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大明公务员 > 第十二章风言风语

第十二章风言风语


  大明公务员第十二章风言风语第十二章风言风语
  在南京的作用之下,何夕想要谋朝篡位的风声传遍了北京城。
  但是何夕根本没有怎么注意。他注意的点在北京报纸上。
  北京的报纸发展逊色于南京,但是这一两年增长很快。何夕估计已经能与南京方面的报纸平分秋色。再过两三年,会成为第一大报业中心。
  原因无他,就在于识字率。
  之前北京报纸发展不起来,就是因为北京识字的人,远远少于南京。
  南方的父母都会先送子女上学读书,即便没有什么成就,也识字。而北京的荒凉,百姓积蓄少,自然没有这个习惯。但是有强制推行教育的何夕。更有军中一直开战扫盲教育。
  识字率的提升,也让报纸覆盖率与规模更大。
  这样发展下去,当北京识字率超过了南京。北京的报业超过南京,也就指日可待了。
  何夕不在乎这些谣言,但并不是没有处理。
  最好的处理办法就是冷处理。用其他消息覆盖掉这个消息。
  何夕而今也不用其他消息就能覆盖。盖因何夕对这一篇文章寄以厚望。
  先有启蒙教育,后有民主革命的。
  何夕因为做事的缘故,其实是相反的。很多事情实践做到了理论前面了。
  何夕也知道,很多事情,不是他一个人做的。需要更多人的支持,他喜欢他这一篇文章,成为一个启蒙运动的开端,让很多的人去理论,去商讨。才能让民意代替天意深入人心。
  一旦这个成为社会共识。很多事情就不需要何夕自己去做了。
  只是这个议题太过宏大了。一开始几乎没有人敢在报纸上发表意见。ap.
  何夕只能自己出手,用笔名发表意见,然后另一个笔名反驳,造成左右互搏的样子。很快就引入了很多人卷了进去。这种争辩的气氛也就起来了。
  具体的议题,有这样几个。
  第一,那就是天心与民心的关系。民心即天心吗?
  第二,民意该以什么样的途径体现出来。
  第三,议会制度与学校制度之间传承与利弊。
  等等。
  一时间,无数读书人在报纸上发问。甚至街头巷尾也都有了议论之声。与南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何夕在北京,就怕别人不议论。每当看到好文章,就留意姓名。至于很多人怕被报复写得都是笔名,但是对何夕来说,这些马甲毫无用处。
  小样,我还能不知道你是谁吗?
  而南京上层对北京的事情议论纷纷,各有感怀,但是在南京主要的报纸上,根本没有一点体现。好像没有人知道北京发生的事情一样。
  在这样的议论之下,何夕想要篡位的消息被按下去了。
  而这个过程之中,何夕发现皇宫中,也就是朱雄英也出手了。将这个消息给封锁住。
  朱雄英虽然知道,他与何夕迟早有一天矛盾爆发,但是双方都不想是这个时候。
  何夕想要由此引发一场新的百家争鸣,但是不知道何夕见识太多,见过后世很多理论,但是面对这些人乱七八糟的议论,总觉得没有超出儒学的藩篱。很多人也不过是何夕的支持者而已。没有什么新意。更没有什么开宗立派的大人物。
  何夕心中暗道:「看来,等人才长出来,还需要一段时间。」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成长周期是很长的。何夕在南京国子监中培养出来的学生,其实都是半路出家,他们的根底是从儒学那边打基础的。与何夕学说有关联,但是并不多。
  何夕真正推广教育,从娃娃开始学习何夕的新学。
  其实就是在辽东之后了。甚至河北这些年才开始推广。而等一个从小学习了何夕的课程,然后经历过很多事情,一步步成长为大家。大概在三四十岁之后,那个时候,才算是思想成熟,海纳百川,有了自己的发挥。
  虽然承认这个世界有天才,但是大多数人都是这样的。
  有人问,中国什么时候有诺贝尔奖,答案就在这里面,中国教育正常是在八十年代,等八十年代那一批人工作几十年,到达自己的巅峰,产出自己诺贝尔奖级别成就,剩下就是等。等有寿命等到诺贝尔奖排到他。
  这还是不带歧视的情况下。
  所以何夕期盼能够真正产生出本民族的政治思想精华,而不是自己从后世照搬。需要等二三十年后了。
  何夕为什么期盼这样的人才出现。因为只有这样的人才出现了,何夕才算是确保大明走上一条崭新的道路,至于走到什么地步,只能相信后人了。
  ------
  经过一系列的酝酿与发挥。
  会议第一次开会的时间终于到了。
  好在北京城一直在大兴土木,虽然随着北京城营造收尾,渐渐减少,但是并没有完全终结。在很短的时间之内,改造出一处议院,也是很简单的事情。
  这一次,是第一次议会开会。
  有第一军中的仪仗团来保护会场,这些人其实就是之前大汉将军,本来是属于锦衣卫的。而今进行剥离了。锦衣卫是单独隶属皇帝的情报机构,将锦衣卫之中的暴力机构给剥离了。
  锦衣卫需要武力的时候,可以调动军队。但是锦衣卫不能单独拥有武力,也就是成建制的军队了。
  而今这一次来的人相当不少。
  几乎在京三品官以上的人都来了。而议员们也都到了。
  本来何夕还想设计一些名额之类的。但是想向,第一次就不要搞那么多东西了。只要能出起十万元购买国债的人都可以成为议员。不过这个门槛可不低。
  十万元,这并不是一个小数目。
  虽然国债是会还的。本身也是有价值的。但是而今北京并没有什么国债交易市场。国债出手并不是很容易的。十万元长期被占用,对很多人来说,也是不可能承受的。
  因为时间的关系。
  议院并没有修建多好,甚至还处于半完成状态。是露天的。
  毕竟何夕在规划北京城的时候,并没有规划议院。议院这个办法,也是一步步走到这里的。而且议院规模很大,最少要容纳上千人落座。
  其实古代并非没有容纳上千人的场合。
  毕竟三大殿,容纳几百人开会,甚至更多完全没有问题的。
  但是不可以的。
  因为规格的问题,三大殿在皇宫之中,属于那种皇帝出大事了。登基娶妻等大事,才能打开用的。根本不可能用这种办法来盖议院。更不要说,议院与三大殿完全不一样。
  仓促之间,也没有什么好的建筑方案。
  虽然说,而今有水泥,钢筋了。有能力营造一些建筑奇观了。
  但是何夕没有在这方面下功夫,很多工匠虽然用了新材料,但是本质上是用得还是老工艺,改进的地方自然是有的。但是这种容纳一两千人的会场,实在是他们没有想过的。
  毕竟之前,如此大规模的会场,其实就是御门听政。那些文武百官都是露天站着的。
  而何夕却知道,御门听政一般的会议都是礼仪性的,但是未来的会议有太多利益之争了。今后吵上好几天都搞不明白的会,不知道有多少。
  自然不能露天了。
  于是,就坚决的要修建一座会场。
  如此一来,这真正的会场修建好,要很长一段时间。不过,他们更需要的是技术上的突破了。还有在设计思路上,必须进行新的开拓,否则这个会场,不知道要修到什么时候了。
  现在,这些人先在露天开会吧。


  https://www.lingdianksw8.cc/65140/65140760/135740523.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lingdianksw8.cc。零点看书手机版阅读网址:m.lingdianksw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