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晋皇帝世系表
晋朝大事件:
西晋:司马炎篡魏、西陵之战、秃发树机能扰凉州、晋灭吴之战、太康之治、奢风之渐、白痴皇帝、杨俊专权、清谈误国、贾后乱政、八王之乱、郝散起兵(匈奴)、齐万年起兵(氐)、流民起义、《徙戎论》、贾后弒君、张昌起兵、刘渊举兵(匈奴)、李雄称帝、杜弢之乱、苦县之战、永嘉之乱、衣冠南渡、十六国纷立、三定江南、西晋灭亡;
东晋:五马渡江、司马睿建国、王与马共天下、闻鸡起舞、祖逖北伐、庾亮辅政、王敦举兵、侨置州郡县、士族门阀鼎盛、苏峻举兵、陶侃运砖头、褚裒北伐、殷浩北伐、桓温北伐、东山再起、谢万北伐、庚戌土断、北府兵建立、淝水之战、王恭叛乱、卢循孙恩起义、桓玄称帝、刘裕北伐、法显求经、莫高窟、义熙土断、东晋平蜀、刘裕篡晋。
晋朝(265年~420年),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其中西晋为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王朝,东晋则属于六朝之一,两晋共传十五帝,共155年。
266年司马炎篡魏,建立政权,国号为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司马炎即晋武帝。280年,西晋灭吴,完成统一。后经历八王之乱和永嘉之祸,国势渐衰。313年,晋愍帝迁都长安,316年,西晋被匈奴人灭亡。317年,西晋皇室南渡江南,司马睿在建业(江苏省南京市)延续晋朝,史称东晋。东晋曾多次北伐中原汉地。383年东晋与前秦淝水之战后,东晋以少胜多,得到暂时巩固。两晋时期北方南迁的汉人将大量生产力与先进技术带入江南,进一步开发了江南地区。420年,刘裕建立刘宋,东晋灭亡。中国历史进入南北朝时期。
西晋承袭中原曹魏领土,统一后又占有东吴疆域。东晋随其疆域的变化而有增减,北界主要在秦岭淮河一线。两晋的政治体制为世族政治,是隋唐的三省六部制的基础。晋朝时期的农业、商业、手工业等相比较三国时期也有了进一步发展。
晋朝虽为汉末以来中国文化中衰时期,但在哲学、文学、艺术、史学、科技等方面也有新的发展。两晋的文化走向多元发展,是一个文化开创、冲突又融合的时代。由于儒教独尊的地位被打破,哲学、文学、艺术、史学及科技纷纷出现革新,有些成为独立的学问。思想有由本土发展的玄学、道教及由印*度东传的佛教。边疆民族的草原文化与晋朝的中华文化逐渐展开文化交流、民族融合。
1、晋武帝司马炎(236年~290年5月16日),字安世,西晋开国皇帝,河内郡温县(河南省温县)人。
司马炎出身河内司马氏。初以门荫入仕,封北平亭侯。后迎立魏元帝曹奂,授中抚军,进封新昌乡侯,拜抚军大将军、晋国世子。咸熙二年(265),拜相国,袭封晋王。咸熙二年十二月丙寅(266年2月8日),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即位为帝,定国号为晋,改元泰始。
在位初期,革新政治,振兴经济。厉行节俭,推行法治,颁行户调式,促进人口增殖,使得经济社会呈现繁荣景象,史称“太康之治”。咸宁五年(279),发动“晋灭吴之战”,实现全国统一。此后,骄奢淫逸,怠惰政事,分封诸王,为“八王之乱”埋下隐患。
太熙元年(290年5月16日),司马炎病逝,享年55岁。
2、晋惠帝司马衷(259年~307年1月8日),字正度,西晋第二代皇帝,晋武帝司马炎嫡次子,武元皇后杨艳生。
泰始三年(267年),册为皇太子。太熙元年(290年),正式即位。不能任事,由太傅杨骏辅政。后来,皇后贾南风谋害杨骏家族,掌握实际大权。八王之乱时,赵王司马伦篡位,以为太上皇,幽禁于金墉城。受到诸王辗转挟持,沦为傀儡,受尽凌辱,被东海王司马越迎回洛阳。
光熙元年(307年1月8日),去世,享年48岁。
(篡)司马伦(?~301年6月5日),字子彝,西晋宗室大臣,晋宣帝(追)司马懿第九子,晋惠帝司马衷叔祖。
初仕曹魏,封安乐亭侯。五等制建立后,封东安县子,授谏议大夫。西晋建立后,封琅琊郡王,授宣威将军。迁安北将军、镇守邺城,改封赵王。迁征西将军,镇守关中。刑赏不明,激发羌族和氐族反叛。入为车骑将军、太子太傅。
永*康元年(300年),司马伦使用离间计,使得太子司马遹被皇后贾南风害死,又鼓动司马遹旧部及齐王司马冏起兵,废黜并杀死贾南风。诛杀淮南王司马允,自领侍中、相国、都督中外诸军事,加九锡。逼迫晋惠帝退位,擅自称帝,年号建始。
即位之后,司马伦任用孙秀掌政,大肆封官,收取人心。齐王司马冏、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起兵讨伐。司马伦屡战屡败,宣布退位,迎接晋惠帝复位,退居金墉城。梁王司马彤上表论罪,朝廷遣使者将司马伦赐死。
3、晋怀帝司马炽(284年~313年3月14日),字丰度,西晋第三代皇帝,晋武帝司马炎第二十五子,晋惠帝司马衷异母弟,王媛姬生。
天姿清劭,少著英猷。初为散骑常侍,封为豫章王。晋惠帝在位,拜镇北大将军,册为皇太弟。永嘉元年(307年),即位为帝,太傅东海王司马越辅政。在位期间,五胡乱华开始萌动,皇室权力斗争日渐严重。永嘉五年(311年),密诏苟晞讨伐司马越,导致东海王司马越病逝,太尉王衍为石勒败于宁平城。汉昭武帝刘聪趁势攻破洛阳,制造永嘉之乱,俘虏晋怀帝,以为仪同三司,封会稽郡公。
建兴元年(313年3月14日),为刘聪所毒杀,享年30岁。
4、晋愍帝司马邺(300年~318年2月7日),字彦旗,西晋末代皇帝,司马炎之孙,吴敬王司马晏之子,晋怀帝司马炽之侄。
司马邺最初过继给伯父秦献王司马柬,袭封秦王,授散骑常侍、抚军将军。永嘉之乱,晋怀帝被刘聪俘虏。得到大臣拥戴,成为皇太子,承制行事。永嘉七年(313年),得知晋怀帝遇害,司马邺即皇位于长安,年号建兴。联合幽州、并州、代国和段部鲜卑的军事力量,对抗汉赵进攻。建兴四年(316年)八月,汉赵曜攻打长安。晋愍帝在食断粮绝的情况下,投降汉赵,受封怀平侯,历尽屈辱。
建兴五年(318年2月7日),晋愍帝被汉赵皇帝刘聪杀害,享年18岁。
5、晋元帝司马睿(276年5月27日~323年1月3日),字景文,东晋开国皇帝,晋宣帝司马懿曾孙,琅琊恭王司马觐之子。
太熙元年(290年),袭封琅琊王,参与讨伐成都王司马颖。作战失利后,离开洛阳,回到封国。晋怀帝即位,拜安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后来,听从王导建议,南渡建康,笼络结交江左士族。永嘉七年(313年),拜丞相、大都督中外军事。永嘉之乱,晋愍帝被俘,西晋灭亡。
建兴五年(317年),在晋朝宗室与南北大族拥戴下,即位为晋王,年号建武。太兴元年(318年),正式即位,建立东晋,史称晋元帝,开启了“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
永昌元年(323年1月3日),王敦之乱后,郁郁而终,享年47岁。
6、晋明帝司马绍(299年~325年),字道畿,东晋第二代皇帝,晋元帝司马睿长子,宫人荀氏生。
司马绍性情孝顺,文韬武略,聪明有机断。永昌元年(322年),正式即位。在位期间,凭借弱势之中央,成功制衡权臣世家,推动南方社会安定发展。太宁二年(324年),平定王敦之乱,停止追究王敦党羽,全力重用丞相王导,保持与江东士族和谐关系,成功做好“王敦之乱”善后工作,稳定东晋的局势,对安定国家大局和皇室权威影响深远。
太宁三年(325年),病逝,享年27岁。
7、晋成帝司马衍(321年12月~342年7月26日),字世根,东晋第三代皇帝,晋明帝司马绍长子,明穆皇后庾文君生。
太宁三年(325年)司马衍即位,因年幼由其母皇太后庾文君临朝听政。庾太后死后由王导与庾亮辅政。在位期间,由于苏峻与祖约的叛乱,宫城迁移至石头城;直到咸和四年(329年)陶侃、温峭平定苏峻之乱后才迁回建康。咸康二年(336年),禁止豪族将领将山川大泽私有化;咸康七年(341年),以土断方式将自江北迁来的世族编入户籍。咸康八年(342年)六月初五,司马衍身体不适,下诏让他的弟弟琅琊王司马岳继承帝位;六月初七,在西堂驾崩,享年22岁。
8、晋康帝司马岳(322年~344年11月17日),字世同,东晋第四代皇帝,晋明帝司马绍嫡次子,晋成帝司马衍同母弟,明穆皇后庾文君生。
晋成帝继位后,受封吴郡王。后改封琅琊王,历任散骑常侍、骠骑将军、侍中、司徒公。咸康八年(342年),在中书监庾冰(时东晋执政)拥戴下,成为皇位继承人,同年继位。建元二年(344年11月17日),驾崩,享年23岁。
9、晋穆帝司马聃(343年~361年7月10日),字彭子,东晋第五代皇帝,晋康帝司马岳嫡长子,康献皇后褚蒜子生。
建元二年(343年),立为太子,同年康帝驾崩,年仅两岁的司马聃即位,由其母皇太后褚蒜子摄政,朝事则先后由何充、蔡谟、会稽王司马昱等人把持,司马聃在位期间先后由殷浩、褚裒等人对北方及西方的政权进行了数次大大小小的战争,虽互有胜负,但南北方军事水平仍处于相持阶段。
升平五年(361年)五月,司马聃在显阳殿驾崩,享年19岁。
10、晋哀帝司马丕(341年~365年3月30日),字千龄,东晋第六代皇帝,晋成帝司马衍长子,晋穆帝司马聃堂兄,周贵人生。
咸康八年(342年),袭封琅琊王。永和年间,历任散骑常侍、中军将军、骠骑将军。升平五年(361年),崇德太后扶持下即位,年号隆和。在位时期,内部军阀斗争激烈。大司马桓温执政,几次兴兵北伐,虚耗国力。北方鲜卑慕容部日益猖獗,多次打败东晋,导致东晋走向衰败。兴宁二年(364年),修习断谷饵药以求长生,导致身体中毒,不识万机,请求崇德太后临朝摄政。
兴宁三年(365年3月30日),中毒去世,享年25岁。
11、海西公司马奕(342年~386年),字延龄,东晋第七代皇帝,晋成帝司马衍次子,晋哀帝司马丕同母弟,周贵人生。
咸康八年(342年),册封东海王,历任散骑常侍、镇军将军、车骑将军。晋哀帝即位,受封琅邪王,拜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兴宁三年(365年),继承帝位,在位六年。太和六年(371年),为大司马桓温所废,降封东海王。咸安二年(372年),降封海西县公。
太元十一年(386年),在吴县病逝,享年45岁。
12、晋简文帝司马昱(320年~372年9月12日),字道万,东晋第八代皇帝,晋元帝司马睿幼子,简文宣太后郑阿春生。
永昌元年(322年)封琅邪王。咸和元年(326年),徙会稽王,拜散骑常侍。永和元年(345年)进位抚军大将军、录尚书六条事。八年,任司徒。太和元年(366年),进位丞相,录尚书事。六年,废帝被黜,为大司马桓温迎立,改元咸安。虽处尊位,而温专权,拱手听命而已。
咸安二年,司马昱去世,享年52岁。
13、晋孝武帝司马曜(363年~396年),字昌明,东晋第九代皇帝,晋简文帝司马昱第六子,文太后李陵容生。
司马曜四岁时被封为会稽王,咸安二年(372年)晋简文帝驾崩前夕被立为皇太子并继承皇位,时年十一岁。最初由大司马桓温辅政,宁康元年(373年)桓温去世,又由从嫂崇德太后褚蒜子临朝听政。太元元年(376年)太后归政,实权由谢安为代表的陈郡谢氏掌握。太元八年(383年)在谢安等的辅佐下,击败前秦大军,赢得淝水之战的胜利,保全了东晋王朝的国运。
司马曜利用士族门阀人才断层的空档期,致力于冲破门阀政治的格局,恢复司马氏皇权,遂以其弟司马道子代替谢安执政,并成为东晋开国江左以来最有权力的君主。但他耽于享乐,沉湎酒色,又与司马道子争权,形成“主相相持”的局面,造成朝政日趋昏暗。后因司马曜与宠姬张贵人酒后戏言,导致张贵人一怒之下叫来心腹宫人将熟睡中的司马曜用被子捂死,对外宣称其在睡梦中魇崩。司马曜驾崩时年仅35岁。
14、晋安帝司马德宗(382年~419年1月28日),字安德,东晋第十代皇帝,晋孝武帝司马曜长子。
司马德宗即位后,内乱频发,国势日衰,419年被刘裕杀死。享年37岁。
(篡)楚武悼帝桓玄(369年~404年6月19日),字敬道,东晋权臣,桓楚开国皇帝。
形貌瑰奇,风神疏朗。博综艺术,善于属文。袭爵南郡公,世称“桓南郡”。先后消灭殷仲堪和杨佺期,除掉执政司马道子父子,把持朝政大权,历任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丞相、录尚书事、扬州牧,进位相国、大将军,晋封楚王。大亨元年(403年)冬,威逼晋安帝禅位,建立桓楚,改元“永始”。
永始元年(404年),遭到北府兵将领刘裕讨伐,兵败逃回江陵,遭西讨义军击败。试图进入益州,被益州督护冯迁杀死,享年36岁。
(篡)桓谦(?~410年),字敬祖,桓楚第二代皇帝,太傅桓冲之子,楚武悼帝桓玄堂弟。
为人方正,颇有才干名望。凭借门荫入仕,受封宜阳侯,累迁辅国将军、吴郡太守。元兴初年,司马元显打算讨伐桓玄,以为荆州刺史。桓玄辅政时期,以为尚书令、吏部尚书,改封宁都侯,加位散骑常侍。桓振作乱之时,用心保护晋安帝,兵败投奔后秦姚兴和蜀郡谯纵。
义熙六年(410年),带兵攻打荆州,兵败被刘道规斩杀。
(篡)桓石绥(?~410年),桓楚末代皇帝。
桓玄败死后领导桓氏一族抵抗东晋,最终失败被杀。
15、晋恭帝司马德文(386年~421年11月2日),东晋末代皇帝,晋孝武帝司马曜次子,晋安帝司马德宗异母弟,淑媛陈归女生。
初封琅邪王,历任中军将军、散骑常侍、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侍中、司徒公、录尚书事等。王恭叛乱时,诛杀左仆射王国宝。带兵攻打桓玄,数次战败。晋安帝遇弑后,继位为帝,年号元熙。
元熙二年(420年),禅位于宋王刘裕,废为零陵郡王。同年九月,遭到杀害,享年36岁。
https://www.lingdianksw8.cc/49773/49773561/139136452.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lingdianksw8.cc。零点看书手机版阅读网址:m.lingdianksw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