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第15章 俊秀五道峡2
三
穿山而出,和入口一般,溶洞的出口,亦在半山腰间。洞前平台上,一条钢索横空而下,系住对岸楚寨峰。一心寻求刺激的年轻人,竞相乘坐滑索,如一道闪电,尖啸着划空疾驰而下,像当年寻玉的卞和攀绳援藤飞跃在此山与彼峰之间。
传说,五道峡是卞和寻得和氏璧之地,一道峡至五道峡的沟沟岭岭,都留下过他疲惫孤独的茕茕身影。那时这里没有路。路是卞和与后人趟出来的。卞和不仅历经献玉之灾,两次三番,削足断腿。寻玉的过程,也充满无比艰辛与苦难。和氏璧不过是一块凝聚了天地日月精华的石头,卞和的心血和汗水,才是它成为名动天下美玉的根本。
与胆敢滑到对峰的年轻人相比,我自然更敬佩卞和。勇气和无畏可嘉,但没有理智的无畏,换个名词就是鲁莽,或者冒险。卞和显然是智慧的,更是崇高的。千辛万苦地寻玉,执着,坚韧,慧眼,灵气,一样都不可少。寻玉之后,又舍身献给国家,大爱无私。换作我,早就拿美玉换钱去了。
和氏璧终归下落不明,湮灭于岁月的烟尘,让历史为玉好一阵遗憾难过。玉的出处五道峡却光芒四射,八方客来。
下峰顺路前行,漱玉瀑像一道飞舞的银练自峰岩石隙中暗涌而出,迎面急坠直下,跌入溪涧,雄伟气势,不逊“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庐山瀑布。五道峡之秀,与庐山三分相近,山占三分,水占三分,余下四分,溶洞林木平分秋色。十里五峡之内,玉女瀑,慢玉瀑,玉龙瀑,不老泉,落玉瀑等五泉六瀑,穿岩过岭,越涧飞石,汇入一条自峡谷深处浅吟低唱而出的溪水之中,缠缠绵绵,辗转逶迤,不绝于峡。
走进五道峡,水就是绕不开的“路”,绕着山,缠着石,像一根飘逸的丝带,银白透亮,忽左忽右,与荆山楚壑纠缠了千年万年,至今仍苦苦斯守,用情极深。新修的这些路,这些桥,这些悬于峭壁的当代栈道,反而像钟情于山水的倾慕者,跟着山,随着水,不离不弃,逢隘开路,遇壑架桥,什么都阻拦不住追随的步伐。
路和桥的上面,印着追随者的脚印,反反复复,一行叠着一行,已看不清大小多少。就像雪地上行走,最初三两个人,尚能留下完整的脚印。走的人多了,踏出一片平整的雪地,就什么也看不见了。
漱玉瀑之后,越过楚风苑、引玉桥一路行去,路势平缓中,渐入二道峡,山势陡峭险峻一如之前,峡谷转折回旋露出浅滩溪水。“潺湲如喷玉。杂芳被阴岸,坠露方消绿。”自此至四道峡,随时都可以亲近明澈溪水。若是浓夏,褪去鞋袜和矜持,踏入溪中,清凉爽快透肌沁心。进五道峡,最美的就是回归山水、亲近自然的那份畅快。现代社会发展太快,城市开疆拓土与立体化建设的速度,远超历史与人们想象。住厌了生硬冰冷的楼房,见腻了车水马龙的喧嚣,困在围城中的身心,憋屈和厌倦无形滋长,浓郁热烈的乡愁和山水恋情自然衍生。在五道峡,就可以把身心安放进山水,与草木同呼共吸,零距离与花草、树木、溪水肌肤相亲,洗涤一身困顿、倦乏和心里那份难言的累。
路与溪水在茂密树木掩映下,仿若一对浓情蜜意的小恋人,相互依偎着、缠绵着向峡谷深处挺进,旁若无人。溪水顽皮,是那个俏丽又略略任性的女生,忽儿挽臂相依,亲密无间;忽儿又跑向远处山林,去看一朵花开。一会儿绕着那棵巨树旋上几圈,转得老杨树双眼昏花,不知所措;一会儿又悄悄躲进一方山石的背后,再笑盈盈地从石上滑下……路始终稳中有变地默契配合着,有时扶她一下,有时拉她一把,更多的时候,就远远地站在那儿笑,像我们每个在五道峡里卸下了身心重负的人,心里只有幸福和甜蜜。
玉女瀑、慢玉瀑、不老泉、暖玉泉交替悬挂在一路而前的峡谷里,有的身段婀娜窈窕,有的仿若匹帛白练,有的在青枝绿叶间若隐若现,有的在路边悬崖上轻轻地流淌,一伸手,就可以掬一捧,尝尝山泉的清凉和甘甜。说真话,如果不是这些瀑,这些泉,这些缠缠绵绵不离不弃的清澈流溪,走着还真有点累和乏味。偶尔偷懒,想在林下小憩,一道悬泉又引诱得人趋之若鹜。我就想,荆楚那么多山,怎么唯独这里的泉瀑如此之多?难道真像传说的那样,是山天在此养玉?卞和寻得的和氏璧,真就出自五道峡的落玉潭里?
泉水轰鸣渐闻中,一个转折,身影从岩石突出的山嘴转出来,就赫然看见了落玉瀑。她从峡谷尽头两山合拢的山崖间飞涌而出,似乎每一滴水都抑制不住奔流的激情,用尽积蓄了一生的力量和生命之重,冲出山崖绝壁,就此完成生命的壮丽。那气概,像狼牙山纵身一跃的五壮士,心无杂念地把生命交付给这山,这地,这家国。
与漱玉瀑相比,落玉瀑落差不大,也就五六米之悬,但气势更雄伟磅礴,飞珠溅玉,声振幽谷。那些竞相奔涌而落的流水不顾一切地轰然砸向坚硬的岩石,砸向碧绿的深潭,碰撞,冲击,激荡,又扬起如雨飞雾,远远的散开,几十米之外,水烟雾气弥漫飘荡,难以近人。传说,潭中原有千年滋养的璞玉一方,卞和历经艰辛,终于日暮凤落之时觅得,后成和氏璧,传颂天下。我无力考证故事的真实性,但镶嵌在这方山谷间的碧绿深潭,何尝不就是一方晶莹碧玉呢?
为方便人们观赏,山崖的一侧,建有一座观瀑亭,木栏木柱,远远观瀑观潭,可揽全貌之余,天凉之日,亦可免去湿身之虞。正应了唐代诗人张九龄的《故刑部李尚书荆谷山集会》之句:“结宇倚青壁,疏泉喷碧潭。”
四
至此,绵延十余里的一脉清泉,在落玉瀑飞散的水汽中留下不尽的余味,但五道峡的俊秀,可圈可点的事物,依然一言难尽。往往,来时惊诧于山水秀美,目不暇接,许多景色与厚重滋味,都不及一一品味。从五道峡原路返回,那些浓淡不一的人文痕迹,那些传说中的荆楚故事,和那些根植于荆楚大地的珍贵草木、飘荡在山水之间的楚风古韵,些许倦意中走走看看,也不失为一分提神风味。
落玉瀑对面空中,横着一条新建不久的玻璃桥,一端搭着荆山,一端搭着楚峰,壮观透明,在半空中明亮的展示着现代景区的人为力量。这是人的习惯,老想着改变自然,让山变得更俊,景变得更美,从古时修亭筑楼、摩崖石刻,到今天在山顶架桥、谷底筑路,从未消停。我不想过于述说这个当代时兴的游览项目,除了惊险与刺激,玻璃桥的人文价值,或许,千百年之后,如果它还存在,当或是了不起的古迹。而现在,它给我的感觉是,挑战恐高人的勇气。我不恐高,张家界那高悬孤峰上的玻璃栈道,都轻松走过,这座悬空最高128米,长198米的玻璃桥,小菜一碟。
从玻璃桥上下来,人差不多都有些倦怠,似乎峡游完了,精力兴趣也都随之消退。我也如此,选择了从峰顶坐旱滑下山。屁股上垫块厚帆布,顺着山间弯曲滑道一溜到底,轻松快捷,一下子就滑回四道峡,像小时候在山野滑草溜冰,凭添几多情趣。
四道峡的风情,照玉壁最有意味。这堵光滑如镜的石壁,似乎映得出每个从它面前经过的身影,颀长的,丰腴的,瘦小的,健壮的……无须不文明的镌刻“xx到此一游”的文字,就能留下自己旅游五道峡的萍踪侠影。如果对卞和寻玉的历史故事有兴趣,还能从天光镜影中,瞥见当年卞和抱玉而归时的隐约身影。
从落玉瀑得玉而归,卞和当然兴奋,曾经极度的劳累、疲乏、失望、低落、消沉都一扫而光,满心欣喜中,多年寻玉而略显佝偻的身子轻快而敏捷,一晃而过。照玉壁光敏感应,用千分之一的快门速度,照出了那个人,还有那块璞玉。
与此壁相反,再往前返,在二道峡,有一处状若飞鹰的巨大崖壁,留下的是卞和献玉的酸楚故事。传说两次献玉无果后,断腿失足的卞和曾怀抱璞玉在此岩痛哭,数日不绝,直到哭声“打动”文王,派人取回宝玉,琢成和氏璧。“抱玉岩”由此成为五道峡最让人铭记,也最让人伤感的地方。胡曾入山,也无限感慨:“抱玉岩前桂叶稠,碧谿寒水至今流。空山落日猿声叫,疑是荆人哭未休。”
这位以关心民生疾苦、针砭暴政权臣著称的唐代诗人,大概也是同情卞和的遭遇的。隔着千里山水,隔着几个世纪,卞和的哭声犹自让他惆怅和感伤。
再往回走,那些钉着写有树木名称木牌的树,和那些散落其间的花草,在路边招摇。有的伸展枝叶,牵一下衣角;有的横生一枝,拦住去路,仿佛成心挽留似的。五道峡最珍贵的树木,是三道峡内的香果树,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再有就是金丝楠木,仿若隐士,藏身于众多珍贵树木的峡内。传闻,还有人发现了“鸽子”树,不知真假。此峡与神龙架近邻,有珙桐生长,一点也不奇怪。
回说卞和。屹立二道峡内以楚厉王、武王、文王命名的三座山峰,与卞和峰,作为历史典故的人文附会,以山水的真实,衔接着卞和寻玉献玉的生动故事,让这段朦胧的历史,披上了几许浪漫而贴切的色彩。
记得30多年前第一次到五道峡,我像这里的山水一样,芳华初裎,自然,本真,带着原始的懵懂与羞涩。从悬崖峭壁间的荆棘小路与两根圆木并连的栈道上一路艰辛地爬到厉王峰时,腿肚子都打颤了,仰望这座雄峙伟岳、霸气冲天的山峰,似乎再没劲往前行了。据《韩非子·和氏》记载,卞和从峡中寻得玉璞后,无私献给楚厉王,玉工却认为只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厉王乃以欺君之罪下令砍掉卞和左脚。武王继位后,卞和再献,玉工仍然鉴定是普通石头,结果卞和又失右足。每读至此,我都觉得世道不公,卞和不幸。之所以如此,不完全是两位楚王昏庸无能,那玉工,实在不专业,没本事。放着一块旷世奇玉,有眼无珠。
武王峰比厉王峰雄浑,一旁还紧傍着邓曼峰,那是武王的夫人,能文能武,为楚国强盛起到了重要作用。历史上,武王是个有作为的君王,带领楚国由弱变强。不过对卞和来说,文王才是贤君。二道峡尽头那两座彼此相对的山峰,一大一小,一高一矮,一雄一弱,算是一种呼应,也可看作君王与草民的区别。
卞和最终完成了献玉之志,文王与卞和也在五道峡的山水中,伫立成两座拟人化的山峰。
五
去得次数多了,这两年不再去五道峡了,听最近去过的朋友说,“光猪跑”“楚韵戏”等一些时兴的和带传统楚风荆韵的活动,以一种与山水、与旅游、与典故、与时代相适应的形式,在幽静而深邃的峡内悄然兴起。山水的宁静是打破了,但一种新的人文风情却也在峡内开始飘逸。
一方水土,养育了一方人民。反过来,山水也需要人文滋养,不然,名山大川就没了底蕴。五道峡之美,在山水,在自然,也在故事,在创新。
https://www.lingdianksw8.cc/65164/65164695/64027438.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lingdianksw8.cc。零点看书手机版阅读网址:m.lingdianksw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