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大秦:从弃婴到千古一帝 > 第三百三十五章 今时不同往日了!

第三百三十五章 今时不同往日了!


如此思考,就已经落入了赵彻盘算的彀中。

        当然,这自然也是因为,赵彻给项氏一族,项梁所带来的压力。

        实在是太过巨大,导致他已经有些乱了方寸。

        如果没有赵彻带来这么大的压力,那以项梁之智,定然也能把所有的事情串联。

        而后想出最好的解决方式。

        对于项氏一族来说,最好的解决方式,绝不是起兵举事造反。

        这反而是要解决项氏一族的方式。

        此刻不管赵彻如何压迫,项氏一族只需要低头,再低头。

        赵彻没有在郡守府就杀了项梁,也就是因为,现在的项氏一族,还不是反贼。

        如果一直不是反贼,那赵彻要灭他们一族,终归是缺少了一些名义。

        当然,以赵彻的算计,想要师出有名,那也不是不行的。

        只是会多废一些心思。

        ……

        赵彻脑海中,拟定了一个大概的方针。

        有了顿若的情报,他确信项氏一族已经落入自己算计。

        此刻的赵彻,有了十足的把握,项氏一族,会带领当地所有贵族,起兵举事。

        如果再把响应项氏一族和楚地贵族的人马放进去。

        那人数,只会更多,如果情况到了最差的局面。

        那这一次,将不是一场小小的动乱,而会是一场大战。

        项羽、龙狙,恒楚这可谓是十足的豪华阵容。

        虽说现在他们还没有发迹,可他们之能为,并非发迹之后才有。

        而是他们先有了如此能为,日后才那般耀眼。

        所以如今赵彻要面对的他们,不是能力不足,只是名声还没有显现。

        想到这里,赵彻也是摩拳擦掌。

        能把这些历史上耀眼的星星狠狠踩在脚下,那也是莫大的荣耀。

        赵彻发令。

        第一条命令,让顿若带着自己的信物,以骠骑将军之名,即刻调集楚地所有的兵马来谒。

        战争已经是必然大势,赵彻要做的准备,已经足够,如今需要最后一步。

        调集兵马,主动出击,不给反贼半点喘息的机会。

        第二条命令,楚地即刻起,实行军管,有违令者,先斩后奏。

        一旦战争开始,需要避免对方因揭竿而起,对民间引起不必要的骚动。

        考虑对项氏一族和楚地贵族对此地的影响力不小,一旦号召,保不齐能有什么样的人响应。

        毕竟世间最难预料的,要求不过就是人心。

        第三条命令,号召楚地所有下乡的士子,把楚地实行军管的目的和现在楚地的情况告知他们。

        军管一旦开始实行,由这些士子,深入民间,去安抚民间情绪。

        三条命令一处,以会稽为中心,整个楚地,进入了高度戒备状态。

        前两条军令,这是不需要考量,令出便行的事情。

        只有第三条,是赵彻反复思考之后,才做下决定之事。

        这一条命令,关乎,影响的是,实际上不只是这一场战争结果。

        他还关乎战争结束之后,大秦未来的发展。

        因为说到底,江山就是实则,就是人民。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六国之覆灭,固然因为秦国之强大。

        但若是六国子民,人心所向,俱往一处。

        所有子民能与朝廷,同仇敌忾,上下一心。

        那秦国想灭六国任何一家,只怕都未必能做到。

        更遑论燃天下烽火,马踏六国而一统。

        说白了为什么六国会灭亡,因为六国该灭亡了。

        如果六国百姓在其之下,都能安居乐业,都能衣食无忧,又怎么会坐视六国覆灭。

        说到底,对于百姓来说,你国家灭亡与否,只是你的国家,而不是我的国家。

        对于我老百姓来说,无非就是换个皇帝,这是什么有所谓的大事吗?

        不是。

        而大秦士子下乡,所有宣扬之事,就是强化这些民众已经做了,但是还没有意识的事情。

        士子下乡教学,普及教育,此事看似渺小,实则对于大秦的长久发展,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所在。

        每一个士子,虽说都想报效国家,都想高居庙堂。

        但事实上,因为他们是饱读圣贤书的士子,所以更清楚,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而书中道理,让其中大多数士子,都有极为正直的价值观。

        对于他们而言,他们能接受下乡,能明白自己所作所为的价值和意义。

        所以即便是在乡野之中,他们也依旧能奉行自己圣贤之道。

        长久以来,基本上每一个到了乡下的士子,都累计了不少的人望。

        即便是地区不同,但是人心都是一般,百姓虽然不懂天下归属大势。

        但他们同样能明白,什么样的日子,才是好日子。

        故国对于他们一部人而言,可能有些情怀。

        可六国将灭的时候,无不是苍生涂涂,在那样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国家生活。

        说到底,又能剩下几分情怀而言。

        大秦铁骑踏平了他们的国,但他们其中不少人,当时早就没有了家。

        那再没了国又有什么大碍?

        相反,大秦建立之后,天下再无战火,百姓日子虽虽说没有马上变好。

        但起码也没有更坏,那这对于百姓而言。

        国,是你们帝皇家的国,而非百姓之国,这样的国,灭了也就灭了。

        如今所谓的故国势力,你们要复国,那于我百姓有什么关系?

        难道复国成功,我们就能不受压迫了?

        再说如今状况,这一群读书人,不受他们一分一厘,免费教导他们学识

        教导他们大秦律法,如果有需要的时候,搬出来,能避免被无端迫害。

        同时这一群读书人带来的学识,让他们懂了更多,最简单的一个耕种工具的改善,就让他们省了不知道多少力气。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闭老百姓,也是真的感怀这群士子的作为。

        而这样的事情,发生在大秦天下,几乎是每个地方。

        一个士子,可能最多只能影响一个村落,看起来不起眼,非常渺小。

        可把这些所有的村子加起来,那可就是大秦的整个天下了。

        这是非常必要的一步,这群士子,是保证战争开始之后,楚地民间安定,最关键的因素。

        至于楚地的官员,赵彻自然是没有半点信任而言。

        虽说来到这里,只是缉拿了八成入狱,但这不带变,剩下的那两成,就是没有问题的。

        只是相对来说,这两成人,还能恪尽职守,可以暂时留着。

        而且会稽的所有政务,绝对也不简单,就算有赵彻带来的士子顶替,但终究还是需要有本地官员,很多事务,才能进行。

        还有就是,因为殷通为首的这群会稽官员之前的作为,已经败光了楚地百姓的信任。

        百姓对于官服人员,没有半分的信任。

        所以如果让官员去安抚百姓,那百姓只会认为,这他们遭受蒙骗。

        一念起,万念起,百姓一旦压制不住暴乱,那将会成为大问题。

        因为百姓的暴乱,对于造反的人来说,是最好的辅助。

        17他们不需要安抚百姓,只需要借此谋利。

        都赵彻不同,百姓一旦暴乱,他不能不管,这是大秦的子民,他是大秦的公子。

        他都不管民众的话,此事一旦传出,大秦民心散尽。

        那可是比楚地贵族造反,要严重的多的大事。

        大秦很可能因此,一夕崩塌。

        而天下借此响应楚地号召者,只怕也会越来越多。

        那是赵彻不可能放任出现的情况。

        说着是哪怕六国再起,大不了再灭一次六国。

        但如果说真的走到那个局面,那天下干戈再起,生民再次陷入水火。

        那才是真正的罪孽,即便赵彻自信能再次平定,中间又需要多少人的性命来填。

        自古常言,一将功成万骨枯,可那终究是没有别路可寻的局面下,必须有人承担这一些血债。

        而今,还没有到那样的局面。

        赵彻不会让大秦子民,轻易再陷火海!


  https://www.lingdianksw8.cc/63268/63268007/65851116.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lingdianksw8.cc。零点看书手机版阅读网址:m.lingdianksw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