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零七章绝不可冻死一人
光和七年九月中旬,南阳黄巾军十余万军民开始西迁,一时间,刚刚修缮完毕的沿江山道上车马萧萧、人潮汹涌,好一片壮观景象。
一直到十月初,十余万军民及粮草辎重才安全转移到汉中郡,而李汗青也在武当城中兑现了他向那些修路战俘的承诺,放他们离开并分发钱粮。
不过,许多原本情愿修路也不愿投效黄巾军的战俘到了此刻竟然又不愿离开了,而且多达两千余人,这状况让李汗青深感意外,搞不懂这些人到底是怎么想的。
当然,无论这些人是怎么想的,在李汗青看来都是一桩好事,打发走执意离开的战俘后,便带着他们与断后的亲卫营铁骑匆匆地赶往了汉中。
于他来说,眼下最重要的就是要让这十余万新迁入汉中郡的军民衣食保暖地渡过这个寒冬。
随军眷属和粮草辎重已经顺利抵达汉中,他带着亲卫营八百骑及新投效的两千余精壮的战俘一路急行,不过短短两日便顺利抵达了郧关。
一路走来,但见原本骡马难攀的险峻山道不过短短月余时间就变成了可行车马的大道,原本仅仅四尺余宽的悬空栈道也被重新修缮加宽到了七尺多宽,这让他暗自感慨不已:古人果然都很能吃苦啊!
这个时代可没有大型机械,工字营将士和数千战俘仅仅用了月余时间,靠着铁锤钢钎和刀斧、黑火药便让险途变大道,若非亲眼所见,来自后世的他根本不敢相信。
夜已深,郧关城头篝火堆堆,李汗青草草地吃过晚饭之后带着一队亲卫以及窦平、邓曼等留守郧关的将领上了城头。
眼下,十余万黄巾军军民了涌入汉中郡,他重新调整了防务,将郧关的防务交给了平字营。
郧关本是有名的要津古隘,规模宏大,驻扎一营将士倒也不显拥挤,只是,眼下严冬已至,不亲自视察一下守关将士们的处境,他着实有些不放心。
这时代生产力低下,物资并不充裕,对比于他以前生活的那个繁荣时代便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缺衣少食,而这个时代的冬天却又要比他以前生活的那个时代更加寒冷,在他看来,要渡过这个寒冬并不容易。
不过,城头的情况比他预料的要好得多,将士们虽然衣裳单薄,但有篝火御寒,精神状态还算不错,见到他过来,纷纷起身来见礼,个个精神振奋。
见状,他心中稍安,巡视完城头又出了西门去了郧关西郊的随军眷属营寨。
这个时代的城市规模远不及他以前生活的那个时代宏大,一下子涌入十余万人,并没有足够的房屋安置,于是,随军眷属被分配给了各营,就在各营附近安置,眼下郧关西郊的营寨里就安置着一万多平字营将士们的眷属。
只是,在营寨里粗略地看来一阵后,他的眉头便不自觉地皱了起来。
营寨里,一座座军帐排列有序,但那单薄的军帐显然不能抵挡住凛冽的寒意,营帐里并无篝火,衣衫单薄的百姓挤成一团,身下是木板和干草,身上只盖着破布和稻草扎成的被子,直看得他有些心酸。
一连看了三座军帐都是如此,李汗青没有再继续看下去,走出军帐驻足望向了漆黑的夜空,深吸了一口气,一声轻叹,“这样不行啊!”
随行众将尽皆神色一黯,窦平强自一振精神,安慰着,“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要一下子安排这么多人,谈何容易?便是钟繇早就让人在山中伐木挖碳做准备,于着十余万人来说也是杯水车薪。
看着麾下将士们的父母妻儿在这营中挨冻,他何尝不担忧,可是,条件本就如此,又有什么办法?
只是,不等他说完,李汗青便回头打断了他,“营中备已经下了多少柴禾和石炭?”
窦平神色一黯,“眼下已经备了一千二百担木柴,石炭尚未运抵。”
李汗青却是精神一振,“既然还有一千二百担木柴,那就先分发下去嘛!”
窦平微微一愣,有些犹豫,“大帅,眼下才刚刚入冬,天会越来越冷的,如果此时就把木柴分发下去,日后……”
李汗青自然明白他的担忧,却神色肃然地打断了他,“先把木柴分发下去吧,能撑多久就算多久,明日一早本帅便赶回西城去想办法!”
说着,他声音一沉,“便是把郧关的房梁烧光,也不可让随军眷属冻死一人!”
他李汗青曾许诺麾下将士要带着他们打出一个太平天下,又怎能任由他们的父母妻儿在这寒冬里受冻?
窦平顿时神色一凛,“大帅放心,末将明日便组织人手入山打柴!”
李汗青神色一缓,拍了拍窦平的肩膀,又一望旁边的邓曼,“一定要做好眷属们的工作,眼下条件艰苦,万不能让大家寒了心!”
邓曼连忙神色一肃,轰然允诺,“大帅请放心,末将绝不松懈!”
“好!”
李汗青一声轻赞,神色肃然地望着窦平和邓曼,“本帅这就回西城,这郧关和万余眷属便托付给你们了!”
说罢,他又冲两人抱拳一礼,转身便走。
郧关的情形如此,想来其他各部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他里哪敢在郧关耽搁?
李汗青带着亲卫营连夜离开郧关匆匆地赶往了西城,一路快马加鞭,在卯时左右进了西城。
得到消息,波才等人匆匆来见,不多时,便齐聚县衙大堂了。
待众将官聚齐,李汗青自公案后长身而起,神色肃然地扫过堂下中将官,突然郑重一礼,这才开口,“我南阳十多万军民顺利转进到汉中,诸位辛苦了!”
众将官尽皆一愣,连忙还礼,“全赖大帅之威!”
这可不是谦虚之辞,若非李汗青悍勇异常,此刻黄巾军肯定还被困在南阳。
李汗青也没有再客套,而是话锋一转,“但是,眼下寒冬已至,我军十余万军民仓促而来,缺衣少食,困难重重,还望诸位齐心合力共渡这难关!”
说着,他一望钟繇,“元长,军中已经备下了多少石炭?”
钟繇连忙一礼,“南郑境内三处矿坑一直都在全力采挖,只是人力不足,运输困难,眼下只备下了七千多担……不过,眼下工字营已经在修缮道路了,又有万余战俘加入采挖,石炭的供应定然会十分充足。”
说着,他突然话锋一转,“只是石炭之烟有剧毒,如果直接分发下去只怕会造成大量事故,所以,下官正在组织工匠制作炭饼,尚需一段时间才能大量供应!”
闻言,李汗青不禁有些意外,“制炭饼?”
见状,钟繇还以为李汗青不知炭饼为何物,连忙解释,“所谓炭饼,便是将石炭碾压成粉,然后再加入黄土制作成饼……”
早在前朝武帝之时,石炭便被大量用于冶铁了,随后炭饼便出现了。
只是,不待他说完,李汗青便展颜一笑,打断了他的话,“制成炭饼好啊!作坊建在何处,这就领本帅过去看看……”
说着,他突然一望郝贵,“郝部长,你带几个铁器作坊的工匠与本帅同去!”
他可是用过蜂窝煤的人,自然听懂了钟繇口中的炭饼是何物,只是没想到在这个时代竟然就已经出现了炭饼,古人的智慧真地不可小觑啊!
不过,钟繇却有些犹豫,“作坊建在南郑,大帅一路奔波,是否先休整一日再过去巡视?”
李汗青微微一皱眉,“在南郑?”
钟繇连忙解释,“汉中境内三座石炭矿坑皆在南郑境内,而石炭沉重难以运输,所以下官便将作坊建在了南郑!”
李汗青恍然,稍一沉吟便有了决断,“在西城再建一座作坊,辎重队全力协助运输石炭。”
眼下暂时没有战事,辎重队也就闲了下来,正好能协助运输石炭。
安排好石炭作坊的事,李汗青又说起了在郧关随军眷属营寨里的见闻,末了依旧是那句话,“各营立刻将备好的木柴分发下去,绝对不可冻死一人!”
众将官顿时神色一肃,轰然允诺,“是……”
只是,十余万随军眷属突然涌进汉中,大多只能住在帐篷里,又有那么多老弱妇孺,不冻人谈何容易?
侍立在大堂门外的吕布和张飞听李汗青再次说出这话时,不禁对望了一眼,神情中都颇有些不以为然。
会议结束,李汗青回了县衙后堂,却未去卧室补觉,而是钻进了书房,见他们面有疲惫之色便打发他们回营去了。
两人一起策马往城北的亲卫营营地行去,行至无人处,张飞突然放慢了马速,嘿嘿一笑,“不成想李汗青那厮也是迂腐之人,要想不冻死人还不简单?这偌大个汉中,那么多高门大户,将他们的房屋抢了一分事情就好办多了嘛!”
闻言,吕布警惕地瞥了一眼四周,这才笑着摇了摇头,“都这个时候了,李汗青竟然还在担心强占房屋会坏了军纪,看来黄巾军军纪确实很严呐!”
很显然,他们虽然被迫跟了李汗青,却并未归心,否则此刻也不会直呼李汗青之名了。
听吕布这么一说,张飞颇有些不屑,“鸟的军纪!那厮就是假仁假义,我倒想看看他如何能不冻死一人!”
正在此时,前面一队巡逻的兵丁过来了,吕布连忙笑着移开了话题,“这一路紧赶慢赶地还真有些累了,先回营休息!”
张飞也看到了那队迎面而来的兵丁,连忙笑着附和了一句,“大帅心忧百姓,一路急赶回来都没有合过眼……我都有些累了,也不知道大帅是不是铁打的,竟然又进书房忙碌去了!”
他的声音不小,但嘴角依旧惨留着一抹不屑之意,很显然,这话是故意说给那队迎面而来的兵丁听的。
他虽然不清楚李汗青要去书房做什么,却不相信李汗青在书房里鼓捣一通便能确保黄巾军那十余万人在这个寒冬不会冻死一人!
李汗青若能看到这一幕只怕要惊掉下巴!
当然,李汗青看不到这一幕,此刻的他正在书房里伏案疾书。
https://www.lingdianksw8.cc/52/52620/668987774.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lingdianksw8.cc。零点看书手机版阅读网址:m.lingdianksw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