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雕栏玉砌应犹在(三)
别的皇帝都是生怕自己的皇后和妃子们干政。
可崇祯的想法似乎相反。
总是想着办法,把皇宫内的皇后和妃子们,哪怕是太监和宫女也都教导一番,送出去最事情。
整个皇宫似乎已经不像是一个皇帝的居所。
更多的则像是一个培养贴近皇室的人才机构。
那些太监因为能够出去做事,还有机会因为功绩,得到一个自己认养的子嗣来传承香火。
现在迸发出来的工作热情,崇祯见了都不住的安慰道:“你们都还年轻,慢慢来,别把自己给累到了。”
然而作用不大,可收获不小。
忠心一个人,不是嘴上说说,是能够从方方面面来表达的。
当然让一个人对自己忠心也很不容易。
可在崇祯真的把太监当成一个正常人来对待的时候,太监们的忠心就有了。
而这些太监们现在也已经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那就是三次下西洋的三宝太监,郑和郑公公。
一个正确的目标和榜样。
才能够给某些人树立一个坚固的信念。
这句话是谁说的,崇祯已经不记得了,可不妨碍他拿来用用。
同时宫里的宫女们,也不再为了自己的以后发愁,外面的皇家产业到处都需要人,只要自己的年岁到了。
就可以申请外调。
不但有工作,还有薪酬,而且不低。
重要的事还能够嫁到一个好人家,现在为止已经有不少的女孩子嫁人之后开始生产了。
一开始她们还以为自己要丢了工作,没了经济来源。
可后来发现,原来还有一个所为的产假。
足足两年时间,不但可以在家里带娃,每个月还能够拿到八成的薪俸,这样的好事情,在大明可是打着灯笼都找不到的。
以前还有不少女孩子和她们的家人,都对进宫做宫女,心头恐慌。
若不是家里没有余粮,哪舍得自己的孩子,去那种仿若监牢似得关一辈子。
而现在吗。
只要皇宫招收宫女,不知多少人家的子女抢着来做。
就这还要看运气还不好呢。
于是宫里的规矩没减,可宫里的太监和宫女们的热情持续高涨。
任何一个人,只要能够看到希望,蝇营狗苟的歪心思,就会瞬间减少许多,毕竟能从正当途径达到目的。
又何必挺而走险的,让自己为难呢?
皇宫的宴会如今让崇祯快要办成一种常态化了。
每一个节日,都会借着举办宴会的借口,来加深一次君臣之间友谊,崇祯知道许多时候这种友谊不是很靠谱。
可只要有一丁点机会,那就值得去做。
年底了,回到京城的人就多。
自己的几位少将军,还有一个各处的大臣们。
有家眷的带着家眷和皇后妃子们一起谈天说地。
“臣每一次进到皇宫,感觉都和从前不一样,看到这些宫女和太监们,一个个欣欣向荣,朝气蓬勃,简直就是不可思议。”
在以前,洪承畴的官职最高。
崇祯还没有做皇帝的时候,人家就已经来过皇宫了。
那时的皇宫森严,阴寒,却少了一中生气,仿佛任何一个人进来一趟,都只能感受到威严和沉重。
而现在吗。
依然森严,依然规矩甚多。
可去而没了阴冷的感觉,只是威严越发的重了,是那种真正的让人法子内心的威严。
“皇上反其道而行,让宫里的大小宫女和太监都开始学文和数算,更给了他们一个希望和未来,自然会得到所有人的拥戴。”
李长庚是最有发言权的,之前整个皇宫是什么样子,他心里最清楚不过。
任何一点关于皇帝和皇后们的消息,都能够悄悄的传出去。
说一句四面漏风都不为过。
而如今的皇宫,你再让一位皇帝落水试试。
再让一位妃子和皇后流产试试。
估计那些人一旦有了这个想法,还没有开始实施,很快就会被告发到皇上的案头。
那种出卖宫内消息得到行为,可是在砸所有人的饭碗。
人家没有当场和你拼命,只不过是没把握打的过你,从而把自己给搭进去,还把消息传不出去。
重重不断的点头,当年在建奴入关之后,攻打京师之时,他最怕的就是皇宫之中出现了问题。
好在皇上留下的那些羽林卫和金吾卫还算给力。
可就这样,不少的消息,也是在皇宫和外面畅通无阻的在传递。
当然这也和当时的曹化淳公公有很大的关系,花着皇上给的俸禄,做事的时候确实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还不如人家已经死了的魏忠贤魏公公。
最起码在坚守岗位这一块,人家魏忠贤,还真没有让崇祯失望过。
就算是最后明知道自己已经没法幸免于难,到底是放手了可以一搏的机会,没有让整个皇宫染血。
“其实这些事情,每一个皇帝都能想到,你们知道为何没有人去做么?”
崇祯端起酒杯,神色不明的为了一句。
或许外面的许多臣子们,作为皇上没办法掌控,可身边的这些太监和宫女们难道也没办法掌控不成?
到底是皇帝没想到,还是有些人想让皇帝想不到。
更甚者,就算皇帝想到了,也得让皇帝自个儿放弃。
此时崇祯就能看的出自己手下这些大臣和将军们的争斗水平如何了,其实崇祯若不是有着另一个世界的那些键盘侠们。
他自己也不可能想的明白其中的道理。
洪承畴和李长庚若有所思。
孙传庭和晁刚、卢象升他们有些茫然。
更不要说王冲和李定国,以及那些刚刚醉了大官的臣子了。
“其实这种事情,很容易就能找到答案,史书上只要记载了那些奇葩的时间,都可以看看教授那些皇帝的老师是哪一个学派。”
崇祯自己的心里,也在默默地数着。
从儒家开始走上政坛开始,似乎只要是大儒教出来的皇帝,一个个赶出来的蠢事,都是让人瞠目结舌。
说句实在话,还不如拉一头猪坐在皇位上好使。
不扯远的,就说近的。
洪武大帝多厉害的一个人,他的儿子朱允炆他有多喜欢啊。
可就是朱允炆被方孝孺他们给教成了啥样子了。
若不是后面永乐皇帝朱棣翻身了,大明说不得也会和秦朝,隋朝一样,二世而亡。
可永乐大帝只是在军事上强大,并没有在经济和政策方面做出多大的贡献,从而让儒家悄悄的生长了起来。
接着就是后面的儿皇帝,一个比一个奇葩。
倒不是这些皇帝无能,而是已经深陷一种叫做仁义道德的漩涡,跳不出来了。
就算出了一个万历皇帝,一场大礼义,压服了全天下的儒生,可结果如何?
还不是春风吹又起,野火烧不尽啊。
崇祯倒不是对儒家的学说有看法,而是他认为这样的著作,最好是推广出去,让别人去学。
这应该才是儒学的正确打开方式。
只有自己的敌人软弱了,自己才不会受到致命伤害,也更能很好的榨干他们的所有价值。
至于愚民。
他自己的子民,以后是要征战天下的,可不能全部变成笨蛋。
只要能够保证大明不灭,那么朱家就绝对会是皇帝,而那些儒生们能不能找到吃饭的饭碗,可就不是他应该管的事情了。
‘历史吗?’
在座的大臣们,心中想着,打算回去就好好的看看一看,历史书上到底有什么奇怪的东西。
一场宴席,直等到月上中宵,才缓缓地结束。
此时月光如水。
清冷的落在的皇宫的琉璃瓦上,仿佛铺成了一层白霜。
崇祯还记得,他第一次睁开眼睛,来到这个世界,这个时代的时候,天地间正在下着大雨。
风雨飘摇,一如当时的大明一样。
虽然现在看着大明已经被崇祯妙手回春,给治疗的起死回生了,可现在都是因人成事,若是他有个三长两短。
所有的政策都会毁于一旦。
“皇上在想什么呢?”
周皇后斜躺在床上,突然瞥崇祯蹙眉的模样。
在她的记忆当中,这样的场景,可是很少见的。
“我在想,一个国家要如何才能够更好的传承下去。”
崇祯现在正值少年,却已经开始思考起了,若是他以后老去了,或者已经不在了,大明又该何去何从。
“你是知道大元的,京城原本就是在大元的大都之上建立的,说句老实话,我看过了一些资料,曾经的大元无论是税收,还是科技,都不是大明能够比的了得。”
崇祯歪着脑袋,瞧着周皇后想要说什么,苦笑的接着道:“你别看本朝的那些所谓的正统历史,在皇宫之中的洪武大帝的起居录上都记载着,大明是税收是元朝的好几倍,你能够想象着其中的差距吗?”
“还有,民间流传的元青花,到现在整个大明已经二百多年了,居然还没有还原出其中的技术细节,就这一点咱们都还清楚的认识到,自己是个什么样子。
曾经那么强大的元朝,都能够灰飞烟灭,大明又怎么可能幸免于难?”
崇祯有些话根本就说不出口。
火枪和火炮的历史由来已久,实际上在宋朝的时候就已经有了。
然而把火枪和火炮发扬光大的,却偏偏是元朝。
一群在马背上打天下的民族,居然对科技的运用,达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还有对外的贸易。
就是历史上的三宝太监郑和,三次下西洋走过的水路,都还没有全盛时期元朝的商路走得远。
许多资料不查不知道。
还当自己是天老大,自己老二。
实际上,大明两百多年,只是在八股文章上进步斐然,其他方面是真的落后了,而且是停滞不前。
都在说永乐大典多么厉害,多么全面。
这一点崇祯也承认。
可当年为了编撰这一本大典,到底从民间搜刮了多少书籍?
其中有间接的毁掉了多少?
可就算是如此,你编撰出来了永乐大典,应该是能够把大明的各个方面提升一截的吧。
可逆从编撰出来之后,就束之高阁是什么意思?
不给人看的书籍,那么编撰的意义又在哪里?
“皇上不是已经建立了道院吗?只要道院一直存在,这些科技也一定能够很好的发展下去。”
周皇后不懂这些,不过对于科技出在道院,她还是很清楚的。
只要科技发展的好了,以后出来了更厉害的火器,谁还能够把大明给推翻?
她想不出来。
“道院只能够研究出许多神奇的东西,却没有办法研究透彻人心啊,只要人心变了,那些厉害的武器,也就是敌人的助力。”
说着说着,崇祯有些恍然。
为何历史上有那么多的皇帝,会信奉儒学了。
只因儒学能够很好的在人心上面,垒上一块堤坝,别管它是不是能够让人软弱,可只要达到让人不知道反抗。
无论是皇帝还是官员应该都是喜闻乐见的吧。
元朝的经济当时是世界第一,军事也是世界第一,就连科技也一样。
按理说,人心应该更加凝聚才对。
可偏偏一场席卷天下的瘟疫,让整个元朝,再也无力巩固自己的统治。
然后人心就长草了。
当然也不算是长草,只是这些人想要那会自己曾经丢弃的东西而已。
“要不咱们以后把道院给撤了?现在的火器,也够大明用的了,继续研究下去也没有的多大的意义。”
周皇后也想到了,以后会有人拿着比现在更加厉害的火枪,对着自己的后代。
只需要一个死士,就能够远远的换一个皇帝。
怎么想都不够安全。
难道从此之后,要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都待在皇宫不成。
“咱们大明不研究科技了,若是被别的国家的人研究出来了怎么办?国家和国家从来都是弱肉强食,就像现在关外的建奴一样,他们要是有了比火枪更厉害的火器,现在也一定不会这么安分守己。”
说起关外的皇太极他们,崇祯心里对大凌河堡的站因,还是很满意的。
今年只大明这么多年来,唯一的一次,没有受到兵戈的时候。
“那要怎么办?人人都在争着做皇帝,依我看这个皇帝似乎也没有多好。”
周皇后想不出问题,口中说着气话。
她实在是担心,自己的后代,真的不争气,不但把大明给毁了,还很可能把血脉也给断了。
后一个朝代,对前朝做出来的事情,可从来都是斩草除根。
历史上有一个秦始皇的教训就够了。
没有那个开国皇帝会允许自己的身边,还活着一个前朝的余孽。
“所以还得从制度,和教育上下手,大明二百多年的养士,都给养歪了,现在想要扭转过来,最少需要四五十年才成。”
崇祯琢磨着,是不是对学校的管理更严格一点。
免得自己养出来的学子,全都跑了不说,还可能带回大明的敌人。
https://www.lingdianksw8.cc/57347/57347771/2226606.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lingdianksw8.cc。零点看书手机版阅读网址:m.lingdianksw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