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寒冷期,天子守国门
第153章 寒冷期,天子守国门
“不然您以为呢?其实这个问题想一想就明白了!
咱们华夏人的文明的根就在脚下的土地,在农耕!
而农耕的命脉在哪,就在所谓的气候之上,简而言之就是降雨和温度!
不然咱们拜龙王爷干什么?
其实您也别纠结这个问题,看看史书就明白了!
为什么以前北方是我们华夏的经济中心,而到宋之后就转移到南方?
很简单,以前北方温暖,适合农耕!
文明从北方诞生,在中原产生了灿烂的文化,咱们南人,那时候还是蛮子呢,根本不是主流!
可文明不是凭空产生的呀,如果中原跟北方一样苦寒,吃都吃不饱,怎么可能建立文明?
就不说别的,您要是读吕氏春秋,当知当时中原之地还有大象,现在看得到吗?
说白了,还是天数变化,国运也跟着变化!
这根本不是人力所能改变的东西!
其实如果您认真读史,就会发现咱们北方的邻居,也是安史之乱后才开始大范围侵略中土!
原因是啥,还不是因为以前水草肥美的草原,变成了苦寒之地,他们活不下去,才会下来劫掠中原?
而咱们原来中原的百姓在北方活不下去,只能继续开荒南方!
这南方成为天下钱粮汇聚之地,起根源还是因为气候变迁!
气候之变,即是国运之变!
当龙气定南方,再去谈迁都长安,那就真成笑话了!”
张异一口一个笑话,还是那个熟悉的味道。朱元璋脸色挂不住,寒着脸说:
“那既然龙气在南方,你一心忽悠我往北方赶干什么?
北方苦寒,待在南方就好!”
张异耸耸肩,说:
“当然可以,只要他想大明像南宋朝廷,偏居一隅就行!
可如果想要维持住这个大一统的王朝,不去北方怎么行?
难道还指望着别人,帮朱家守住这大好的河山?
老朱那是想得美!
而且就是大明想偏居一隅,他守得住吗?
北边的祸乱,可不是一年半年能止住的,那可是要延绵多年的隐患……
一旦北方有个闪失,从大都南下,从黄河到长江,大明可有一处能坚守之地?
北方的异族只要从大都突破,就能剑指应天,这样的局势我不信老朱看不到?”
“北方有兵祸,灭了就是!”
朱元璋此时正是豪气万千之时,他的军队已经直指大都,河南、河北、山西一带,大明军也是所向披靡。
如果此时有人告诉他会输,他肯定不信。
他相信自己一定能将蒙古人给灭了。
“打跑蒙古人我信,灭了蒙古人就别想了……”
张异说道:
“您也看过世界地图,蒙古草原的地界,想必您也一清二楚,那是个不比华夏小多少的地方!
我华夏的军地能打完内蒙古,就算是非常厉害了!
如果蒙古人退到北方,大明军队是否可及?
或者,你能像汉武、唐宗一般,追杀千里?
那是不可能的,刚才我说过了,天数已变,以前的草原追逐水草而居,尚且是个可利用可统治的地方,
如今就算我大明军队能游击千里,你也无法对那种苦寒之地造成有效的统治!
所以从成本上来说,能灭掉北元就已经算是阶段性胜利,可要灭掉北方的游牧民族,想都别想!
所以,边患肯定会长期存在,尤其咱们大明还处在一个新的寒冷期中!”
“寒冷期?”
老朱刚听张异说完,就产生了不详的预感。
如果不是刚听完关于长安的故事,他不会如此敏感。
“没错呀,这天下的龙气从大势上转向南方没有什么问题,不过北方也不是一直都是寒冷!
相对微暖的时候,叫做温暖期,而相对寒冷的时候,就是寒冷期!
一个王朝进入寒冷期,整个王朝的生产肯定就跟不上来,粮食歉收,税收收不上,那朝廷自然走向衰败!
而因为寒冷,北方的游牧民族活不下去,也会有动力下来中原劫掠!
所以我说,从现实角度来看,北方的边患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而且一直都会比较严重!
如果朝廷不迁都北方,将资源政治中心搬到那边,难道还能指望北方的守将为一个偏居一隅的朝廷卖命?
若真如此,大明也不过是另一个南宋罢了!”
“寒冷期,寒冷期……这是伱从天书中窥看到的?”
“是呀!”
如果对别人,张异大概会装神弄鬼,可对黄家父子,他可以知无不言。
得到答案的老朱和朱标,顿时陷入沉默。
他们俩出宫的时候心情本来还不错,但见到张异,一身好心情全没了!
“历史上有四个寒冷期,其实古书中分别记载,《孟子.滕文公下》中记载:驱武、豹、犀、象而远之,这是记录了当时因为寒冷摆手迁徙的景象……此为其一。
其二:《晋书.慕容皝载记》有说:辽东湾西北岸到东南岸沿海连续三年全部结冰。
其三:便是两宋时期,尤其是南宋末年……
至于其四嘛……”
“其四,究竟是什么时候开始?”
朱元璋忍不住追问。
张异说道:
“其实咱们就在第四个寒冷期之内,只不过这个寒冷期延续五百年……此时尚未到最冷的时候!
叔叔,您对39年前的冬天是否还有记忆?
39年前,太湖冰封三尺!您家长如果有长辈,应该会告诉您当年那场寒冷,造成多大的灾祸!”
朱元璋沉默下来,他确实从父辈口中听过那年的寒冷……
但生活在这个时代吗,他早就习惯了这种环境,只当是等闲。
可张异从另一个角度,跨越千年,为他讲述天数的变化,却让人感觉如梦如幻,也寒冰彻骨。
四个寒冷期,老朱并不用太费事,就明白前三个说的就是西周,南北朝和两宋。
这几个时期的历史,他历历在目。
有冷,就有暖。
只要读过史书,就不难明白两个寒冷期期间的王朝是哪些?
两汉,唐朝就处在温暖期中……
所以,从天数来看,他朱元璋开局就比其他人更难?
朱元璋纵然有豪情万千,可是面对冰冷的天数,他也犹如一盆冷水泼下。
难怪张异会告诉他,大明几乎刀兵不断。
这刀兵的产生,根源还不是资源不够?
当大家都没有饭吃,天下都会大乱!
周围的邻居们抄起武器的时候,目光会不约而同投向中原腹地!
老朱一想到这个情况,锐气尽失。
古人也许有不敬鬼神的皇帝,但绝对没有不信鬼神的皇帝。
如果天都不站在他这边,那他这个皇帝和他创立的大明,真的能好好延续下去?
“天道不眷,天道不眷!”
老朱自言自语,他的失落显而易见。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老爷天确实不怎么待见大明,但这又有什么关系?
就如当今圣上,他出身贫贱,还当了乞丐,这老天爷不眷顾他,他就认命了吗?
如果认命了,就没有今天的大明了!
咱们这些生活在大明的百姓,哪个都不是被老天爷眷顾的人,可咱们难道就不活了?
况且,咱们身在此时,至少还不是最难的时候,
等到寒冰期到了高点,加上内忧外患,也大不了改朝换代而已!
苦也好,乐也好,没得选择就杀出一条选择!
咱们的祖先们,茹毛饮血,不也一样延续到今天
没道理咱们这些人承了祖先们的恩德,却失去了先祖的血性!”
张异这番话说得自在,朱标和朱元璋却陷入沉思。
老朱看了张异一眼,这家伙的豁达,倒是有几分高道的风骨。
“没有更好的选择,那就是剩下的选择中做最好的选择!”
朱元璋的脸上有了一些血色,说出这句话。
“但你这个道士,似乎并不敬天!”
张异回答:“因为天道并不需要敬畏它,所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不仁,其实是万物平等……
我等生而为人,自然想着人的利益诉求,然天道眼中所谓人畜草木,其实并无区别!
它只是自然流转的道,无论前方是什么,它都会无情的碾压过去!
修道人修道,修的是道法自然,以自然为法,学习道的规律化为己用,方是正途!
所以小子口中不敬天道,所行却最贴近天道!
天道不需要你敬畏它,而是需要你了解他,学习它!
冷暖交替,就是大道自然的一部分,与其为这些不能改变的东西伤神,还不如利用窥见的天机,去做自己能做到的最大努力!
我等修道之辈,求长生难不难,可难,就不求了吗?”
“换而言之,这大明朝廷诞生,就注定很难了,那再难,难道就不活了?
有问题解决问题就是,解决不了,也问心无愧,总好过因为窥见未来而活在苦痛之中!”
张异深深看了朱元璋一眼:
“所以天机不可泄露,窥见未来之人,未必能承受其重!”
“娘的,被你这小子教训了!”
朱元璋也知道,自己瞬间的失落被张异看在眼中,他以自己的方式在激励自己。
老朱心头一阵暖流流过,这家伙不错。
“这些闲话少提,回到刚才的问题!
你认为迁都北方,也是天家应对寒冷期的一个好选择?”
“没错,迁都北方是必然的选择,关于经济,民心的事,以前咱们聊过!
就从天数这个角度来说,在寒冷期中建立的王朝,注定会边患不断!
其中以北方最为麻烦!
大明建立,民心本来就不稳,尤其是北方怀念前元者甚多。所以北方未来肯定要布置重病。
如果朝廷在南,对于军队的掌控,是鞭长莫及。
不管皇帝如何安排,未来都很难避免唐朝藩镇割据局面,唯有将政治中心迁徙北方,才能化解这个局面!
其中只从军事的角度说,开封就不合格,他和应天没有本质的区别!
长安我说过了,它不再是一个适合成为首都的城市,所以也可以排除掉!
历史上能成为都城的选择不多,像洛阳之类跟长安有相似的痛点,唯有大都最为适合成为首都!
虽然大明也受寒冷期影响,但大都附近的华北平原,依然是不错的产量之地!
加上海运,运河两大水路,能将南方的粮食源源不断运往大都!
这才是我大明未来国都的不二选择!”
“可是,大都毕竟距离蒙古太近……”
朱元璋说出他不选择大都真正的原因。
他从一开始,就没有把应天当成永久的都城,他对应天府有诸多的不满意,可跟大都比起来,他还不如选择应天府。
其中最大的原因,是蒙古人的强大,朱元璋从来不曾小看!
就算将他们赶出中原,蒙古依然拥有大量的蒙古族人。
张异心领神会,这确实是历史上老朱基本不考虑大都的原因。
在洪武二十一年蓝玉在捕鱼儿海彻底灭了北元之前,蒙古人对大明的的威胁才算解除不少!
可就算是北元覆灭,阿鲁台、瓦剌和鞑靼这些威胁,也延续下来。
瓦剌甚至还完成过帮助大明君主留学他国的壮举。
所以朱元璋不肯选择大都,也是情有可原。
“叔叔说得,好像大都破了,在南方皇帝就有选择一般……”
张异简单地画出一个大明疆域的地图,指着大都说:
“假设我大明的守军失去大都,您看看整个北方,是否有险可守?”
“您不用回答,我来告诉你,北方除了济南,一个能守的地方都没有!一旦蒙古人破了大都,直扑应天毫不费力!”
张异说这段话,并非危言从听。
而是他从未来的靖难,总结出来的经验,
燕王朱棣能取得天下,有许多有因素。
但他能以一藩兵力对抗整个朝廷,还能拿得下天下的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朱元璋时期欠下的债务。
北方终洪武一朝,都没有真正发展起来。
除了济南,北平,真定等少数区域,其他地方只能用鬼蜮来形容。
许多州府,县城,城墙破旧,
甚至连城墙都没有。
朱棣一路南下,基本遇不到太像样的城池挡住他的大军。
那还是经过了洪武朝三十一年,大明和平统治了三十一年的北方。
由此可知,现在的北方烂成什么样?
这样的北方,有什么战略纵深的意义吗,没有。
如果有,但凡靖难之时北方有像样的发展,哪怕多几个像济南那样的城市,朱棣几乎不可能成功。
“立大都为都,就是天子守国门!
天子在北,长城之外是北方!
天子在南,可能济南也是我大明的北方!”
“陛下是何等人物,我就不信到了那一步,他会选择退缩?”
张异此言,真心实意。
他后世读史,都在为朱标的死感觉意难平。
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如果朱标不死,朱元璋肯定会推动迁都长安的事!
可是张异始终坚信,老朱不会选择长安!
甚至,从陕西回来的朱标,未必会真心觉得长安是好选择。
天数已变!
中国的经济中心走向江南是不可逆的选择。
如果没有江南输血,在北方建都的难度其实无法想象。
作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朱元璋不可能看不到这个道理,就算朱标不死,皇帝也绝不会只听朱标一面之词就选择长安。
在建都之前,他一定会亲自过去。
就如他本来应该今年五月去开封,然后亲自否决掉自己的决议一样。
只可惜,朱标死了,张异心里的想法终究也是想法。
但这不妨碍他认真的表达,跟黄叔叔吹牛逼。
“好你个小子,上次你告诉我去济宁,现在你转身要送我去千里之外?”
见他吹胡子瞪眼,张异捧腹大笑。
“叔叔,我就是随口一说,您可别往心里去!
其实迁都这件事还早,现在大明也没这国力迁都!
不过你若是信我,去大都提前布局,未来你黄家肯定能富甲一方!”
“大都还在蒙古人手里,老子布局个屁!”
朱元璋气呼呼地,说:
“若不是你小子真有点本事,老夫也不会因为你一句话跑东跑西!
不过你小子说得没错,北方确实……
一言难尽!”
“南北榜的事你做得不错,老夫代表天下百姓,谢过你!”
皇帝突然站起来,朝着张异行了个礼。
朱标是吓了一跳。
这已经是父皇第二次朝着张异行礼,张异这家伙还坦然受之。
他根本不知道,朱元璋这一礼代表着什么?
以朱标对父皇的了解,他虽然经常说刘伯温骄傲,但在朱标看来,朱元璋才是一个真正骄傲之人。
文强如刘夫子,李善长,他心中也并不真正服气,武功如常遇春、徐达,朱元璋也能压得住。
权谋,武功,自己这位父皇都拿的出手。
也是因为如此,朱标其实并没有见过父皇真心谢过一个人!
“许久没有跟你聊天了,今日兴致好,木儿,你去让人置办一些酒菜回来!”
“叔叔见外了,在我的地方,哪有让您去的道理,你且等一下,我让邓师兄去!”
张异见朱元璋要让黄家哥哥起身,赶紧先跳起来。
“邓师兄,邓师兄……,二位稍后,我去找邓师兄!”
张异带着他小小的身子走远。
朱元璋目送他离开,若有所思。
“父皇,您为什么要……”
“因为后怕!”
https://www.lingdianksw8.cc/53157/53157749/93595134.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lingdianksw8.cc。零点看书手机版阅读网址:m.lingdianksw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