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明了根本方能成仙
玉华真人继续教导李旭日和肖翠华二人说:“很多初修者心性执着,所以就越搞越糊涂。放下追索,深入自证,事物却时能通透。因此有的学员初期思维特点上是记忆减退,看书明理则见书心明,离书则心空,这均为人的潜意识信号受到师父信号的引导,先导其本,将潜意识激活,再培其根,提炼出道性。”
“有人也在此阶段强制性地判明所以,从显态定假筛真以至于离师父而改弦更章,也只能算是业力所致,太极球运转之使然。缘聚缘散,各依其根,见根者不离修性导心。”
“因为初修者心性趋于阳性,当以隔人传音之假象广播其缘。”
“第二种情况是炼神之人,一旦闯过了信号训练阶段进入到意识训练阶段,师父的信号就要分别传授,一个方面是对元神信号的训练要让识神有所信息反馈,所以从幼小到长大成人,精神方面受刺激小的修炼者,其干扰因素就相对减小,以至于元神信号通过畅通的脉道反馈给识神,使识神也能够接受到师父在玄界的传播信息,这就是通玄。”
“这种通玄是在心志很明白的情况下产生的,也就是德性很高的前提下才有德心和德行的良好配合。”
“徒儿啊,根器深者生来仅受皮肉之苦而少精神之苦,皆因其根器受贵人之佑的缘故。”
“另一个方面,师父的不言之教于此阶段都没有体现在显态中。只是玄中之行,所以意识的受授也只是元神信号的反馈,此乃真授。徒儿啊,你们现在也是意识中传承你们功法修炼,而不是实质的肉体传授,所以大多数真正的功夫都是在意识和出神得到传授的。”
“因此对师父的所教于无言之中的“玄”,很多人是不会一下明白过来的。有人希望在人间的明师中找到一位引路裁夺者,将大好的心性衔接机会拱手出让,实在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
“玄界的师父所教原本都是对元神而言的,所以其言非常。常人以凡心度之,多有玄教而无心验化于常,自然会生出无限的智慧来,当以心空为其道要。”
“修炼者的根当先扶玄根,修去识心方为正治。因为人心本好负阴抱阳,玄象十分真也难得无心去证,心一动即生魔念都是因为“后天”的日积月累的干扰所致,人之疑心来自于干扰,即使是玄根上智,也难免导入怀疑的覆辙。可见上根之人无非是潜在元神的抗干扰能力较强而已。”
“这种能力表现在修为中也就是上德的自在和无为。中根和下根之人也都可以通过修德以补神,修心以调性来达到平衡自我、扶正善根之目的。落实到实践中,关键还是要修去识心(主观意识)的干扰。
“故师父说:“根器次者生来多受精神之魔,再次得精神自体皆受困惑,而无像自解。”
“第三种情况是真虚的训练。这个阶段师父的信号也就越来越少以至于无,修炼者自身的元神信号能量也越来越高,距离也就需要越来越远,对环境的影响也就越来越大。”
“这个时候的修炼者是自己教育自己,也是师父在教育自己,了无分别,自性为用。于是人的先天的根性也就自动体现出来了,外有体外信息系统提供的能量和智慧外源,内有本心源于本性的冲动和举动,对事物本来的敏感和趋势的作用已经是一个非常和谐自然的事情。”
“师父的根、修炼者的根这个时候才能算是有了吻合于一体的机会。故而修炼中人很少有能够突破神道的限制进入到仙道的,究其因素,人道乃有形有质之修炼;神道乃有形无质之循环;而仙道却是无形无质与有形有质的共同作用,显隐作用合一为“道性”。”
“很多人难以进入第三种情况,原因就在于世上的功法多为有作之法门,进入容易出门难,“自性生法”不能作为一个平常习性模式则很难摆脱无形的约束,即摆脱太极球的约束。”
“每个人的太极球运动起点不同,因势利导的重点也有差异,所以利用师父的智慧和能量作为基础力量扶正善根,这是一个既完整又积极的修炼方法。”
“只是要提醒修炼者注意,所谓正法,既不忽略外根的作用,也不执着于内根的作用,既然承认人的“天人合一”之可能性,也就是从大的外根上找到我们发展的基础,同时要从内根上找到与外根同步的积极因素以此来克服人的消极因素,达到佛性自觉,外化天(化掉师父的信息)根之目的。”
“所以说正法相对于旁门,仅仅是个自性觉悟,自性生法,自性证果的问题。”
“何为自性?即事物的运动呈其道性。非阴阳相克而是阴阳相胜。所谓相胜,也就是说事物的发展不呈现克制关系,仅仅是有利的转化关系。”
“糟粕可以载精华,知精华之贵者能够自觉地保其精华而无显露,故成其贵。所以世人修炼者当知受糟粕之开化时而知精华之所在,受明人加持时当知至人之潜在作用。”
“师父不显,并非有意不显,而是实无所显,显于正在修炼者和非修炼者的心中以作为糟粕,即称之为“至”。真正得至人点化的修炼者也应该明白广义的点化和狭义的“不言之教”的配合。”
“可见圣人无为与普渡众生之矛盾结果,还是人修人自渡,克邪魔能真”。
“广义的点化就是师父显于众生万物之中对修炼者的开示,而狭义的“不言之教”也就是师父之玉身与修炼者逢缘时极少泛言,除非此修炼者的修为已近玉身的修炼阶段,其玉神的精华已成,取其同步共振之机,再作“凡音化玉”之举方至传玄。”
“而不言之教则适应于“广、普、远、大”之教化惑度化。此即道性在起作用,而非师父有意偏待众生。有意分别优劣也。”
“因此,挚诚修道者,当以五岳之志而聚滴水之德(心),方显上德之东海(肾)。以无心之求而觉无缘之缘,方知师父德化之广。”
“只可于无中以明天机,不见人于有中把握道枢,此言诚矣。所以善待糟粕者,必得精华之显露;善待众生者,必得万象之根(道),善修己者必然先忘我而得真我;善无为者,必得师父之隐传显传。”
(本章完)
https://www.lingdianksw8.cc/61/61680/19771974.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lingdianksw8.cc。零点看书手机版阅读网址:m.lingdianksw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