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黄天之世 > 第七百九十二章:邺城

第七百九十二章:邺城


所处的位置不同,利益点不同,人的思考方式也会随着相应的改变。

        审配、袁绍他们是世家豪强,他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肯定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上思考,做对自己有益的事情。

        阎忠等人虽然也是世家豪强,  但是凉并除了少数的几家大家族之外,其余的世家豪强根本没有办法进入汉庭政治的中心。

        阎忠刚开始的时候,他更多的其实只是一个野心家,他见过了小民的艰苦,他知晓底层发生的事情,他也明白庙堂的黑暗,  他虽然抱有一定的同情,但是却也只是同情。

        当初阎忠之所以愿意加入太平道,也是因为看中许安奇货可居,  广有前景。

        而杨绩、庞渤、傅祁三人则是因为和阎忠的交情,还有便是雪中送炭总比锦上添花好,而他们如今也收获到了利益。

        不过太平道的制度决定了他们的上限,在现在的太平道内,绝对不会出现如同四世三公的袁氏那般的大世家。

        取而代之,是全新的官员体系,文武分治,军不管政,政不管军。

        现在无论是军官,还是文官,亦或是讲经的博士,  教书的教师,这些原本独属于世家豪强世中人职位,  已经不再只都独属于世家豪强,太平道实行的教育制度,  使得就算是平民,也能成为其中这些人中的一员。

        太平道内那昂扬的精神和崭新的思潮终究是改变了阎忠心中的想法,  也改变了杨绩等人,也影响了郝昭、张辽这些年轻一代的人。

        袁绍虽然是敌对,出尔反尔,其反复也使得泰山黄巾军陷入危难,但是那是立场的问题。

        袁绍虽然优柔寡断,多端寡要,好谋无决,但是袁绍确实称得上是大丈夫。

        不过之所以许安允许让审配用王侯之礼安葬袁绍,并非是对于袁绍真的倾佩,而是因为袁绍毕竟原来魏国的皇帝,掌控着魏庭。

        以帝王之礼安葬袁绍当然是不可能的,但是退而求次也已经达到了许安的目的。

        而且这一笔钱自然是不需要许安来出,审配动用的肯定是袁氏和审氏的财产,或者是让其他豪强世家一起出钱。

        以王侯之礼安葬袁绍,其实也是许安释放的一个信号,一个友好的信号。

        比起一个残破的河北,一个完整的河北对于太平道来说无疑要好得多。

        只是一个名义,不需要花费太多的代价便能换来一部分人的支持,  消除了一部分的人敌意,  无疑是值得的。

        许安走入了后院,  抬头看着院落之中枝繁叶茂的大树,  心中平静如水。

        最难的一关已经被他们克服,大势已定,现在的一切都不过只是旁支末节,不会影响大局。

        耳畔突然响起了一阵嗡嗡声,许安循声望去,那里正是南城的方向。

        很快,那嗡嗡的声音已经是变得清晰了起来,那并非是喧嚣声和吵闹声,而是欢呼声,无比高昂的欢呼声。

        “苍天已死,汉祚将终,顺天从正,以乐太平!”

        ……

        大明历二年(195年),六月三日。

        繁阳城中府衙之中最后的一千余名武威军放下了兵刃,审配与高览两人领兵出府投降,明军进驻府衙,从审配的手中接管了府衙的控制权,自此繁阳城彻底的被明军所掌控。

        审配找寻到一口棺木,将袁绍的遗体仔细的收敛好,许安从车队之中分出了一辆空置的四轮马车,作为车驾。

        同日,下午。

        许安带领麾下武卒向邺城进军,同时命令锐士在郝昭的之下,收取阴安,然后进取东郡的卫国等地。

        审配带领着亲卫,护卫着袁绍的棺木跟随在明军武卒的队中,一同向着邺城行进。

        大明历二年,六月六日。

        此时的邺城已经是混乱成了一片,魏军在繁阳城败北的消息早已经传来,那些溃兵带来了袁绍的死讯,更是整个邺城陷入了慌乱。

        在消息传来的第一时间,邺城之中就有大量的世家豪强带着家中的私兵离开了邺城,他们驾着马车,顺着官道,向着赵郡的邯郸方向逃离而去。

        邺城之中一众世家豪强的消息很灵通,反应也很快,但是他们没有想到明军的行军速度更快。

        就在不少世家豪强逃出邺城之时,许攸已经是带着上谷营的骑军赶到了邺城城外,散出去的斥候,很快便发现那些逃窜世家豪强的车队。

        许攸没有任何的心慈手软,命令麾下的骑军直接截断了那些想要逃离邺城的世家豪强。

        那些世家豪强匆匆聚拢起来的私兵和门客,怎么可能是弓马娴熟,武备精良的上谷营骑军对手,只是刚一交锋,那些私兵和门客便已经崩溃。

        车队之中的那些世家豪强见到这种情况,皆是下车投降,不敢反抗。

        他们知道,不反抗或许还有一条活路,反抗,那么就是必死无疑。

        所谓的黄巾军残暴,大肆杀戮,劫掠地方,这些都是用来去骗那些愚夫愚民的,这已经不是秘密,他们大部分的人都知道明军真正的情况,毕竟他们就是传言的传播者,为的便是忽悠底下那群人继续卫他们卖命打仗。

        之前冀州之战,并州黄巾军接应四州黄巾军之时,除去攻破了豪强坞堡之外,在城邑乡聚都做到了秋毫无犯,甚至有人或者战马践踏农田都会赔钱道歉。

        他们知道自己的身份,自己是豪强世家,只要自己投降,未经公审有罪之前,他们都能活命。

        他们的选择是正确的,许攸作为中书府的府令,对于太平道内的各方面都有所了解,法司就是中书府的下属机构,他自然知道《太平律》中的律法。

        因此当那些豪强世家跪地投降之后,他便下令麾下的骑军停止了进攻,将其全部捆绑了起来。

        而那些满载着财物的车驾也成为了明军的战利品。

        许攸带领上谷营,于邺城以东北方扎下了军营,以防止邺城的人逃亡北方的邯郸和东方的斥丘。

        邺城虽然混乱,但是还勉强保持着最后一点理智,留守邺城的袁绍麾下的大将朱灵。

        朱灵在经过了短暂的慌乱之后,便迅速的恢复了理智,他先是宣布四城戒严,不仅禁止任何人出城,将城门封锁,还让城中的所有坊市都戒严,禁止活动。

        随后朱灵第一时间,带兵进入邺城皇宫,将袁尚保护了起来。

        在确定了袁尚安全之后,朱灵开始收拢城外的残兵,并于城外筑寨以为屏障。

        朱灵担心那些残兵之中混有明军的奸细,若是让其趁乱混入了城中,那么局面当真将会到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

        他不是审配,指挥不动魑魅去抓捕那些奸细。

        邺城在朱灵强而有力的手段之下成功的稳定了局面,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溃兵,袁绍的死讯传开,邺城之中人心惶惶,越发的难以稳定。

        虽然混在溃兵之中的鹰卫没有成功的混入邺城,但是这并不妨碍邺城中的鹰卫行动。

        他们虽然和外界没有太多的交流,但是他们得知了袁绍的死讯和繁阳魏军大败之后,便立即在邺城之中散播消息。

        他们不仅散播袁绍的死讯和繁阳魏军大败,还在其中添油加醋,引得邺城之中的居民更加恐慌。

        朱灵久经沙场,他是一名优秀的将校,但是绝对不是一名合格的民生官员,城中居民的恐慌与日俱增,但是朱灵却是束手无策。

        大明历二年,六月七日。

        邶城告破,于毒和白饶两人一起击溃了邶城中的六千汉军。

        孙贲被庞德阵斩,俘虏汉军三千余人。

        大明历二年,六月八日。

        白饶南下黎阳,黎阳汉军正在撤退,袁术部正在黎阳渡河。

        黎阳汉军有大量的守城器械,白饶没有找寻到机会,于是在黎阳以北扎营,等待着于毒领步兵南下,以及李恒带领其麾下步兵东进。

        同日,上万名明军武卒在许安的带领之下抵达邺城。

        邺城此时内外交困,朱灵每日被各城之中的事务已经烦的焦头烂额,各种各样的事务都已经冒了出来。

        魏庭之中,很多的大臣在第一时间便已经逃出了邺城,因此很多烂摊子都只有朱灵一个人收拾,他又如何能收拾的过来。

        不止是民心,军心也因为繁阳的大败而跌倒了谷底。

        如今邺城不过只有数千老弱新编之兵,明军据说有数十万人,正从四面八方合围而来,不日便将兵临城下,他们还有那可以抛射大石的霹雳车,邺城的城墙修筑的再高在霹雳车的攻击之下,据说都要化为灰烬。

        那些霹雳车,听说被许安贴上了雷符,能够拥有雷霆之力,摧城破墙轻而易举。

        数万的精锐都败在了繁阳,他们又如何能够抵挡住明军的进攻。

        而且就算是暂时挡住了明军,但是那又如何,他们已经没有了反攻的机会,他们已经失去了再战的能力,他们现在只是在垂死挣扎,落败只是迟早的事情。

        很多的人都已经开始盘算着投降了,只是碍于朱灵在军中的威望,一直没有人敢提起。

        而当众人在城墙之上,看到官道之上那一队有一队如墙徐进,衣甲鲜明的明军武卒之后,一众将校直接将朱灵拦在了城墙之上开始了劝导。

        朱灵一面看着不远处那蜿蜒起伏正在官道之上徐徐前进的明军武卒,一面听着众人的吵杂的声音,只感觉头大如斗,根本难以思考。

        一面又一面土黄色旌旗在官道之上汇聚成了一条巨大的黄龙。

        巨大的黄龙在官道之上蜿蜒游动。

        旌旗猎猎,黄龙在疾风之中张开了龙嘴,露出了狰狞的利齿。

        骑军奔驰,黄龙在陆地之上伸展开了龙爪,展露出了爪间的锋芒。

        朱灵并没有再一直经受着这样的折磨,审配的到来,让朱灵得到了解脱。

        袁绍的棺木将众人心中最后一丝侥幸击碎,他们明白,他们真的已经败了,而且是一败涂地,再无翻身之机。

        大明历二年,六月八日,申时。

        朱灵带领麾下军将走出了邺城,献城投降。

        许安接受了朱灵的投降,派遣大军开始逐步接管邺城,并宣布邺城实行军管。

        酉时两刻(17:30)。

        邺城的防务很快被明军尽数从魏军的手中接管,邺城之中的魏军全部放下了手中的兵刃,被押解出了邺城。

        他们在城外修建的安置残兵的营地,现在成为了关押着他们的营地。

        许安要进驻邺城,必然是要保证邺城的安全,他自然不会让原来的魏军还在城中。

        在一众腾骧卫的护卫之下,许安骑乘着战马踏入了邺城的城门的甬道之中。

        “这就是邺城吗?”

        郝昭看着眼前的有些杂乱的街道,低矮的房屋,眼中露出了疑惑。

        “比起长安,差的可真远啊。”

        邺城在这个时代其实已经绝对算的上是数一数二的大型城池,但是相比于如今明国的国都长安来说,却是小巫见大巫,相形见拙。

        如今太平道的中央府衙所在之地是原来汉时的皇宫,而长安城则更是经过了大量的扩建,而起是后世唐朝长安城的优化版。

        是明国国内外,政治、文化、经济的交流中心之地。

        西域之路自长安起始,通蜀之路也自长安起始,而漠南经商的终点也是长安城。

        许安哑然失笑,在两郡军区磨砺之后,许安本以为郝昭肯定是性格沉稳了许多,但是没有想到郝昭相反变得跳脱了许多。

        郝昭全然没有注意到,他的一席话,让那几名迎接的魏庭官员脸色变得又黑了几分。

        不过他们也没有人敢出言反驳,他们已经输了,败者没有言语的权力。

        一路行进到邺城皇宫。

        许安的眼神微动,邺城的皇宫相比于长安城的皇宫来说要稍微显得小气了一些,但是极为奢华,不过看起来并没有大兴土木。

        袁绍还没有昏庸到在还未统一天下之时,便将大量的钱财消耗在享乐作福之中。

        此时邺城的皇宫的正门已经打开,邺城皇宫的宫墙之上,插着的也是明军土黄色的旌旗,而魏军的蓝旗已经是被尽数拔下,丢入了不知道何处的仓库之中。

        邺城皇宫的格局和未央宫有些相似,只是比例要小了许多,也因为如此,许安骑马走在邺城的皇宫之中不由自主的感到有些熟悉。

        许安骑乘着战马,通过了御道,在一众腾骧卫的簇拥之下,一路走到了邺城皇宫正殿的殿前。

        正殿的殿内,一众身穿着朝服,头戴着冠帽的魏庭大臣已经在殿内坐定,他们皆是跪伏于地,面对着殿外,等候着许安的到来。


  https://www.lingdianksw8.cc/91997/91997433/55625320.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lingdianksw8.cc。零点看书手机版阅读网址:m.lingdianksw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