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夕阳王朝 > 第八章余玠入川

第八章余玠入川


余玠辞别孟珙,从鄂州出发赶往施州。庭芝听说余玠被调到重庆,算好余玠行程,接连几日派人到城外等候。

        余玠来到施州城外,见人在此等候,便猜到定是庭芝派人迎接来了。迎候之人上前对余玠施礼,“余将军,我们在此等候将军多日,你稍等片刻,我立刻派人通知李将军。”

        余玠笑道:“有劳各位!不用这么麻烦,咱们先进城去吧。”便挥鞭打马进城,朝着州府而去。

        不消片刻,便见庭芝便骑马持枪,身披战甲,率领十几人汹汹迎来,与余玠碰个对头。

        庭芝勒马下来,攥住长枪指向余玠,使了眼色让随从把兵器送上,“请吧!余将军,今日你若赢得了我,方可前行。”

        余玠先是一愣,既而猜出庭芝之意,见庭芝一本正经,心中暗笑道:“好小子,有胆量!本将且与你较量较量。”便一脚勾起一把长刀,疾手接住,跳下马来,唰一声甩出一道银色弧线,“好!本将就以这把长刀对你的长枪。”

        余玠横刀比眉,左手擦过刀面,庭芝将枪杆对着余玠的右肩刺去;余玠反刀接住枪尖,用力一旋,枪尖滑向一边。趁庭芝尚未收枪,余玠用刀砍向庭芝手臂,庭芝将枪柄向上甩去,空手卧倒,从刀下滑到余玠背后,余玠向前扑了个空。这时庭芝的枪从空中竖直落下,枪头在下,直插地面,庭芝猛一转身,攥起抢柄飞脚跳起,左脚正对余玠背上踢来,余玠向前一蹲,抽刀旋向后面,快刀砍断枪头,庭芝上面飞出空脚,下面又失去支撑,便从余玠头上方斜落而下,摔到余玠后面。

        庭芝站起身,把枪杆扔向随从,向余玠施礼,“余将军的刀法果然名不虚传,当日在扬州,我未能一见,今日领教了,看来我的枪法还需继续练习。”

        余玠收起刀大笑,“孟老将军让我来看你,你小子就是这样迎接我的?我还以为是多大的排场,才打这几招便不行了。”

        庭芝道:“不是我不行,是将军太勇猛了。既然我已败阵,就请将军进府吧!”

        余玠道:“好,你带路,请!”二人把手畅谈,边走边说,向州府而去。随从们面面相觑,一脸迷茫。

        二人进到屋中,余玠打量下屋中陈设,但见书籍堆满,墨宝含香,后墙挂着几幅字画,侧墙乃是一幅马远的《高阁听秋图》,便道:“庭芝也爱字画?”

        庭芝笑道:“谈不上喜爱,不过就是个摆设。余将军请坐!”

        余玠坐下道:“我观你绝非草莽之辈,你文武兼备,是个有志之人。”

        庭芝笑道:“余将军谬奖了。庭芝心中虽无大志,却有一颗赤胆忠心。”

        余玠道:“你也不必过谦,以你之才将来必能大有作为,小小施州有点委屈你了,不过可堪大任者都要从小事做起。”

        庭芝道:“我委屈不算什么,只是国事堪忧,心中的闷气无处发泄。”

        余玠未作答,望了眼墙上的画,“马远的这幅《高阁听秋图》有种登高临远之感,大好河山尽在眼底。”

        庭芝看了看,“不错!我喜欢这幅画,是因为它另有深意。”

        余玠奇道:“有何深意?”

        庭芝起身,“马远本是徽宗朝翰林院画师,早半生多工人物和山水,画风清淡平和,靖康之耻后,马远南渡临安,经此国难,从此画风大改,变得苍劲浑厚、意境深远。”

        余玠叹道:“是啊,国破家亡,谁不感怀伤世?”

        庭芝指着画道:“你看这幅《高阁听秋图》,图中秋色萧条苍凉、一片肃杀,山峰苍茫渺远,天空昏黄郁郁,山上的楼阁有种被囚禁在天野之间无法伸展的无奈,而阁中之人即使胸怀开阔,有意登高赏秋,也不免感时而伤怀。”

        余玠感慨道:“你我现在不正是阁中登高赏秋之人?”

        庭芝忽然激动道:“余将军,现在大宋已经危在旦夕,蒙古连年进犯,而朝中却尚未预感到大厦将倾于暴风骤雨中;我等虽在外力敌,但多受朝中庸官掣肘,而皇上又是个没主见的人,你我欲大展抱负恐非易事,怎不让人有种想要登高临远但却满目苍凉、阴云遮眼之感。”

        余玠谨慎道:“庭芝,不可如此评价朝事,若让别人知道我们这样议论皇上,必被治大罪。既然你也知道我们无法左右朝事,那就做好本职之事。你只需明白一点,我们是朝廷的臣子,也是万民的臣子,若朝廷可以托付,便将自己托付于朝廷;若朝廷不可以托付,就将自己托付给万民。”

        庭芝听后,顿然醒悟,不想余玠竟有如此宏大之思想,“余将军,庭芝与你稍谈片刻,便混沌顿开。”

        余玠语重心长道:“庭芝啊!我这次入川担子可不轻,川峡四路是朝廷西南屏障,事关朝廷生死存亡,你所在的夔州路扼守川中与荆湖要道,守好此地可防川中之不测,你我需相互配合。”

        庭芝道:“庭芝定当为朝廷效全力。”

        余玠忽然想起一事,“你瞧,我只顾谈这些,竟忘了一件重要的事,你二弟继先曾与我一同在扬州军营,当日他来找你时,你已经离开扬州,我从临安来时,他已被任命为淮东制置副使。”

        庭芝一听继先,迫不及待的追问,“他现在还好吧?我都四年多没见过他了,还有三弟,扬州一别,就再也没见过了。”说罢有些伤感。

        余玠安慰道:“如今乱世,多少人都家破人亡,分别乃是平常之事,不管在哪里,都是效命于皇上。你大可放心,继先早已不是小孩子了,在扬州时,他屡次帮我和赵葵大人出谋划策,三次大败蒙军,这才因功高升。不瞒你说,我与继先还结拜为兄弟了呢。”

        庭芝惊诧,“竟有此事,那算起来我也是余将军的兄弟了,大哥,请受庭芝一拜。”

        余玠赶紧扶起庭芝,“起来说话。”

        庭芝坐回椅子上,“没想到继先竟比我这个当大哥的还强,好小子!我真替他高兴。”

        余玠叹了下气,“他这个差也不好当,皇上任命谢方叔为淮东制置使,谢方叔一向排挤他。”

        庭芝不无忧虑道:“谢方叔?哎!继先的性格我最了解,他向来性情直快,不会变通,又受不得拘束,谢方叔这人奸险昏庸,我看继先早晚得跟他闹起来。”

        余玠淡然一笑,“山遥水远,管也管不着,自己的事终究还得自己处理,咱们做兄长的也就别再操那份闲心了。我还有一事跟你讲,你一定要放在心上,朝廷向来重文轻武,你是知道的,所以你不仅要有战功,还需从科考上再下功夫,继先能迁升这么快,就因为他是科举出身。”

        庭芝深深点头。

        余玠在施州停留一日,因为蜀中事务紧急,需急速赶往重庆,次日一早便离开了。庭芝把余玠送到江上,望着余玠的行船向重庆驶去。

        余玠一路过夔州、忠州、涪州,四日后到达重庆府。重庆府得知此番前来就任的制置使是以兵部侍郎的身份被皇上钦点的,于是合府大小官员几十人全部到码头恭候,引来成千上万的百姓围观。人群中有六个新奇面孔,他们各持宝剑,三十来岁,打扮各异。其中两个书生着装,正义之相;一个头发散披,冷面无神;一个头束黑巾,身披毛毡,是彝人;一个面带喜笑,双目精灵;还有一个是桃花粉装。

        余玠的船停靠码头,走下船,官员列队迎接;余玠惊慌,回礼道:“不可不可!余某与各位一样都是皇上的臣子,岂能受你们这般大礼?”

        余玠率领他们走上江堤,围观的百姓见余玠过来,纷纷高呼:“余大人,皇上还要我们吗?”

        余玠立住,向百姓深情答道:“皇上无时无刻不挂念川中百姓,派我来就是要和大家一起抗击蒙古。”

        百姓又问:“为什么前几任制置使都不管我们,蒙古人一来就打败仗,败了就跑,要是蒙古人再来,你会不会也像他们一样不管我们?”

        余玠向百姓深深鞠躬赔礼,“重庆的百姓们,这些年让你们受苦了,请你们相信,我余玠既然来到这里,就一定跟大家共同守好此城,守好全川。”

        百姓听后,欣喜非常,纷纷高呼叩拜。这一拜,却将刚才那六个新奇面孔凸显出来,被余玠正面瞧见。余玠见他们打扮与众不同,颇觉奇特,正要上前询问,这时,后面的官差走过来,冲开人群,挤出小道,“来,让一让,余大人路途辛苦,先让余大人回府休息。”

        余玠再一瞅,那六人已经不见了。

        余玠回到府中安顿好,休息半日,次日一早让人安排船只,想沿渝水查看军防和民情。蒙古进兵川东时,多沿渝水而下,金州府和兴元府兵患最重,余玠打算重新布置防务。

        余玠带领几位随从下江巡视,行到江中不远,忽见一个面带嬉笑的人出现在江边,正是昨日那六人之一;余玠在船上看了他许久,心中有种不祥的预感。一转眼,那人居然消失了。大约过了一刻钟,隐约听到船下有响声,随从以为是江豚袭船,没当回事,余玠正要询问官差,却见舱中破出一洞,江水哗哗溢入,众人慌忙去堵塞,却无济于事。眼见船舱被慢慢溢满,渐渐下沉,随从拉着余玠跳入江中,余玠不会游泳,在江中呛了许多水。上岸后,余玠横躺在江滩,这时,却见刚才岸上那人浑身是水,站在高处的坝子上望着他笑,余玠顿时明白了,急命人去抓他,还未等随从反应过来,他一转身消失了。

        余玠回到府中回想今日之事,猜想是蒙古奸细,为了不打草惊蛇,决定暂时不大肆追查,先暗中留意,引其再出身。

        一转半月过去了,余玠初步熟悉川中军民政务,决定调整赋税,考虑到百姓负担较重,欲大量削减税目;但税目削减后,军费急剧减少,又决定加收商税,但明令只给大商人加税。余玠制定好赋税条例后,让税官分批前去收税,税官为了中饱私囊,不区分商人类别,对小商贩也加税,弄得满城怨愤,小商贩破产流落街头。

        这日中午,税官又来收税,一个卖鸡蛋的老妇人见其前来,拎着篮子就走;税官看到后,上前拽住篮子,“缴了税再走!”

        老妇人拼命夺回篮子,跪下磕头,央求道:“官差老爷,我一个老婆子养了几只鸡,就下这么点蛋,我没有地,只能靠它们换点钱买米,你要是再收税,我可就没法活了。”

        税官凶恶道:“收你的税又不是白收,这是用来养军的,要不然蒙古人来了,谁来保护你们?”

        “保护我们?呸!说这话你也不臊得慌!蒙古人一来你们比谁跑得都快,什么时候顾过百姓的死活?连个卖鸡蛋的老人都不放过,我看你们这些当差的比蒙古人还可恶!”老夫人正哭求时,一对男女闪了出来,那女的用剑指着税官训斥,这二人便是六人中桃花粉装的和彝人。

        税官蛮横道:“你们是谁?敢对大爷这么说话?看我不把你抓回衙门。”说着便要去抓那女的。

        女的用剑鞘一挑,打了个税官嘴啃泥;那彝人一脚踩到税官脖子上,“大爷我今天饶你一命,回去跟余玠禀报,就说他要是再敢乱收税,我就捣毁他的府衙。”税官在连连应诺,“是是是!小人再也不敢了,请问大爷尊姓大名?”

        彝人收起脚:“你早晚会知道的!滚!”

        官差连滚带爬跑去,二人扶起老妇人,老妇人感激涕零,周围百姓拍手称赞。

        官差回到衙门,向余玠回禀说刁民闹事,阻挠收税,还殴打官差。余玠以为是大商家利益受损,所以鼓动百姓,聚众闹事,因此决定暂时停止征收商税,先把条文张贴各处,让百姓知道官府用意。

        余玠入蜀不久,理宗果然派人押送大批粮饷前来,和孟珙送来的军粮一道运至重庆,支援余玠防蜀。那日,朝廷送粮船队抵达重庆,余玠命官差带人前去接迎,并清点粮饷,运回仓库。官府出钱雇二百货夫搬运米粮,每人一日二百文工钱,百姓纷纷报名参加。

        重庆港热火朝天,等到军粮运完,发放工钱时,官差竟谎说每人一日二十文工钱,货夫恼怒,欲捣毁粮袋,官差派军包围货夫,要抓走闹事人。这时,那彝人走了过来,趁官差不注意向其身上弹出一颗白色小丸,就见那官差抓耳挠腮,奇痒无比,在地上打滚,呼救不停;彝人走过来,“老子的虱毒专治你这种混账官差,给他们把工钱一分不少的发了,老子就给你解毒,不然让你痒死。”

        官差连忙命人将工钱发给大家,货夫们连连叩谢彝人,彝人把解药丢给官差,潇洒而去。

        官差回去后,余玠见他脸上满是划痕,询问究竟,他慌说滚落草丛划伤的,又诬陷有彝人举众起乱,要抢军粮,被他制服。余玠问他祸首可否擒获,他谎说已经教导他们,从宽处理了,余玠更加疑惑。

        军中缺少兵器,余玠想新筑兵器,但官府存铁不够,欲向民间义捐,便让官差把义捐告示贴往各处,希望百姓能捐铁。百姓对官兵平日作为本就心存怨言,不肯捐铁,官差见无人捐献,为讨好余玠,便强行到百姓家征收和抢夺,弄得城中鸡飞狗跳。

        一日,官差闯入一户百姓家中强抢铁锅,妇人拽住官差的胳膊哭喊,“老爷,行行好,给我们留下吧,你要是把它拿走,我们就没法做饭了。”

        官差不耐烦地甩开,“去去去!这是造兵器用,没有兵器,蒙古人一来,别说吃饭了,你死的地方都没有。”

        “放下东西!”官差正和妇人纠缠时,后面闪出两人,俱是书生打扮。

        官差斥道:“滚远点,不然拿你们回衙门。”

        其中人道:“重庆府怎么竟出一些狗官,今天就让你尝尝我们兄弟的拳头。”这两人出手干脆利落,一人唰唰几拳,打得官差鼻血直流;另一人一脚将官差踢倒,手中的铁锅咣当一声落在地上,妇人赶紧捡回去。

        二人抱着胳膊立在官差面前,“以后再敢做伤天害理的事,我定取你狗命。”

        官差负伤回去,余玠问其究竟,官差慌说遭遇乱贼抢铁。余玠觉得近日很多事都很蹊跷,每每做事,总是有人阻挠,这些天他一直待在府中处理遗留事务,现已处理完毕,欲亲自出府巡视。

        余玠来到城中,竟不见捐铁告示,而百姓们见到他也纷纷躲闪,余玠更是纳闷,便向一位老人问道:“老人家,你们为什么见到我就躲开?”

        老人颤颤巍巍道:“余大人,老汉我…老汉我求求你,可怜可怜我们吧!”老人说着跪下来就哭。

        余玠蹲下来去扶老人,“老人家,你这是干什么?”

        老人擦了把眼泪,胆怯道:“余大人呐!你可别怪老汉乱说话,你来到重庆后,我们可比以前苦了。以前的大人虽说怕蒙古人,但对老百姓还是照顾一点的,你来之后,不是收这税就是收那税,还强迫我们捐铁,哎!没法活喽!”

        余玠听后,感觉不对,他并没有乱收税,更没有强征铁,老人怎么会这么说呢?余玠又向众人打听,所有百姓都和老人异口同声,余玠终于明白了,竟是官差背着他倒行逆施。于是余玠整整官服,向众百姓深致歉,“百姓们,是我余玠糊涂,被下人蒙蔽双眼,你们放心,明天大家都到府门口,我一定还你门一个公道。”

        余玠回去后,连夜提问官差,官差死活不承认,说是百姓串通好的,余玠把他关进牢房,次日一早压到府门口现场审问。

        第二天一早,老百姓都聚集到府门口,余玠已经在此等候,余玠命人将官差压上来,一一审问交办之事。“当着众人的面,把征铁、收商税和克扣货夫工钱的事跟本府一一说明,敢有半字隐瞒,定斩不饶。”

        官差吓得直哆嗦,“余大人,小人知道错了,都是小人贪财,小人糊涂,请余大人饶我一命吧。”

        余玠环视百姓,指着官差骂道:“我差点被你害了,像你这等扰民害民的官差,真是罪大恶极,先押进牢房,等明日我会齐所有官员,一起到码头观你斩首。”

        百姓听后,纷纷跪拜,“多谢余大人替我们做主!”

        这一跪不打紧,竟把先前六个新奇面孔的人显露出来。原来他们也躲在人群里观看,百姓一跪,他们正对着余玠站立,不由得心慌了。余玠一看是他们,先是一愣,互视良久,百姓见余玠神情诧异,忙道:“余大人,他们都是大英雄,是我们的救命恩人,遇到危难都是他们出手相救。”

        余玠听百姓一言,才恍然大悟,想起屡次被官差污蔑的人一定就是他们,便赔礼道:“六位英雄,我替百姓多谢你们。”

        六人见状,慌忙向余玠施礼,那个面带嬉笑的跪下赔礼道:“余大人,那日小人误以为你是去游玩,想给你点教训,在你船下做了手脚,差点要了你的命,请余大人治罪。”

        余玠扶起他,“不怪你,只怪平时官府行事不正,让百姓失望,余某会记住这一教训,好好替百姓做事。请问各位英雄尊姓大名?”

        那两位书生道:“我们是剑南六洞仙,我乃通江若水洞徐朝忠”,“我乃嘉定泉水洞徐朝义”。头发散披的道:“我乃灌江水晶洞丁依卿”。头戴黑巾的彝人道:“我乃建昌龙潭洞吕星宇”。面带嬉笑的道:“我乃重庆张关洞杨豫辉”。身穿桃花粉装的道:“我乃枳县芙蓉洞满溪春”。

        余玠听后,眉头大展,“好!不知六位英雄可愿追随本府?我现在正需用人,六位既有侠义心肠,何不随本府为重庆百姓做点事?”

        六人齐道:“愿听余大人差遣。”

        六洞仙随同余玠入府,余玠命人看座,“六位侠士能为朝廷效力真是可喜可贺,余某眼拙,没有早日请到你们。”

        徐朝忠道:“余大人真心为民,非前几任制置使可比,我等并非有意跟官府作对,只是看不惯那些仗势欺人的恶官,如今遇到余大人,我们自当效命官府。”

        余玠不胜欢喜,“六位侠士都是川中人,对川中事务自然熟知,你们可否对防蜀之事为本府赐教一二?”

        丁依卿道:“赐教不敢当!余大人,丁某本是前任制置使丁黻之子,阔端入蜀时,家父自刎,成都被屠城,我逃出城外来到灌江口躲入水晶洞,才成今日这般。”

        余玠听说是丁黻之子,不禁叹惋,“丁大人为国尽忠,死得其所,只是死得太无辜。”

        丁依卿语气深沉,“余大人所言甚是,自唐代以来,成都几百年没有经历过大战事,土地肥沃,商贸繁荣,是川峡四路之核心。但成都周围一片平川,毫无险阻可守,正适合蒙古骑兵作战,因此才会出现一日之内兵临城下而不知之事。余大人请想,当年邓艾平蜀汉、桓玄擒谯遂、李存勖亡王蜀和太宗定孟蜀,为何未入川时交战激烈,一旦进入川后,他们纷纷不战而降?因为他们都知道成都不可守,成都的屏障乃是远在它四面的山水险阻。”

        余玠和众人聚精会神地听着,余玠道:“但如今,北面的兴元府已被蒙古占领,巴山之险已不可靠;金州府也几经易手,东面的夔州常受蒙古侵扰,巫山和江水之险怕也难挡入川路。”

        丁依卿接着道:“所以丁某以为,放弃成都,移驻重庆方为上策。”丁依卿站起来,从袖中掏出一块地图铺在桌上,“大家请看!重庆处在渝水和江水的汇流处,沿江水西南而上可沟通潼川府路,东下可照应夔州路,与朝廷接应比较方便,沿渝水能连接兴元和金州二府;且重庆四周尽是险峻山川,不适合蒙古骑兵作战,而蒙古人不善水战,重庆城被两水环绕,易守难攻,所以弃成都守重庆才是抗蒙的上策。”

        余玠连连赞叹:“不愧是丁大人之子,果然独具眼光,待我立即向朝廷禀奏。”

        余玠将移四川治所到重庆的奏章送到朝廷,理宗让众臣讨论。理宗道:“四川隘口大多沦陷,成都又是平原地带,无险可守,朕同意余玠的想法,重庆城池坚固,可以固守。”

        谢方叔反对道:“重庆远在夔峡之上,与朝廷关山险阻相隔,若蒙古军队从淮西长驱南下,就算重庆城池再坚固,如何救得了东南之危?当时臣就不同意防蜀,僻远蜀地,弃之何妨?”

        理宗不悦,“防蜀是朕和众大臣的意思,无需妄言!今天论的是移治重庆,不是要不要防蜀。”

        谢方叔瑟瑟而立。

        赵葵道:“皇上,若论形势,当守重庆。”

        理宗反问:“朕当然知道,但若守重庆,成都一路便会空虚,如何应付?”

        梧州知府赵时学道:“成都是重地,重庆更是重地。重庆上可接利州、阆州,下可应归州、峡州,实乃川中四方汇通之地。”

        右正言刘晋之接着道:“蜀地之祸十余年,历三四制臣,朝廷耗尽心血,制臣苦心经营,蜀地均无改观,原因何在?实是驻屯有误,后来独彭大雅修固重庆城,坚持驻渝为蜀务根本,不然,蜀事去矣。而今应以重庆为蜀核心,如此才能运调周边。愿皇上早订大计。”

        于是理宗准了余玠奏折,发回重庆,从此将重庆定为四川抗蒙的指挥中心。

        在剑南六洞仙的帮助下,余玠大改川中弊政,处死许多贪官污吏,废除一切苛捐杂税,鼓励农桑,又提倡商贸,不久,重庆便欣欣向荣。

        余玠从施州走后,庭芝趁向襄阳禀报军情的机会,欲向孟珙提出进京参加科考的想法。这时,孟珙由于在外征战多年,身染疾病,卧床多日。

        庭芝来到孟珙床前,“老将军,庭芝看你来了,不想才别数月,你竟病得这么重,你可要好好将养,荆湖还靠你呢。”

        孟珙招呼庭芝坐到床头,“庭芝啊!我这把老骨头已经不行了,不过好在长江后浪推前浪,就算我走了,老夫相信你一定能守好这里。”

        庭芝连忙下跪,“老将军切不可说此不祥之语,大宋少不了你,庭芝还年轻,担不了如此大任。”

        孟珙摇摇头,“如今国事,岂是一人之力能挽回的?咱们不过都是尽力而已!”孟珙努力要坐起来,庭芝起身去扶,“我还有一言要嘱托你,老夫一向看重你,料你将来能成大才,我已是半个身子埋进黄土的人了,只能提拔你至此,你若再想有成,必须从科举之路;我有心向朝廷再提拔你,但恐你武将出身,朝中之人会横加阻拦,所以你必须进京取士,今年是大比之年,你可以一试,老夫留着这口气等你喜讯。”

        庭芝本欲和孟珙说此事,但一看到孟珙病重,便不好开口,恐孟珙误会自己背弃他;不想孟珙却主动建议庭芝进京取士,庭芝既觉意外又感佩至深,“老将军心如大海,正直无私,庭芝这辈子怕是都报答不了你了。”

        孟珙紧握庭芝的手,“你能尽心为国,就是对老夫最大的报答。”

        孟珙坐在床头低头沉思,庭芝问道:“老将军是不是还有什么顾虑?”

        孟珙苦笑,眼神中充满无奈,“我朝从来不信武人,将士们心中早有怨愤,但此事乃是太祖开国就延续的传统,我等又有何办法?当今皇上大兴理学,以至书生满朝,他们张口文章,闭嘴辞藻,虽满腹义理,一身节气,但不懂军国大事,还处处干涉限制武人,以致国土连年丢失,哎!真是书生误国呀!”

        庭芝激动道:“老将军,庭芝知道你忧虑的是什么,你放心!我去临安,必能中举,我要让满朝的文官都看看,咱们武将绝不只是逞勇的匹夫。”

        孟珙道:“老夫一定要看到你登科后再能瞑目。”

        庭芝从襄阳赶往临安,参加秋试,凭着当年苦功读书,一举中了进士。理宗知庭芝是武将中举,又知是孟珙推荐,便欲受庭芝要职。

        那日朝会上,理宗召庭芝觐见,庭芝一身铠甲进入殿内,向理宗叩拜,“施州守将李庭芝拜见皇上”。

        众臣一听,甚是诧异,理宗道:“你不是新科进士李庭芝吗?怎么是施州守将李庭芝?”

        谢方叔道:“皇上,李庭芝欺君罔上,该治大罪。”

        赵葵忙对谢方叔道:“朝廷得一人才不易,李庭芝文武双全,更是难得,你高居朝堂不问边事,张嘴就是治罪,说得好轻巧。”然后向理宗道:“皇上,李庭芝本来就是以施州守将的身份参加科考的,所言无虚,并非欺君。”

        理宗当然知道,只是心想为何不提新科进士身份,这远比边将的身份贵重;忽然,监察御史丁大全道:“皇上,戍边末将原不能进朝堂,皇上让李庭芝以新科进士的身份上朝,他却放言是施州守将,这分明是忤逆皇上。”

        程元凤不平道:“丁大人太过言重,一句寻常之言至于小题大作吗?皇上,今天召见李庭芝是为了嘉奖于他,而不是治罪于他,李庭芝才说一句便引来众人非议,皇上应予制止。”

        理宗连忙挥手,“都退回去,朕让李庭芝上朝本欲嘉奖,至于言语不当之事,朕心中明白,众爱卿无需妄议。”

        众臣回道:“是”。

        理宗笑言道:“李爱卿镇守施州之事,孟老将军已向朕禀奏,你镇守施州有功,本该嘉奖,现在又高中进士,真是文武双全,朕看你还年轻,想让你多磨练,以后为我大宋担大任,你可愿出知真州?”

        谢方叔见皇上提拔李庭芝,想要制止,但还未说话,李庭芝便道:“皇上看重微臣,微臣感激不尽,真州地处两江前线,乃军事要地,臣愿为皇上守好真州。”

        理宗心悦,“好!朕便命你为真州知州。”

        庭芝又道:“臣可否先到襄阳一趟?孟老将军有病在身,臣想去探望一下。”

        理宗道:“准!代朕前去慰问孟老将军。”

        庭芝回到襄阳,先去孟珙府上拜见,恰好王坚也回襄阳看望孟珙,孟珙已闻庭芝中举,又得王坚前来,心情舒畅,病情大好。庭芝刚到孟府门口,便向出来迎接的孟珙长拜,孟珙拉他,“回来啦?你能高中,老夫高兴啊!老夫没看错你!”

        庭芝和王坚扶着孟珙进府,“老将军对庭芝有大恩,庭芝不敢忘记,若非老将军一手提拔,庭芝绝不会有今日。”

        孟珙到:“老夫看重你,非是要你感恩,而是希望你能为朝廷做事,你和王将军一样,是老夫的左膀右臂,咱们要一起撑起大宋的天下。”

        庭芝问王坚:“王将军什么时候回襄阳的?邓州的战事如何?”

        王坚道:“前几日才回来,听说蒙古又要攻打金州,特来向老将军禀报军情,不想老将军却病了。庭芝,你以外官身份来见老将军,怕朝廷会有人指责你们结党营私。”

        孟珙道:“老夫无所谓,你还年轻,若因此耽误了你,岂不是我的罪过?”

        庭芝扶孟珙坐下,“是皇上恩准我来的,我们光明磊落,何惧他人言?”

        王坚又道:“真州任上,虽不比前线战事频繁,但真州扼守江南要冲,任务也不轻啊。”

        孟珙道:“而且淮东又在谢方叔手中,他非善类,你可要好好应付。”

        庭芝回道:“老将军和王将军放心,庭芝虽年轻,但承蒙老将军一手栽培,定当谨慎做事,不让你们和朝廷失望。”

        孟珙点点头,“若如此,我就放心了。”

        庭芝又道:“皇上托我向你问安,要你好生照顾身体。”

        孟珙道:“多谢皇上记挂,我这病不碍事,几日就好了,过些日子我还要上阵杀敌呢。”


  https://www.lingdianksw8.cc/82610/82610465/64600509.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lingdianksw8.cc。零点看书手机版阅读网址:m.lingdianksw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