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三章 可怕旱灾 最大依仗
旱灾在古代是十分严重的一种自然灾害...后羿射日、夸父追日...这些虽然是神话故事,但是却也是我们的先民对旱灾的最早记忆,神话故事当然不可能是真的,也不会真的射下九个太阳,但神话故事是必定有原型的,经过无数代口口相传后,一代代的添油加醋的形成了神话,但这些神话里的关键词是旱,所以旱是真实的。
根据《中国救荒史》中统计记载:从公元前1766年到公元1937年,共发生1074次,平均三年多一次。
由此可见旱灾的发生频率有多高,如果翻看历史古籍文献,我们会发现在各朝各代的史料中,都有这样的悲惨记载。
中国古代是农耕社会,大部分人生活的好坏,取决于自然天气,因此下至平民,上至一国之君,每年最大的期盼就是“风调雨顺”,所谓风调雨顺,就是需要雨时下雨,需要晴时天晴。
在生产力水平和科技水平都很低的古代,如果遇到多雨,还可以疏导,但若遇上干旱,几乎就是无能为力,而且长时间的干旱还会带来蝗灾、瘟疫等问题。
这不仅仅是此时大唐可以解决的,即使到了近代,应该是1878年,还发生一场丁戊奇荒...这场旱灾持续了四年之久。
说这次旱灾是最严重,一点不为过,因为它的影响范围,从山西、河南、陕西、直隶、山东五省开始,后来又波及苏北、皖北、陇东、川北等地,全国约有2亿人受灾,占据当时全国人口的一半。
更可怕的是,当时有超过1000万人饿死,另有2000多万人被迫迁徙,而他们的逃亡目的地,一是北上蒙古,二是南下江南,逃荒过程中死者又不计其数,时任山西巡抚的曾国荃称这次旱灾是“二百余年未有”。
.....................
“上门村和下门村的事情,各位爱卿都听说了吧...!”
甘露殿中,李世民看着自己的心腹们问道。
马周率先上前躬身道:“陛下,上门村和下门村因为抢水的事情已经被解决,双方领头人都已经被抓捕,死者也被抚恤,还有就是水坝也已经打开,下门村现在也已经有水可以用。”
“好呀...万年县办事的速度还是很快的...!”李世民褒奖了一声,跟着话锋却一转道:“但是现在我们要考虑是,长安周围还有多少像上门村和下门村一样缺水的村子。
而且有个不好的消息,朕要告诉大家,根据我们的测量,长安周围的水渠和河流全部都有水位下降的趋势,而且太史局夜观天象,一个月内长安附近没有大雨,要知道一个月时间正好是我们长安周围种植庄稼的时候,如果没有水,或者打不到水,那么多的庄稼无法播种下去的话,这就是我们大唐最大的损失,所以朕希望大家可以一起想想办法,度过这次的旱灾。”
可是李世民说完之后,在场的大臣们都微微露出了蹙眉的样子。
说来说去还是因为这旱灾是真的不好预防的,现代的话,你预防旱灾有四点可以做,1、兴修水利,发展农田灌溉事业;
2、改进耕作制度,改变作物构成,选育耐旱品种,充分利用有限的降雨;
3、植树造林,改善区域气候,减少蒸发,降低干旱风的危害;
4、研究应用现代技术和节水措施,例如人工降雨,喷滴灌、地膜覆盖、保墒,以及暂时利用质量较差的水源,包括劣质地下水以至海水等。
也就是说,现代对旱灾的预防也是要提前的,可是现在的长安已经有旱灾出现了,即使是现代的一些方法都是没有用的,而有用的闭月人工降雨,喷滴灌、地膜覆盖、保墒...又不是现在古代可以拥有的。
古代旱灾发生之后,朝廷的基本手段就是移民,移民就是指的是民众们在朝廷的帮助下,迁往新的地方生活的一种减灾方式,跟着就是薄赋税,除了这些,根本就没有好的方法。
而且旱灾的破坏力很大,因为伴随旱灾而来的还有蝗灾,劳苦大众本来就已经只能靠吃草根树皮勉强支撑下去的困境更是雪上加霜。在这样的恶劣天灾中,赤地千里、十室九空,甚至到处可见“易子而食”、“人人相食”的景象,惨不忍睹。
其中秦岭淮河地区受灾最为严重:黄河断流、遍地枯槁。
当然了,旱灾在刚开始的时候是有一定的先兆的,但是古代社会是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的社会,百姓往往不愿意放弃已经播种下去的作物,并且依旧像往常一样喂食家中饲养的牲畜,更不用说逃离家乡了。
这样的做法往往会导致极为严重致命的后果:长期的干旱无雨必然会令农田里的作物大面积干枯死亡,而由于已经进行了播种,人们家中的存粮已经寥寥无几,人畜也缺乏基本生活用水而陷入到虚弱的状态之中,这时候想要出逃已经是痴人说梦了,可能刚走出村口就已经因为缺水断粮而昏迷了。
隋唐时代关中发生大旱时,中央政府就曾经采取过将关中灾民转移到洛阳等地就食饮水的赈灾手段。
坐在龙椅之上,李世民看着一直没有说话的大臣们,也是叹息一声,因为他也知道,这些大臣们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毕竟这个旱灾的问题,其实早就不知道研究过多少遍了。
最终看着皱眉的大臣们,李世民想了想道:“现在旱灾还是初始,所以我们应该还有机会,现在朕向全国下招贤令,征求可以预防和解决旱灾的办法,任何人都可以献策,只要一经采用,赏赐千金并官升三级...!”
“是...!”
一群大臣立即躬身。
...........................
“不错...不错...!”
青龙坊中,李佑走在前面,身后跟着一大帮人,这些人就是在青龙坊造房子的人,周胄是他们的管事。
听到李佑的夸奖,一边的周胄也是露出笑容道:“公子,还是要的太快了,我们只能赶工成,如果再给我们一点时间,我们一定会做的更好的。”
“呵呵...!”李佑笑了笑道:“已经很好了,能在这么短的时间中,建出一万多人居住的地方,我本来还以为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你们还是做到了,周管事,这次你要记首功,只不过,我却不能让你休息,因为你们很快还要投入到学院的建造中去。
这次学院的图纸你看了没有?”
一说到学院,这边周胄立即露出了激动的神色:“看过了,实在是太震撼了,一共十三栋五层的楼房,我预计如果要全部完成需要五年...!”
“确实...不过,我们先一部分一部分的做,先将其中的三栋建造起来,这三栋需要多少时间?”李佑问道。
“三栋的话,以我们现在的速度,今年年尾就可以完成...!”周胄很是自信的道。
“那就好...只要先建造三栋,那么我们学院明年就能招生了,其他的我们再继续慢慢的建造,这样一边建造一边招生,可以双管齐下。”
“公子英明...!”周胄连忙点头信任的看着李佑。
“殿下...!”就在这个时候,李佑到来的消息,引起了青龙坊百姓们的欢呼雀跃,大批的此时的青龙坊百姓涌了过来,要知道现在的青龙坊百姓已经不是过去的青龙坊百姓了。
过去的青龙坊百姓可不会对李佑有任何的感情,他们只是想要去偷敦化坊的东西,不过现在青龙坊的百姓都是李佑救过的百姓,他们对李佑的感情可是很深的。
一群人知道李佑来了,直接都放下手中的活跑了过来,想要亲眼的见一见李佑,不过,这倒是将一边的曜宇给吓到了,连忙对身边的护卫喊道:“保护殿下...!”
三十名的护卫直接将李佑给围在了中间,李佑没有阻止,因为谁也不知道,这些百姓中有没有对自己不利的人,好在即使有人墙也没有让百姓丧失见到李佑的热情。
“殿下千岁,殿下万安...!”一声祝福的话语,从此时青龙坊的百姓口中喊出,李佑这个时候也是对着在场的百姓连连的招手,跟着还问道:“你们吃的好不好,住的好不好呀...?”
百姓们齐声大喊:“好...!”
听到百姓们说好,李佑也是露出笑容:“好就好...你们不远千里来追随我,要是你们吃的不好,住的不好,我李佑心难安呀...只要你们吃的好,住的好,你们的孩子也会拼命训练,本王也能高枕无忧。
所以你们要是有哪里感觉不好,就第一时间来和本王说,本王会马上就替你们解决,很快呀...我们也会在青龙坊建造厂房,让大家都有工作,都能获得月饷,这样大家的日子就会越过越好,大家说好不好呀...?”
“好...!”
李佑的承诺,让青龙坊的百姓们都开心的欢呼不已,这些百姓后来都会成为李佑最坚定的支持者,以后的某个日子,这些百姓会陪着李佑,不管李佑去向哪里,敦化坊和青龙坊的百姓都是生死相依,这是李佑最大的依仗。
............................
https://www.lingdianksw8.cc/76208/76208180/645851794.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lingdianksw8.cc。零点看书手机版阅读网址:m.lingdianksw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