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风起赫尔辛基(1)
……
既然林灰对于线上办公有自己的想法,黄静就顺水推舟地表示支持。
不过就林灰搞线上软件的初衷,黄静还是忍不住问道:
“你的意思是说,你之所以弄线上办公主要是因为对未来的一些不确定因素么?”
林灰点了点头道:“没错,我确实有这方面的顾虑。”
黄静道:“如果仅仅是学业上的因素其实我觉得你倒是不用担心。
即便你追求的是学术上想达到一定的高度之后再正式涉足商业也不会太麻烦。
以你的实力,想顺利完成学业其实并不会耗费你太多时间的。
甚至于如果你愿意采用一些非常规的措施的话可能只要不到一年的时间可能就足够了。
除非是在类似于西点学校这样的军事院校或者说比较倔强的公立院校比较难操作。
别的高校,尤其是私立高校, 只要你愿意,全美/國几乎任意一所私立高校你都可以轻松搞定。”
似乎是怕林灰不相信,黄静紧接着补充道:“虽然长久以来,美/國大学的教育体系以精英教育著称,顶尖高校一贯奉行精英教育的原则,但在实际执行的时候却并不是唯精英论,很多时候教育上的一些规则的执行都是相当灵活的。
就拿大学生录取来说吧, 虽然不少美/國顶尖的大学都宣称主要根据学生的水平而不是其他要素来进行录取。
但是事实上, 美/國大学体系之中极少有谁真的是这么做的。
美/國大学在录取的时候实际执行的规则很灵活。
要知道, 美/國是一个校友文化非常发达的國家,同样水平差不多的学生,美/國的高校往往会优先录取校友子女。
这种策略被美/國大学美其名曰称之为‘传承’,出于对这种‘传承’的考虑,很多时候在进行录取的时候,毫无公平可言。
这种所谓的‘传承’与其说是‘文化的传承’不如说是‘供养与被供养’的传承。
和國内的大学主要依靠拨款不同,美/國不少大学都是依托于获得捐款来获得主要经费。
而美/國大学的校友群体是一个学校获得捐款的主要来源。
作为美/國大学的衣食父母,捐了款的校友自然期待学校的回报,而学校的回报只能是学术上的投桃报李罢了。
很多捐了巨款的校友,即便其子女的水平明显低于很多被淘汰的申请者,却还是脱颖而出能够顺利获得录取资格。
以备受媒体关注的哈佛大学为例,一般情况下该学校的录取率仅为百分之十。
但是在大学资源委员会(哈佛大学主要捐款者组成的筹款组织)的成员,子女的录取率却在百分之六十以上……
类似的例子很多,好多人以为美國人情淡漠,却即便人情再淡漠也是有人的因素, 而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举这些例子我只是想说在美國大学的话同样不是没办法操作。
方法很多,最简单的大概就是砸钱了。
很多时候在美/國的不少大学, 只要你愿意砸钱,可以说是可以横行无忌的。”
其实黄静所说的内容林灰都是大致清楚的。
无非就是氪金玩家的捷径而已。
一個能将贿/赂美化成政治献金的国度涉及到学术方面的骚操作怎么可能会少呢?
林灰记得前世看过一本普利策奖得主《华/尔街日报》调查记者丹尼尔·金所写的书,书里就对美/國高校招生丑闻进行了描述。
总之,书里描述的内容跟黄静所说的是大致比较雷同的,林灰对于这些大概也都是知道的。
按照书里的描述,有些美國高校为了筹措资金,甚至已经不甘于仅仅是通过校友会来吸金了。
甚至会采取一些打着教育幌子的慈善活动进行赤果果地敛财。
尽管对里面的道理门清,但正所谓知其白守其黑。
对于这些东西就算是再心知肚明林灰也明显不屑于此。
不过对于黄静的好意林灰也没生硬地拒绝。
林灰道:“其实你刚才说得我对此也是有所耳闻,不过我怎么同时也听说国际学生在美國大学很受歧视呢?即便是有很多潜规则恐怕海外的学生想进行操作也很难吧。”
黄静点点头:“确实美/國大学在涉及道升学的时候往往有歧视现象。
没办法,有上等人存在自然很多人就不知不觉相对成为下等了,很多美國顶尖学校一方面要照顾权贵子弟又要照顾校友会的后代,但在此同时还要服从联邦法律和各州立法,对黑/人以及其余人种也要正常招生。
如此一来在每年招生人数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其结果就是挤压其他人群的招收规模。
这时受损最为严重的,莫过于国际学生,而国际学生受损最严重的又以来自亚洲的国际学生最惨。
毕竟在美國很多时候诸如‘亚洲人都是考试机器’、‘亚洲人缺乏创新力’类似的说辞是相当有市场的。
这类说法大概是美/國最公开、最政/治正确的种/族歧/视了。
总而言之,亚洲的国际学生要进入美/國顶尖大学,必须拥有比别人高得多的分数、强得多的特长。
不过, 这只是对于一般情况下,对于资本雄厚的人来说完全可以无视这些规则。
即便是亚裔的学生亲自出面进行操作可能会比较棘手一些。
但找一些美國本土的法务团队或者说更加专业的游说团队代为操作的话也不是很难进行相应的操作。
在美國, 只要你有钱,就可以为所欲为。
虽然你现在这种情况显然不要为名校的入学资格发愁。
但涉及到学术上更进一步的话,通过砸钱也是有捷径的。
如果你要是觉得学业枯燥的话。只要愿意进行一定的学术献金,其实很容易获得相应的学位的。
甚至于通过给一些项目直接进行捐款,一步登天到直接到很多诺奖大佬的团队去读博士学位也不是不可能。
要知道在诺奖菲奖遍地走的美國,很多时候大佬获得诺奖之后唯一收获的优待也仅仅只是多一个停车位而已。
如果项目实用性或者说商业性不够强的话,很多诺奖大佬的项目也是地主家没有余粮。
总之,很多诺奖大佬其实也是很缺钱的,钱到位了直接大佬帮你搞定毕业论文也不是不可能。
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学术上想更进一步甚至说是一步登天也是不费力的。
就算不去参加这些诺奖大佬的团队,通过搞到一些有声望学术大咖的推荐信也可以达到类似的效果……
欧美的高校还是很重视推荐信的。
采用推荐信制度有利于形成一个较为同质化的学术共同体。
让进入这个圈子的人能够自觉地去做这个圈子的守门人。
形成这样一个学术共同体倒不完全是为了拉帮结派。
而是因为一个共同体有助于大家朝一个共同的方向去努力,有利于某一个学派在某一个学科或领域中的发展。
上面这个说法从小了说是一个学术共同体,往大了说其实也能够引申到整个社会阶层。
这也就是欧美学校重视推荐信的另一个深层原因,充分利用精英阶层的人际关系资源。
归根到底还是圈子文化,总之能搞到一些大犇的推荐信对学术路上的一步登天也很容易……”
黄静说得是实话,确实可以按此法施为。
林灰也有施为的实力,说实话林灰即将到手的财富都快能赞助半场美/國总统#选了。
想搞个学位其实很容易。
甚至于很多人会乐意给林灰送各种各样的学位。
尽管如此,似乎没啥必要。
反正林灰是觉得有那个实力没必要去绕弯子。
林灰更在意的是学术上的号召力以及学术上的话语权和相应的权威性。
而不仅仅是学位本身。
https://www.lingdianksw8.cc/80121/80121946/745034117.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lingdianksw8.cc。零点看书手机版阅读网址:m.lingdianksw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