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古国物语 > 第八单元第三百一十一节

第八单元第三百一十一节


余胤来到书案前,想那太康一定会纳言府过不去,这就意味着纳言府是一个没有未来的衙门,而他还没有把这件事告诉两个对未来有着无限憧憬的手下。转眼到了次日清晨,明堂之上,灯火通明,余胤带着太仪和梦甲在龙书案前跪倒,说:“大王,我们一定不负所托。”内侍把三枚印章交给他们之后三个人退回班中。太康说:“大王,为了能够让纳言府真正的心思用在公事上,应该让御史台监管他们。”启说:“余胤,你看呢?”余胤出班说:“监管当然是没有问题的,凡是如何监管,监管的依据是什么,如果我们对处罚不认可,你有机会申诉,如何保证我们的申诉能够被的对待。”太康说:“对监管如此苛刻,我看你就是不像被监管?”余胤说:“监管就是赋税一样,无论你愿不愿意,都没有办法逃避它。但有一节,赋税不能随心所欲的征收,监管也不能不受制约的进行。”

        启能够从两个人的感受到火药味,正在想着如何协调两个人之间的争执,殿上一位少年拱手说:“大王,臣愿意负责监管纳言府。”启说:“可你不是御史台的人。”少年说:“你把我派到御史台不就行了?”太康立刻说:“不可以,你乳臭未干,怎么能让监管如此重要衙门。”少年说:“我虽然乳臭未干,却可以保证纳言府的人不会因为遭到诬告而受到惩罚。”太康说:“你还没有进入御史台,就说针对他们的控诉定性为诬告,这是极端不负责任,听说过疑罪从无吗?”太康说:“你还没有了解实际情况,就说他们遭到了诬告,你的这也是违背了疑罪从无的精神。”少年说:“你的的意思是我们都错了,我愿意和你一起给大家道歉。”太康看到此人气焰十分嚣张,忍不住将一记耳光甩了上去。启一下子被吓呆了,说:“你真是太不像话了。”太康说:“我替你好好教训他。”启说:“你敢在明堂这种神圣的地方大打出手,你眼中还有律法吗?”

        太康说:“身为长兄,对弟弟们一扇两打有什么不可以呢?”启简直被气坏了,说:“传我的上谕,将这个人给我赶出去,从今往后不许他踏入明堂,他担的所有差事一律取消。”一听这话现场的许多人都慌了,一位老臣出班拱手说:“大王,臣有本奏。”启说:“如果你想替太康求情就不必说了。”那老臣说:“大王,臣听说不教而诛,谓之残贼。你扪心自问,一些年你有好好的教导过他吗?”启说:“好,我是昏君,你是直臣,要不天子之位让给你坐?”那老臣说:“大王,你不要说气话,如果你连自己的儿子都不能教育好,你又怎么能让群臣对你忠心耿耿呢?如果连近在咫尺的群臣都对你怀有二心,又怎么能让散落在各地的诸侯对你心悦诚服的。如果诸侯都不能服你,那些子民又怎么会如此爱戴你呢?”启说:“你的意思我如果不听你的,我就要众叛亲离了?”那老臣说:“臣是何等卑微的人?大王不听我的又有何妨?臣只是觉得你不应该光申斥别人,不反省自己。”

        启突然笑了起来,说:“我还真的反思了自己的言行,我真的没有在教导太康这个问题上没有出过力吗?”那老臣坚定的说:“没有。”启说:“我曾经为他聘请过两位先生。”那老臣说:“然后呢?”启突然笑着说:“这就好处工匠在制作陶器的时候,突然现一件陶器没有做好,我不能硬拿着它去祭祀祖先。”那老臣说:“太康不是已经坏掉的陶器,他是还没有经过雕琢的璞玉。”启说:“我已经聘请两位先生对他进行雕琢了。”那老臣说:“然后呢?”启说:“然后你也看到了。”那老臣说:“大王,身为人父,这样不好吧!”启说:“儿子教育不好,我有责任,把还没有教育好的人留在关键位置,这不是人君该有的行为。”太康被免去所有的差事,他并没有把这个放在心上,因为他从来没有用心去办差。差事没有了,落得个清静。

        且说被新附于监督纳言府之责的少年是个人也!他是伯康,家中行三。启很喜欢他,不过他感觉这个人太过于耿直,一个耿直之人作为人臣则可,做人君是不可以的。当面管仲死的时候就告诉齐桓公,鲍叔牙这个人嫉恶如仇,不适合做相国。窃以为管仲最失职的地方,在于他没有选好自己的继承人。齐桓公这个人是中人之才,如果不是有能臣辅佐,他不可能有那样的功业,而且他也没有识人之名,管仲过世之后,他再也不知道谁适合做相国。伯康有意接交余胤,专门讨了监督纳言府的差事,然而余胤完全没有表现出要接近他的意思,甚至似乎在有意无意的躲避伯康。伯康非常的恼火,打算给余胤上点眼药儿。身边一位谋士说:“主公,这件事你真的不能怪他。”伯康说:“为何?”谋士说:“你是负责监督纳言府的,纳言大人整天和腻你在一起,你的监督还有说服力吗?”

        伯康点点头说:“还是你想的周到,接下来我们要怎么办呢?”谋士说:“我们要公事公办,现什么问题就及时通知他们整改,我们在办差中一点点拉进与他们的距离。”伯康说:“这与我之前的想法有什么不一样吗?”谋士说:“之前你的想法是与他建立个人关系,而我们所呈现的是公开的非个人的关系,这其实更好,有朝一日你做了天子,他就会尽人臣的职责。”伯康半天不语,之后事情的展跟谋士预料的情形大致想死,各方面的形势都在好转,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噩耗传到了安邑,彭伯寿过时了,他的儿子一身缟素来到明堂之上,匍匐在地,说:“大王,家父病逝了。”这是考验演技的时刻,列位看官,当一个人听到某人过世的消息,他哭的声音非常洪亮,显得中气十足,这个人的伤心是假的。

        最难过的哭是那种上气不接下气的哭,这是罪伤元气的哭。灵堂里的哭声多半都是一种表演,因为这个时候你有这样信念,你的哭声一点要让别人听到,这样别人才知道你很伤心,不然人家就会说你是个不孝之子。对风俗越来越感兴趣,是作者在参加工作之后生的事,风俗、传统,这都是与文化有关的词语。一个地方,如果风俗不淳,他很难说是一个好地方。作者常常感叹,近些年风俗在一点点变坏,反叛也可能从来没有好过。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把许多人生重要的仪式办的非常简陋,这是可以理解的。条件好了,尽管花了很多钱,他们仍然把婚礼办的一塌糊涂,这就有点可惜了。过去吾国是礼仪之邦,在人生的重要时刻,塑造一种仪式感,这是很有必要的。

        许多人跟喜欢用形式大于内容这个词来攻击各种符号或者仪式性的东西,作者那你说的是如果你仪式都不存在了,还会有内容吗?我们可能会攻击一本书的叙述太过于宽泛,没有多少有用的知识,如果把书扔了,你的知识不是会更少吗?所以对于仪式感的东西,我们应该规范它,而不是消灭它。创意是作者很欣赏的词,但是作者不认为这个词放在任何场合都是越多越好,我们可能更多的需要让一些重要的仪式建立在传统和历史的基础之上。小的时候,作者一直认为自己生活在礼仪之邦,想法之后才现,我们在砸碎万恶的旧世界之后,并没有真的让万里江山披锦绣,而是让一个伟大的国家在文化上处于一片狼藉的状态。许多人把文化当作一个名词来理解,作者认为它其实是一个动词。文就是历史留下的印迹,化就是教化。

        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我们能够对几千年前人们的喜怒哀乐感同身受,这就是文化在起作用。可能许多人都感觉到作者对历史格外重视,历史与文化的区别在那里呢?历史只是在陈述过去生的事,而文化是用前人留下的东西来教导后来的人。当你明白了这个意思,就知道作者为什么不能接受文化产业这个词。任何一个行业都有自己的历史,都可以说自己是文化产业。许多时候,商品卖的不是商品本身,它卖的是一种由商家制造出来的一种虚幻的感觉。故宫与某工厂合作出了一款口红,几乎卖到要断货,故宫在这次合作当中所起的唯一作用就是允许它使用故宫这个商标。人们原本很难把故宫与口红联系在一起,这就要感谢宫斗剧的助力了,当你把那管口红涂在嘴上的时候,你仿佛一下子置身于复杂的宫廷当中,你似乎一下子成了宫斗剧的女主角,皇帝、王爷、太医、大臣都被你迷找不着北,这种感觉在现实生活中原本是不可能有的。

        我们把这种虚幻的幻觉叫做购物体验,而一种产品要想被赋予特殊意义,给顾客美妙的体验,有一条捷径,就是把它说成是一种文化产业。用商业的当方式教化众生,作者是很反感的。作者从不否认商业对社会展的重要贡献,但如果贴着文化标签的东西都是奔着盈利去的,这些文化都会变了味道。作者所说的文化,不是什么高深的东西,它是很朴素的,人们经常使用的,但大多数情况下都不去思考它的东西。作者特别不喜欢这样一种说法,就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以文化的名义搭一个台子,让一堆企业去那里卖东西。说白了这就是在占文化的便宜,虽然短时间内可以给一些人带来好处,但从长远来讲,它会对文化有近乎摧毁的负面作用。文化不应该是一堆生意人在那里弘扬,因为生意人真正看重的不是社会效应,而是利润,文化应该是公益事业,而不是商业。

        彭伯寿的葬礼在十五天后举行,启派伯康出席葬礼,纳言余胤陪同伯康出席,本来这种事应该让太康去,一来太康被罢掉了差事在家戴罪,二来他也不想去参加别人的葬礼。相比之下,他更愿意和他的伙伴们在一起饮酒作乐。看官有没有想过自己向往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作者其实特别希望有一天,自己也可以被邀请去参加文人雅集,或者是饮酒、品茗,或者是吟诵诗歌,或者是品评一些历史掌故,当然很可能作者一辈子都不能参加这样的聚会,只能一个人闷在屋子里想象,或者是跟一堆兴趣完全不同的人在一起工作。没有办法不承认,现在的生活是作者自己的选择,因为作者没有更好的生活可以选。如果你能够从事一份自己打心里喜欢的工作,你就有了让作者羡慕的资本。大多数人没有资格选择自己喜欢的营生干,只好能够带来收入的工作,就是好的工作,那怕收入已经非常的微博。

        书归正传,在彭伯寿的葬礼上,余胤被邀请都祭文。这是一种很高的礼遇,在这期间余胤对伯康一直都非常的恭敬,伯康说:“如今在外地,不必如此拘礼。”余胤说:“你是君,我是臣,不敢越礼。”这话一语双关,既是描述他们现在的关系,也是在描述他们将来的关系,伯康说:“你觉得我有希望做王?”余胤立刻低头说:“我听说春天的时候,桃花盛开,这个时候只要欣赏眼前的美景就可以了,不必想着初秋摘桃子的事。”伯康说:“未雨绸缪,难道不应该吗?”余胤说:“做这件事要看准了风向和气候,还要考虑到未来出现的各种可能性,狐狸的尾巴藏的要非常隐秘,不到时候决不能露出来。”伯康笑着拱手说:“受教了。”回到安邑两个人的关系就变的越来越亲近了,这让启感到不安,罢掉了伯康的差事,又太康接替他。

        这对于余胤,无疑是晴天霹雳,他把太仪和梦甲叫来,说:“太康负责监督我们,我们的差事就很难办了。只有我离开朝廷,才能够保全你们。”太仪和梦甲一下子愣住了,余胤接着说:“选择一个对你们来说方便的时候,去向太甲告密,我会给你们提供材料,如果我猜的没错,我应该会被大王罢官,离开安邑之后,我的身家性命就在你们的手里了。”话没有说完,就把他们立两件东西塞给他们,又说:“你们不能一起去,太仪后去,梦甲先去,去了之后一定要演的逼真。”太仪:“你说的事如果真的生了,我们该怎么保护你呢?”余胤说:“你们随机应变,万一做不到,我也不会怪你们。”太仪和梦甲拱手说:“我们一定竭尽全力保护你。”三天后,梦甲来到太康府邸的门口请求接见,门卫拒绝通报。他拿出事先预备的钱,门卫说:“你若想见到我家主公,光给我钱是没有用的,你应该花钱打点更多的人。”

        梦甲把一袋子钱交给他,深深的鞠躬说:“拜托了。”门卫笑嘻嘻的进入了,果然没多一会儿他就被叫去在二堂等候,过了好久太康才从寝室出来,先去洗漱,然后换了一套整齐的衣服来见梦甲,看见梦甲拱起双手微笑着说:“纳言府的人眼睛都长在头顶上,今儿什么风把你黑吹来了?”梦甲说:“小的就是因为眼睛长在头顶上,所以才来拜访你。”太康说:“说吧!什么事。”梦甲说:“余胤大人对我有知遇之恩,可以他不识时务,而我不同,我知道长的再茂盛的树也会有枯死的一天,我一件东西献给你。”他把东西取出来递给太康身边的佣人,太康眼皮都没有抬,梦甲说:“有一句话,不知道当讲不当讲。”太康说:“那就不要讲了。”梦甲说:“你这样说,我自然不好多嘴,只希望你记住未雨绸缪四个字,机会只属于有机会的人。”

        梦甲走了,佣人把东西递给太康,太康的脸上渐渐浮现出灿烂的笑容,佣人说:“有了这个可以扳倒余胤吗?”太康说:“单是这个地上去,大王撑死也就是派人将余胤申斥一顿。”佣人说:“主公,方才他说到未雨绸缪,这件事请你慎重考虑。”太康说:“说实在的,我不是很想做王。”佣人说:“你说的这是什么话,请你想一想当年大禹王是如何争取王位的,再想想你的父亲是怎样争取王位的,如今王位距离你近在咫尺,你竟然要让他被别人占据那?”太康说:“做王太苦了,每天有那么多件事等着你拿主意,你说这该有多麻烦。”佣人说:“做王的方式因人而异,如果并不想如大禹王那样流芳千古,其实选择做一个闲散逍遥地王。”太康说:“逍遥闲散的王,这可能吗?”佣人说:“我有一个小,在一个大户人家做管家,主人家里的大小事都是他在张罗,主人过的非常悠闲,忙忙碌碌应该是我们这些下人的状态,你应该做一个清贵之人。”

        佣人的话听在太康的耳朵里,就像是被人用鹅毛掏的耳朵眼儿,佣人说:“主公,准备让你接手大夏朝的社稷,第一件事就是扳倒余胤,之后请一位能臣入朝。”太康说:“谁是能臣?”佣人说:“小的一直在注意这件事,窃以为后羿是能臣。”太康一听这个名义,忍不住开始想入非非,说:“这个人果然不错,不但眉目舒朗、人高马大、身手矫健,而且聪明绝顶、足智多谋。”约莫十五天后,太仪来到了太康府邸门口,一听说太仪请求了解,佣人实在是太兴奋了,立刻把这个消息告诉太康,两个人真是欢天喜地。太仪进来做了与梦甲类似的事,送走了太仪,太康说:“我现在有点同情余胤了,他一向自作聪明,没想到他的两位亲信都出卖了他。”佣人说:“他们是明白人,知道跟着余胤没有好结果。”

        太康率领群臣向余胤难,他的两位亲信闭口不言,看到余胤的亲信都保持沉默,伯康也不敢多嘴,启叹口气说:“余胤,你太让我失望了,你还是回家养老去吧!”太康拱手说:“大王,不能让他走,应该杀了他。”启说:“杀了他也于事无补,还杀他做什么呢?就让他回去闭门思过吧!”余胤哭着说:“太康大人说的对,大王,你还是把我杀了吧!”启说:“杀你容易,可之后谁还能来为我效力呢?希望你回去之后好好反省,也许你还在将来帮助我的后人。”余胤说:“大王龙体无恙,为何说出这样的话来,臣还希望你能给臣一个体面的谥号呢?”两个人都非常的动情,余胤离开的时候,启派伯康送行,到了十里长亭,伯康说:“你走了,我该怎么办呢?”余胤笑着说:“谨言慎行,等待时机。”伯康说:“你没看出来吗?这些日子大王的龙体越来越差了,太康要是顺利登基,能有我的好果子吃吗?”余胤说:“很快就到年根底下了,你去请求大王给你一个封国去做诸侯。”

        伯康一听这话就怒了,说:“你这是什么意思?”余胤说:“太康正位,这件事已经没有办法去阻止它生,不过你也了解太康,用不了多久,他就会大权旁落,丢了王位。那个时候你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兵安邑,一旦成功,你就是再造大夏朝的一代明王。”伯康沉默不语,余胤说:“到了自己的封地,一定要注意减轻子民的税赋,让他们谋生越来越容易。”

        本书由潇湘书院,请勿转载!


  https://www.lingdianksw8.cc/55/55265/21387439.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lingdianksw8.cc。零点看书手机版阅读网址:m.lingdianksw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