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我们的技术比老M领先15年
下午两点是吧,倒是要关注一下。
林阳想看一下老美在蜂群无人机这一块技术进展。
差距有多大。
不要误会,林阳心里想的是老美跟神舟科技差距有多大,而不是说我们跟老美差距有多大。
哎,就是自信。
神州科技实现的控制1000架无人机,这是十年后的技术,而两国在无人机领域同一起跑线。
这个自信是必须的。
神舟科技的研发工程师们,他们也收到了麻油大学也在今天测试蜂群技术。
下午两点,神舟科技的一间会议室内,ceo张海滔,总工程师廖智慧,以及十几位工程师都在了。
“好,可以了。”一位工程师在调式电脑,接收到了大洋彼岸福克丝电视新闻频道,并且将电视画面投影到了会议室一面大屏幕上。
十几双目光都移到了大屏幕。
这些工程师一样关心麻油大学的测试。
大家是同类产品,可以比较一下技术差异。
大屏幕上的画面显示是在一个试验场。
周围有看台,上面有数十人,有记者也有穿迷彩服的军人。
实验还没开始。
“还没开始吗?”林阳刚起来,坐在了电脑前,也在看福克丝新闻在播放麻油大学的实验画面。
是还没开始。
林阳起身先去喝口水,拿一瓶饮料。
待他拿了一罐饮料,再回到电脑前,要开始了。
看到了几个工程师推着一个无人机发射台出现了……应该说是发射筒,无人机发射装置是一个个像是蜂窝煤一样的圆筒。
每个圆筒里装了一台小型无人机。
林阳数了一下,一共有114个发射圆筒。
那么一次可以抛射出114架无人机了?
“各位观众,你们现在看到的是用于发射山鹑无人机的平台,无人机将从一个个圆筒里抛射出去。”福克丝电视台一位金发女记者在现场报道。
“这一次实验成功的话,代表我们首次掌握了无人机蜂群技术。”
“这一次实验也是全世界首次蜂群实验,到底什么是无人机蜂群技术呢,劳尔少校你能给电视机前的观众介绍一下吗?”记者的镜头对准了一位少校军人。
麻油大学的这一次试飞很受军方的重视,军方派出了劳尔少校这么一个观察团评估实验的效果。
“无人机“蜂群”作战,是一种全新概念的作战模式……随着技术的发展,无人机集群作战正在从概念走向雏形。”
劳尔少校的声音通过大屏幕在会议室里响起。
会议室内的工程师们没有人说话,静静的看着。
画面中,劳尔少校说完后,从身后一个士兵手里接过一份新闻稿,看了一眼后递交给了金发记者。
这种军方参与的试验,新闻报道什么,什么能播,什么不能播,都会提供新闻稿。
记者按着新闻稿上的内容播出就行了。
金发女主拿到了一份新闻稿,继续播报:“各位观众,我现在拿到了一份试验的详细内容,这一次蜂群无人机测试,麻油大学的团队,通过一台电脑控制114架山鹑无人机,安全通过飞行区。”
“说的是114架吗?”有工程师问道。
“是114架,从发射筒数量大概也是114个。”另外一个工程师回答。
·
“噗嗤!”有一位戴眼镜的工程师笑了,“搞笑吧,114架?”
可不是搞笑。
相比神舟科技上午的测试,可是1000架无人机。
114比1000,小学生都明白这个差距。
“还真是114架呀!”林阳露出了笑意。
老美在无人机蜂群这一块技术算是了解了。
真的是差了10年。
不,不止10年最少是15年。
就这也值得吹?
林阳注意到福克丝新闻栏目下面,有不少评论。
“祝贺实验取得成功——来自大阪的网友。”
“不得不说灯塔国技术很厉害,在无人机蜂群技术这一块又走在了全世界的前烈。”
“实验要是成功,足以震惊世界(来自爱丁堡)”
“了不起的实验。”
看到了吗,评论中不少各国的网友,不少的美吹。
实验都还没开始就吹了。
也有可能失败……这个倒不至于,实验成功概率还是很高的。这类实验,麻油大学团队一定做过很多次了,不然不会让电视台报道。
林阳继续在看。
半个小时后,实验正式开始了。
只听试验场一声口哨声。
接着——
“砰砰砰!”
连串的声响,从发射圆筒内,一架又一架小型无人机抛飞到了空中。
一共114架无人机,抛飞到了空中,自动打开了螺旋桨,在空中稳住了。
“用发射筒一次抛射多架无人机,这个有点创意。”林阳点头。
发射筒装置技术上不难,很容易复制出来。
https://www.lingdianksw8.cc/90973/90973512/65955655.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lingdianksw8.cc。零点看书手机版阅读网址:m.lingdianksw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