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春游曲 > 第一八七章 南下遇阻

第一八七章 南下遇阻


随李渊起事的文武官员们,对今后如何行事意见不一。

李渊问李世民有何打算,李世民答道,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西进关中。

李渊知道李世民素来就有主见,就饶有兴趣地问李世民,“二郎,说说你的理由。”

------

李世民坐直身子,面向李渊说道,“世民以为,快速西进关中,当有四利。”

李渊问,“是哪四利?”

李世民对道,“一利是,可占据永丰仓,既可断绝长安的粮食供给,又可不再愁兵马之食。”

“二利是,朝廷众臣在关中多有亲属与产业,占据关中可收朝廷众臣之心,为我所用。外任的官员,心系关中产业和亲属,必会传檄而降。”

“三利是,如今长安军力守备不足,无需血战即可破城。”

“四利是,关中各路豪杰刚起,尚无力与我军抗衡。”

“时机稍纵即逝,如不早日进军关中,随着世易时移,此四利恐将不再,我等只能望关兴叹,悔之晚矣。”

------

李渊认真听李世民讲述“四利”,边听边微微颔首,待李世民说完,微笑说道,“二郎所说四利着实诱人,只是前有宋老生、屈突通重兵阻路,我等如何能迅速进入关中?”

李世民与观音婢经过慎重考虑,如今已是成竹在胸,朗声对道,“宋老生、屈突通孤军深入,守城尚且勉强,根本不敢离城迎战,所以不足为惧。我等只要用好两策,大军到处定会所向披靡,守城军民望风而降。”

------

李渊接着问道,“用好哪两策?”

李世民道,“树德立威。”

“树德,抚老济贫,宽待士人,为仁义之师扬名,必致士庶百姓从者如流;”

“立威,攻灭顽敌,斩杀不降,为威武之师壮势,必致所经州郡望风而靡。”

“大军南下,于西河即可树德;宋老生如若不降,霍邑则是我等立威之时。”

“具体如何行事,世民已拟好方略。”

------

说着,李世民站起,走到李渊跟关,奉上草拟的西进关中方略,然后退回原处坐好。

李渊展开手折,仔细观看,边看边不住点头,看过之后赞道,“二郎考虑得很周全,深谙用兵之道。明日大殿议事,还望你能够说服主张固守山西的官员。”

李世民干脆答道,“世民定会晓以利害,以理服人。”

------

事情说完,李世民正要起身告退,李渊笑着问李世民,“这方略是否也有阿婢的功劳?为何你对她只字未提?”

李世民答道,“不是世民想隐瞒阿婢的功劳,是阿婢自己不让说。”

李渊好奇地注视着李世民,问道,“阿婢为何不让说?”

李世民微笑着道,“阿婢说,男子总是让女子出谋划策,传出去会让人笑话。”

李渊却不依道,“阿婢岂是平常女子?她的见解又有几个男子能比得过?以后遇到商议这种大事,你和阿婢一起来见我。”

李世民没有答话,只是微笑点头。

李渊接着感慨,“这宫中不比官署,规矩太多,有诸多不便,没事的时候,你带着阿婢多来看我。”

李世民听了应诺道,“世民记下了。”

说完,李世民起身向李渊施礼后,离开东门侧殿。

------

第二日,李渊在晋阳宫正殿召集文武官员商议入关之计。

以裴寂、唐俭、姜宝谊为首的官员主张首先经营好山西,南拒朝廷军队,北防刘武周,待扫平山西全境,再寻机入关,以防根基不稳,腹背受敌。

以李世民、刘文静、长孙顺德、刘弘基、窦琮为主的官员主张,应以最快的速度南下,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西进入关,理由与李世民相同。

------

为说服裴寂等人,李世民详细陈述快速入关的‘四利’,和实施方略,裴寂等人勉强同意先发兵南下,迎击宋老生和屈突通所率朝廷军队,视战况再决定何时入关。

李渊见世子李建成没有发表意见,便问他如何考虑。

李建成表态支持李世民的主张。

李渊见两个儿子都认为以快速入关为宜,便决定采用李世民提出的入关方案,遇到未曾预料的情况再作调整。

------

七月初四,李渊任命李元吉为太原太守,留守晋阳宫,一切后方事务都委托他处理。任命温大有为太原令辅佐李元吉。

七月初五,李渊在军营门前誓师,统帅甲士三万人从晋阳出发,并向各郡县发布檄文,宣布将尊立代王杨侑为帝。

七月初八,李渊率军到达西河,慰劳西河的官吏百姓,开仓赈济贫民。

------

李渊交代属下,今后大军到处,都要做到礼敬老人,抚恤孤寡,赈济穷困,任用贤能,平反冤狱五条,为仁义之师扬名。

在西河郡,凡年纪在七十岁以上的老人,都授予通议、朝请、朝散三大夫等从五品以上的散官。对当地的豪强、才俊,都根据才能授予相应的官职。

李渊善于书法,一边询问来人的功劳、才能,一边亲自书写任命状,一天就任命官员一千余人。

得到任命之人尽皆高兴而回,到处宣扬李渊贤德圣明。

-------

离开西河,李渊率军一路向南,经介休、离石,进入雀鼠谷。

七月十四日,到达灵石县,在贾胡堡驻军,贾胡堡距霍邑五十余里。代王杨侑派遣武牙郎将宋老生,率领精兵两万人在霍邑驻防。

此时,正逢连续大雨,大军无法前行,李渊派沈叔安等人率领老弱士卒返回太原,让他们再运一个月的粮草,准备等天放晴以后攻打霍邑县城。

------

淫雨霏霏,秋霖不止。

在李世民的谋划之中,此次挥师南下,应该是以雷霆之势斩关夺隘,然后西进入关。然而如今却因天气原因,三万大军淹留于这深山河谷之中。

从贾胡堡至霍邑这条路,李世民曾经走过几次,两边是山,中间是汾水,他忧心宋老生提前准备在路上设伏,就想亲自去探一探路,以免雨停之后,大军南下时遭到伏击。

------

在请示过李渊之后,李世民和段志玄找了一位乡民引路,乘夜查看地形。

贾胡堡距霍邑五十余里,大路沿河谷向南,走到距霍邑二十里折向东南,再行十里是一个谷口,两边山形险峻,是理想的设伏之地。

李世民心中庆幸,宋老生不懂用兵,未在此处放置一兵一卒。

------

在谷口之处,汾水折向正南,大路沿汾水直达霍邑县城北门。

乡民向李世民介绍,此处距霍邑正好十里,如果大军从这里转出谷口,在霍邑城头之上即可看到。他告诉李世民,旁边还有一条山路,偏向东南,有密林遮蔽,可在不被霍邑守军发觉的情况下,到达霍邑城东门。

李世民随乡民一起上了山路,虽然有些险峻,但兵马却可通行。沿山路一路向东南,到了霍邑城下。

霍邑城西临汾水,四面环山,建于中间的平地之中,如果占据城南,即可截断前往河东郡,通往关中之路。李渊的大军如不攻霍邑,可从城东到城南绕城而过。

------

看过地形,李世民心中盘算,宋老生作为守军定有“两怕”。

一怕,李渊大军占据城南,断其后路。

二怕,李渊大军从北、东、南三面围城。

因此,宋老生无论如何必须将李渊的军队阻在城东。

------

查看过道路和地形,李世民和段志玄回到贾胡堡,他向李渊禀报了探查的情况。李渊喊来李建成,三人在一起商定了攻城之策。

在三人的谋划中,要将霍邑当作起兵以来的立威之战,然后携此战之威,南下河东,西进关中,无人再敢撄其锋芒,以后大军所到之处即可传檄而定。

而快速战胜霍邑守军的关键点,是诱使宋老生率军出城而战。

如果宋老生守城不出,李渊的军队就要强行攻城,这样一两个月也不一定能攻下霍邑城,“义军”迅速西进关中的计划已将毁于一旦。

因此,李渊、李建成和李世民经过认真商议,才确定了诱使宋老生出城应战的计策。

------

攻打霍邑城的策略已定,只待天晴李渊率大军直逼霍邑城下。

然而天公却不作美,雨一直下个不停,道路泥泞无法行军。再加上粮草没有运到,军中所剩余粮已经不多,军心开始浮动。

有人传言,刘武周和突厥人乘太原空虚,要去攻打晋阳。裴寂等人心中忧虑,怕在晋阳的家人和产业受到损害,便劝李渊率军返回晋阳。

------

李渊拿不定主意,召集属下官员商议对策。

裴寂等人认为,宋老生两万重兵据守霍邑,短时间内难以攻下,刘武周与突厥人联合唯利是图,如若进攻晋阳,“义军”必定腹背受敌,处于被动局面。军中将士的家属都在晋阳,一旦晋阳被刘武周攻下,定会军心离散。

裴寂向李渊力谏,稳住根基要紧,务要回兵太原,以后再待机南下。

------

李建成、李世民则力主攻打霍邑,李世民对李渊和众官员道,“宋老生乃是莽夫,以讨捕小股盗贼起家,不懂用兵,可以一战而擒。刘武周在马邑根基未稳,不敢悬师远进攻打太原。”

李渊被裴寂等人所惑,不愿听从李世民的建议,斥责李世民年少轻狂,不明利害。强行下令,撤兵返回晋阳。

李世民还要争辩,李渊喝令,“如再扰乱军心,当以军法从事。”


  https://www.lingdianksw8.cc/81050/81050598/1848639.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lingdianksw8.cc。零点看书手机版阅读网址:m.lingdianksw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