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唐门师姐在大唐 > 第三十四章 端午佳节

第三十四章 端午佳节


  会馆,原本应该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产物,如果没有唐一笑突然横插一脚的话,最早出现的时间应该是在明朝,北京的芜湖会馆才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会馆,而不是出现在开元二十八年的东都洛阳。
  唐一笑将开业的日子,定在了五月初六,也就是端午佳节之后,算是蹭了个热度。
  早在端午节的一周之前,唐一笑就开始了铺天盖地的宣传,挂条幅,发传单,洒优惠券,还花了大价钱把会馆的特色和优势印成了小册子,附着一块带着奇特花纹的铁牌,送去了全洛阳有头有脸的人物府上,而这些在唐朝人看起来十分新奇的玩意,一时间,又是掀起了疯狂的热议。
  “听说了吗?一/品楼要改名字,叫摘星、摘星会馆了!”
  “不是吧老王,你是不是好几天都没出门了?这消息也太过时了吧!现在全城都传遍了,说是大都督和刺史大人亲自派人给各个官员和员外送的帖子,不知道到时候得是多大的场面哩!”
  ……
  “诶老张,你抢到了吗?抢到了吗?”
  “抢到了,我抢到了!”
  “你抢到多少钱?”
  “嘿嘿……”老张露出了略微腼腆的笑容,“二百文。”
  “不是吧,我才抢到五十文!”
  “老刘,你抢到五十文就知足吧,我听说绸布庄的陈掌柜才抢到五文钱,差点没当场哭出来!”
  “哈哈哈……”
  不要误会,这里并不是大宗抢劫事件的案发现场,事情的起源在于,南市一品摘星楼的大掌柜唐一笑为了庆贺端午佳节,做了许多张不同面额的“优惠券”,说是在南市的一品摘星楼开业的半个月之内拿着这“优惠券”去,就能减免优惠券上的面额,顿时引起了无数百姓的疯抢。
  其实若是一般的店铺搞出这样的活动,他们可能会觉得新鲜,但是绝对不会如此疯狂,可谁让发出这种“优惠券”的地方是一/品楼呢?现在一/品楼可以说是全洛阳的新贵,层出不穷的炒菜,让人拍案叫绝的招牌菜,更别说还有让洛阳的大人们都大打出手的牡丹宴,能在一/品楼吃上一回,那可真是够夸口个把月的了。
  唐一笑费尽了心思,才算让热度没有因为一/品楼的“搬家”而过多地消退,而直到端午节到来,唐一笑才算是从紧锣密鼓的宣传和准备中缓过一口气来。
  ……
  七天之后,五月初五,端午佳节
  “大都督,今天可是端午佳节,您这穿得也实在是太寒掺了点吧,怎么说您也是御赐的河南道行军大都督,置办几身衣服的闲钱总还是有的吧,实在不成,唐某出钱,给大都督置办两身,还能换着穿,怎么样?”
  唐一笑的半张脸都藏在面具后头,可这话里面打趣揶揄的意味却是怎么都藏不住的,显然这些日子也实在是忙坏了,找个能喘气的功夫可真不容易。
  “哈哈!唐掌柜的富裕程度,胡某人还是知道的,不过你可别小看了我这件衣服,这可是从高密郡托人带过来的,正经的大师级手笔!”
  唐一笑听他说得厉害,忙又去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就是普通的麻布衫,和平头百姓穿得是一点不差,倒也不是唐一笑故意说的“寒掺”,但也绝对称不上是大师级手笔。
  “唐某眼拙,实在辨认不出这是出自哪位大师手上,劳烦大都督稍稍透露一二?”
  唐一笑笃定了他是故意打趣她,报刚才她的调戏之仇,她就不信,一件麻布衫,非丝非稠,还真能是什么大师的手笔?
  “杜漫新杜大师,你总听说过吧。”
  “杜漫新……”唐一笑嘴里念叨着,一边无意识地答话,“听说过……在哪儿听过来着?”
  那边胡不归已经忍不住哈哈大笑,“你们唐门的情报工作做得不错啊,连我娘的名字都听过,哈哈哈……”
  这时唐一笑才突然想起来,胡不归母亲的名字正是叫杜漫新!
  一时间,只觉得好气又好笑。
  可仔细想想,唐一笑又有些笑不出来。可能是前些日子神经绷得太紧,今天和胡不归来游春时,说话就变得太过随意,也不知道胡不归是否是存了试探的心思。一直以来,唐一笑都有意识地告诫自己,可以外松内紧,切勿交浅言深,可直到现在她才发现,她实在是和他走得太近了些,连本该有的戒备都放下了。
  “唉,你总是想得太多,我其实当你是朋友的。”
  胡不归叹了口气,不似方才那般开朗,眼睑低垂,脚下的每一步都走得沉稳有力,身形也是高大挺拔,可唐一笑却是看得清楚,这一刻,胡不归很疲惫,也很寂寞。
  “我在陇右待了二十五年,生在大漠,也长在大漠,直到两年前,我才奉旨来了这儿,陪我来的,只有我的十二个亲兵……在洛阳,我没有一个朋友,只有希望我留在这儿的,和不希望我留在这儿的。唐一笑,我当你是朋友的。”
  或许是大漠的漫长时光让胡不归说话太过直接,有或许是这两年在洛阳的勾心斗角、争权夺利让他精通语言的艺术,反复的这两句话,竟像是两记重锤,狠狠地敲在了唐一笑的心上。
  她想,他真狡猾,明明上一秒还想着要对他竖起戒备,可下一秒就有了想要和他一诉衷肠的冲动,偏偏他只是说了两句话而已。
  “只希望日后,你莫要骂我不够朋友才好……”想了想,唐一笑突然笑道,“其实有我这个朋友,也并非一点好处都没有,最起码你从此不必担心,麻烦不来找你了。”
  ……
  唐一笑站在洛水旁,看着这绕堤的绿柳,还有往来无数的行人,和胡不归随意地说着话,心里却在想,此时南方的河面上,定然是千舟齐发,百舸争流的浩大场面吧,可惜自己今年是看不见了,不过看不到声势浩大的赛舟,能来踏柳也是不错的。
  在北方,端午节赛舟的规模是远远也赶不上南方的,一是因为北方不似南方那般水系丰富,江河湖泊连成一片,因此能够负担大规模赛舟的大河并不多。第二则是因为,黄河的水文特点与长江不同,黄河虽然是我国第二大河,但含沙量大,不少地方都形成了地上悬河,很难行船,尤其是现在并非黄河的丰水期,自然不足以支撑数目过多的赛舟。
  当然,虽然不能赛舟,但借黄河与运河连通之便来祭祀祖先还是可行的,不过今年也不同以往,洛水上却是一艘船都不见。
  “我听人说,约是十天前,陕郡太守韦坚曾上疏朝廷,说今年夏至之后,一定会有一场极大规模的水患,朝廷应立即征调大量军力、民力,修复河道,提前构筑堤坝,否则轻则行船有失,重则可能有水淹长安之危,没想到反对的人竟然会是皇帝,而最大的支持者则是李林甫。”
  唐一笑和胡不归避开了人群,往人烟稀少的洛阳远郊走去,而看着洛河的水面上干干净净,一艘行船也无,唐一笑却是说了一段看似毫不相关的话。
  “陛下反对,我是一点都不奇怪,可李林甫为什么支持,我也是一点都想不明白。”
  “韦大人上书说,两京地区的天气甚是异常,自入春以来,不曾见过一滴雨水,又和寻常春旱不同,却是和贞观十一年的那次水患的征兆完全一致。那次水患,洛水泛溢,直接淹没了半个洛阳城,相邻各州郡皆是难以幸免,可谓是震惊天下。而那次水患之后,太宗大规模整修洛水河道,洛阳今后的安全才得以保证,也正是因为这样,韦大人并不担心洛阳的安危,而是担心西都长安,这才一连上了十七道奏疏,希望皇帝暂移东都,实在是耿耿忠心,可惜……”
  “可惜什么?”
  唐一笑不愿再说,只是翻了个白眼,“刚才不知是哪个说,‘陛下反对,我是一点都不奇怪’,你这心里头比我明白,倒叫我来说,真是狡猾之极。”
  唐一笑究竟“可惜”的是什么,两个人心里头都清楚,只是有些话不能拿到面上来说罢了,点到为止。
  其实也不难想,韦坚本是一片忠君爱国之心,希望能够防患于未然,并且最大限度地保全皇帝的安全,可惜的是,皇帝并不领他这个情,因为当下的形势,皇帝是绝对不能也不敢离开长安的。
  首先,唐朝历代皇帝所依靠的终极力量和最坚实的后盾,都来自于关陇集团,或者我们可以把太原和长安称之为皇帝的大本营,在现在这个正是多方力量互相角逐争斗的时候,皇帝怎么敢离开自己的大本营呢?虽然孙思邈的出现,使目前佛道之争变得看似平静,可所有人都心知肚明,佛门从来都没有放弃过对国运的争夺,只不过佛门内部也有分歧罢了。
  佛门之中,有的人认为李隆基并非无药可救,希望能将李隆基拉拢到佛门这一边来,或者一力压制道门,希望李隆基在绝对力量面前向佛门低头,那么佛门将会迎来一个空前的盛世;而也有的人认为,李隆基实在是顽固不化,应该放弃他,转向其他的皇子、王爷,从他们之中挑选出佛门争夺国运的人选,再找一个合适的机会让李隆基退位。
  因此,韦坚的“暂移东都”的提议,触犯了皇帝的根本利益,自然只能变成了“可惜”。
  第二,按照惯例,皇帝如果移驾东都,那么就该留太子在西都镇守,而这个想法显然不在皇帝的考虑范围内。太子李亨如今羽翼未丰,在长安更是势单力孤,不足以和李党相争,若是被佛门抓住这个机会,动些手脚,甚至直接将太子斩落马下,再想找一个能够和李亨媲美的,恐怕就很难了。
  这两点理由,都使得皇帝根本就不可能同意韦坚“暂移东都”的提议,何况虽然自古便有“八水绕长安”之说,但从未发生过大规模的水患,决口之地也向来不在长安,而皇帝也曾召来太史局问过,太史局也称今年必定风调雨顺,不会有洪灾水患之危。
  原本韦坚也是一片好意,提前预防也是有备无患,可惜的是于政局无益,所以只能被皇帝怒斥驳回,灰头土脸。


  https://www.lingdianksw8.cc/63958/63958032/49830303.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lingdianksw8.cc。零点看书手机版阅读网址:m.lingdianksw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