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八回 教孩子读书
朝|鲜百姓最近有点迷。
他们发现自己完全搞不懂这支明军。
想当初,这支明军登陆的时候,百姓们吓得躲进了山里,衙役等怎么叫都不回来。
后来,他们发现这支明军想传闻中的“戚家军”,既没有进村里打劫,也没有跑到集市勒索。
而是非常规矩的在荒野安营扎寨,引导大明百姓有序撤离。
再后来,百姓都回到自己住处,才发现这支明军真的和传闻中的“戚家军”一样,买东西付钱,甚至多给。
于是,朝|鲜百姓又陆续回来,重新安定下来。
这支明军不仅军纪极好,打仗也异常勇猛,把后金军打得落荒而逃。尤其是那火炮,每次放炮就像打雷,声音出奇的大。
这还不算什么,真正让朝|鲜百姓不懂的,是从兵营里总是传出读书声,一支军队居然读书。
天啦,士兵居然读书。
帮忙运输物资进兵营的朝|鲜百姓,经常看到闲逛的士兵口里念念有词,或者是捧一本书在读。
他们回去后,再告诉其他的乡亲,立刻引起了大家的好奇。
这一天,杨承应像往常一样带着祖天弼和张存仁,视察兵营。
走到一处,就看到几个衣服破烂的野孩子,站在栅栏前,盯着远处的黑板。
他们听得很认真,以致杨承应到了他们身后,也没察觉。
“小朋友。”杨承应打招呼,“你们在干什么?”
这几个孩子听不懂汉语,瞅见人高马大的杨承应,就以为是来逮他们,转身撒腿就跑。
祖天弼眼疾手快,一把抓住一个野孩子的胳膊。
其他孩子看到同伴被抓都慌了神,拔腿就跑。
只有一个野孩子留下来,他不会汉语,只能跪下朝杨承应一个劲儿的磕头,嘴里说着朝|鲜话。
杨承应赶紧让张存仁叫来翻译。
翻译到了之后,杨承应告诉他:“你让他们别害怕,我是不会伤害他们。让他别磕头,站起来说话。”
翻译把杨承应的话,翻译给了这个磕头的孩子。
这孩子不敢起身,也没磕头,直挺挺的跪着。
杨承应上前,把他扶起:“男子汉大丈夫,站着说话。”
孩子听了翻译的话,本来要弯曲的膝盖,这才没有弯曲。
杨承应又让祖天弼放了他手中的孩子。
两个小孩抱在一起,瑟瑟发抖。
“你们在看什么?”杨承应柔声说道,“告诉我,我是不会处罚你们的。”
听完翻译,一个孩子说道:“我和阿章在听书,很喜欢。”
“听书?”杨承应笑了,他们连汉语都不会,怎么听得懂。
不过,杨承应也佩服他们,居然敢来这里听书。
杨承应想了一下,问道:“你们愿意听课吗?”
“愿意。”那个叫阿章的孩子说完,神色一暗,“我们是贱民出身,不能读书。”
杨承应一听就来气,一脸正色的说道:“书是不分贵贱,只要你们愿意,我可以安排老师教你们学习。”
两个孩子听完翻译,面色一喜。
他俩对视一眼,阿章问:“我们没有任何东西可以给您,当作学费。”
“有一颗好学之心,比什么都重要。”
杨承应笑道:“你去告诉你们跑走的小伙伴,明天到这里,我会请老师教你们读书识字。”
“太好了。”
两个小孩子弹冠相庆。
杨承应这时才注意到他们的脚,都是光着脚丫子,脚板上有厚厚的茧。
他一只手拉着一个孩子,进了军营。来到囤积辎重的地方,给他们一人找了一双比较大的布鞋。
“你们回去后,如果那些小伙伴不信,就把鞋给他们看。”
杨承应笑着说道。
“嗯,您的恩德,我们会记住的。”
阿章点头说道。
杨承应听完翻译,轻拍一下他的头:“大恩不言谢,只要你们好好读书就行。”
送走了这两个孩子,杨承应叫来负责巡逻的将领。
从他那里得知,那个区域是一个叫萧永祚的小将巡逻。
于是,杨承应让人把萧永祚叫来。
萧永祚一进帅帐,就单膝跪地,自请死罪。
原来他早听同袍说,杨帅在他巡逻区域抓住两个朝|鲜小孩,还带回兵营。
萧永祚听了,后悔自己一时心软,怎么没有驱赶他们。
杨承应却让张存仁把他扶起来,说道:“我问你,你为什么不赶走那些孩子?”
“小将以为他们只是孩子,而且都听书听迷了,所以一时心软没有喝走他们。”萧永祚紧张地回答。
“你是怎么知道他们一定听书听迷了,而不是拿了钱偷窥我军营寨呢?”杨承应又问。
“因为他们来了好几回,末将第一次就没有驱赶,而是听他们比划了半天,知道是听书,所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说到最后,萧永祚双眼微闭,有种等到受罚的觉悟。
杨承应却笑道:“不错,行事很谨慎,又没有丢掉良心。”
“嗯?”萧永祚睁开了眼睛,一脸不可思议。
“你去账房支取十两银子,算是这次的奖赏。”
杨承应起身,“正所谓千金难换良心,希望你不要嫌少。”
“小将不敢。”
萧永祚下意识的下跪谢恩。
杨承应一把将他扶住,“我说过,在我面前,不需要下跪,记住了?”
“小将记住了。”
“下去吧。”
“是。”
萧永祚退了下去。
杨承应扭头看向朝|鲜翻译,“你帮我找几个私塾先生,我要教这里的孩子读书。”
“杨总兵,这……贱民就算读了书,也不可能出人头地。”
翻译很直白地说道,“这样反而会让他们感受到痛苦,不如什么都不知道要快乐。”
“也许吧。但如果不读书,就不能了解这世界的美妙。”
杨承应笑道:“而且读书未必是出人头地,还可以用所学知识帮助别人。”
“唉!这世界可没有美妙可言。”
翻译说完,走出帅帐。
杨承应琢磨他这句话,若有所思。
这时,帐外传来了读书声: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这是《悯农》!
杨承应听着,摇了摇头,可惜作者自己蜕变成一个花天酒地、滥施淫威的腐官酷吏。
https://www.lingdianksw8.cc/76538/76538703/138333282.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lingdianksw8.cc。零点看书手机版阅读网址:m.lingdianksw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