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回:弘文馆世民教李治 御案前玄策主请缨(下)
上节说到这立功、立言、立德的三不朽。而纵观现在的社会,不少人在立德方面不仅假仁假义,更外廉内贪,一副道貌岸然的道德作秀。
在立功方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也是比比皆是。就拿在古代被先贤古哲视为生命的立言方面,时下更多的则是速成,更别说什么流传千古了。
而完成三不朽之人物,至如今也只有两个半。孔子是首当其冲的天子第一号,而余下两位则是在大唐以后,一位就是开创心学一脉,言传知行合一之王阳明。而另半个则是中兴大清王朝之曾国藩曾文正。
他们正是古人追求的楷模,虽说三不朽之要求甚高,但是完成其中一项足矣。于是乎,秉承师父之遗命,在历史长河之中,又是一个毛遂自荐,又是一个君臣策论,又是一个威武霸气,又是一个天佑大唐。
望着端坐的王玄策,李世民从容的对他说道:“自从年初,两国使臣出使咱们大唐之后,赠送拘摩罗王的老子画像,前几日阎立本已经绘制完毕。而这译唐为梵的《道德经》与《大乘起信论》也有译经院翻译妥当。对了,这个事情你是知情的吧?”李世民话锋一转,就向王玄策问起。
“启禀陛下,此事微臣是知情的,前些日子已在译经院,看到了这两本经典翻译完毕,只等陛下查阅”王玄策颇为有礼的回复这李世民的话语。
李世民点了点头,卖着关子向他问到:“既然这书已经翻译完毕了,就得有个使节,代朕将其传至五印度。不知你感觉这事谁最为妥当,有你为朕举荐一个人可否?”
“微臣感觉,自己就颇为合适”王玄策想也不想的就脱口而出。
李世民和李治望着这个,坚定与自信的右卫率府长史,尽管颇为诧异,但是转念一想,这就对了!但见这李世民宛然一笑道:“好你个王玄策哈,你就这么大把握,毛遂自荐?朕还没把话说完呢!”
“启禀陛下,微臣毕竟去过一趟五印度,这些年又跟随玄奘法师多番了解西域,了解五印度,对各国风俗,位置等大体情况都些微了解,自感可以胜任这个差事。”王玄策有理有据的诉说这自己的见解。
虽说这李世民和李治也甚为满意的点了点头。不过李世民接着又说道:“你先别急着应承,听朕先把话说完。这吐蕃国虽说自文成公主和亲之后,两国已成了秦晋之好;但是这些年吐蕃之变化,你也有目共睹。朕不是盼着他们过不好,而是对松赞干布这个人,有一些不放心。他也如朕这般雄才大略,如果两国时代友好,自是好事。
如若其趁着吐蕃的强大,离经叛道,背叛咱们大唐,兴兵来犯,咱们也不能不防备不是?故而昨日也和江夏王、赵国公他们共同议定了一个方略,就是既要用着也要防着。恩威并举,督促这他走向正道,而不是走向和咱们大唐对抗的路子。当然只要他不来犯,我大唐自然是不会对其用兵。于是就有这样的大迂回,大战略之外交思路。”
王玄策用心聆听这听着李世民的话语,脑瓜子也随着他的思路高速旋转这。
只见这李世民些微顿了一下神之后,又接着对他说道:“这些年西域也大体上相安无事,各国不断遣使来朝,可朕至如今也未曾派遣使节回礼。所以朕的意思就是:重走玄奘法师回国之路线,与沿途之龟兹国,于阗国,焉耆国,吐火罗国等国递交国书,续写友谊。
然后再一路南行,进入五印度。一方面拜会五印度之戒日王,另一方面将这翻译好的典籍交于东印度的拘摩罗王,也让咱们大唐的《道德经》在异域大放异彩。这些国家拜访完毕之后,进而借道从泥婆罗,沿着已经开通的唐番道,到达吐蕃再看一看文成公主,同时与松赞干布多多交流,说明朕的意思,对他耳提面命,严防其走向对抗之路。”
王玄策听闻李世民,如此严谨的思路以及用意之后。虽说他和松赞干布也有一些交情,和文成公主之交情更甚,但是对李世民之谋略,之方法也感到了不少的敬佩。这不仅仅是大国国君该有之气象,更阐释这对文成公主无尽的爱。尽管嫁出去的闺女,犹如泼出去的水;可是这份感情,也只有这个年过半百的皇帝,才能深深感悟的到,因为他明白:和则两利,斗则两败。
于是,王玄策正义之中,带着轻松之感,回复到:“陛下之谋略,甚善。如此之大迂回,大包抄的战略,不仅能够结交西域诸国,利于咱们大唐与诸番之关系。更能够借牵制住吐蕃,恩威并举,一举多得。既然陛下已将国之谋略,说与微臣,臣定当义不容辞,秉承大国之使命,代表好咱们天朝上国。本正义,持公允,完成这次使命。请陛下放心,也请太子安心,恳求陛下将这番功劳让于微臣吧!”
李世民带着满脸的笑意,对侍候在一旁的太子说道:“看看我们的王长史,朕还没决定下来呢,就开始要功劳了。”
李治本着虚心学习的态度,于是和李世民宛然一笑道:“儿臣感觉,凭借王长史这份自信与从容,以及积累下来的经验,的确最为妥当。”
“是呀,朕心亦是甚慰呀。这番豪情,正是义薄云天;这番自信,也正是我大唐使节该有的。既如此,那就有你来出使这西域诸国了”李世民当即对王玄策拍板道。
但见这王玄策,听得太子的好意,以及陛下的首肯,赶忙起身离席,跪谢道:“多谢陛下成全,微臣定当不负圣望,办好这件差事”。
李世民于是欣慰的说道:“快起来吧,有你出使,也是昨日和江夏王,赵国公议定过的事情。今日请你来,就是为了给你说说这个事,没想到你竟,如此爽快的就答应了。不过,请记住一点……”
李世民想对他说什么呢?请看下回……
鱼符:鱼符始于唐代,大唐立国后,高祖李渊为避其祖李虎的名讳,废止虎符,改用鱼形符,称为鱼符。所以唐代并没有虎符。唐代鱼符按其功用可分为三类:有用于调动军旅、更换首领的铜鱼符,有用于标明官员身份的随身鱼符,还有用于出入宫门、开关宫门的交鱼符、巡鱼符。而王玄策所携带的则是随身鱼符。
(本章完)
https://www.lingdianksw8.cc/49/49059/15949297.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lingdianksw8.cc。零点看书手机版阅读网址:m.lingdianksw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