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古国物语 > 第八单元第三百零三节

第八单元第三百零三节


对与科学家来说,美当然是有标准的,所以他们会根据信奉的一套标准设计出所谓最美的面孔。因为对标准的信仰,所以人们可以看到一些国家出现了千篇一律的美人儿。有些人相信美是没有标准的,因为被人推崇的那些标准永远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在不断变化的。许多人经常拿唐朝以胖为美说事,其实这根本就是胡说八道。所谓唐朝以丧为美,最有力的证据就是唐墓中出土的陶质的仕女俑,还有一些唐朝留下来的仕女画,她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脸都是圆嘟嘟的,肚子都是很大的,不过有一个细节没有被很多人注意到,就是她们每一个是肩膀很大很宽的。有人这样总结唐朝仕女的,圆脸、削肩、大肚子。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里面宫女的形象据说灵感来自于对唐朝女性的想象,其实唐朝仕女的胸都是很小的,最凸出是肚子。

        中国人从什么时候开始追捧胸大的女性了呢?可以这么说,这是中国开始西化之后发生的。胸罩的作用就是为了让胸看起来非常挺拔,中国原来没有这种东西,中国人自己的东西是抹胸、肚兜。为什么唐朝人推崇大肚子女性呢?其实这与审美无关,而与当时朝廷的政策有关。经历了隋末的战乱,人口锐减,没有人口,意味着没有冰源,国家征不到税。所以当时朝廷鼓励寡妇再婚,那个时候没有什么贞洁牌坊,只要你能给国家贡献人口,你就是朝廷认定的良民。大肚子不是很好看,但它对与生育是很有处的。一个身材苗条的女子的确好看,但在生孩子的时候,就没有那么方便了。那个时候鼓励女性多生,所以朝廷不建议她们完成任务之后恢复身材,而是在还是个姑娘得时候就为生孩子做准备,生起来就没完。

        看官,了解了这些,你认为唐朝是女性过的最痛快的时代,可以胡吃海塞而不被嫌弃,反而被认为很美吗?今天模特为了保持身材能把自己饿晕,于是一些事斥责这种扭曲的审美在折腾女性。其实这不是审美的问题,而是技术的问题。许多人可能都有这样的经验,一位荧幕上的美人,一旦进入现实生活,你会感叹她真是太瘦了,电视会把人拍的比实际要胖,为了让自己在荧幕上的形象更好看,她们就开始折腾自己。随着技术的不断升级,相信的在不远的将来,这种现象贵消失。当然现实生活中许多人不能保持好的身材,是因为她们的生活习惯不健康,她们非常好吃,当你面对食物一点自制力都没有,把堆成山一样的卡路里疯了似的的往嘴里送,最后你不就变成一座山么。无论做什么,适当的自制力还是需要的,除非你不想要自己的形象了。

        现在女权人士鼓吹一种非常坏的观点,即所有女性都是美的。这简直是一派胡言,这是霸凌别人的审美。当然你可以自己认为自己是最美的,但你不能要求别人同意你的看法。过去女为悦己者容,现在你可以自己怎么痛快怎么来,但你不能要求别人认为你这么做是对的。书归正传,散朝之后,太康仍旧回到自己的府邸,与那些人开展花样繁多、别开生面的娱乐活动。太康是玩儿起来就不计成本的人,而这些娱乐产生的成本都是由官家来买单的,所以这个人其实存在严重的问题,当时许多人就有这样的观感,启不如他的老子大禹王,太康不如启。启也是一个非常喜欢娱乐的人,也是一玩起来就非常忘我的人。不过他的玩是会出现停顿的,他会借用这个时间处理许多国家大事。

        之后元康每天都去余胤家,每次去都带着礼物,显得极为虔诚,两个人每次都相谈甚欢。所以不久之后两个人流分别上了奏本要求正式确认这种师徒关系。正所为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元康和太康之间形成的强烈对比深深的刺激到了岚淘,虽然他没有把自己的情绪表露出来,可他对太康再也没有那么热情了,不过这样的情形没有持续太久,因为不久之后他就明白,他们之间是一种理性的利益的结合,所以不会因为其中一个人态度消极就导致关系停止。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实是非常脆弱的,无论你们曾经认为彼此是多么重要,一旦环境改变,一切都会改变。友谊会走到终点,一切都会变的没有那么重要。作者在西安念大专的时候,因为脸上出现了突发状况,所以放弃追求心爱的女生,开始一头扎进对佛教的钻研。

        这是一种很有意思的机缘,那个时候以为自己很有慧根,可是到最后自己离开了学校,谋生的艰难让作者距离佛门越来越远。必须要说,寺庙的门未必就是佛门。寺庙里的人也是红尘世界的一部分,这些人也有其他人所具有的所有需求,清规戒律有时候只有圈外的人相信它还存在。在寺庙里面,也有贫富的不同,也有各种争斗。佛说:“众生皆苦。”当然这里的众生包括那些比丘和比丘尼,一个人能够心生慈悲,有一个前提,他不能是再死亡线上挣扎的人,他不能是活的没有体面的人。作者经常能听到这样的故事,有些人自己生活十分清苦,还在帮助别人,其实他的内心装的不是真正的慈悲,而是在用一种极端的方式来维持自己的体面。如果这种行为可以让众人对他的肃然起敬,他的目的真的就达到了。

        有人说:“人间不值得。”有人说:“我的底色是悲凉的。”作者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变成了一个悲观的人,从念初中的时候开始就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忧虑。从很小得时候,作者就脱离了群体,之后一直都是如此,从高中开始,出现了一些变化,凡是这种变化是暂时的。很可能作者永远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群体,这是很大的悲哀,但是没有办法,这就是人生。乔布斯被邀请去斯坦福大约的毕业典礼上发表演讲,那是一篇有名的演讲,在这篇很有名的演讲当中,他讲了三个故事,每一个故事都包含着他的一段经历,表现一个主题。第一个故事告诉人们,你要找到你爱的东西,因为你爱它,相信为它付出是有意义的,如果你一生都不知道自己爱什么,这是一种非常大的遗憾。第二个故事告诉人们,你要跟着自己的直觉去走,许多事情要等到过去之后,你才发现它们是联系在一起的。

        人生是一部已经写好的剧本,在你还没有看完它的时候,会有许多令你感到困惑的问题,你要做的就是追逐自己的初心,去做自己热爱,有意义的工作。最后是一个关于死亡的故事,如果有一天,科学真的把死亡给终结掉了。之后会发生什么,这个世界会变的越来越美好吗?先不说死亡,其实一个人,一个物件,只要保存得法,确实可以存在很久。倭国有一个正仓院,那里存放着许多珍贵的文物,比如唐朝的五弦、唐刀等。这些文物得保存之玩好是非常令人震惊的,几千年的东西,仍旧像是崭新的一样。我们中国可能是因为太富裕了。所以自古以来就有毁坏旧物的传统,当有人这么做的时候,永远有一大群人在那里叫好,所以我们见到的很多古建筑都已经是一片断臂颓垣。

        如果一个人能够重视养生,其实是可以活很久的,当然无论你看起来多年轻,上了年头的东西与新东西终究还是不一样的。所以老年人就不要去熬夜、蹦迪了。古代五世同堂,那是一种福气,凡是幻想不死,其实是要被取笑的。不愿意死的人,大多是一些活的很舒服的人,可这衣服如果一只活着,就会让许多人没有办法舒服起来。所以可以想象,如果大自然的法则被突破了,但它不会消失,而是以更加伴残酷的方式来呈现。为了争夺各种资源,谋杀老人的案件可能会越来越多,老人为了自保,也可能去袭击年轻人。在一个老龄化的社会,老人是非常强势的,老人的需求是第一位的,他会压倒这个社会的其它需求。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个年轻人与老人因为在地铁上因为一个作为发生了争执,老人把年轻人的耳朵咬了下来,一个如此凶残的人说自己弱势,真是一点天理都没有。

        假设老人不再死去,同时那些沉迷于享受的人不再去生育新的人口,这个社会一定会许多人想象不到的矛盾和痛苦。价值正确会变成一种害人的东西。儒学讲的是中庸之道,它教导人们不要走极端。就是对任何看起来正确的时候,也要保持三分警惕。死亡对于个人来说是一种悲剧,但理性的说,它并不坏。死亡让每个人都知道应该珍惜生命,珍惜跟亲人在一起的时光。如果没有了死亡,生命不再是一种珍贵的东西,每个人都在浪费它、挥霍它,人们不再去做有意义的事,这个世界能变的更好吗?有一个教授做了一个非常大胆的实验,就是对人的基因进行编辑,这是很有意思的一个研究项目。编辑人的基因有三种类型,一是编辑个体的基因,二是编辑人的遗传基因,三是开发人类原本不具有的能力。

        想象一下如果人类像猫一样具有夜视的能力,听力像蝙蝠一样好。每个人都像电影明星一样漂亮,像科学家一样聪明,甚至可以不借助工具飞起来,可以隐形,可以遁地。这会是一个令人神往的美丽新世界吗?想象一下,随便一个人出来都有上前的历史,他们应该被放在博物馆,而不是出来吓人。其实死亡大自然送给人们最好的礼物之一,如果是死亡,你永远不会明白许多看起来不起眼的人,曾经对你走那么大的影响,你永远不知道你原来是爱他的,总而言之,死亡交给人们太多东西。作者的观点可能让许多人产生不适,许多人可能会说,你身体健康,自然可以说风凉话了。作者可以向你表达歉意,如果你是被上帝从死神那里赦免回来的人,你就会发现,许多从前不被你看中的东西是大自然赠送给你最美妙的礼物。

        你的眼睛能看到缤纷的眼色,你的耳朵能听到动人的音乐,你的舌头能尝到各种美味,你的双手能够制作各种神奇的东西,你的双脚可以让你去任何想去的地方。如果你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你更应该为此感到庆幸,这是作者没有的东西。珍惜生命,珍惜大自然给你的礼物,包括死亡。死亡是一个伟大的导师,它非常的严厉,甚至有点冷酷,但你可以从它那里学到许多重要的东西。如果在你的一生当中从来没去想过那些问题,只能说明这位导师对你不够严厉。书归正传,启和太康都是懂得珍惜的人,当地不能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的时候,你写给会失去你拥有的一切,当然所有人都会失去他拥有的一切,但失去的方式不同,意义又不同。

        元康是一个知道珍惜的人,余胤和他相处的很不错,正式举行了拜师礼之后,仍然是如此。余胤将此生所学倾囊相授,每个人的条件不同,所以即使相同的东西,放在不同人身上,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作者从前对孟子不是很喜欢,因为他的思想与孔子很不一样,如果你把孔子的思想比是一件衣服,穿在孔子的身上就非常合身,穿在孟子的身上就会出现不一样对效果。所以后来的学者在学习先贤的时候,他们都会根据自己的条件对先贤的思想有所调整。不过最让作者感到不愉快的是,许多后来的学者,喜欢拿着自己的那一套东西去说那就是先贤留下的思想。因此愿意将自己的东西倾囊相授,最后元康能接受多少,不取决于余胤,而取决于元康,不取决于元康的主观意愿,而取决于元康的乐观条件。

        不管怎么说,元康表现出来的认真态度,让余胤颇感欣慰,却让岚淘心里很不痛快。而太康真的像是石头一样,他对自己需求之外的事物,几乎一点兴趣的都没有。不过这样也不是一点好处都没有,如果太康真的像元康一样好学,岚淘其实归非常的为难,因为他实际上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交给太康。启是一个很有福气的人,他有一个好老子,给他留下一山锦绣河山。他自己拥有五个儿子,长子太康、次子元康自不必说,接下来还有伯康、仲康、最后一个儿子叫武观。前四个儿子都名字里面带着一个康字,唯独武观没有,可见他的与众不同。康者,康乐也!武观,于乃止戈之意,观是看的意思,武观出生之后一百天,启正要给孩子命名,这个时候前线传来战报,边境上打了胜仗,启喜出望外,就给他起了这个名字。

        当时很多人对这个名义感到担忧,一位上了年纪的朝臣说:“大王,这个名字中隐藏着灾祸,应该立刻换掉。”本来启也感觉这个名义不妥,被这么说了之后,他感觉自己受到了侮辱,于是梗着脖子说:“我就不改,我看这个名字能把握怎么样?”时间就这样一点点逝去,武观一点点长大成人,他长的秀丽挺拔,就是谈吐有点不雅,性格有点跋扈。岚淘感觉让这么一号人物留在安邑,对于长子太康来说是个不小的威胁。于是一天朝会之后他来到偏殿,拱手说:“大王请你救救太康吧!”启被吓了一跳,站起来说:“他怎么了?”岚淘说:“他没事。”启白了他一眼,说:“没事你嚷嚷什么?”岚淘说:“大王,武观见到谁都说是一副趾高气扬的样子,对于那些武功大臣,他从不放在眼里,这样非常不妥。”

        启说:“不要绕了,你就说你希望我怎么做?”岚淘说:“武观这样的人就应该给他封一小块地方,让他去折腾,留在安邑,他恨不得天天都在与人结仇,而这可是藏龙卧虎之地,到处都说是强人,希望希望你能慎重考虑我的意见。”启说:“你认为应该把他封到那里比较好呢?”岚淘说:“当然是距离安邑越远越好。”启说:“他好像没有得罪过你,你为什么那么恨他?”岚淘说:“我给出这样的建议,并非是基于私人恩怨,而是出于公心。”启说:“你应该知道真小人比伪君子好多了。”岚淘说:“大王这样说我,我还能说什么呢?如果你信不过我,可以随时调查我。”启突然笑着说:“瞧你这话说的,我对你当然是百分之百的信任,可你也知道,天下的父母没有不偏爱小儿子的。”岚淘说:“偏爱是不对的。”

        启说:“可谁又能做到不偏爱呢?”岚淘说:“所有人都在犯的错,也是错。大王,在天下人的眼里,你就像日月一样。你的言行,天下人都看在眼里,而且都会模仿。所以当你想要做什么事的时候,就应该想到你的行为可能会影响到天下千千万万的人。”启冷笑说:“这是你说的话吗?听这口气简直快跟余胤一样了。”岚淘说:“武观这个人久后必反,如果让他呆在位置偏僻、信息闭塞之地,他的野心可能会因为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而有所收敛。”启不耐烦的说:“你先不要说了,让我好好考虑一下。”岚淘走了之后,他就让人把余胤请来,说:“你觉得应该把武观留在安邑,还是应该将他封到遥远偏僻之所。”余胤的回答与岚淘的说法大同小异,这让启感到非常不安,到他实在又舍不得把武观封在特别偏僻、穷困的地方。

        三天后,他下旨将武观封到西河之地。那是一大块美丽富饶的地方,余胤和岚淘都没有上书反对,按照启的想象,他们一定会为这件事闹腾一阵子,他们的沉默让启莫名的感觉后脖子发凉。一次朝会结束之后说,他就把余胤带到偏殿,说:“你对于我把武观封到西河一事怎么看?”余胤说:“这是你的家事,外人不便议论。”启说:“我最近越来越感觉不踏实,你认为我的这个决定有什么问题?”余胤说:你放心,武观这个人可能会闹一阵子,可他没有本事把天翻过来。”启说:“就没办法避免发生这种事吗?”余胤说:“以臣的能力,无论如何也办不到。”且说武观担任之后,就募集西河之兵,日夜操练,准备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月光下,元康一个人在院子里踱步,作者也尝试过夜里明月下,一个人寻找古代文人的那种心理状态,很遗憾,每次这么做的时候都杂念丛生,所以一直找不到那种感觉。

        在轻狂的年代,作者喜欢把演一个诗人的心理状态,但是随着时光流逝,作者渐渐明白,在这今天这个年代,诗人其实早就绝种了,很多诗歌不是出自诗人之手,而是像作者这样演诗人的人。作者完全找不到诗人真实的心理状态,有人曾经说生活不是诗。这种话听起来似乎很能启发人去思考,但你只要仔细一想你就知道,生活如果不是诗,那么诗又是是什么呢?诗不是只有美好,诗里面也有苦涩,也有悲愤,也有无奈,那位先生真的根本不知道什么叫诗。为什么说今天没有诗人了,其实不止是今天,可以这么说,唐以后就诗的时代就永远过去了。那个时候的诗人,其实就已经显得形单影只,到了宋朝晚期,诗人已经没有了灵魂。武观每天会站在高处,想象自己君临天下时的那种风光。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


  https://www.lingdianksw8.cc/55/55265/21029869.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lingdianksw8.cc。零点看书手机版阅读网址:m.lingdianksw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