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六章 布局会战,曹荀之争
说实话,曹操听到秦瑱灭了吕布之时,是十分震惊的。
因为在他印象中,刘备的主力已经南下江东,而吕布是刘备的盟友。
事情怎么会演变到孙策还没灭,吕布先被灭的地步?
同样,对他来说,吕布也是一块难啃的骨头。
秦瑱是怎么做到在两线作战的情况下还能把吕布给灭了?
但就在看完郭嘉的军报之后,他才反应过来,合着吕布被灭还是他给秦瑱打的基础。
本来想着任命陈登为广陵太守,来日夺取徐州之时方便行事。
不料陈登不仅没有帮他,反倒被秦瑱拉拢。
连带臧霸、雷绪等各地势力也被一一收编。
几家合起来围殴吕布,方才夺取了徐州。
看着这个消息,老曹自然是心中五味杂陈,心想要是秦瑱还在的话。
那这一次徐州是不是也会落入他手中?
想到此地,他自然一阵悔恨,早知今日如此,当初说什么也不会让秦瑱离去。
不过悔恨之中他又是一阵庆幸,虽然秦瑱已经离去,可这一次他却得到了一个贾诩。
加上荀彧、荀攸、程昱、郭嘉,麾下五大谋士,怎么也能顶上秦瑱的缺。
且除此之外,他麾下尚有董昭、娄圭等人。
个顶个都是智谋之士,并不逊色刘备分毫。
且此番刘备虽取了大半江东和徐州,他却也得了南阳、西凉、河内。
实际上算起来,他扩张地盘的速度也不必刘备慢。
如此一来二去的算着账,老曹心中愁绪便逐渐散去,转而吟起了秦瑱昔日之言,曰: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秦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吟唱一阵,老曹心情好上了不少,直接带着兵马返回了许都。
当老刘抵达寿春之时,曹操也刚返回了许昌城内。
至此,荀攸给老曹规划西迁战略,已经彻底达成。
眼见袁绍还在北方和公孙瓒纠缠,老曹就聚集了一众臣属开会,准备布置与袁绍的战争!
面对这个议题,尚书令荀彧就给曹操提议道:
“而今袁绍雄踞四州,兵强马壮,难以速取!”
“欲战袁绍,需先定后方,以兵马扼守险要之地,成相持之势。”
“待其兵马疲惫,方可出奇兵而定之!”
“故依在下之见,司空当先结交四方诸侯,先取河东之地,方可得此战优势!”
“眼下我军东方吕布已灭,独刘备一人兵马极多,此为我军首要结交之人!”
“此人即为汉室宗亲,或可先遣使前去,邀其共讨袁绍!”
“另有刘璋、刘表二人,彼等虽据大州,却无进取之志。”
“可遣使入汉中,结交张鲁,令其防备刘璋。”
“再遣使南下荆南,催促张羡进军,与刘表兵马纠缠!”
“如此四方既定,待得河东一取,我军便可占尽先机!”
荀彧虽然不善奇谋,但论战略却是毫无疑问的曹军第一人。
仅仅几句话,就将大体布置给老曹规划下来。
可这个规划之中却有一个问题,刘璋、刘表都好说,关键是刘备!
在众人看来,刘备可不是那种省油的灯!
因而郭嘉听得此议,就直接予以反驳道:
“令君此言虽善,然用到实处却未必可行也!”
“因如今刘备已东南之地,孙策仅余吴郡一地,难以牵制刘备。”
“秦瑱此人所思所想并非常人可断。”
“他若知我军已取西凉,进退自如,怎会轻易与我军联合?”
“假使刘备先应我军之请,又出奇兵袭许县,我军该如何处之?”
在原本历史上,老曹的东南方向,就是郭嘉搞定的。
不管是不是他谋划刺杀孙策,但由于他准确预测孙策之死,减少了老曹大半压力。
而在此刻,最担心东南方向动向,也是郭嘉。
毕竟刘备不是孙策,秦瑱这人心思难测。
所以即便刘备同意和他们讨伐袁绍,他都不信秦瑱会没有别的想法。
但荀彧闻之,却罕见的和郭嘉意见相左道:
“若依吾观之,奉孝此虑不必忧也!”
“吾敢断刘备会与我军联合,原因有三!”
“其一,秦瑱此人虽背曹公,却知大义何在。”
“从此人辅佐刘备至今,便从未有过不尊诏令之事。”
“若司空能请天子下诏共讨袁绍,秦瑱即便善谋,也不会劝刘玄德出兵!”
“即便刘备出兵,多半也是对刘表出兵。”
“彼时若刘表与袁绍联合,司空可诏刘备讨伐刘表,秦瑱必欣然应之!”
“其二,眼下我军虽取西凉,然则袁绍势力依旧最大!”
“刘备初定徐州,江东未定,比之我军尚有不足。”
“他若倒戈相攻,便能取地也不能守!”
“此举无异于饮鸩止渴,非秦瑱愿为之事!”
“其三,刘备所以得今日之势,全凭尊天子之令。”
“其麾下文武,无不是因此而从之。”
“今得天子下诏,刘备若不尊诏,其麾下必人心四散。”
“此乃自毁长城之举,刘备必不愿行!”
“有此三事,彧敢断言,刘备只会助我军,而不会攻我军。”
“若依奉先之言防备,一则分我军之兵,二则添刘备之忌。”
“如此不仅我军难以全力应对袁绍,也会引起刘备不满,再添两家之仇怨!”
他这种话语自然不能说服郭嘉,于是二人就因此争论了起来。
一场会上,他二人各执一词,谁也说服不了谁。
若是别人争执也就算了,老曹本人也有主见。
可荀彧和郭嘉都是股肱之臣,且说得都有道理,导致会议一度陷入了停滞。
无奈之下,曹操只得停下会议,让二人回去好生商议,再给出解决方案。
他本来觉得凭二人才智和交情,很快就能给出解决办法。
可一连几日,荀彧和郭嘉都未曾给出提议。
看着时间一步步朝着春天跨进,曹操心里也越发急躁。
见二人想不出办法,他给程昱写了封信,又私下召见了荀攸和贾诩二人。
不过他没想到的是,荀攸和贾诩二人意见同样相左!
荀攸的意见和荀彧几乎一致,他觉得现在随着他们夺取了西凉,对刘备来说最好的选择,就是趁机夺取荆州。
因为现在即便刘备倒戈相攻,也伤不到他们根基。
只要他们硬着头皮放弃中原,那最终的苦果就会落到刘备身上。
从战略上来说,刘备不该也不会对他们动手。
而贾诩意见与郭嘉类似,他觉得秦瑱此人行事历来出人意料,非常理可判断。
在这种大事面前,不要用人性去挑战自己的利益!
可以说,在面对刘备的问题上,荀彧、荀攸和郭嘉、贾诩泾渭分明的分成了两派。
这让本来犹疑不定的老曹越发犹豫,不知如何决断。
但就在这时,程昱的回信抵达了许昌,而回信上只有两句话道:
“明公所疑者,乃都城在后,易被刘备所袭。”
“即不能信彼等,何不先行迁都?”
这个提议对曹操来说可谓旱地惊雷,醍醐灌顶!
他突然反应了过来,现在形势变化如此,既然刘备不能信任,那为啥不先直接迁都?
如果将都城迁回长安,那只要夺取河东,他就能占据战略优势。
因为河东地形复杂,不像许县这般无险可守。
同样,只要能迁都长安,那刘备即便倒戈,他也不怕。
大不了直接撂挑子,把兵马撤到南阳,固守关口,这不就和之前荀攸提议的西进战略相符合么?
思来想去,曹操只觉此计越想越妙,索性也不再私下召集众人。
趁着天气还不错,便将麾下众臣再度邀入了府内。
这也就出现了现在众臣齐聚府内这一幕,曹操看完军报,直接询问众人能不能劝天子迁都。
而此议一处,在场臣属无一不眉头紧锁,埋头苦思。
独有荀彧沉默了一阵,缓缓抬起头看向曹操道:
“敢问司空,迁都之议乃何人对司空提起?”
曹操看他面色不对,便手捻胡须昂首回道:
“乃程仲德之言也,吾思许县本为临时都城。”
“昔日李傕郭汜尚在,雍凉不宁,长安不可为都。”
“而今既是雍凉已定,自当劝天子还于旧都。”
“如此,亦可免去刘备突袭我军之患,不知文若以为如何?”
然则他一说罢,荀彧脸色就是一沉道:
“若是袁绍即将兵临许县,迁都也无不可。”
“而今袁绍尚未起兵,刘备亦在东南,长安之地岂能比许县更利于为都?”
“眼下司空若提议迁都,天子安肯许之?”
荀彧担心的事情自然不是迁都这件事行不行,而是刘协会不会答应!
道理也很简单,别看现在曹操担心成这样。
可在刘协眼中,形势却是一片大好,于内曹操平定了雍凉,稳定了大局;于外,刘备这个征东将军也十分得力,忠心可用。
所以在对刘协而言,没有什么地方,比两家共同拱卫的许县更为安全。
而现在袁绍还没南下,曹操就提议迁都,刘协可能会答应么?
从政治影响上来说,曹操此举,无异于把刘协当场一家之物。
别说让刘协答应,光是说出此事,许昌朝局也会再度震荡。
彼时,将会有大量汉室忠臣跳出来反对老曹!
就凭老曹脾气,自然不会善罢甘休,定然开战。
冲突一旦起来,毫无疑问,将是天子一方颜面扫地。
这显然是汉室死忠荀彧所不想看到的局面。
故此,他一听到这个建议,便觉心中一凉。
但曹操岂是那等说话不经大脑之人,他早就想过荀彧的反应,当即冷笑道:
“此议吾却并非问天子愿不愿应,只问诸位此议可不可行?”
“而今袁绍将定河北,迟早定要南下。”
“我军现在若迁都长安,对局势是否有利?”
他这话意思就很明显了,现在刘协说得不算。
一旦局势有利于他们整体大势,无论刘协应不应,这事都得办。
如此说罢,他自是将目光扫向众人,直接越过了荀彧。
可众人面对他的目光,却都一阵沉默。
他们的目光,都看着荀彧的背影,没有一人说话。
荀彧坐在首位,背躬得老高,一双眸子看着曹操,眼中充满了乞求。
但他的眼神并没有任何用处,曹操见众人不语,便拍案道:
“吾与诸公畅谈国事,诸公何以一言不发,莫非另有隐情?”
如此一声喝出,在场众人都是一阵低头,唯有一人坐直了身子朗声道:
“依昭之见,司空此议正和我军之利,当可行之。”
此言一出,在场众人均是一惊,纷纷抬头望去。
却见说话的不是他人,正是曹操麾下河南尹——董昭。
https://www.lingdianksw8.cc/61052/61052019/51799350.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lingdianksw8.cc。零点看书手机版阅读网址:m.lingdianksw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