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1979我的文艺时代 > 第1324章

第1324章


第1324章

鲁迅文学院,的名头非常大,素有“作家摇篮”之称。

它的前身是文讲所,成立于五十年代。在文学研究所的吸引下,一大批卓越诗人、作家、理论家、教育家、戏剧家走上研究所的文学讲台。

前世,于华、刘振云、写出《人民名义》的周梅森等著名作家也都是鲁迅学院的学员。

此世,于华还没有机会进入鲁迅文学院学习,因为想进入鲁院学习,是需要杂志社推荐和鲁院审核的。

现在机会摆在面前,于华肯定不会错过。

“谢谢姜老师,我肯定不会浪费这个宝贵的名额的!”

于华眼眶通红,说话声音都有些哽咽。

姜玉楼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不用如此,你既然有心提升自己,我自然愿意将推荐名额送给如你这样有需要的人。”

他见于华还想说什么,连忙继续道:“不过今年的入学名额已经满了,最近一期是在明年二月,你能接受吗?”

明年二月,也就是87年了,左右不过几个月时间,他等得起。

“我能接受,只是,入学前......”

“入学前你可以现在编辑部工作,虽然不算正式入职,但工资会按照正式工的标准给你。如果你有什么不明白的,问编辑部的人也行,问我也行。”

“谢谢姜老师!”

就在于华进京不到一周时间,新一期的《最文学》上市了。

这一期的《最文学》上市后,不仅受到了当下年轻读者的喜爱和推崇,更是在文坛掀起了滔天巨浪。

年轻读者喜欢《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其实是一种社会现象的浅层表现。

改革开放后的华夏,巨大的活力与普遍的堕落同时出现,一个被物欲驱使的几近疯狂的时代,首先在都市拉开了大幕。城市的文化情绪、文化表达也透露出新的气息。华夏的社会生活本身更是发生了重组。

王硕感受到了这种重组,更是用文学做出了最直接的表达。

如果换一个作家有王硕这样敏锐的认知和判断,那么他很有可能成为严肃文学作家。可惜,王硕不是那样的人,也不可能成为那样的人。

新时期文学早期,文学的审美信念产生哗变,由追求崇高转向亵渎崇高。这是对特殊时期文学现象的一种反驳。在社会上掀起破除迷信、反英雄化、反假大空式的崇高的浪潮时,文学也站了出来,积极参与消解、亵渎崇高。

原本,崇高作为文学信念与审美范畴,既是文学的一种艺术主题,又是文学的一种功能与精神境界。但当极“左”的欺骗与虚伪充斥其中时,它必然走向了反面。转型时的文学在解构与亵渎崇高时,其艺术方式形成有了变化。

有一批,或者有个别作家会用戏谑、调侃、嘲讽去解构崇高。比如王硕用小说的人物语言,妙趣横生地直接嘲讽亵渎崇高。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想让老百姓做个梦玩”,“把生活中原本无意义的东西还原成无意义”。


  https://www.lingdianksw8.cc/49287/49287291/60364303.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lingdianksw8.cc。零点看书手机版阅读网址:m.lingdianksw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