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乡关峥嵘 > 第5章 第04章 神奇尧治河

第5章 第04章 神奇尧治河


如果,厌倦了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都市生活,或者心烦意躁六神不宁在哪里都感到莫名的烦恼,甚至忐忑和不安,那么,到这里来,融入湛蓝湛蓝天空下的山、水、树、石,以及它们组合的这片景致,一切都会改变。

        一条河的昔与今

        通往山里的路开阔平坦,沿着峡谷与河流蜿蜒。一路随处可见开天辟地、愚公移山的痕迹。那些人工凿出的巨大的隧洞,穿越一座座厚实山体,串联起一截一截的柏油公路。此时,进山的路上,我就在听洪波局长讲述路边峡谷里这条河的过去。

        昔年,这条峡谷里,唯一能够自由通行的,就是这条尧治河的水。除此,就是那些长有翅膀的鸟。鸟是这世界上真正自由的动物,山,还有河,都阻隔不了它的到达。人类羡慕和向往,发明了飞机。时间在机翼下压缩,人像鸟一样,从一座山到另一座山之间,也有了飞行距离。山峰、河流、荆棘和落后阻隔住人们行走的脚步,却阻隔不了人的思想与智慧。就像尧治河,蛮荒与闭塞,贫穷与落后,都阻止不了一座村追求美好,奔向富裕。

        小河在谷底奔流,蛇一样自由地畅行无阻。谷里荆棘太多,草木参天,尧帝治河的痕迹,早已淹没在时光之中。飞在天空的鸟,看不清河的踪迹。即使目光犀利的鹰,也无法透过密密伸展在河流上方的杂草和树木枝叶,雷达般锁定河中某一条肥硕欢游的鱼。它们的食谱中,这条河的鱼,早已排除在外。谷底里没有路,羊肠小道也难以抵达。山里的人出行,只能走山岭。相对困难和险阻更多的河谷,峰岭上的路还算从容。至少,它可以曲折忐忑地连通每个农家至学校的路。洪波少年时就无数次走在这样的路上,几十里的山路,一批又一批十来岁的孩子,一走就是日落月升。

        车停在创业园一侧的尧治河党员干部培训基地。时间局促,我们省略了许多沿河行走的美好,选择由此开始丈量这方美丽山水。这是现代尧治河景区的核心,也是尧治河精神的发祥之地,教育意义更为浓厚。锦秀的自然风光中,飘扬着尧帝父子治山治水的历史遗风,留下了三十多年前尧治河人艰苦创业的昂扬姿态。那些写实过去的静态场景,复原了曾经热火朝天的豪迈与艰辛。那些肩挑背驮的雕塑,张扬着奋进的力量与斗志。创业之初,尧治河人就是靠着一股拼命摆脱贫穷的狠劲,攀悬崖,走绝壁,用力气和坚韧,拼出了尧治河人的团结与不屈,开辟了出山的道路与美好前景。

        沿着这条河,他们在悬崖绝壁间修筑了二座水电站和多座水库。每一座,都是精神和力量的凝聚。时光沉淀,现在,这些略显苍老的电站和水库,以不同形态的钢筋混凝土大坝,立成这条河的一道道独特景致,拦出一个个风姿妖娆的湖池,眸子般明丽。

        因了这些湖,尧治河的山,更加妩媚、秀丽、灵动,仿佛嵌上了一颗颗晶莹的绿宝石,动荡起满山遍野的眼波。

        站在坝前,面对那些凝固的劳动姿态,所有的人都感慨和感动。那样艰苦的条件,那样落后的生产力,一群人在一个人的带领下,在荆棘丛生、无路无径通达的河流上筑坝建站,得有多少次背扛肩挑的负重来回,多少个风雨光阴的交替跟进?1996年,第一次开建水库时,一场史所罕见的山洪冷酷地冲毁了刚筑到一半的坝体,500吨水泥、470多吨钢筋和3万多方砂石料筑起的辛劳一夜之间全部归结为零。心痛、气愤、沮丧、无助、失望、灰心……像翻滚奔腾的河水,一起涌来,冲击着人们的意志。神伤之后,老支书孙开林不服气,一摔衣袖,再次带头冲进工地。

        历史从来都是人民书写的。和着汗水和泪水,尧治河人跟在孙开林身后,以血肉之躯,在峡谷天险之间,终于筑起了巍巍大坝,留住奔腾不息的河水,缔造了山间奇迹,尧乡胜景。

        以前这里根本就没有路。一路上,洪波说的最多的,就是这句话。他随手一指,我就看到了悬崖峭壁,要么,就是沟壑深涧。而此时,我们的脚步,却稳健自如。天在河谷上方狭窄,像一条蓝色的绸带,飘在山顶。挂在山崖绝壁上的木板栈道,轻松地沿河一路伸展,忽左忽右,在山水与时光中交错。一座座风味各异的石桥木桥,连接着此岸与对岸,于绿水青山之中,秀出一谷平坦、畅通与奇特。昔年粗糙荒蛮的山川,被精雕细刻成我们眼中的4a景区,一条河的风情,蜿蜒中透出清澈动人的秀丽和精致。

        越过尧帝神峡中的揽胜峡上行,栈道曲曲折折,扭腰摆臀,沿河款款而舞。偶尔,一些依山就势而筑的台阶或楼梯,调节着栈道的起伏与节奏,丰富起山水的跳跃景致,也不断抬升着我们的高度。重峦叠嶂的峡谷幽静,寻梦湖畔的轻风暖阳,飞流直下的如银飞瀑,心情畅快欢流的河水,和那些精心布置的亭台馆舍,陆续落入眼中,一次次感动着我们欣赏的目光。

        再往上,风头正劲的玻璃桥横跨河面,牵着两侧山头的巍巍楼塔临空高悬圆梦湖前的二级站之上,仿与白云齐眉。这座桥,去年秋天,秋波带我们轻盈行过。站在桥上,透过明亮的玻璃从正顶角度俯视脚下大坝,一种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愉悦迅速麻痹起我的神经。风挽着白云从头顶轻盈飘过,似乎一抬臂,就能握住云的手。周围的山都踩在脚下,渺小得微不足道。奔腾的河流纤细如线,脱闸而出的巨大水流不再是从下观看时的那种雄壮霸气,而是变得弧线圆润秀气。难怪许多人总喜欢高高在上呢?那种唯我独尊、睥睨天下的感觉,就是舒畅。而走下桥,我依然是我,山依然是山。

        有人说,圆梦湖以上,风光最是旖旎。山和水,尽露本真。山中,胡桃、红豆杉、紫薇、蜡梅一众珍稀植物星罗棋布,水里,大鲵、乌龟、各种有鳞无鳞鱼,畅游欢快。而尧治河的隔壁,是洞河水系,清秀的姿色,纯朴自然,别有风味。围绕这些山水,尧帝书屋、农耕文化博物馆、磷矿博物馆、地质公园广场一批独具尧治河风味的场馆,明珠散落,熠熠生辉。我们随脚步访了访书屋与磷矿博物馆,阵容的磅礴与博大,内涵的丰富与渊博,轻易就震撼了我们这些书生。如果,时间有富裕,或者更幸福一点畅想,倘若能够安居于此,于书屋里安静地读一些书,和家族庞大的磷的石头们聊聊天,逍遥快活地游游山水,一生值了。

        一座山的舍与纳

        脚步始终有些纠结,不知道该往哪里落去。30多平方公里的小村里,现在处处是景,想看的太多,丈量不赢。行走在尧治河,不管哪里,感觉不到这里是矿区,大量开挖过山里的石头。一些矿还在继续。但那种固化在脑海中土石裸露,遍地荒芜,一片杂乱的旧时矿区景象,与这里丝毫没有吻合的痕迹。

        石头埋在山里,开采有露天也有矿洞。最初,尧治河人谁也没料到,河边的深山里,会有那么多值钱的石头。作为磷矿大县,保康的磷储量和品位居中原之首,是全国八大磷矿之一。这些石头,大多分布在马桥镇。尧治河是其中之一,有保康县含磷最好的石头。

        在尧治河的磷矿博物馆,我们更真切地见识了这些石头。它们以一种表演的姿势,定格在一个个玻璃柜里。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和大小。这里是它们的新舞台,它们不需要变成过磷酸钙、磷酸二氢钾、磷酸铵、三基磷酸钠……它们的任务是用这种姿态告诉我们,不同的磷矿石是什么样子。自然,博物馆里,汇聚的不止是尧治河的石头,也有全国其他地方的不同品种的磷矿石。石头很多,形状和颜色各异。这些石头,在灯光里变幻着色彩,丰富着我的见识。

        “山大梁子多,出门就爬坡”。在尧治河,山一座连着一座,分不清哪座叫什么,哪座藏着宝。1988年,在村支书孙开林带领下,学尧帝,仿愚公,所有劳力一齐出动,劈山修路,凿山开矿,用那些深深藏在山腹里的石头,换回了一村的富裕。而那些山,割舍的是石头,收纳的是秀水绿林。2019年9月,尧治河入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2020年5月,又入选“2020中国百佳避暑康养金地标榜”。

        面对这么多山,那些曾经的矿洞已完全回填封闭,看不到丝毫痕迹。还在开采的,不知掩藏在哪些树木之下,想看也不能看。但梨花山中的老龙洞,却可以钻进去,从山的肚腹之中,看一看山的神奇。

        在秋波带领下,旧年夏季,我们踏阶而上时,石条边一排白花惊艳了我,她们灿然挺立于明媚的阳光下,清雅而绰约,淡淡的香,似有若无地袭来。玉簪!快看,玉簪!同行的美女惊呼。原来这就是玉簪啊!早听说过,却第一次见到这花,这叶,这草。不注意,还以为是什么无名野花。那叶子,一片片绿油油的光亮闪闪。那花,如簪似玉,洁白洁白,像那些娇媚的女子,清秀可爱,白得令人怜惜。玉簪的出众,就是美得纯净,美得含蓄。

        台阶伸到老龙山的半腰,钻进山的巨嘴里。这嘴,就是老龙宫。相传,这是东海龙王的宫殿,地质变化由海底隆起之后,仍是龙王栖息休闲之所。宫殿阔大,差不多能纳近千人齐聚,有龙宫的气势。前厅有石台石墩,两条腾游的雕塑巨龙活灵活现,似乎龙王仍在,水族兴盛。殿内,传说中的拜龙庭、腾龙池、老龙寝宫、龙女宫、九龙宫及龙宫壁画、龙宫宝库等景观绚丽多彩、五光十色。里面的那方突兀而起的巨型岩石,方方正正,还真有些像老龙王的龙床。

        越过宫殿往后行,曲肠通幽的山体溶洞折折绕绕,感觉向西北方向逐渐缠绕而上。洞内千姿百态的石与水,在五彩灯火中辉煌着奇形异状、光怪陆离。行走其间,恍若隔世穿空,进入了充满梦幻般的神奇世界,一座山的空灵与奇妙,在石与岩、水与池、灯与影、舍与纳、昔与今的交错中,不断升腾、变化。

        自老龙宫出来,我们已转到山的背后,穿越了一座山的躯体。洞内,石岩裸露,筋骨嶙峋。洞外,满目青翠,林木葱郁。伫立山中,山的雄伟、博大气势浩浩荡荡,宽容与气度令人动容。

        在保康,每一座山都是如此,它们给予我们土地、房屋、庄稼、草木和一切人类赖以生存生活的物质,也给予我们跋涉的力量,家的温暖和爱。

        一个村的变与守

        关于尧治河,有太多的故事和传说,也有太多的精神与传承。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这里满山还是荒芜与贫脊、落后与固守,生活在这座山里的人们,每天守着传统磨日子,“吃的供应粮,穿的烂衣裳,点的煤油灯,住的破草房”。整个村,看不到一栋砖瓦房,没有一条水泥路,看不见一丝电灯光。出自山里的泉流,也不愿在此停留,纷纷夺路而去。

        改变发生在1988年,以孙开林为支书的新一届村党委班子,组织动员村民发扬“自力更生、团结奋斗、艰苦创业”的愚公精神,开始筑坝发电、改田建园、兴工办厂。在荆棘遍野、荒芜遍地的山野里创业,其百倍的艰辛可想而知。没有路,他们劈荆斩棘,用铁镐和力气挖出进山之路。没有资源,他们拦水发电,挖山卖石。没有技术,他们诚请专家学者出谋划策,指导发展。山里汉子,不仅有蛮力,也有智慧。一个平均海拔1600米的深山穷村,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潮流中悄无声息地发生着改变。

        磷矿的出现也许是必然,但发现它,绝对是偶然。一心思变的尧治河人,上苍眷顾。那些祖祖辈辈们弃若敝屣的石头,落在当代尧治河人眼里,发生了神奇的变化,不再是砌屋垒田的原料和弃之深山不顾的废物。1988年,梨花山戴家湾矿区一声炮响,小村从此告别贫困。一车车石头拉出深山,一箱箱财富回笼山林。十年巨变,到1998年,村子彻底摆脱贫困,一跃成为保康县的“首富村”,跻身湖北省500强村和全国文明村。

        村子富了,住房变了,道路变了,人们的穿着也变了,生活变了,精神变了,思想变了。历史潮流浩浩荡荡,总是在变与不变中滚滚向前。变富了的村子,没有沉浸在自然资源消耗的短视行为上,他们借山就势登高望远,树立长远发展思想,创业之路及时从粗放的资源消耗型向精细的绿色环保型转变,探索变化中的守恒不变。

        不变就是守。守并非守旧,而是守传统,守精神,守文明,守环境。2013年,挖山卖石二十多年的尧治河,开始了治山。15个露天采矿场、8个矿粉厂首先关闭,包括为尧治河带来第一笔财富的戴家湾矿场。接着又叫停8个勘探项目,拒绝3家环保不达标的投资……过去一分力气挖,现在十分力量治,一村人开始了水土治理、植被绿化。他们用废石废渣回填采空的矿洞,复垦因采矿挖得满目疮痍的山体,种草种树,美化环境,以4a的标准发力建设小村,让山水恢复原有绿意与灵秀,矿区变成景区。

        时光在走,村貌在变。短短几年,尧治河又是一片山清水秀,67个景点如珠散布。地质公园、磷矿博物馆、农耕博物馆、日月广场、尧子书院等人文景观星罗棋布于高山峡谷、瀑布、池湖的自然风光之中。尧治河守住了这方青山绿水。

        行走在尧治河,稍加留心,对这种变化就会深刻感知,连绵起伏的山中,看不到裸露的矿场,乱扔的垃圾,横流的污水……山峦秀谷中,一栋栋粉墙红瓦的别墅林立其间,环境清幽,干净整洁。据同行的当地人介绍,村里还建立了村规民约和文明规范,每个村民都自觉遵守。现在村里,基本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这让我想起十几年前第一次走进尧治河,见到一栋房屋以为是食宿的别墅,走进去才发现,原来是民居。贻笑大方。

        走下老龙山,登临风雨楼眺望,身后,群峰巍峨,连绵起伏,绿浪滔天。眼下,一片绿色如波峰浪谷,阔如汪洋……


  https://www.lingdianksw8.cc/65164/65164695/64027449.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lingdianksw8.cc。零点看书手机版阅读网址:m.lingdianksw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