧开阀门,猛火油就会从炉底上方喷洒在煤炭燃烧的火焰上……”

        朱棣不由微微愣怔。

        这个思路,和飞机瞬间提速,往发动机中,迅速喷甲烷有这异曲同工之妙。

        至于易燃的猛火油并不新奇。

        中原很早就在战争中利用猛火油了。

        而在南海这边,石油更是很常见。

        婆罗洲就不说了。

        他现在占据的吕宋,就有很多自涌的猛火油‘泉眼’。

        百姓为省钱,会购买用来照明。

        只是气味太大了。

        点一个晚上,第二天,人的鼻孔都是黑的。

        玻璃广泛应用,玻璃灯罩的出现,解决了灰黑的问题,但依旧无法解决气味问题。

        有商人已经开始着手改善这个问题。

        已经发现过滤杂质,能有效减少燃烧产生的灰黑问题。

        ……

        不过没想到,研究司率先在蒸汽机上,广泛应用起了石油。

        相信,随着应用石油开采、石油加工一定会发生技术性突破。

        甚至,燕藩官方以及民间的研究人员,会开发出,专门燃烧石油产生动力的内燃机、船用重油涡轮机……

        当然,这些技术,不可能很快出现。

        他估计也看不到这一天。

        但随着石油广泛投入提供动力的用途中,这些,在未来肯定会发生的。

        而且,从杨六六等人,能想到,在燃煤炉子中,通过增加喷洒石油的创新想法,足可以证明,如今燕藩治下,活跃的创新力。

        “你们做的很好……”

        朱棣不吝言辞赞扬。

        杨六六等人,顿时乐的合不拢嘴。

        朱棣笑笑,指着烟囱。

        这个烟囱……

        实在是瞧着别扭。

        一艘蒸汽动力船上,烟囱的布局工艺,竟然仿照家里面生炉子。

        他想想,就又好笑又好气。

        “这个烟囱是谁设计的?”

        杨六六可不知,朱棣瞧着烟囱十分不顺眼,以为又要被夸赞,拍着胸脯笑道:“王爷,是俺,俺家厨房里的蜂窝煤炉子的烟囱,就是这样设计的。”

        朱棣瞧着杨六六笑着时,露出的八颗大白牙,差点被气死,发问:“这样的烟囱,排烟足够畅通吗?”

        就船帮外面,那个九十度直角向上的结构,他就知道,排烟肯定不畅通。

        要知道,排烟畅通与否,也决定了锅炉的效率。

        朱棣看着杨六六挠头,笑道:“你们增加了猛火油喷洒,是不是因为发现,添加煤炭的速度,如果超过一个值后,再多添加煤炭,不但增加锅炉的效率,反而还会降低效率?”

        杨六六连连点头,眼睛亮晶晶看着朱棣。

        只有他们这些研究人员才知道王爷的厉害。

        很多时候,王爷随口点拨一下,就能让大伙找到解决问题,把研究做成做好的方向。

        朱元璋等人,看到杨六六的眼神,不由好奇看向朱棣。

        朱棣指着烟囱,“我认为,烟流动,和水流动应该有些相同之处,一条河流越宽,越笔直,水是不是越发容易流动,你们不妨试试,做一根更粗的笔直烟囱,直接从动力舱,直通甲板……”

        其实,烟囱最好高度要高。

        同时,最好上细下粗。

        另外,如果想增加锅炉效率,最好使用多个小锅炉,小锅炉的水量少,更容易迅速升温加热,多个小锅炉同样,也增大了炉底的受热面积。

        不过,这些他不想直接点明。

        指明直通甲板的方向,他相信,这些问题,在今后的实验中,研究人员一定会慢慢发现的。

        或许,最终还会研究出气压差这些原理。

        他全都说了。

        直接应用,没有无数次的实验,研究人员,就不可能去专研,为何高度越高,上细下粗,就越有利于排烟。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工匠经验。

        而工匠经验在工业中大规模实验、应用中,就会慢慢催生人们去钻研其中的内在原理。

        化学、物理这些学科,进而就会慢慢诞生。

        就好像,他让东旭做兵备官,协调军工生产,提高武器性能。

        东旭慢慢开始研究弹道,研究弹丸初速度、进而发现了重力加速度、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等等。

        未来,这类由工匠经验表象研究,最终深入到内在原理钻研,会越来越多。

        “杨师傅,伱们这艘试验船的速度有多快?”蓝玉见朱棣不询问了,迫不及待好奇询问。

        众人也顿时精神一震。

        刚才看到这艘速度奇快的船时,当时他们就想问这个问题。

        杨六六笑着介绍:“梁国公,俺们是从鸡笼屿出发的,鸡笼屿至棉花岛,直线距离六十五公里,我们在试验检测中,做了很多大机动转弯,行驶路程绝对大于六十五公里,总耗时两个半小时!”

        三个半小时!

        没小时,差不多十几公里,接近二十公里!

        众人默默算着。

        露出震惊之色。

        二十公里其实并不算快。

        战马的速度,轻松超过这个速度。

        但这是海上!

        而且,蒸汽机有着战马无法解决的优势。

        朱棣点头,笑着说道:“这个速度已经很不错了,如果用蒸汽提供动力,安装在车子上,蒸汽动力车头,后面挂上一串车厢……”

        朱棣对杨六六等工程师,描绘起了火车。

        “若真能给轮子装上蒸汽车头,把轮子放在两根铁轨上行使,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把这种蒸汽提供动力的轨道交通建立起来,咱们吕宋,从北到南,最多也就一天时间。”

        “而如果在中原,修建这样的工程,可以极大促进,内陆地区的商贸以及人员往来,试想一下,即便是每小时十五公里,一天二十四个小时,不间断行使,从金陵到蒙汉示范区,也就一千五百多公里,就算为了避开一些,不利于直线铺设轨道的地形地貌,路程翻倍,三千公里,这种轨道交通,也可以在十天时间内,将兵力,从金陵投送到长城以北……”

        ……

        朱棣从兵力投送。

        又讲到,蒙汉示范区新鲜的牛羊肉,在短时间内,运输到中原。

        他已经打定主意。

        科技方面,其他事情,他不会去人为推动。

        但蒸汽火车,他要亲自参与推动。

        就算火车,无法安装这么大的蒸汽锅炉,稍微小一点。

        只要达到,每小时十五公里,就已经有很高的应运前景。

        官方推动修建铁路基建,一定会推动工业的蓬勃发展,彻底奠定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根基。

        反正,立国之后,未来几年,燕藩要慢慢消化倭国。

        几年之内,无法对外战争。

        在这个过程中,他有很多空闲时间。

        完全可以亲自领导研究司,攻克火车的一系列技术。

        等靳宓他们那个生铁、熟铁浆转炉炼钢技术,完成从原理到攻克技术难点,投入使用后。

        马上就开始铁路基建。

        配合世纪大桥修建过程中,对修桥的工程技术总结。

        未来,铺设一条,吕宋由北到南,纵贯吕宋的铁路,并不困难。

        总结经验,只要未来大哥,愿意和燕藩合作,燕藩完全可以以技术换市场。

        帮助大明修建几条,纵贯南北、横贯东西的‘大十字’铁路。

        大明从这条大十字铁路,换取技术。

        而燕藩通过修建这条大十字铁路,能够更进一步,催化工业发展。

        双方都能得到好处。

        其实,在他的设想中,只要大明和燕藩未来,能够肩并肩一起合作,前景将十分广阔。

        炎黄子孙,只要领先这一步,或许就能在接下来,至少一千年内,继续保持对整个世界的领导地位!

        只是……

        众人听朱棣描绘,即震惊,又如醉如痴。

        纵贯南北、横贯东西?

        大十字铁路?

        修建这样两条,燕王所说的铁路,得用多少钢铁?多少人力,多少钱?

        修建好后的大明,会是什么样子的?

        一时间,众人脑海冒出一连串问题。

        朱元璋心潮澎湃看着朱棣。

        这一刻,他真的想向老天爷,再借五十年!

        不!

        二十年!

        如果他真能再借二十年的寿命。

        他就敢大刀阔斧,全面推动老四的两个理念、两个主张。

        他真的想看看,老四口中,这纵贯南北,横贯东西的铁路建成后,大明到底是何种景象。

        老四口中所说的火车,是不是也会像这艘蒸汽动力试验船。

        轰鸣声中,以极快的速度,行驶在大明广袤的疆土上,喷着白雾的汽笛,在轰隆隆响动中,发出悠长的嗡鸣声。

        他如同站在船舱玻璃前,站在这种火车车厢的玻璃窗前。

        在火车行使中,看着掠过的绿油油农田、高山、河流、草地……

        那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

        他无法描绘,甚至无法想象!

        但仅仅只是结合坐船行驶在大海的经历,以及老四对火车的描绘。

        在脑海中,稍稍想象一下。

        激动之情,便难以自制。

        可惜……

        他即便贵为皇帝,也终究是凡夫俗子,又岂能向天再借二十年?

        希望标儿即便没有革新之大毅力,大无畏,也不要毁掉大明和老四燕藩之间的血缘亲情。

        让雄英帮他,去见证这一幕。

        一瞬间,朱元璋想了很多,收敛思绪回神后,笑道:“走吧,接下来,爹就做这艘船,体验体验,这种速度!”

        就当体验,老四描绘中,那种火车吧。

        朱棣注意到朱元璋眼中隐晦的遗憾,若有所思,笑着点头。

        众人走出环境恶劣的船舱。

        朱元璋双手握着护栏,站在船头,望着碧波广邈的大海,拍了拍护栏,吩咐:“老四,吩咐他们启动吧。”

        朱棣冲杨六六点头示意。

        嘟——

        汽笛声响起。

        随即,所有人只觉身子猛地摇晃,试验船破开水浪,水花溅在朱元璋脸上,衣服上,以极快的速度冲了出去。

        <div  class="contentadv">        这种速度,在朱棣眼中,不算什么。

        可站在试验船上的众人,以及旁观者而言,则十分快。

        哈哈……

        朱元璋爽朗大笑。

        后方游轮上,胡惟庸推着吕本,站在甲板护栏边缘。

        吕本听着朱元璋爽朗大笑的声音,紧紧咬牙:“奇淫巧技!”

        虽然不知,这艘蒸汽船到底如何。

        也不知,朱四郎巧舌如簧对朱皇帝说了什么。

        可听此刻,朱皇帝的笑声就知道,心情特别好!

        实验船船尾。

        朱允炆双手紧紧抓着护栏,看着船尾留下的‘白练’。

        他实在想不明白,怎么好东西,全都发生、诞生于四叔的燕藩?

        难道四叔,真的被上天眷顾?

        四叔说的那种火车且不说了。

        刚来东番,尚未抵达燕京,就给他们如此震惊。

        燕京呢?

        给人的冲击,是比这艘蒸汽船大呢?

        还是小?

        “允炆殿下……”

        轻柔声从身后响起。

        朱允炆转头。

        马茹淑女般,来到朱允炆身边,扭头,看向身后,簇拥在朱棣和朱元璋身边,听着朱元璋、朱棣交谈,不时发出爽朗大笑的人群。

        转头,看着船尾长长的白练,低声道:“殿下,燕王所描绘的那种火车能成吗?我认为做不成,殿下觉得呢?”

        话中,马茹看向朱允炆。

        她将来要做太子的儿媳妇。

        和东宫的利益是一荣共荣一损俱损。

        所以,她十分不希望,燕王朱棣刚才描绘的那种铁路出现。

        那样的燕藩,令人望而生畏!

        马茹见朱允炆抿唇不言,忍不住又问:“听说殿下上次陪陛下南巡,来过燕京,燕京怎么样?”

        朱允炆摇头,“当时的燕京,一片荒芜……”

        马茹美眸顿时一亮。

        “可这些年,发展成什么样,就不得而知,不过,咱们这边,去过燕京的人回来都说燕京建设的十分震撼。”

        ……

        燕京。

        世纪大桥北侧。

        十五丈高的钟楼下方,岸边,人山人海。

        各部部长,留守的各级将领,全都来参加竣工典礼。

        高大的水泥钢筋基座上面,四面钟楼,巨大的圆形玻璃内,三根指针转动着。

        一名工人,沿着预留的钢筋梯子,从上面小心翼翼下来,小跑来到叶茂和沈至等人面前,激动道:“东家,诸位大人,已经调试好了,五分钟后,十二点整,钟楼的第一声钟鸣,就会响彻整个燕京!”

        沈至、叶茂相视一眼。

        沈至做一请的手势,“叶部和我一起接匾吧?”

        “那我可就沾沈东家的光了。”叶茂笑着说了句,随着沈至来到钟楼基座北面。

        两根红绳,从十五丈高的基座中间,一块红绸缎两侧延伸下来。

        沈至、叶茂抬头看着,四十多米高的钟楼,低头,相视一眼,按捺着激动,分别抓住垂下的红绳。

        乌泱泱的人群,仰头盯着钟楼秒针转动。

        某刻,蒋进忠低头,笑着冲叶茂二人喊道:“叶部、沈东家,准备好了!”

        “五!”

        谭渊大喊倒计时。

        随即,所有人,无论是百姓商人,亦或是官员军人。

        海陆军大营内。

        没有出营的将士。

        也在军营中静静列阵,远远盯着,清晰可见的秒针转动。

        大声倒计时。

        “四!”

        “三!”

        “二!”

        “一!”

        咚!

        悠扬的钟鸣声,率先响起,响彻整个燕京。

        噼里啪啦的爆竹声响起时。

        沈至、叶茂猛地用力拉扯红绳。

        包围在基座中央,四周的红绸飘落。

        三个金色大字,镶嵌在基座四面,显露出来——炎黄楼!

        外面,百姓拍手,激动欢呼。

        海陆军大营内。

        “立正!”

        “敬礼!”

        在各级将校的号令声中,一个个整齐的阵列,面向炎黄二字,瞬间整齐划一举手敬礼。

        “五千多年风和雨……”

        嘹亮歌声从军营中昂扬传出。

        欢呼的百姓听到后,微微愣怔,旋即,笑着,激动仰头,跟着唱起来。

        “黄色的脸黑色的眼,不变是笑容。”

        ……

        沈至、叶茂等人跟着旋律,一起低声轻哼。

        沈至看着人群中,一张张充满光彩的脸,一双双明亮且激动的黑色眼睛,不由暗暗握拳。

        值了!

        扭头,冲叶茂、蒋进忠、夏原吉等人感慨低语,“诸位部长、将军,我这辈子,最庆幸的事情,就是跟着王爷出海,在这里,我才真正明白,什么是商人!”

        话中,抬手指着百姓,“看看咱们燕藩百姓脸上的光彩、眼中的明亮光芒,且不说咱们中原,这些年,我走遍这四海各地,但只有在咱们燕藩,才能在百姓脸上、眼中,看到这些。”

        可不止他一人如此感慨。

        他所熟悉的燕藩商贾同仁,都有这样的感慨。

        也都庆幸,当初一咬牙,一跺脚,跟着燕王出海了。

        钱,按照原来那种经营模式,肯定少赚了很多。

        但他们这些商人现在赚的钱,一样能让他们锦衣玉食,过上好日子。

        同时,官府对他们尊重。

        百姓对他们也尊重。

        这种财富富裕同时,无处不在的尊重,让他们这些商人,十分珍惜。

        大家现在都明白一个道理。

        对于他们这些,以往身份低贱的商人。

        来自四面八方的尊重,更是一笔无价的财富!

        所以,他们这些人,近些年,都在写传家警示后人的书。

        教训后人,永远坚持王爷的两个理念、两个主张,告诉后来子孙,精英经济下,商人除了赚到钱,却失去这种尊重的悲哀。

        “沈东家,我们也庆幸,跟着王爷出海!”蒋进忠看着大笑高唱,激动的百姓,大声笑道。

        哈哈……

        顿时,一群人全都仰头爽朗笑了。

        直到等百姓,恋恋不舍散去后。

        叶茂在两点整点的钟鸣声中,转头,仰头看着钟楼,视线又落在炎黄楼三个字许久。

        最终收回视线,看着沈至,“沈东家,一个月前,东番李大人就来报信,王爷抵达东番,算算时间,王爷、陛下应该从鸡笼屿启程了,再有一个月,就会抵达燕京,到时候,让中原的官员们,看看咱们王爷开创的燕京,是何等盛世!”

        沈至含笑点头。

        询问:“各位部长,有什么需要我帮忙吗?竞技赛准备的如何?我们沈家商号,可是组建了一支,十分厉害的蹴鞠队,可先说好了,到时候,我可不会给各位大人组建的文官蹴鞠队,以及军方蹴鞠队留面子。”

        “听说沈东家也要亲自上场,还听说,沈东家当初为了这支蹴鞠队,专门向王爷请教蹴鞠技术,恰好,我们陆军的蹴鞠新技巧,也是王爷教的,到时候,咱们好好较量一下,先把叶部他们组建的文官队淘汰了!”

        “哼!谭统制,咱们燕藩的文官,也不是手无缚鸡之力,要是你们陆军输了,今年的陆军预算缩减一半,让我们开办更多学堂如何?”

        ……

        众人纷纷发出挑战。

        叶茂笑着介绍道:“该准备的都已经准备好了,吕宋这边的农村队,也已经抵达燕京了,也已经安顿好了,现在就剩下东番那边组织的几支球队暂时尚未抵达,不过,李大人亲自带队,会随着王爷一起抵达。”

        “欢迎仪式,我们文武海陆三班人,也一致决定,做出了安排……”

        沈至认真听着,不时点头。

        这些他都知道。

        很多大明小旗子,都是一些经营丝绸生意、以及成衣制作成衣的商贾同仁自发暂住的。

        总之,整个燕京,上到官员、商贾,下到百姓。

        人人都打定主意,要给王爷长脸。

        同时,大家来自大明,对陛下也很感激。

        没有陛下,也就没有王爷。

        没有现在的燕藩。

        ……

        一个月后。

        临近傍晚。

        天色渐黑。

        南岸的工厂,早早便下工。

        工人们激动议论着,通过世纪大桥。

        “听说,今晚王爷和陛下就会抵达?”

        “对,中午时候,那艘蒸汽船提前回来报信,俺亲眼看到了那艘蒸汽船,假不了。”

        “快点回家,俺家婆娘下午就让孩子来工厂提醒俺,今天早点吃晚饭,全家穿上新衣服,来岸边等王爷回来,陛下抵达。”

        “俺还让俺家孩子买烟花,也不知有没有买到,俺家只在五天前,买到一点爆竹。”

        “肯定买不到,幸亏,俺一个月前就准备好了。”

        “老刘,分俺点!”

        ……

        当整个燕京的沼气灯全都亮起来时。

        燕京湾南北两岸,已经人头攒动。

        于此同时。

        燕京湾十里外。

        一支浩浩荡荡的庞大舰队,在月光映照下,缓缓前进。

        朱元璋站在舰首。

        此刻,舰队所有人,都走出船舱,与朱元璋一样,站在甲板上,盯着十里外,一片朦胧光亮的地方。

        距离太远。

        看不清。

        但那片面积很大的朦胧光亮,给人的震撼冲击,已经无以复加了。

        要知道,这可是黑夜!

        求月票、推荐票、追订、全订。


  https://www.lingdianksw8.cc/48492/48492110/90425692.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lingdianksw8.cc。零点看书手机版阅读网址:m.lingdianksw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