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
颁布法律,依法治国
《泰始律》是司马炎在泰始三年(267年)完成并于次年颁布实施的,但在他的父亲司马昭辅佐魏政期间就开始了。当时司马昭命贾充、羊祜、杜预等人参考汉律、魏律开始编纂,到司马炎建立西晋后不久完成。因颁行于泰始年间,故又称《泰始律》。张斐、杜预为《晋律》作注解,经晋武帝批准“诏颁天下”,注与律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因此该律又名《张杜律》。
《泰始律》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第一部儒家化的法典,其主要特点是“峻礼教之防,准五服以制罪”。[7]在损益汉《九章律》和颁布法律,依法治国
《泰始律》是司马炎在泰始三年(267年)完成并于次年颁布实施的,但在他的父亲司马昭辅佐魏政期间就开始了。当时司马昭命贾充、羊祜、杜预等人参考汉律、魏律开始编纂,到司马炎建立西晋后不久完成。因颁行于泰始年间,故又称《泰始律》。张斐、杜预为《晋律》作注解,经晋武帝批准“诏颁天下”,注与律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因此该律又名《张杜律》。
《泰始律》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第一部儒家化的法典,其主要特点是“峻礼教之防,准五服以制罪”。[7]在损益汉《九章律》和魏《新律》的基础上,《泰始律》为20篇,计为刑名、法例、盗律、贼律、诈伪、请赇、告劾、捕律、系讯、断狱、杂律、户律、擅兴、毁亡、卫宫、水火、厩律、关市、违制与诸侯律,共620条,27657个字。《泰始律》比前代律令的内容有所放宽。它“减枭、斩、族诛、从坐之条”,对女子的判处也有从轻从宽的用意。《泰始律》的这些变化,使其在实行中能够起到缓和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作用,有利于巩固司马氏的江山。《晋书·刑法志》称其“蠲其苛秽,存其清约,事从中典,归于益时”。
《泰始律》在中国法律发展史上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南北朝乃至隋唐的法律无不打上它的烙印。
《泰始律》以宽简著称,是中国古代立法史上由繁入简的里程碑。晋律还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通行于全国的法律,并被东晋和南朝所沿用,也是这一时期承用时间最长久的一部法典。
大封宗室,罢州郡兵
司马炎鉴于魏宗室衰微,帝室孤弱,终致灭亡之教训乃大封皇族为藩王,以对抗士族。始则封王不就国,官于京师以辅皇室,继则分遣诸王就国,都督诸军事,后又出使镇要害地。此举目的,是为对抗士族中野心家。但“八王之乱”证明,这种政策反而使这些手握重兵的诸王中涌现出了许多野心家。
西晋之所以重任宗室,实际上与其政权的结构有关。晋是以皇室司马氏为首门阀贵族联合统治,皇室作为一个家族驾于其它家族之上,皇帝是这个第一家族的代表,因而其家族成员有资格也有必要取得更大权势,以保持其优越地位。
全国统一后,司马炎下诏:“悉去州郡兵,大郡置武吏百人,小郡五十人。”即规定:
(1)诸州无事者罢其兵。
(2)刺史只作为监司,罢将军名号,不领兵,也不兼领兵的校尉官。
(3)实行军民分治,都督校尉治军,刺史不治民。
罢州郡兵,一方面可使地方官专心民事,另一是扩大承担赋役的课丁。兵役是东汉末年以后农民最沉重的负担,免除这负担,对恢复生产意义重大。但也因悉去州郡兵,导致地方连治安都没办法维持,因此到八王之乱后,州郡根本无力控制局面。
在位年号
泰始:266年2月4日—274年
太兴(大兴):318年—321年
咸宁:275年—280年四月
太康:280年四月—289年
太熙:290年正月—290年四月
军事
平定秦凉,安抚边境
主词条:秦凉之变
连环画《秦凉之变》
泰始六年(270年),鲜卑秃发树机能起兵反晋,并于六月在万斛堆的战争中杀秦州刺史胡烈,又在金山击败凉州刺史苏愉。泰始七年(271年),树机能联合其他胡人在青山围困凉州刺史牵弘,牵弘军败而死。
司马炎命汝阴王司马骏为镇西大将军,都督雍、凉等州诸军事,坐镇关中,咸宁元年(275年),司马骏对鲜卑进行讨伐,消灭三千多人,树机能送质子向晋朝请降。咸宁三年(277年),因秃发树机能意图劫夺佃兵,晋将文鸯率军讨伐,树机能战败,诸胡共计有二十万人归降。咸宁四年(278年),秃发树机能命部将若罗拔能在武威大破晋军,斩杀凉州刺史杨欣。咸宁五年(279年)正月,秃发树机能攻陷凉州,司马炎非常后悔,临朝哀叹说:“谁能为我讨此虏者?”马隆请命而往,率三千五百勇士西征。期间,匈奴刘渊也自请而往,孔恂、杨珧坚决反对,认为刘渊的祸患远大于秃发树机能。马隆向西渡过温水,秃发树机能等人带领几万名部众凭借险阻抵抗。因为山路狭隘,马隆就造了扁箱车,还造了木屋,置于车上,边作战边前进,走了一千多里,打得敌人死的死,伤的伤,损失惨重。自从马隆西去,音讯断绝,朝廷为他担忧,有的人说他们已经都死了。后来马隆的使者夜里到了,晋武帝拍着手高兴地笑了。清晨,召集群臣对他们说:“假如听从了渚位的意见,就没有凉州了。”于是下命令,赐给马隆符节,授官宣威将军。马隆到了武威,鲜卑部落首领猝跋韩且万能率领一万多部落来归降。十二月,马隆与树机能大战,杀了树机能,凉州于是平定[8]。
击灭东吴,统一中国
主词条:晋灭吴之战
晋国时全国图
西晋成立之初,司马炎为了收买人心,大封功臣,许多大家族都被封为公侯。短短几年时间,司马炎共封了57个王,500多个公侯。蜀汉灭亡不久,司马炎为了稳定巴蜀人心,又任用了一批原在蜀汉供职的官吏为朝官。司马炎没有采取“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惯用手法,而是采取拉拢、收买人心的办法,稳定各级官吏,以确保社会稳定地过渡。因为司马炎还看到,蜀汉虽亡,东吴未灭,全国还未统一。于是他开始运筹帷幄,准备击灭东吴,结束全国的分裂局面。
早在三国鼎立之时,魏的势力已超过蜀、吴,如以人口计,魏约占全国人口的近半数。263年,魏灭蜀之后,三国鼎立变成了南北对峙,魏的力量更加强大。司马炎代魏之后,雄心勃勃,“密有灭吴之计”,准备出兵灭吴,统一全国。
战略示意图
西晋全国正处于一种积极的态势之中,然吴国却是在走下坡路。吴主孙皓的荒淫、残暴使吴国丧失了重整旗鼓的机会。孙皓命令大臣的女儿要先经过他的挑选,漂亮的入后宫供他一人享受,剩下的才能谈婚论嫁,这使他丧失了大臣们的支持,自毁根本,最终成了孤家寡人。对他劝谏的中书令贺邵不但没有受到他的表扬,反用烧红的锯条残忍地锯下了舌头,其残暴程度与商纣王没有任何区别。孙皓杀人的方法很多,很残忍,像挖眼、剥脸皮和砍掉双脚等。孙皓的残暴注定了他要灭亡。由于孙皓的残暴使手下的将领们也对他丧失了信心,纷纷投降西晋。西晋的大臣们见吴国国力下降,政局不稳,也纷纷劝说司马炎趁机灭掉吴国。
但是,司马炎受到了以太尉录尚书事贾充为首的保守派的反对,他们认为:吴有长江天险,且善水战,北人难以取胜。鲜卑举兵反晋,此时对吴作战,并“非其时”。而羊祜、张华、杜预等人则认为:吴帝孙皓腐化透顶,他不但对广大人民残酷剥削、镇压,而且在统治集团内部也排除异己,用刑残酷。孙吴现已是“上下离心”,如此刻出兵,“可不战而胜”。如果错过机会,“吴人更立令主”,励精图治,再去灭吴就相当不容易了。
两派意见,针锋相对。这样,一个极其严重的问题就摆在了司马炎面前:是否出兵灭吴,统一全国?司马炎站在主战派一边。
为了完成灭吴大业,司马炎在战略上做了充分准备。早在泰始五年(269年),他就派羊祜坐守军事重镇荆州,着手灭吴的准备工作。羊祜坐镇荆州后,减轻赋税,安定民心,荆州与东吴重镇石城(今湖北钟祥县)相距最近,晋军采取了“以善取胜”的策略,向吴军大施恩惠。由于孙皓挥霍无度,部队士兵常常领不到军饷,连饭也吃不饱。羊祜命人向吴军送酒送肉,瓦解吴军。这样,不时有吴军前来投降,羊祜下令说:吴军来要欢迎,走要欢送。有一次,吴将邓香被晋军抓到夏口,羊祜部下坚持要杀掉,羊祜不但不杀邓香,而且还亲自为其松绑,把邓香送了回去。有时,吴军狩猎打伤的野兽逃到了晋军领地,晋军也把这些野兽送到吴军帐内。正是由于这样的“厚”爱,东吴将领们的心已经一步步趋向晋军。
司马炎在襄阳一边命羊祜以仁德对吴军施加影响,一边在长江上游的益州训练水军,建造战船。经过长达10年时间的充分准备,咸宁五年(279年),晋军开始向东吴展开大规模的进攻。为了迅速夺取胜利,晋军分5路沿长江北岸,向吴军齐头并发。第6路晋军由巴东、益州出发,沿江东下,直捣吴军都城建业。20万晋军直扑东吴。东吴守军在巫峡钉下了无数个锋利无比的、长十余丈的铁锥,在江面狭窄处用粗大的铁链封锁江面。晋军先用大竹排放入长江,晋军在船上载了无数根数丈长的用麻油浇灌的火点燃火炬,熊熊烈火能够把铁链烧断。就这样,东吴长江的防守设施被一个个排除了。在第6路晋军进攻东吴时,为了分散、吸引守卫建业的吴军兵力,安东将军王浑率一路晋军,由北向南,直取建业。孙皓忙命丞相张悌统率主力渡江北上,迎击王浑,结果沿江东下的晋军乘机攻占了建业。
由于司马炎准备充分,时机恰当,战略正确,前后仅用了四个多月,便夺取了灭吴战争的全部胜利。从此,东吴的全部郡、州、县,正式并入晋国版图。咸宁六年(280年),三国鼎立的局面完全结束了。晋武帝司马炎终于统一了全国,结束了长达近百年的分裂局面。
经济
太康繁荣
主词条:太康盛世
全国统一后,西晋政治上趋于安定,但由于多年战争的创伤,老百姓生活依然很艰苦。特别是皇室和权贵们无限制地霸占土地,更加重了农民的苦难。据说,长安东南的蓝田县,有一个很不起眼的“杂牌将军”庞宗,就占良田几百顷,其他达官贵人就更不必说了。农民没有土地,豪门世族利用占据的田地肆意盘剥农民。西晋初年,晋武帝把解决土地问题作为发展经济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此,他制定了“户调式”的经济制度。
户调式共有三项内容,即占田制、户调制和品官占田荫客制。
占田制是把占田制和赋税制结合在一起的一条法令。晋武帝时,对人口年龄进行了分组:男女16岁~60岁为正丁;13岁—15岁、61岁—65岁为次丁;12岁以下为小,66岁以上为老。占田制规定:丁男一人占田70亩,丁女占田30亩。同时又规定:每个丁男要缴给国家50亩税,计四斛;丁女缴20亩税;次丁男缴25亩税,次丁女免税。
司马炎
这一规定,使得每个农民都可以合法地去占有应得的田地。不少豪门世家的佃户,也都纷纷脱离主人,去领取属于自己的一份土地。占田制发布以后,不少农民开垦了大片荒地,这对农业经济的好转起到一定的作用。
户调制即征收户税的制度。户调不分贫富,以户为单位征收租税。这一制度规定:“丁男之户,岁输绢三匹,绵三斤;女及次丁男为户者半输。”对边郡及少数民族地区的户调也作了具体的规定:边郡与内地同等之户,近的纳税额的三分之二,远的纳三分之一。少数民族,近的纳布一匹,远的纳布一丈。
品官占田荫客制是一种保障贵族、官僚们经济特权的制度,同时也有为贵族、官僚们占田和奴役人口的数量立一个“限制”的用意,以制止土地无限制地兼并和隐瞒户口的情况出现。此制度规定:“其官品第一至第九,各以贵贱占田。第一品占五十顷,第二品四十五顷,第三品四十顷……每低一品,少五顷。”对于庇荫户,“品第六以上得衣食客三人,第七第八品二人,第九品一人。”“其应有佃客者,官品第一第二者佃客无过十五户,第三品十户,第四品七户,第五品五户,第六品三户,第七品二户,第八品第九品一户。”庇荫户的佃客,为私家人口,归主人役使,不再负担国家徭役。
实行户调制的诏书发布之后,遭到了豪门世族的抵制。他们或是隐田不报,或是反对农民占有耕地。
尽管司马炎的户调式遭到了种种阻碍,但这一制度从一定程度上,用行政的手段将大量的流动、闲散人口安置到土地从事生产,这对于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司马炎很注意开垦荒地,兴修水利。如在汲郡开荒五千多顷,郡内的粮食很快富裕起来,又修整旧陂渠和新开陂渠,对于灌溉和运输都起到了很重大作用。
由于数十年的战乱,中原地区经济遭到极为惨重的破坏,人口也大减。晋武帝的故乡河内郡温县,人口也只有原来的几十分之一。为此,晋武帝决定采取一些措施增加中原地区的人口。他下令,17岁的女孩一定要出嫁,否则由官府代找婆家。灭蜀之后,招募蜀人到中原,应召者由国家供给口粮两年,免除徭役20年。灭吴后,又规定吴国将吏北来者,免徭役10年,百工和百姓免徭役20年。
泰始四年(268年),晋武帝还设立了“常平仓”,丰年按适当价格抛售布帛,收购粮食;荒年则按适当价格出售粮食,稳定粮价,维持人民的正常生活。晋武帝一再责令郡县官吏,要“省徭务本”,打击投机倒把、囤积居奇。
太康元年(280年),全国共有人口1616.3863万人,有2459840户,每户人数6.57人。而据《隋书·地理志》,太康统一后编户有260余万户,一说此为太康二年(281年)的统计结果。而到太康三年(282年),全国人口达377万,较之太康元年增加了130多万户,出现了“太康繁荣”的景象。统计人口的高速增长,与司马炎统治时期相对和平的局面和司马炎恢复经济的积极举措有关,也跟废除屯田使得之前的非编户人口成为编户的政策调整有关。
君臣赛富
西晋的皇族和贵族都有优裕的经济基础,政治的安定与统一更帮助他们累积了大量的财富,于是纵情享受,过着豪华奢侈的生活。司马炎领先作了荒淫奢纵的表率,《晋书·后妃传》称:“(司马炎)多内宠,平吴后,复纳吴王孙皓宫人数千,自此掖庭殆将万人,而并宠者甚众,帝莫知所适,常乘羊车,恣其所之,至使宴寝。”[9]以中国史上开国皇帝而论,实未有如是荒怠纵欲者,以致小人当权,奢侈浪费,风气日渐败坏。公卿贵游也跟着竞富争豪,大臣何曾每天吃饭用一万钱,还“无处下箸”,他的儿子何劭一定要吃四方畛异,一天膳费二万钱。王恺是武帝的母舅,曾与当时首富石崇比赛炫耀财富,争夸豪丽。为维持这种奢靡腐化的生活,必然加紧聚敛,因此贪污纳贿,习以为常,当时有人指:“奢侈之费,甚于天灾。”可见为害之大。
文化
主词条:太康文学
司马炎
太康年间,社会经济状况有所好转。与此同时,晋武帝及其大臣张华等人扶植人才,促进文化繁荣。
在文学上,司马炎统治时期出现“太康文学”,其代表人物有一左(左思)、二陆(陆机、陆云兄弟)、二潘(潘岳、潘尼叔侄)、三张(张载、张协、张亢兄弟)。
其中,左思门第不高,早年坎坷,但其《齐都赋》受到人们好评。因其妹左芬被司马炎召进宫,他移居洛阳,后决心写出《三都赋》(三都即邺、成都、建业),但感到自己资料缺乏,便请求朝廷提出担任一名管理图书和著作事务的秘书郎,获得准许。《三都赋》问世后起初不受重视,经皇甫谧、卫权、张华等人的推荐,引发轰动,留下了“洛阳纸贵”的典故。[10]左芬也擅长文学创作,她容貌不美,司马炎并不宠幸,但仍因其文采和品德而礼遇她,常令她撰写文章,并加以赏赐。[9]
在西晋的文坛中,最负盛名的要算被后人称为“太康之英”的陆机。他于太康十年(289年)到达洛阳,受到司马炎手下重臣张华的重视。[11]其名作有《文赋》《君子行》《赴洛道中作》等,所写的章草《平复帖》流传至今。另外,据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陆机还有画论。
西晋初年,在科学技术领域也有杰出人物。地理学家裴秀作为开晋元勋,受到司马炎的信任与重用,在司马炎在位期间担任司空,创作《禹贡地域图》,并在序中提出了“制图六体”,即绘制地图的六个基本要点:比例尺,方位,交通路线的实际距离,地势起伏,地物形状,倾斜缓急等。[12]这是地图学上划时代的创新,除了经纬度和等高线外,已经包括了现代化制图的基本要素。医学家皇甫谧,多次受到司马炎征召,但他始终推说有病,婉言谢绝,司马炎多次尊重了他的意愿;一次皇甫谧向司马炎借书,司马炎索性赠送一车书给他。皇甫谧终身不仕。他著有《针灸甲乙经》。此书在我国医学史上是一部伟大的著作。
此外,在司马炎在位期间,《汲冢书》出土(具体时间有咸宁五年、太康元年、太康二年等说法),其中包括著名的《竹书纪年》。司马炎将之收藏在秘府,并命人加以整理、隶定,受命及主动参与整理的包括时任中书监荀勖、中书令和峤、[13]著作郎束皙等。
3
人物关系
先世
①父族
曾祖:司马防,骑都尉。
祖父:司马懿,出身河内司马氏,西晋政权奠基人,史称晋宣帝。
祖母:张春华,出身河内张氏,史称宣穆皇后。
父亲:司马昭,西晋政权奠基人,史称晋文帝。
②母族
亲母(嫡母):王元姬,出身东海王氏,史称文明皇后。
外祖父:王肃,曹魏经学家,封兰陵侯。
外祖母:羊氏,西晋时追赠平阳靖君。
妻妾
皇后
武元皇后杨艳,原配,出身弘农杨氏,274年崩逝。生毗陵王司马轨、晋惠帝司马衷、平阳公主、新丰公主、阳平公主。
武悼皇后杨芷,继配,杨艳的堂妹,咸宁二年(276年)册为皇后,后被晋惠帝尊为皇太后。
妃嫔
中才人王媛姬(怀皇太后),生晋怀帝司马炽,司马炽即位后追尊为皇太后。
贵嫔左棻,左思之妹,出身齐国左氏。
贵嫔胡芳,胡奋之女,出身安定胡氏,生武安公主。
夫人诸葛婉,诸葛冲之女,出身琅琊诸葛氏。
夫人李氏,生淮南王司马允、吴王司马晏。
贵人公孙氏
淑妃刘媛
淑媛臧矅
淑仪芳
修华逵粲
修容陈修容
修仪左嫔
婕妤邢兰
容华朱华
充华赵粲,出身天水赵氏,赵虞之女,杨艳的表姐妹。
美人徐义,太子妃贾南风的乳母,随贾南风入宫,被封为中才人,惠帝即位又进号良人、美人。
美人审氏,生城阳王司马景、楚王司马玮、长沙王司马乂。
才人徐氏,生城阳王司马宪。
才人匮氏,生东海王司马祗。
才人赵氏,生始平王司马裕。
美人赵氏,生代王司马演。
保林严氏,生新都王司马该。
美人陈氏,生清河王司马遐。
后宫某氏,生汝阴王司马谟。
才人程氏,生成都王司马颖。
才人谢玖,后被赐给太子司马衷为妾。
儿子
亲子
司马炎共有二十六个儿子,知名者十八人。按相关文献,仅知第十八、第二十、第二十一、第二十二、第二十六皇子早殇。司马裕、司马谟行第不知。
司马轨,字正则,拜骑都尉,封毗陵王,谥号悼。
司马衷,字正度,西晋第二位皇帝,史称晋惠帝。
司马柬,字弘度,官至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侍中、录尚书事、大将军,封秦王,谥号献。
司马景,字景度,封城阳王,谥号怀。
司马宪,字不详,封城阳王,谥号殇。
司马祗,字敬度,封东海王,谥号冲。
司马裕,字濬度,封始平王,谥号哀。
司马玮,字彦度,官至卫将军、北军中候、侍中、太子少傅,封楚王,谥号隐,追赠骠骑将军。
司马允,字钦度,官至太尉,封淮南王,谥号忠壮,追赠司徒。
司马演,字宏度,封代王,谥号哀。
司马该,字玄度,封新都王,谥号怀。
司马遐,字深度,官至抚军将军、侍中,封清河王,谥号康。
司马谟,字令度,封汝阴王,谥号哀。
司马乂,字士度,官至大都督,封长沙王,谥号厉。
司马颖,字章度,官至镇军大将军、都督河北诸军事,封成都王,一度被司马衷立为皇太弟。
司马晏,字平度,官至太尉、大将军,封吴王,谥号孝,追赠太保。其子司马邺(晋愍帝)即西晋末代皇帝。
司马恢,字思度,封渤海王,谥号殇。
司马炽,字丰度,初封豫章王,后被司马衷立为皇太弟,最终成为西晋第三位皇帝,史称晋怀帝。
嗣子
司马睿,琅琊王武司马伷(司马炎的叔父)之孙、琅邪恭王司马觐之子,后建立东晋,史称晋元帝。
女儿
司马氏,平阳公主。
司马氏,新丰公主。
司马氏,阳平公主。
司马氏,武安公主,下嫁出身太原温氏的温裕。
司马氏,繁昌公主,下嫁出身河东卫氏的卫宣。
司马脩袆,襄城公主,下嫁出身琅琊王氏的王敦。
司马氏,万年公主。
司马氏,荥阳公主,下嫁出身范阳卢氏的卢谌。(公主未嫁先殇)
司马氏,荥阳公主(为与卢谌的妻子荥阳公主区分,又称荥阳长公主),下嫁出身平原华氏的华恒。
司马氏,颍川公主,下嫁出身弘农王氏的王粹。
司马氏,广平公主。
司马脩丽,灵寿公主。
4
轶事典故
羊车望幸
晋武帝羊车游后宫图
司马炎后宫妃嫔众多,有粉黛近万,因此,每天晚上到底要临幸哪个妃子,就成为一个让他十分头疼的问题。于是他想出一个办法,就是坐着羊车,让羊在宫苑里随意行走,羊车停在哪里他就在哪里宠幸嫔妃。于是有个宫人便把竹枝插在门上,把盐水洒在地上,羊因为喜欢盐水的味道,停下吃食,于是羊车就停在她的宫门口。这个故事出自晋书卷三十一,因为这个故事,后人把希望得到别人的重视或者宠爱,就称为“羊车望幸”。
焚裘示俭
晋武帝时候,太医司马程据献上一件用野鸡头上的毛织成的毛衣,司马炎命令把这件衣服在殿前烧掉,并宣示全国,从今以后不许再贡献用特殊技法制作的奇装异服。
围棋定策
司马炎嗜围棋,常在宫中与中书令张华、侍中王济下棋。《忘忧清乐集》中保留了《晋武帝诏王武子弈棋局》。据《晋书·杜预传》记载,杜预捧讨吴奏章入宫时,晋武帝正与张华下棋。杜预递奏章,陈利害,而晋武帝仍埋头于棋局,不做定论。棋盘对面的张华见状,起身拱手呈词:“陛下圣明神武,政治清明深得人心,国家富有兵力强大,号令一出莫不敢从。而吴国国主孙皓荒淫无度,滥杀贤能之才。两相对比,灭吴根本不需要费多大力啊。”司马炎当即拍板,定下伐吴的计划,使一直分裂的中国再次得以统一。[14]
5
人物评价
人物总评
司马炎
司马炎在位20多年。他曾为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是,受时代的影响,他在政治制度上基本上沿用了汉代以来的分封制,严重地削弱了中央集权的巩固。再加上他晚年生活奢侈腐化,公开卖官,宫中姬妾近万人,上行下效,各级官吏不理政事,斗富成风,奢侈之风盛行,加速了西晋王朝的灭亡。晋武帝去世不久,西晋王朝就发生了“八王之乱”,这场战乱长达16年,加上天灾不断,瘟疫流行,广大劳动人民又开始大批死亡或流离失所,“太康繁荣”的盛景很快失去了昔日的光彩。
前期能厉行节俭,虚心纳谏,用人唯贤,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而后期则热衷于安逸享乐,以致荒淫无度,君臣赛富。前明后暗是对晋武帝最公正的评价。
司马炎建立晋朝后,一方面继续执行和平国策,一方面休养生息,推行仁义的《泰始律》爱护百姓,扩大生产。他下诏在全国释放奴婢,并组织起来代替士兵军屯,增强了国力。在曹魏奢靡腐败的基础上,司马师治理了军队的贪腐,晋武帝要求百官廉洁,并且采纳了尚书胡威要求严管三品官员的建议。晋武帝推崇节俭,史称:“承魏氏奢侈刻弊之后,百姓思古之遗风”,提倡恭俭,他的廉洁也得到包括唐太宗等古代政治家的赞许。陆云在给吴王的上书中,也提到晋武帝即位二十六年,没有再修建宫殿,多次下诏严格禁止奢靡,陆云批评在晋惠帝时期蔓延的腐化作风。晋武帝对百姓是仁慈的,在国家统一后,他继承了司马昭优待蜀国君臣百姓的政策,也优待吴国君臣,并且提出对江东百姓免除二十年的赋役,得到百姓的拥护。司马氏仅仅五个宗室南渡能建立东晋,与江东百姓感激晋武帝有重要关系。唐太宗说他:“制奢俗以变俭约,止浇风而反淳朴。”过去说他骄奢卖官是误解,刘毅也只是说他的大臣卖官,晋武帝晚年有纵然豪强、外戚的缺点,但没到腐朽程度,不能把极个别现象当风气。陆云说晋惠帝诏天下“虽严诏屡宣,而奢俗滋广。”晋武帝在统一后执行占田制,允许百姓占田百亩,当时没有土地兼并,国内太平,有太康盛世的景象,百姓有“天下无穷人”的民谚。散骑常侍邹湛说“世谈以陛下比汉文帝”,而刘颂在上书中也说百姓把晋武帝比作汉文帝,可见晋武帝在全国是得到百姓爱戴的。晋武帝能解除曹魏宗室和东汉宗室的禁锢,优待三国的宗室是值得赞许的,他“仁以厚下,俭以足用,”总体上起历史进步作用,是杰出的政治家。他在晚年有纵容豪强,喜欢宴乐的缺点,可是从中我们也能看到他的本质依然是俭朴的,他关心舅氏,听说王恺与石崇争富,想帮王恺,送去的珊瑚也比不上石崇家中等的,可见他没有奢侈富贵。外出参加宴乐,到王济家,看到饮食、器具华丽,感到不适应,没等宴会结束就离开了,他不喜欢华衣锦食的生活。他听说和峤家有好李子,让他送来些,和峤是出名的吝啬,被杜预称有钱癖,结果只给晋武帝送来数十个。豪强世家在当时对晋武帝态度,并非像封建专制严重时期,科举出身没有强大家族背景的官僚,对皇权敬畏服从。晋武帝能在复杂环境中,抑制豪强,不让他们对国家造成影响,主要是对百姓实行仁义,制定占田政策削弱豪强,推行民主、释放奴婢来阻止豪强势力过度膨胀,这些都是进步的政策,有的政策也表现为负面影响,比如让州郡二千石以上官吏的女儿入宫选拔,这也是为了限制士族豪强家族之间联姻,强化皇家地位尊严。具体执行时,晋武帝也是让自己的杨皇后负责,不是为了自己的淫乐,甚至偶然说一个女子美丽,被杨皇后反驳也没有强求,杨皇后选拔时把漂亮的都不选。尽管这个政策有些过分,但是也没有损害百姓,只对豪强有影响,他们采取的措施是:“名家盛族女子多败衣粹貌以避之。”魏《新律》的基础上,《泰始律》为20篇,计为刑名、法例、盗律、贼律、诈伪、请赇、告劾、捕律、系讯、断狱、杂律、户律、擅兴、毁亡、卫宫、水火、厩律、关市、违制与诸侯律,共620条,27657个字。《泰始律》比前代律令的内容有所放宽。它“减枭、斩、族诛、从坐之条”,对女子的判处也有从轻从宽的用意。《泰始律》的这些变化,使其在实行中能够起到缓和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作用,有利于巩固司马氏的江山。《晋书·刑法志》称其“蠲其苛秽,存其清约,事从中典,归于益时”。
《泰始律》在中国法律发展史上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南北朝乃至隋唐的法律无不打上它的烙印。
《泰始律》以宽简著称,是中国古代立法史上由繁入简的里程碑。晋律还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通行于全国的法律,并被东晋和南朝所沿用,也是这一时期承用时间最长久的一部法典。
大封宗室,罢州郡兵
司马炎鉴于魏宗室衰微,帝室孤弱,终致灭亡之教训乃大封皇族为藩王,以对抗士族。始则封王不就国,官于京师以辅皇室,继则分遣诸王就国,都督诸军事,后又出使镇要害地。此举目的,是为对抗士族中野心家。但“八王之乱”证明,这种政策反而使这些手握重兵的诸王中涌现出了许多野心家。
西晋之所以重任宗室,实际上与其政权的结构有关。晋是以皇室司马氏为首门阀贵族联合统治,皇室作为一个家族驾于其它家族之上,皇帝是这个第一家族的代表,因而其家族成员有资格也有必要取得更大权势,以保持其优越地位。
全国统一后,司马炎下诏:“悉去州郡兵,大郡置武吏百人,小郡五十人。”即规定:
(1)诸州无事者罢其兵。
(2)刺史只作为监司,罢将军名号,不领兵,也不兼领兵的校尉官。
(3)实行军民分治,都督校尉治军,刺史不治民。
罢州郡兵,一方面可使地方官专心民事,另一是扩大承担赋役的课丁。兵役是东汉末年以后农民最沉重的负担,免除这负担,对恢复生产意义重大。但也因悉去州郡兵,导致地方连治安都没办法维持,因此到八王之乱后,州郡根本无力控制局面。
在位年号
泰始:266年2月4日—274年
太兴(大兴):318年—321年
咸宁:275年—280年四月
太康:280年四月—289年
太熙:290年正月—290年四月
军事
平定秦凉,安抚边境
主词条:秦凉之变
连环画《秦凉之变》
泰始六年(270年),鲜卑秃发树机能起兵反晋,并于六月在万斛堆的战争中杀秦州刺史胡烈,又在金山击败凉州刺史苏愉。泰始七年(271年),树机能联合其他胡人在青山围困凉州刺史牵弘,牵弘军败而死。
司马炎命汝阴王司马骏为镇西大将军,都督雍、凉等州诸军事,坐镇关中,咸宁元年(275年),司马骏对鲜卑进行讨伐,消灭三千多人,树机能送质子向晋朝请降。咸宁三年(277年),因秃发树机能意图劫夺佃兵,晋将文鸯率军讨伐,树机能战败,诸胡共计有二十万人归降。咸宁四年(278年),秃发树机能命部将若罗拔能在武威大破晋军,斩杀凉州刺史杨欣。咸宁五年(279年)正月,秃发树机能攻陷凉州,司马炎非常后悔,临朝哀叹说:“谁能为我讨此虏者?”马隆请命而往,率三千五百勇士西征。期间,匈奴刘渊也自请而往,孔恂、杨珧坚决反对,认为刘渊的祸患远大于秃发树机能。马隆向西渡过温水,秃发树机能等人带领几万名部众凭借险阻抵抗。因为山路狭隘,马隆就造了扁箱车,还造了木屋,置于车上,边作战边前进,走了一千多里,打得敌人死的死,伤的伤,损失惨重。自从马隆西去,音讯断绝,朝廷为他担忧,有的人说他们已经都死了。后来马隆的使者夜里到了,晋武帝拍着手高兴地笑了。清晨,召集群臣对他们说:“假如听从了渚位的意见,就没有凉州了。”于是下命令,赐给马隆符节,授官宣威将军。马隆到了武威,鲜卑部落首领猝跋韩且万能率领一万多部落来归降。十二月,马隆与树机能大战,杀了树机能,凉州于是平定[8]。
击灭东吴,统一中国
主词条:晋灭吴之战
晋国时全国图
西晋成立之初,司马炎为了收买人心,大封功臣,许多大家族都被封为公侯。短短几年时间,司马炎共封了57个王,500多个公侯。蜀汉灭亡不久,司马炎为了稳定巴蜀人心,又任用了一批原在蜀汉供职的官吏为朝官。司马炎没有采取“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惯用手法,而是采取拉拢、收买人心的办法,稳定各级官吏,以确保社会稳定地过渡。因为司马炎还看到,蜀汉虽亡,东吴未灭,全国还未统一。于是他开始运筹帷幄,准备击灭东吴,结束全国的分裂局面。
早在三国鼎立之时,魏的势力已超过蜀、吴,如以人口计,魏约占全国人口的近半数。263年,魏灭蜀之后,三国鼎立变成了南北对峙,魏的力量更加强大。司马炎代魏之后,雄心勃勃,“密有灭吴之计”,准备出兵灭吴,统一全国。
战略示意图
西晋全国正处于一种积极的态势之中,然吴国却是在走下坡路。吴主孙皓的荒淫、残暴使吴国丧失了重整旗鼓的机会。孙皓命令大臣的女儿要先经过他的挑选,漂亮的入后宫供他一人享受,剩下的才能谈婚论嫁,这使他丧失了大臣们的支持,自毁根本,最终成了孤家寡人。对他劝谏的中书令贺邵不但没有受到他的表扬,反用烧红的锯条残忍地锯下了舌头,其残暴程度与商纣王没有任何区别。孙皓杀人的方法很多,很残忍,像挖眼、剥脸皮和砍掉双脚等。孙皓的残暴注定了他要灭亡。由于孙皓的残暴使手下的将领们也对他丧失了信心,纷纷投降西晋。西晋的大臣们见吴国国力下降,政局不稳,也纷纷劝说司马炎趁机灭掉吴国。
但是,司马炎受到了以太尉录尚书事贾充为首的保守派的反对,他们认为:吴有长江天险,且善水战,北人难以取胜。鲜卑举兵反晋,此时对吴作战,并“非其时”。而羊祜、张华、杜预等人则认为:吴帝孙皓腐化透顶,他不但对广大人民残酷剥削、镇压,而且在统治集团内部也排除异己,用刑残酷。孙吴现已是“上下离心”,如此刻出兵,“可不战而胜”。如果错过机会,“吴人更立令主”,励精图治,再去灭吴就相当不容易了。
两派意见,针锋相对。这样,一个极其严重的问题就摆在了司马炎面前:是否出兵灭吴,统一全国?司马炎站在主战派一边。
为了完成灭吴大业,司马炎在战略上做了充分准备。早在泰始五年(269年),他就派羊祜坐守军事重镇荆州,着手灭吴的准备工作。羊祜坐镇荆州后,减轻赋税,安定民心,荆州与东吴重镇石城(今湖北钟祥县)相距最近,晋军采取了“以善取胜”的策略,向吴军大施恩惠。由于孙皓挥霍无度,部队士兵常常领不到军饷,连饭也吃不饱。羊祜命人向吴军送酒送肉,瓦解吴军。这样,不时有吴军前来投降,羊祜下令说:吴军来要欢迎,走要欢送。有一次,吴将邓香被晋军抓到夏口,羊祜部下坚持要杀掉,羊祜不但不杀邓香,而且还亲自为其松绑,把邓香送了回去。有时,吴军狩猎打伤的野兽逃到了晋军领地,晋军也把这些野兽送到吴军帐内。正是由于这样的“厚”爱,东吴将领们的心已经一步步趋向晋军。
司马炎在襄阳一边命羊祜以仁德对吴军施加影响,一边在长江上游的益州训练水军,建造战船。经过长达10年时间的充分准备,咸宁五年(279年),晋军开始向东吴展开大规模的进攻。为了迅速夺取胜利,晋军分5路沿长江北岸,向吴军齐头并发。第6路晋军由巴东、益州出发,沿江东下,直捣吴军都城建业。20万晋军直扑东吴。东吴守军在巫峡钉下了无数个锋利无比的、长十余丈的铁锥,在江面狭窄处用粗大的铁链封锁江面。晋军先用大竹排放入长江,晋军在船上载了无数根数丈长的用麻油浇灌的火点燃火炬,熊熊烈火能够把铁链烧断。就这样,东吴长江的防守设施被一个个排除了。在第6路晋军进攻东吴时,为了分散、吸引守卫建业的吴军兵力,安东将军王浑率一路晋军,由北向南,直取建业。孙皓忙命丞相张悌统率主力渡江北上,迎击王浑,结果沿江东下的晋军乘机攻占了建业。
由于司马炎准备充分,时机恰当,战略正确,前后仅用了四个多月,便夺取了灭吴战争的全部胜利。从此,东吴的全部郡、州、县,正式并入晋国版图。咸宁六年(280年),三国鼎立的局面完全结束了。晋武帝司马炎终于统一了全国,结束了长达近百年的分裂局面。
经济
太康繁荣
主词条:太康盛世
全国统一后,西晋政治上趋于安定,但由于多年战争的创伤,老百姓生活依然很艰苦。特别是皇室和权贵们无限制地霸占土地,更加重了农民的苦难。据说,长安东南的蓝田县,有一个很不起眼的“杂牌将军”庞宗,就占良田几百顷,其他达官贵人就更不必说了。农民没有土地,豪门世族利用占据的田地肆意盘剥农民。西晋初年,晋武帝把解决土地问题作为发展经济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此,他制定了“户调式”的经济制度。
户调式共有三项内容,即占田制、户调制和品官占田荫客制。
占田制是把占田制和赋税制结合在一起的一条法令。晋武帝时,对人口年龄进行了分组:男女16岁~60岁为正丁;13岁—15岁、61岁—65岁为次丁;12岁以下为小,66岁以上为老。占田制规定:丁男一人占田70亩,丁女占田30亩。同时又规定:每个丁男要缴给国家50亩税,计四斛;丁女缴20亩税;次丁男缴25亩税,次丁女免税。
司马炎
这一规定,使得每个农民都可以合法地去占有应得的田地。不少豪门世家的佃户,也都纷纷脱离主人,去领取属于自己的一份土地。占田制发布以后,不少农民开垦了大片荒地,这对农业经济的好转起到一定的作用。
户调制即征收户税的制度。户调不分贫富,以户为单位征收租税。这一制度规定:“丁男之户,岁输绢三匹,绵三斤;女及次丁男为户者半输。”对边郡及少数民族地区的户调也作了具体的规定:边郡与内地同等之户,近的纳税额的三分之二,远的纳三分之一。少数民族,近的纳布一匹,远的纳布一丈。
品官占田荫客制是一种保障贵族、官僚们经济特权的制度,同时也有为贵族、官僚们占田和奴役人口的数量立一个“限制”的用意,以制止土地无限制地兼并和隐瞒户口的情况出现。此制度规定:“其官品第一至第九,各以贵贱占田。第一品占五十顷,第二品四十五顷,第三品四十顷……每低一品,少五顷。”对于庇荫户,“品第六以上得衣食客三人,第七第八品二人,第九品一人。”“其应有佃客者,官品第一第二者佃客无过十五户,第三品十户,第四品七户,第五品五户,第六品三户,第七品二户,第八品第九品一户。”庇荫户的佃客,为私家人口,归主人役使,不再负担国家徭役。
实行户调制的诏书发布之后,遭到了豪门世族的抵制。他们或是隐田不报,或是反对农民占有耕地。
尽管司马炎的户调式遭到了种种阻碍,但这一制度从一定程度上,用行政的手段将大量的流动、闲散人口安置到土地从事生产,这对于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司马炎很注意开垦荒地,兴修水利。如在汲郡开荒五千多顷,郡内的粮食很快富裕起来,又修整旧陂渠和新开陂渠,对于灌溉和运输都起到了很重大作用。
由于数十年的战乱,中原地区经济遭到极为惨重的破坏,人口也大减。晋武帝的故乡河内郡温县,人口也只有原来的几十分之一。为此,晋武帝决定采取一些措施增加中原地区的人口。他下令,17岁的女孩一定要出嫁,否则由官府代找婆家。灭蜀之后,招募蜀人到中原,应召者由国家供给口粮两年,免除徭役20年。灭吴后,又规定吴国将吏北来者,免徭役10年,百工和百姓免徭役20年。
泰始四年(268年),晋武帝还设立了“常平仓”,丰年按适当价格抛售布帛,收购粮食;荒年则按适当价格出售粮食,稳定粮价,维持人民的正常生活。晋武帝一再责令郡县官吏,要“省徭务本”,打击投机倒把、囤积居奇。
太康元年(280年),全国共有人口1616.3863万人,有2459840户,每户人数6.57人。而据《隋书·地理志》,太康统一后编户有260余万户,一说此为太康二年(281年)的统计结果。而到太康三年(282年),全国人口达377万,较之太康元年增加了130多万户,出现了“太康繁荣”的景象。统计人口的高速增长,与司马炎统治时期相对和平的局面和司马炎恢复经济的积极举措有关,也跟废除屯田使得之前的非编户人口成为编户的政策调整有关。
君臣赛富
西晋的皇族和贵族都有优裕的经济基础,政治的安定与统一更帮助他们累积了大量的财富,于是纵情享受,过着豪华奢侈的生活。司马炎领先作了荒淫奢纵的表率,《晋书·后妃传》称:“(司马炎)多内宠,平吴后,复纳吴王孙皓宫人数千,自此掖庭殆将万人,而并宠者甚众,帝莫知所适,常乘羊车,恣其所之,至使宴寝。”[9]以中国史上开国皇帝而论,实未有如是荒怠纵欲者,以致小人当权,奢侈浪费,风气日渐败坏。公卿贵游也跟着竞富争豪,大臣何曾每天吃饭用一万钱,还“无处下箸”,他的儿子何劭一定要吃四方畛异,一天膳费二万钱。王恺是武帝的母舅,曾与当时首富石崇比赛炫耀财富,争夸豪丽。为维持这种奢靡腐化的生活,必然加紧聚敛,因此贪污纳贿,习以为常,当时有人指:“奢侈之费,甚于天灾。”可见为害之大。
文化
主词条:太康文学
司马炎
太康年间,社会经济状况有所好转。与此同时,晋武帝及其大臣张华等人扶植人才,促进文化繁荣。
在文学上,司马炎统治时期出现“太康文学”,其代表人物有一左(左思)、二陆(陆机、陆云兄弟)、二潘(潘岳、潘尼叔侄)、三张(张载、张协、张亢兄弟)。
其中,左思门第不高,早年坎坷,但其《齐都赋》受到人们好评。因其妹左芬被司马炎召进宫,他移居洛阳,后决心写出《三都赋》(三都即邺、成都、建业),但感到自己资料缺乏,便请求朝廷提出担任一名管理图书和著作事务的秘书郎,获得准许。《三都赋》问世后起初不受重视,经皇甫谧、卫权、张华等人的推荐,引发轰动,留下了“洛阳纸贵”的典故。[10]左芬也擅长文学创作,她容貌不美,司马炎并不宠幸,但仍因其文采和品德而礼遇她,常令她撰写文章,并加以赏赐。[9]
在西晋的文坛中,最负盛名的要算被后人称为“太康之英”的陆机。他于太康十年(289年)到达洛阳,受到司马炎手下重臣张华的重视。[11]其名作有《文赋》《君子行》《赴洛道中作》等,所写的章草《平复帖》流传至今。另外,据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陆机还有画论。
西晋初年,在科学技术领域也有杰出人物。地理学家裴秀作为开晋元勋,受到司马炎的信任与重用,在司马炎在位期间担任司空,创作《禹贡地域图》,并在序中提出了“制图六体”,即绘制地图的六个基本要点:比例尺,方位,交通路线的实际距离,地势起伏,地物形状,倾斜缓急等。[12]这是地图学上划时代的创新,除了经纬度和等高线外,已经包括了现代化制图的基本要素。医学家皇甫谧,多次受到司马炎征召,但他始终推说有病,婉言谢绝,司马炎多次尊重了他的意愿;一次皇甫谧向司马炎借书,司马炎索性赠送一车书给他。皇甫谧终身不仕。他著有《针灸甲乙经》。此书在我国医学史上是一部伟大的著作。
此外,在司马炎在位期间,《汲冢书》出土(具体时间有咸宁五年、太康元年、太康二年等说法),其中包括著名的《竹书纪年》。司马炎将之收藏在秘府,并命人加以整理、隶定,受命及主动参与整理的包括时任中书监荀勖、中书令和峤、[13]著作郎束皙等。
3
人物关系
先世
①父族
曾祖:司马防,骑都尉。
祖父:司马懿,出身河内司马氏,西晋政权奠基人,史称晋宣帝。
祖母:张春华,出身河内张氏,史称宣穆皇后。
父亲:司马昭,西晋政权奠基人,史称晋文帝。
②母族
亲母(嫡母):王元姬,出身东海王氏,史称文明皇后。
外祖父:王肃,曹魏经学家,封兰陵侯。
外祖母:羊氏,西晋时追赠平阳靖君。
妻妾
皇后
武元皇后杨艳,原配,出身弘农杨氏,274年崩逝。生毗陵王司马轨、晋惠帝司马衷、平阳公主、新丰公主、阳平公主。
武悼皇后杨芷,继配,杨艳的堂妹,咸宁二年(276年)册为皇后,后被晋惠帝尊为皇太后。
妃嫔
中才人王媛姬(怀皇太后),生晋怀帝司马炽,司马炽即位后追尊为皇太后。
贵嫔左棻,左思之妹,出身齐国左氏。
贵嫔胡芳,胡奋之女,出身安定胡氏,生武安公主。
夫人诸葛婉,诸葛冲之女,出身琅琊诸葛氏。
夫人李氏,生淮南王司马允、吴王司马晏。
贵人公孙氏
淑妃刘媛
淑媛臧矅
淑仪芳
修华逵粲
修容陈修容
修仪左嫔
婕妤邢兰
容华朱华
充华赵粲,出身天水赵氏,赵虞之女,杨艳的表姐妹。
美人徐义,太子妃贾南风的乳母,随贾南风入宫,被封为中才人,惠帝即位又进号良人、美人。
美人审氏,生城阳王司马景、楚王司马玮、长沙王司马乂。
才人徐氏,生城阳王司马宪。
才人匮氏,生东海王司马祗。
才人赵氏,生始平王司马裕。
美人赵氏,生代王司马演。
保林严氏,生新都王司马该。
美人陈氏,生清河王司马遐。
后宫某氏,生汝阴王司马谟。
才人程氏,生成都王司马颖。
才人谢玖,后被赐给太子司马衷为妾。
儿子
亲子
司马炎共有二十六个儿子,知名者十八人。按相关文献,仅知第十八、第二十、第二十一、第二十二、第二十六皇子早殇。司马裕、司马谟行第不知。
司马轨,字正则,拜骑都尉,封毗陵王,谥号悼。
司马衷,字正度,西晋第二位皇帝,史称晋惠帝。
司马柬,字弘度,官至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侍中、录尚书事、大将军,封秦王,谥号献。
司马景,字景度,封城阳王,谥号怀。
司马宪,字不详,封城阳王,谥号殇。
司马祗,字敬度,封东海王,谥号冲。
司马裕,字濬度,封始平王,谥号哀。
司马玮,字彦度,官至卫将军、北军中候、侍中、太子少傅,封楚王,谥号隐,追赠骠骑将军。
司马允,字钦度,官至太尉,封淮南王,谥号忠壮,追赠司徒。
司马演,字宏度,封代王,谥号哀。
司马该,字玄度,封新都王,谥号怀。
司马遐,字深度,官至抚军将军、侍中,封清河王,谥号康。
司马谟,字令度,封汝阴王,谥号哀。
司马乂,字士度,官至大都督,封长沙王,谥号厉。
司马颖,字章度,官至镇军大将军、都督河北诸军事,封成都王,一度被司马衷立为皇太弟。
司马晏,字平度,官至太尉、大将军,封吴王,谥号孝,追赠太保。其子司马邺(晋愍帝)即西晋末代皇帝。
司马恢,字思度,封渤海王,谥号殇。
司马炽,字丰度,初封豫章王,后被司马衷立为皇太弟,最终成为西晋第三位皇帝,史称晋怀帝。
嗣子
司马睿,琅琊王武司马伷(司马炎的叔父)之孙、琅邪恭王司马觐之子,后建立东晋,史称晋元帝。
女儿
司马氏,平阳公主。
司马氏,新丰公主。
司马氏,阳平公主。
司马氏,武安公主,下嫁出身太原温氏的温裕。
司马氏,繁昌公主,下嫁出身河东卫氏的卫宣。
司马脩袆,襄城公主,下嫁出身琅琊王氏的王敦。
司马氏,万年公主。
司马氏,荥阳公主,下嫁出身范阳卢氏的卢谌。(公主未嫁先殇)
司马氏,荥阳公主(为与卢谌的妻子荥阳公主区分,又称荥阳长公主),下嫁出身平原华氏的华恒。
司马氏,颍川公主,下嫁出身弘农王氏的王粹。
司马氏,广平公主。
司马脩丽,灵寿公主。
4
轶事典故
羊车望幸
晋武帝羊车游后宫图
司马炎后宫妃嫔众多,有粉黛近万,因此,每天晚上到底要临幸哪个妃子,就成为一个让他十分头疼的问题。于是他想出一个办法,就是坐着羊车,让羊在宫苑里随意行走,羊车停在哪里他就在哪里宠幸嫔妃。于是有个宫人便把竹枝插在门上,把盐水洒在地上,羊因为喜欢盐水的味道,停下吃食,于是羊车就停在她的宫门口。这个故事出自晋书卷三十一,因为这个故事,后人把希望得到别人的重视或者宠爱,就称为“羊车望幸”。
焚裘示俭
晋武帝时候,太医司马程据献上一件用野鸡头上的毛织成的毛衣,司马炎命令把这件衣服在殿前烧掉,并宣示全国,从今以后不许再贡献用特殊技法制作的奇装异服。
围棋定策
司马炎嗜围棋,常在宫中与中书令张华、侍中王济下棋。《忘忧清乐集》中保留了《晋武帝诏王武子弈棋局》。据《晋书·杜预传》记载,杜预捧讨吴奏章入宫时,晋武帝正与张华下棋。杜预递奏章,陈利害,而晋武帝仍埋头于棋局,不做定论。棋盘对面的张华见状,起身拱手呈词:“陛下圣明神武,政治清明深得人心,国家富有兵力强大,号令一出莫不敢从。而吴国国主孙皓荒淫无度,滥杀贤能之才。两相对比,灭吴根本不需要费多大力啊。”司马炎当即拍板,定下伐吴的计划,使一直分裂的中国再次得以统一。[14]
5
人物评价
人物总评
司马炎
司马炎在位20多年。他曾为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是,受时代的影响,他在政治制度上基本上沿用了汉代以来的分封制,严重地削弱了中央集权的巩固。再加上他晚年生活奢侈腐化,公开卖官,宫中姬妾近万人,上行下效,各级官吏不理政事,斗富成风,奢侈之风盛行,加速了西晋王朝的灭亡。晋武帝去世不久,西晋王朝就发生了“八王之乱”,这场战乱长达16年,加上天灾不断,瘟疫流行,广大劳动人民又开始大批死亡或流离失所,“太康繁荣”的盛景很快失去了昔日的光彩。
前期能厉行节俭,虚心纳谏,用人唯贤,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而后期则热衷于安逸享乐,以致荒淫无度,君臣赛富。前明后暗是对晋武帝最公正的评价。
司马炎建立晋朝后,一方面继续执行和平国策,一方面休养生息,推行仁义的《泰始律》爱护百姓,扩大生产。他下诏在全国释放奴婢,并组织起来代替士兵军屯,增强了国力。在曹魏奢靡腐败的基础上,司马师治理了军队的贪腐,晋武帝要求百官廉洁,并且采纳了尚书胡威要求严管三品官员的建议。晋武帝推崇节俭,史称:“承魏氏奢侈刻弊之后,百姓思古之遗风”,提倡恭俭,他的廉洁也得到包括唐太宗等古代政治家的赞许。陆云在给吴王的上书中,也提到晋武帝即位二十六年,没有再修建宫殿,多次下诏严格禁止奢靡,陆云批评在晋惠帝时期蔓延的腐化作风。晋武帝对百姓是仁慈的,在国家统一后,他继承了司马昭优待蜀国君臣百姓的政策,也优待吴国君臣,并且提出对江东百姓免除二十年的赋役,得到百姓的拥护。司马氏仅仅五个宗室南渡能建立东晋,与江东百姓感激晋武帝有重要关系。唐太宗说他:“制奢俗以变俭约,止浇风而反淳朴。”过去说他骄奢卖官是误解,刘毅也只是说他的大臣卖官,晋武帝晚年有纵然豪强、外戚的缺点,但没到腐朽程度,不能把极个别现象当风气。陆云说晋惠帝诏天下“虽严诏屡宣,而奢俗滋广。”晋武帝在统一后执行占田制,允许百姓占田百亩,当时没有土地兼并,国内太平,有太康盛世的景象,百姓有“天下无穷人”的民谚。散骑常侍邹湛说“世谈以陛下比汉文帝”,而刘颂在上书中也说百姓把晋武帝比作汉文帝,可见晋武帝在全国是得到百姓爱戴的。晋武帝能解除曹魏宗室和东汉宗室的禁锢,优待三国的宗室是值得赞许的,他“仁以厚下,俭以足用,”总体上起历史进步作用,是杰出的政治家。他在晚年有纵容豪强,喜欢宴乐的缺点,可是从中我们也能看到他的本质依然是俭朴的,他关心舅氏,听说王恺与石崇争富,想帮王恺,送去的珊瑚也比不上石崇家中等的,可见他没有奢侈富贵。外出参加宴乐,到王济家,看到饮食、器具华丽,感到不适应,没等宴会结束就离开了,他不喜欢华衣锦食的生活。他听说和峤家有好李子,让他送来些,和峤是出名的吝啬,被杜预称有钱癖,结果只给晋武帝送来数十个。豪强世家在当时对晋武帝态度,并非像封建专制严重时期,科举出身没有强大家族背景的官僚,对皇权敬畏服从。晋武帝能在复杂环境中,抑制豪强,不让他们对国家造成影响,主要是对百姓实行仁义,制定占田政策削弱豪强,推行民主、释放奴婢来阻止豪强势力过度膨胀,这些都是进步的政策,有的政策也表现为负面影响,比如让州郡二千石以上官吏的女儿入宫选拔,这也是为了限制士族豪强家族之间联姻,强化皇家地位尊严。具体执行时,晋武帝也是让自己的杨皇后负责,不是为了自己的淫乐,甚至偶然说一个女子美丽,被杨皇后反驳也没有强求,杨皇后选拔时把漂亮的都不选。尽管这个政策有些过分,但是也没有损害百姓,只对豪强有影响,他们采取的措施是:“名家盛族女子多败衣粹貌以避之。”
https://www.lingdianksw8.cc/71269/71269113/21844385.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lingdianksw8.cc。零点看书手机版阅读网址:m.lingdianksw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