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古国物语 > 第八单元三百零五节

第八单元三百零五节


太康牵着选己的手,走进了上房屋。两个人谈天说地、一见如故,说到动情处,选己竟然流下了眼泪。这个人的演技深深的震撼了太康,一下子让他不得不相信,选己说的都是实话,且把这两个人的是摁住,只说把选己送去之后,听说他过的十分如意,岚淘真是如释重负,然后他就静静的等着好消息。元康看到先生的差事几乎都被革去了,不但没有感到难过,反而很高兴,说:“先生,你可以好好休息了。”余胤说:“人生短暂,我怎么敢休息呢?”元康说:“你的差事已经被革去了,不休息还能做什么呢?”余胤说:“我打算好好反省一下子自己的过去,然后写一份奏本给大王,让他根据我的反省情况,释放的给我派一点差事。”元康说:“你就是闲不住。”余胤说:“如果你有机会选择,愿意忙一点,还是愿意闲一点呢?”

        元康说:“也许很多人都会愿意闲一点,我其实宁愿忙一些,直言我做的是自己喜欢做的事。”余胤说:“当然感觉自己忙的时候,很明显这是在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元康说:“不得不做的事,未见得就是不愿意做的事,比方说吃饭是不得不做的事,可没有人不愿意吃饭。”余胤说:“人们常常说忙的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可见没有人会抱怨自己把大量的时间浪费在吃饭上,没有人会说自己一直在忙着吃饭。”元康一听就懵了,余胤说:“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人,或者是抱怨自己太忙,或者是抱怨自己谋不到生计,所以当你在忙着做一件事的时候,其实你已经是幸运得了。”元康说:“可是你想过吗?岚淘费尽心机想把逼迫武观谋反的罪名安在你的头上,说明他也知道武观是一定会反的。他只不过是想利用这件事将你扳倒。”余胤若有所思,元康说:“我会把自己的这个想法告诉大王。”

        元康果然这么做了,启听了之后,心里荡起重重涟漪,说:“你的意思是岚淘要逼迫武观谋反?”元康说:“大王,你心疼自己的儿子,就该阻止他成为谋反的在罪人。”一听这话,启一脸不高兴,说:“他是你的亲弟弟,为什么不愿意相信他?”元康说:“你不止是父亲,你还是王,作为父亲,爱护自己的儿子,这无可厚非。作为王,你应该尽量避免他做错的事情,这样才能像阳光普照大地一样,照亮臣民的心。”启听的很不耐烦,说:“什么乱七八糟的,我知道你心疼余胤,但你也要多体谅我,心疼一下武观。”元康匍匐在地,说:“大王,我正是心疼我的弟弟,才这样跟你说,错事一旦做了,就没有回头路了。”启大声说:“嘟!我再说一遍,武观我的儿子,他是不会反的。”元康回到自己府上,如实的给余胤说了这一次劝谏。

        余胤听完了他的陈述,笑着说:“好了,他的心情我们要理解。”元康说:“他为什么就不能理解我们呢?”余胤说:“何必那么计较呢?谁理解谁有那么重要吗?”元康说:“现在怎么办?”余胤说:“等。”元康说:“对于岚淘,你不能不防。”余胤说:“不知道为什么,我总有一种感觉,岚淘这个人成不了事。”元康说:“那也不能放任不管,蚂蚁咬人一口也是很疼的。”余胤说:“放心吧!我一定会小心应对,不让岚淘占了我们的便宜。”列位看官,这世上的总有一些人很喜欢占别人的便宜,其中可能包括作者,不过作者这个人并不聪明,所以如果不是别人主动让利,这种事情就不会发生,作者也不断告诫自己,不能占人家太多便宜,可还是占了人家的便宜。其实你接受人家太多好处也是很有压力的一件事,只有相互都有付出的关系,才能维持的更久一点。

        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价值到底应该怎么来衡量呢?相信大多数人都是这样来计算的,当你从这关系当中得到的好处超过对方的时候,你就会认为这是好的人际关系,如果你得到的好处少于对方,这样的人际关系就不是那么符合理想。如果你几乎是单方面付出,连对方连一句口头回应都懒得给,你一定不愿意继续这样的人际关系连。不过许多时候,不论是什么样的人际关系,当你们双方都想得到比对方更多的好处,把自己的付出压到少于对方,这样的关系肯定是不温馨的,这样的关系不能定义为朋友,更不能说它是爱情。爱情有输赢吗?到了作者这个年纪,不可能没有曾经喜欢过的人,然而始终只有没有一个人的故事,这是一种悲哀。所以作者输了吗?的确作者的感受是这样的,但人家本不属于我,最后没有得到她,这又怎么能算输呢?

        有输赢的爱情故事是不温馨的,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当一对恩爱了一辈子的父亲最终到了分别的时候,其中对躺在病床上的丈夫说:“再过去五十年的婚姻生活中,我赢了,你输了。”你会觉得这是很自然的吗?你会认为五十年的相爱是真实的吗?在一段争输赢的婚姻当中,没有人能收获幸福。作者是一个非常不快乐的人,每天与一群价值观完全不同的认打交道,这样的日子已经持续了快十年,这是一种很大的悲哀。作者不愿意每天跟一群人谈论家长里短的琐事,这简直是一种折磨,但是没有办法。因为你与一群已婚的女人整天在一起工作,当有一天作者终于要离开人世的时候,会有些许不期待吗?可能只有遗憾,没有不舍。作者不是一个勇敢追求爱情的人,也没有任何吸引异性的东西,到了人生尽头,没有亲人,没有朋友,作者练习冥想,其实也是想让自己能够安静的离开。

        释迦牟尼在最后的时间里,他进入了冥想的状态,没有人清楚的知道他在那一刻离开了人世。作者听说过很多人在离开人世的时候要被折磨的很惨,一般来说,出现这种情况都是因为遭了太多的孽。其实无论对错,当你和家人之间的矛盾闹到不可收拾的地方,这都是很不吉利的。但是人如果选择买一些关键部分进行退让,这个人的精气神就没有了。不得不成人,很多人可能完全不清楚作者在说什么,有人说自己的底色是悲凉的。有的人应该生活的很不错,比如一位姓马的女辩手,她长的不难看,很聪明,很独立,应该会有很多人羡慕她的生活,事实上却不是如此,她的丈夫背着她开拓殖民地,他们的婚姻走到了尽头。这个时候许多人都会指责那位男士,但这是非常粗暴的一种处理问题的方式,没错背叛婚姻是不对的,但发生这种背叛的原因也是值得深究的。

        一个非常独立的女性,意味着她无论从物质上还是从精神上都不需要他的伴侣。男士总会抱怨女人逛商场的时候带着他,如果女人永远没有这个念头,男士们的想法就会有些复杂了。一个不被需要的人是会感到失落的,而且这位女士自己也说,回到家里他就会变的沉默寡言,家里的空气永远像凝固了一样,一片死寂。这样的婚姻往往只有两种可能的走向,一种是破裂,一种是走向破裂。后来她迎来了第二任丈夫,一开始他们相处的还不错,可后来还是出了问题。作者没有办法说出是什么原因,总之这位女士不善于经营婚姻是肯定的。她是一位名人,所以她在私事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而这样的谈论往往是非理性的,是情绪化的,是带有攻击性的。她本来是一个完全不在乎周围人们看法的人,却被人们骂到精神崩溃,最后患上抑郁症。

        人一旦患上抑郁症,就很难康复了,但是对病情进行释放的控制是可以的。作者的母亲被医生诊断为老年痴呆症,但她会产生幻觉,会突然爆粗口骂人。作者长年在农村生活,亲眼见过许多农村父母精神失常,但从来没有想过这种事会发生在自己母亲的头上。怎么样可以避免这种情况出现了,窃以为人应该有自己的信仰,不是那种奇奇怪怪、乱七八糟、骗人钱财的信仰,而应该是那种真正的信仰。信仰不应该被当作生意做,近年来寺庙产业化,饱受社会各界诟病,其实,这种情况何止是在中国有全世界都是如此。当信仰变成了一种生意,人们就注定了不能从信仰当中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因为那意味着别人给你挖的坑越大,越让你没有安全感,你越是愿意掏钱。

        当作者看到小庙里年老的僧人在那里乞讨,那个时候作者的内心是非常复杂的。其实也可以从一个侧面说明这位老僧的一生是非常失败的,你花了一生的时间来修行,到头来却始终没有悟道,只知道念经撞钟,从没有弘法利生的能力,这样的和尚还是不做的好。能够在有生之年去过一次藏区,是作者开心的一次经历。虽然这次经历留下了遗憾,还是那样令人难忘。有美丽的风景,有漂亮的女孩,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本来这次旅行的发心是这样的,作者陷入了深度的危机,所以宁愿去危险的地方走一走,倘若不走运,人生就此结束,也没什么好遗憾的,因为作者把能做的事都做了。结果在这次旅行当中出现了许多有利的因素,让这次旅行的危险系数大大降低。藏区的人拥有非常虔诚的信仰,但他们的信仰有时候又让作者感到困惑。

        有太多的人虽然信佛,对佛陀的生平一无所知,佛陀说过什么,做过什么,他完全不知道。他知道的就是天天拜佛,只要得到值钱的东西就送到寺庙里。他们从来不想一个问题,佛陀已经圆寂了,不吃不喝,你把这些贵重的东西送给他,他又能拿这些做什么呢?许多人出于对佛陀的尊敬,要给佛塑金身,事实上给佛陀的脸上贴金不会让佛陀贵重一分,用木头和泥塑佛陀,不会让他轻贱一分,佛陀留给人们最珍贵的东西,是他一生都在弘扬的法,而这常常是被人们忽视的东西。如果你能够悟道,你会得到什么呢?道可以让你的人生变的圆满,让你的精神世界变的更加的通透,让你生活充满了阳光。当你悟道之后,别人接近你的时候,就有一种接近道的感觉。

        当一个人能够悟道,说明他过去积累的罪业都已经消尽了,所以当你离开的时候不用受罪。可能很多人都知道这样一种情形,凡是得到高僧,都是高寿。不知道具体是什么时候,佛系这个词变的非常流行,看淡一切,人间不值得,其实你想一想,其实佛陀不是这样的人,如果什么都无所谓,他为什么要离开原本舒适的环境呢?他为什么要费尽千辛万苦去追求觉悟呢?佛陀是一个有大愿力的人,所以佛系人士对佛这个词有很深的误解。佛说:“众生皆苦。”他的目的是让大家离开这种痛苦,佛说:“四大皆空。”他的目的是鼓励大家面对真相追求圆满。作者也听说过许多又大愿力的僧人,不知道给多少人指点迷津,只知道他们赚了不少钱,修起了宏伟壮丽的寺庙。作者不太喜欢把寺庙弄成景区,因为这样会让信仰变了味道。

        作者知道有许多僧人真是生财有道,这样的人不可能过的是那种清苦的修行生活,他们的生活一定比普通人还要世俗。作者窃以为,身为比丘,一定要潜心修行,不仅如此,还要承担弘法利生的责任,一定要收徒弟,一定要讲经说法,而现在说法的和尚几乎见不到了,这实在是太可悲了。许多人不做自己原本应该做的事,有一个非常直接的原因,就是在本质工作上浪费时间,远不如一些额外的工作来钱快,所以今天的歌星都去拍戏了,影视明星都去做真人秀了,和尚没有在讲解佛经、弘扬佛法,做起了算命的勾当,帮人预测虔诚和婚姻。现在的许多小朋友都没有兴趣学习了,而更愿意通过通过直播赚钱。每个人都变的非常浮躁的,其实也可以这样理解,在社会的每个角落都散发着活力。

        书归正传,余胤虽嘴上说要提防岚淘,实际上却没有把元康的话当成一回事,幸亏元康料到了这一点,于是他派人对岚淘进行全天候的监视,所以岚淘在最近一段时间总感觉哪里不对劲,就是说不清楚那里不对。晚上总是莫名的做噩梦,白天也会莫名的心慌,知道了这个情况,元康在第一时间把这个情况告诉了余胤,余胤卜了一卦,皱着眉头说:“不出三五日,岚淘就会有血光之灾。”一听这话,元康满脸不信,说:“没有这么邪乎吧!”余胤说:“是不是这么悬乎,完全可以教给时间来验证。”元康说:“这要是变成了现实,先生你可就太厉害了。”余胤说:“其实这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我也不能改变什么。”元康说:“什么意思?即使你伸出援手则无济于事吗?”余胤点点说:“注定要发生的事,谁也没有办法阻止它。”

        古希腊人写的戏剧当中,总是会出现一些神秘的预言,而这些预言都是注定要变成现实的。中东乃至西洋世界,虽说有天堂地狱的说法,却没有轮回转世的说法。它应该是佛教独创的,当然更有可能是更古老的教派当中借鉴来的。在佛教进入之前,中国没有轮回转世的说法,那个时候人们流行的做法是视死如视生,认为人在死了之后,还是要与活人一样过日子。天上有神仙、地上有人、鬼住在地下。而这三者之间的流通方式是单向的,比方说人死之后,就去了地下,他不可能在那一天再回到人间。轮回之说打通了三界,真正让三界成为了一个整体。这种说法是不是可以被今天的科学所否定呢?理论上许多教派的说法已经被科学证实是虚假的,为什么还有人愿意相信它呢?很多时候是那些朴素的思想,不是来自于大量的科学实验,而是来自于人们的感觉。

        你有没有多次做同一个梦,比如梦见坠入悬崖缺完好无损,比如梦见自己会飞,梦见自己正在撒尿结果真的的尿了床。有没有一些场景和一些人让你感到似曾相识?这些都说明,许多今天你看到的人,经历的事都与你前世经历的事情是有关联的。许多时候,人要是生活在科学的氛围中,人们就不会有一些乱七八糟的想法,当人生活在信仰的氛围里,你就会不可避免的被它感染到。我们没有办法否认,人与人之间是有差距的,这种差距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原因很复杂,总而言之,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不比人与猩猩之间的差距。很久以前作者感觉自己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后来发现自己其实一点都不聪明,但是却不愿意承认这一点,之后虽然越过越窘迫,还是愿意相信自己有机会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一个追逐自己内心真实想法的人。

        王阳明最后一次出征,临行前留下四句偈:无扇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他说心学的精髓就在这四句偈里面,但是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每个人都可以给出自己的解释,不同的解释之间会相互打架,甚至还会出现大根器和小根器的问题,这让人像是禅宗历史上的南北之争。这四句偈一直在谈论善恶的问题,然而心原本是没有善恶的,为什么后面还要那么强调善恶的。可见四句偈的第一句是非常关键的,如果第一句的说法成立,后面的三句就站不住脚。王阳明为什么要把话说的这样自相矛盾呢?这也许就是心学被后来的一些学者诟病的主要原因。作者绝对没有意愿在这里把这四句偈的意思说明白,只是借着这个由头感叹一番,如此而已。

        冷冷的月光中夹杂着几声蝉鸣,岚淘突然向启递交了辞呈,启大吃一惊,派钦差去府上询问原因。岚淘说:“最近一段时间,我一直在做噩梦,我感觉自己命不久矣!我想回老家,以避免死在外地。”钦差说:“你不要自己吓唬自己了。”岚淘说:“我的直觉一直都是跟灵验的。”钦差说:“不如这样,让钦天监的人帮你看一看。”岚淘说:“我不能以一己之私浪费官家之资源。”钦差如实做了汇报,启听完之后说:“这简直太荒唐了。”钦差说:“我也是这么说的,可他更相信自己的直接。”岚淘说:“他如此听风就是雨,如果死了,一定是被自己吓死的。”

        岚淘甚至没有等到启的批复下来,就离开了,这大出启的意外,一个月后,从岚淘的家乡传来消息,说岚淘已经死了。岚淘的死并没有让启感到难过,可它打破了朝局的平衡,本来余胤表现的很强势,启就捧高岚淘来制衡余胤,用元康来制衡太康。余胤一看这个情况,立刻上书请求致仕,很快遭到了启的拒绝,道理很简单,余胤如果在这个时候离开朝廷,朝廷一下子没有了股肱之臣,他就得自己去面对冗杂的朝务了。启虽然口头上要挽留余胤,心里却很透了这个家伙。心想岚淘之死多半就是拜他所赐。对于启的复杂心理,余胤已经猜的八九不离十,所以他虽然被驳回了致仕的请求,却继续装病。启看他是这个态度,怒火不禁燃烧起来。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


  https://www.lingdianksw8.cc/55/55265/21056945.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lingdianksw8.cc。零点看书手机版阅读网址:m.lingdianksw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