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古何必高?今何必卑?
王世贞见范应期虽是笑容满面,但总觉其笑容中有些莫名的意味。
接过稿纸后,王世贞眼睛往上一扫,见文章篇名为‘西山游记’,再一看署名,心下微动,认真从右往左看了起来。
‘龙庆元年十月二十一日午,应友陈元忠所邀,赴西山文会,余欣然起行。至西山,见山色如娥......。及至翠微亭,群贤毕至,文会始矣......。余游西山始此。’
将寥寥两百余字看完,王世贞明白范应期为何笑意莫名了。这文章与他所倡‘复古’大相径庭,倒与曾和他有过骂战的同乡归有光文风相似。
“凤州兄以为此文如何?”范应期促狭问道。
王世贞微微一笑,未作点评,将问题抛了回去:“伯祯以为呢?”
范应期道:“往日这等山水游记,都是极尽辞藻,以华丽难懂的文辞渲染山水之美。但吾读此文,只觉其以寥寥数语,以景叙情,以情应景,读来仿若有冬日围炉品茗、夏夜柳堤信步之闲适。”
闻言,王世贞点头笑道:“吾亦有此感,只是吾想问的是,此文为佳作否?”
范应期哈哈一笑,正色道:“此文不事雕琢,不拘格套,虽文辞流俗,然其中意境,清新活泼,以精诚动人,非堆砌辞藻的文章可比,自可算得上是佳作。”
王世贞听了,良久才道:“此文虽与吾所倡不和,但其中情理,吾亦实爱之。”
而后又叹道:“可惜归震川不在,否则他见了此文,必定心喜。”
范应期心中诧异,看了看王世贞,见其神态不似作伪,诚心赞道:“凤州兄真宗师气度也。”
王世贞和归有光两位文豪之间的骂架,很多文人都知晓一二。
在《艺苑卮言》初稿中,王世贞评价归有光的文章‘如秋潦在地,有时汪洋,不则一泄而已’,这评价就有些刻薄了。于是归有光也争锋相对,在《项思尧文集序》中讥讽王世贞为‘妄庸巨子’,同时,在文章中对王世贞主张的‘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不以为然。
王世贞得知后甚为恼火,回道‘妄诚有之,庸则未敢闻命’,我嘛,狂妄是有的,但要说平庸,我可不敢认账。这话也说得也是霸气凌人。话传到归有光耳中后,归有光则毫不客气地回敬道‘唯妄故庸,未有妄而不庸者也’。
两人虽有骂架,不过众人不知的是,在前两年,年已花甲的归有光参加了他科举生涯中的第九次会试,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中了个三甲进士,与范应期成了同年。而归有光中试之后,被授了个长兴知县。归有光赴任时,王世贞还写了两首情真意切的诗予以送别。可见二人虽是文人相轻,却也惺惺相惜。
故而王世贞才会感叹归有光不在。
当下,王世贞拿起那篇《西山游记》亲自在读与众士子听。
众人听完文章,都觉平平无奇,就是市井老妪都能听懂。不过细品之下,却觉文章语浅情深,不约而同地生出悠然闲适之情,都有一种‘原来文章还能这样写’的感觉。
在场众人,基本都是入京赴考的举人,品味和见地自不会太差。
不会因王世贞念出文章就轰然叫好,亦或是觉得不合己意就一阵狂喷,此时的读书人,士风犹存。
见众人沉浸在文章之中,王世贞点评道:“此文别开蹊径,言语近俚,却以情动人,可开一代文风。”
范应期在一旁也是点头赞同。
众人听了都是惊讶,王世贞虽只点评寥寥数语,但这评价可着实不低,尤其是从他这一代文宗口中说出。
众人开始交头接耳,相互讨论起来,有人觉文章写得极好,当得起王世贞那样的评价。也有人是不信服的,觉得文章如白话一般,难入大雅之堂。
这时,之前文章被点评过的一名士子起身道:“敢问这文章为哪位兄台所作,在下想要请教一二。”
众人听了都静了下来,他们也想看看是谁得了王世贞这样的评价。
“是在下所作。”
众人循声望去,见是个十六七岁的少年,心下暗道:原来不过是个少年郎,难怪会写出这种文辞浅显之文。
而后转念一想,赴今日文会的大多是些举人,难倒这少年就已是举人了?
只听那少年先是朝亭子中施了一礼,朗声道:“晚生张敬修谢凤州先生、状元公点评文章。”
又朝那士子问道:“敢问兄台有何指教?在下洗耳恭听。”
其实张敬修心中颇有些郁闷,他本是随笔之作,只为应付场面,没想到王世贞竟给出那样的评价,让他想低调些都不行。
“莫不是十六岁中解元,当众十步成文的那个张敬修?”
“想必是了,吾看过张解元的乡试文章,与此文文风类似,初看朴实无奇,细品却又平中出奇。”
“难怪能得凤洲先生如此点评,真是盛名之下无虚士啊。”
......
众士子都窃窃私语起来,纷纷夸起张敬修的文章来,殊不知这些夸赞的人中,刚刚还在质疑那篇《西山游记》文辞流俗,言语浅显呢。
那名说要请教的士子拱手道:“在下东阿于慎行,久仰张解元大名,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停了一会,于慎行道:“张解元此文与当今主流文风大为不同,不知张解元对今复古之风有何见解?”
众人闻问,皆侧耳倾听,看张敬修如何看待当前声势浩大的‘复古派’。
亭中的王世贞、范应期也饶有兴致地看着张敬修,含笑作倾听状。
尤其是王世贞,如今的他已接过李攀龙的大旗,是‘复古派’的中坚人物,故而也想认真听听这才学出众的后学晚辈有何高论。
张敬修沉吟片刻,回道:“学习古人可也,但不可拘泥于古。于文而言,古何必高?今何必卑?若一味仿古,文章又如何能更进一步?
国朝文章垂世百年,已是到了求新求变之际,台阁体、道学体及模拟抄袭前人的拟古派皆僵化玄虚,缺乏真情实感,皆已走到尽头。
凤州先生所倡‘真情’二字便极好,只不过既言真情,有何必复古?到了如今,若是不能再进一步,又唯有退回去了,那样与走回头路有何异?
因此,吾以为,文章之道,学古可,但切不可拘泥于古。须知,古人之法顾安可概哉!我等作诗文,当以性灵而发,信腔信口,皆成律度。如此,就算言辞趋于俚又有何妨?”
其实,张敬修又何止是在说文章要求变,他更是在说当今世道,也需通变,否则一味崇尚理学法度、祖宗之制,这大明朝就将和以往历朝历代一般,总有一日要走到尽头!
https://www.lingdianksw8.cc/53/53733/686304285.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lingdianksw8.cc。零点看书手机版阅读网址:m.lingdianksw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