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李宏宇赵欣 > 第八百六十二章 起义军

第八百六十二章 起义军


崇祯四年二月,李宏宇趁着冰雪消融之际,在一千骑兵的护送下东进嘉峪关,急匆匆地赶回京城,后金军这次进犯京城肯定使得朝野大哗,天知道会出什么乱子。

        护送李宏宇的这一千多骑兵还是当年护送他出关的那批禁军,这些年来虽然有人战死但很快就得到了补充,以至于兵力没有减少,战斗力却在战争中提升了许多。

        途径甘州城的时候,陕西行都司都指挥使古山率众给李宏宇饯行,经过两三年的整顿陕西行都司的面貌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百姓忙于耕种,士兵勤于操练,已经达到了李宏宇的初步构想。

        “太保大人,近来许多流民进入我们都司地界,由于他们不是本地百姓我等不敢收留,但他们又不肯离开,我等只好开设粥场赈济,可这也不是长久之计,还望大人示下。”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后,古山想起了一件事情,不由得苦笑了一声,颇为无奈地向李宏宇说道。

        按照古代的户籍制度,百姓们要按照户籍居住,尤其是农民不能私自离开,以免影响地方安定和社会经济。

        虽然陕西行都司的地界以军户为主,但也有一部分民户,与军户一样受都司衙门管辖,但不用服兵役。

        这次涌进陕西行都司地界的百姓有军户也有民户,可无论军户还是民户陕西行都司都无权接受,也就不能安置,只能把把他们集中起来管理,开设粥棚让他们度过眼前的难关,然后回归乡土。

        本来,逃荒的难民是不会往西走的,因为西边的环境比他们更为困苦,通常都会往东走进入中原地区。

        可随着陕西行都司的军事整顿和社会变革,军户和民户皆过上了以前无法想象的安逸生活,积极耕种,勤于练兵,可以顿顿吃上饱饭。

        这就吸引了很多难民前来,被当地的社会风气和秩序所吸引,纷纷不愿意离开,这使得古山为此很是头疼。

        由于李宏宇先前忙着在西域作战,所以古山不想用这种俗事来打扰他,因此就没有禀报,唯有上书所属的右军都督府。

        可惜,他的上书已经有半年了,可右军都督府还没有回信,只好趁着李宏宇前来进行请示。

        实际上,这也并不是右军都督府不愿意回复古山,实在是他的上报来的时机不对,正好赶上了皇太极率领后金兵进犯京城,朝野为之震惊。

        五军都督府的都督们为此被文官们骂了一个狗血淋头,认为五军都督府应该付这次的责任。

        那些都督们自然不乐意了,天晓得皇太极竟然绕过了关锦防线,于是纷纷进行了反驳,朝堂上为此是乌烟瘴气,谁还有心思去处理公务,而且还是这种涉及到户籍的麻烦事。

        这年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多做多错,故而右军都督府的官员们层层上报,能拖就拖,以至于公文现在没有被批复。

        “怎么会有这么多难民?”李宏宇对此感到颇为意外,不由得皱着眉头问向了古山,他记得很清楚,三年前出关的时候陕甘地界的情况还很好。

        “太保有所不知,陕北近些年来连年发生灾荒,最近两年久旱不雨,草木枯焦,使得乡民外逃,饿殍载道。”古山闻言苦笑了一声说道。

        “太保大人,陕甘地界的饥荒现在愈加严重,加之疫疾肆流,以至于死民甚多,传言已经到了‘草木尽、人相食’的地步。”随后,陕西行都司都指挥同知赵海也叹了一口气说道。

        “竟然已经到了如此严重的地步!”

        李宏宇闻言不由得放下了手里的酒杯,神色严肃地望着古山问道,“朝廷没有救济吗?”

        按理说,陕甘出了这么大的灾祸朝廷应该开仓赈济才对,可从古山和赵海的言语中李宏宇觉得好像不是那么回事,如果朝廷救济的话那么灾情不会如此严重,难民们也不会跑到陕西行都司来。

        毕竟,中国的老百姓都是恋家的,如果不是情非得已谁愿意背井离乡。

        “不知为何,朝廷的救济好像一直没下来。”听闻此言,古山小心地回道,毕竟这是朝廷的事情他不好多言。

        其实,导致灾民流离失所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他没有说出来,而且也不能说出来,那就是崇祯皇帝登基后竟然连年加派陕甘地区的赋役,并且严令官吏督责税赋,使得农民“皮骨已尽,救死不赡”。

        因此,那些在家乡实在活不下去的百姓就唯有拖儿带女地逃难,除此之外就唯有造反一条活路可走。

        这也是古山为何小心应对那些难民的原因,他可不想背负上“官逼民反”的骂名。

        “事急从权,既然那些难民不愿意回去,那就把他们选择地方安置下来,地方上的衙门对此不能坐视不理,要把安置那些难民作为头等大事。”

        李宏宇知道朝廷肯定在难民的事情上发挥了负面作用,因此当机立断,沉吟了一下后向古山说道,“如果把难民安置好了,本太保给其记上一功,谁要是阳奉阴违,那可别怪本官不客气了!”

        “太保放心,卑职一定尽力而为,安置好那些难民。”古山闻言顿时松了一口气,向李宏宜一躬身后说道,有李宏宇的这句话他就敢放心行事了。

        李宏宇由于要急着赶回京城,故而没有在甘州城久留,稍作停顿查看了一些周围卫所的事务后就起程赶路。

        “古都督,本官有禁军护送即可,不必劳师动众。”

        出城后,李宏宇发现城外列队聚集着两千陕西行都司的骑兵,立刻知道了古山的意思,想要让那些骑兵护送他,于是不动声色地回绝道。

        “太保有所不知,这两年陕甘地界不太平,我等是担心太保的安全,故而派兵相送,别无他意。”古山闻言知道李宏宇误会了,连忙躬身回道。

        “不太平?”

        李宏宇的眉头顿时就是一皱,他这几年不是在漠西就是在西域,故而对陕甘地界的情况并不了解,究竟这陕甘地面上有多“不太平”,竟然使得古山要用两千骑兵护送他。

        “太保有所不知,现在陕甘境内有造反的乱民一百余股,多则数万人,少则数百,太保乃国之重臣岂能以身犯险,故而还是稳妥点儿好。”

        听闻此言,古山犹豫了一下,苦笑着向李宏宇说道,说实话他真的不愿意让这种事情来扫李宏宇的兴致。

        “百余股?”李宏宇闻言顿时吃了一惊,万万没有想到陕甘的局势竟然到了如此恶劣的境地。

        其实,早在天启七年,陕西就已经有农民造反,由于当时遇上了饥荒,而官吏搜刮催征不断。

        故而白水农民王二和种光道等人聚集灾民数百在白水县造反,进而揭开了明末农民起义的序幕,开始冲击大明统治的根基。

        由于参加造反的饥民很多,这使王二等人声势日大,转战渭北各地,攻城夺寨迅速壮大,不仅饥民连一些逃兵也纷纷加入起义队伍,规模迅速扩充到了数千人。

        王二的造反点燃了明末百姓造反的导火索,农民起义即成燎原之势。

        崇祯元年,陕北府谷农民王嘉胤集结一群饥民造反,王二即率队北上与之汇合,队伍扩展到五六千人,率众南进驻军于黄龙山,所经之处,杀贪官,破监牢,开粮仓,济饥民,可谓风靡渭北。

        同时,陕北的高迎祥在安塞,王左挂、飞山虎、大红狼在宜川,王虎、黑煞神在洛川,王和尚在延川,王大梁在汉中南部,韩朝宰在甘肃庆阳,周大旺在武都也举旗造反。

        “太保大人,现在造反的乱民已经遍及陕西,连陕西都司和川北都受到了波及。”

        见李宏宇神色震惊,古山苦笑着说道,“据卑职所知,许多卫所的军士也因为生计等原因跟着那些乱民造反,实在是令人痛心呀!”

        “竟有此事?”

        李宏宇闻言眉头不由得皱得更深,如果连卫所的士兵都参加造反,那么情况就很严重了,要知道那些士兵与百姓相比掌握着军事技能,对社会造成的危害更大。

        “太保大人,现在世道纷乱,太保乃国之重臣,容不得出半点差错,还望太保接受我等的这个安排。”古山微微颔首,然后向李宏宇一躬身说道,如果李宏宇出事的话谁也担待不起。

        “好,本太保准了。”李宏宇知道这是古山等人的一番好意,因此没有再坚持,点头答应了下来,以免他们提心吊胆。

        听闻此言,古山和赵海等人不由得松了一口气,有三千骑兵相送,陕甘地界上的任何一支造反的乱军都不敢上前招惹,他们也就能睡个好觉了。

        一路行来,李宏宇的心情越发沉重,沿途景色荒凉,村镇萧瑟,田地里到处是荒废的庄稼,令他暗自不停地摇着头。

        这跟他三年前出关时的景象完全不同,仿佛做梦一样,看来陕甘的局势真的已经到了一个严峻的地步。

        路途中,李宏宇遇上好几股乱民的队伍,有的正在攻打城镇,有的想要拦路抢劫,结果看见呼啦啦三千骑兵,顿时吓得一哄而散,这也怪不得古山和赵海等人要给他安排两千骑兵护送了。

        这一天上午,李宏宇一行进入陕西布政司巩昌府的地界没多久,被前方道路上的军方关卡给拦了下来。

        “奉三边总督之命,征调一切往来军卒,你们现在被总督大人征调了。”把守关卡的是一名百户,手里拿着一份盖有大印的公文,神色严肃地向前去查问的禁军千户牛磊说道。

        “大胆,你可知道这是谁的的队伍?”

        牛磊闻言心中不由得噌地蹿出了一团怒火,瞪着那名百户喝问道,不过一个小小的三边总督而已,竟敢拦当朝太保的路,简直就是笑话。

        况且,禁军是崇祯皇帝的御林军,除了崇祯皇帝外无人能调动,三边总督想要动用禁军,这无疑是谋反之举。

        不过这也怪不得那名拦路的百户,牛磊等人护送李宏宇到西域后就换上了明军的军服,李宏宇不可能单独派人把他们的服饰再单独运来,因此外人根本不知道这些身穿普通军服的骑兵是朝廷的禁军。

        否则的话,就是给这个百户一百个胆子他也不敢拦禁军,很显然禁军已经超出了三边总督的管辖范围。

        “本官不管你们是什么人,只要从这里经过那就统统被征调!”那名百户身后可是说三边总督,因此自然不甘示弱,瞪着牛磊说道。

        牛磊在西域待了多年,说话已经有关西口音,故而那名百户认为他是甘州那边的兵,故而自然在三边总督的节制。

        需要指出的是,这名百户的底气不是白来的,三边总督的权力极大,节制河西巡抚、河东巡抚、陕西巡抚以及甘、凉、肃、西、宁夏、延绥、神道岭、兴安、固原九总兵。

        换句话说,只要是陕甘地界上的文武官员以及军队,都归三边总督节制和管辖,权力甚大。

        这也是那名百户不怕牛磊所护送的官员原因,三边总督可是陕甘地界最大的官了,对方遇见三边总督只有倒霉的份儿。

        “我家大人问你,三边总督为何要征调国王军士?”

        牛磊顿时被那名百户傲慢的态度激怒了,他可是禁军的千户,连陕西行都司的古山见到他都称呼一声“兄弟”,根本就不怕什么三边总督,他正好开口斥责那名百户,冷不防身后传来了一个声音。

        说话的是李宏宇身边的一名护卫,李宏宇已经知道了对方是奉三边总督的命令拦路征调兵力,故而想知道其中的缘由。

        见那名护卫开口,牛磊知道是李宏宇的意思,于是硬生生把到了嘴边的话又给咽了回去,神色愤怒地瞪着那名百户。

        “总督大人围困乱民头子王二于会宁县,贼人势大,故而总督大人为了将其剿灭特意征调国王军卒。”那名百户闻言瞅了一眼那名护卫,开口答道。

        “王二?”李宏宇闻言眼前不由得亮了一下,看来这是天意,先前还听古山提起此人,没想到这么快就遇上了,他不由得有些好奇这个揭开明末起义帷幕的“首义之人”是何方神圣。


  https://www.lingdianksw8.cc/54/54999/138124303.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lingdianksw8.cc。零点看书手机版阅读网址:m.lingdianksw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