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论道(1)
随着话音而来的,是一个脸部皮肤有些松弛下垂,身形上却又略显削瘦的半百老人。
头上戴一小冠,露出一头半黑半白的须发,简简单单的拿支银簪钻过发髻。
下巴上留着一缕堪堪遮住脖子的胡须,胡须不长,但是两边短中间长,由宽至窄,不显浓厚也不显稀薄,看起来格外的得体好看。
身上则是一身普普通通的紫色员外服,脚蹬一双布鞋。身上除了头上的银簪佩饰以外,就只剩下腰间坠着的一块通体透白无一丝杂质的玉佩,上下用黑色的丝线系在腰间,随着步子的迈动不住的跳跃。
简单至极打扮,却遮挡不住一身的雍容华贵之气。
赵微连忙起身,以为是来了客人,想要协助招呼一番,但还没来得及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晋阳就已经快步过去挽住了他的手臂,甜甜的叫了一声爹。
这倒是让赵微略感诧异了,相差了好大的岁数。
“小子赵微,见过伯父。”
“嗯,倒是生了一副好样貌。”
接着,赵祯便没有说话了,而是静静的站在原地,就那么似笑非笑的打量赵微,片刻后,缓缓扫视了一圈,将眼睛定格在了那两小坛酒上。
“这酒不错,竟然如此香醇,不知是何处购来?”
这姿态其实是有些无礼了,但是……赵微也没办法,谁叫他是她爹呢,这身份在后世和情敌其实没太大分别,于是只好笑着开口解释一番。
酒之所以香,主要因为它是陈酿,新酒中没有乙酸乙酯,就没有那种芬芳的气息,但是赵微这个并非新酒,而是买了二十几坛陈年佳酿后一点点提炼出来的。这种提炼方式虽然会逸散掉一些香气,但毕竟是二十几大坛硬生生浓缩成三小坛,就算提炼过程中挥发掉了不少,却也是格外的芬芳扑鼻了。
“伯父要不要尝尝?”
“不急。”
赵祯话不多,大都时间都是在观察这铺子里的情况,还有赵微的反应,偶尔才会冒出来几句话,问问赵微是何方人士,今年多大了之类的问题,赵微自然是对答如流的,语气姿态上充满了恭谦和小心翼翼。
此时的赵祯,颇有些失望,失望在两个方面。
钱庄的主意是眼前这个小子出的,是晋阳告诉自己的,当时也觉得实属奇思妙想,可是自己也动用了私库,安排了王凯从旁协助,可直到现在,都没听见门口侍卫阻拦客人的声音,可见根本就无客上门。
开业当天,如此冷清,应该也是业界先河了吧……没有银钱进账,何谈后面的事情。
而且这个小子,言谈举止尽是拘谨之意,完全不像晋阳向自己眉飞色舞描述时的那般随和洒脱,这可是自己最宝贝的女儿,一身才学、见识、本领都不弱于男子的宝贝女儿,自己都有些可惜为何她不是男儿身的宝贝女儿。
落差太大了……尽管也还是有些本事的,可……这算什么本事了?酿酒……小道而已。
晋阳其实不这么想。
自己的父皇是难得的仁君,可再仁义温和,那也是执掌生杀予夺大权的帝王,眼前这死书呆的性子,自己实在太了解了,说好听点是潇洒不羁,可若是难听点那就是不拘礼法,或者说无法无天了,这样的话……若是哪里不小心开罪了自家父亲……那不等于主动把脖子伸过去给人砍?
是以自打赵祯一进来,晋阳就一直随在赵祯的身后,时不时的跟赵微比划一些手势,提示他什么可以说,什么不能说。
小心,总归是无大错的。
但……毕竟每个人生而不同,赵微自然也是有自己的想法的。
赵微不喜欢现在这样,太刻意,也太……不像是自己了。
“伯父,请容小子告个罪。”
此言一出,赵祯和晋阳尽皆诧异。
“何出此言?”
“其实……小子平日里,并非是这副模样。”
此话一出,晋阳心知要糟糕,于是在赵祯身后不停的挤眉弄眼,同时摇着小手晃着脑袋。
晋阳这次的小动作略大了些,自然带动了赵祯的胳膊,赵祯有所察觉便扭头望去,于是就发现了晋阳此时的所作所为。晋阳看见父皇突然望向自己,被吓了一跳,赶紧收了动作,乖得跟只小猫似的。
“那你平时是何种样子?”
赵微摊了摊手之后,用手指了指自己的头冠,又指了指身上的玉带和墨玉,再指了指脚上那双黑色短靴:“舍妹非要把我打扮成这副样子。”
“为何?”
赵微闻言笑了起来:“毕竟……小子是知道会遇见伯父您的。”
此话一出,晋阳猛然抬头望了过来,赵祯则是扭头瞥了一眼晋阳。晋阳讪讪然的赶紧低头,看到父皇不再看向自己时,用小拳头朝着赵微狠狠的比划了一下,一副待会儿必然要你好看的架势。
“小子平时自在惯了,大概会怎么舒服便怎么打扮,但若是非要收拾一番,倒也是无所谓的,就像今天。至于那两坛酒也是,毕竟初次见面,总归不好空着手,便想着带些有心意的东西,于是自己就尝试提炼些酒精出来。”
“不错,酒之精华,此名倒是贴切,就是太靡费了些。”
“其实……”赵微看了看晋阳,“就是晚辈的一些心意,所以靡费些也值得。”
赵祯点了点头:“难怪你今日会刻意打扮一番,她告诉你这些,自然是希望你能够在老夫面前留下个好印象,此时你一语道破,岂非辜负了她的心意?”
语气寻常,但是挖了好大一个坑。
“呵……本就是不大的事情,瞒与不瞒都是无所谓的,若是瞒了,以后知道了反而不美,倒不如坦荡一些,先前小子就自觉太过拘束了,实在不像是自己,此时……自在多了。”
赵祯闻言又上下打量了一番眼前这个小子,确实,明明还是那个人,给人的感觉却完全不一样了。只是……辜负自家女儿之事,在你的言语里,如此轻描淡写?
“那在你看来,那什么是大事?”
“生死攸关,方是大事,其余事情,皆不足道。”
赵祯闻言笑了起来,措辞锋锐,语气中倒是听不出来是褒是贬:“想不到你竟是一贪生怕死之徒?”
“贪生怕死,其实是理所应当的,无论想要做些什么事情,第一要务便是活着,活着就有可能,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连带葬送了性命,虽然可敬,但疏为不智。”
不知道为什么,赵微想起了田阳村的那个老族长。
“孟子曾有云,‘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你此番言论,可是小人得紧了,莫非你并非儒家学子?”
“呃……”赵微叹了口气,想了想,笑了笑,“儒家自然也有我欣赏和崇尚的地方,但我所学颇杂,各家学说都有些涉猎,是以……算是杂家吧。”
诸子百家之中,包含法家、墨家、儒家、兵家、纵横家、杂家、农家等等等等,其中最让人瞧不起的,便是杂家,因为……这就等同于什么都懂一点,但什么都不精通,先秦时期的吕不韦,便是此家的代表人物。
刚刚对赵微有所改观的赵祯再次失望:“年纪轻轻,贪多,可是嚼不烂的。”
“唔……怎么说呢。有些事情,是无需嚼烂。”
赵微从眼前酒坛中,取出了那个长柄木勺。
“就拿这个来打比方,对于寻常人而言,只需要了解这个东西如何使用便可以了,然而……对于那些工家匠人而言,就需要知道这个手柄要做得多长才能探到坛底又不至于盖不上盖子,勺子要打磨的多大和多深才方便舀取酒水,这些事情,对我而言,就是无需嚼烂的。”
说到此处,赵微笑了笑:“相信这件事,对于那些儒家学子来说,更是嚼不烂的,是以都涉猎一些,并无坏处。”
赵祯身为帝王,身边时常会举办些清谈盛会,但毕竟注重自身修养的儒家实在太多了些,即便有些别家别派的学说也参与进来,往往都是儒家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将其击败。是以赵微如此功利的观点,还当真是头一次听说。
儒家之中,小人才会逐利呢。
赵祯来回揣摩了半晌刚才赵微所说的那些东西,消化了一会儿后试探道:“那你是认为,儒家并不适合治国了?”
赵微摇了摇头:“儒家非常适合治国。”
“你这小子前后说法完全矛盾。”不过赵祯嘴上如此说,依然示意一旁的老伙计拿了张椅子过来,端坐在赵微跟前,静静聆听,颇有些隆重的意味在内。
“愿闻其详。”
赵微看着眼前人如此隆重的姿态,颇有些纳闷,这老头居然喜欢谈这些?
“儒学追寻的是个人的心中理念,希望可以通过修身成为一个完人,讲究的是仁、恕、诚、孝,重视的是三纲五常,靠严苛的律法来约束百姓的行为,终究是太难了。并非是难在法律的颁布与实施,而是难在监管,难在如何不让执法之人犯法……”
赵祯身为帝王,对此深以为然,轻轻点了点头,面色上依旧是古井无波的。
“是以若想管理好百姓,只好依托于儒学,加强百姓自身的自我管理。可……百姓太多了啊……如此庞大的百姓数量,如何才能够将道德二字深深的埋进每个人的心中呢?只有靠儒家学子了……一个人如果只能让十个百姓明白什么是仁,什么是孝,什么是德,可能有些余力,那要是百个呢……”
赵微没再说下去,而是留了个白,赵祯也顺着思路想了下去,论千万计的百姓,那需要多少儒家学子才能将这套让统治阶级无比省事的学说维持下去?
“那……有没有什么法子能够让百姓主动的来学习儒学呢?”
赵微笑了笑,现在汉国朝堂不正是用着这个法子呢:“有!学儒可以做官!”
赵祯这才反应过来,汉朝自立国以来便是如此。
儒家的思想更方便君主的统治,是以虽未有哪代君王有过要扶持儒学的政策或者言论,就是单纯的依着祖宗之法而已,是以无一例外的都在朝着个方向发展,但凡能成为丞相的,必然是从礼部中挑选出来的大儒。
何为礼?儒家所崇尚的那些“德”,便是礼了。
还不仅仅如此,每次春闱秋闱,科考所考题目,都取自儒家经典之中,这代表哪怕你是兵家纵横家,想要货卖帝王家,也得先学儒才行。这跟赵微所言,不谋而合。
虽未有过罢黜百家之举,但已行了独尊儒术之实。
想到此处,赵祯刚才对此言论的惊艳之感消退了不少。赵微所言无非就是对目前汉国的执政方针做了个总结而已。
当然……能说出这些来,代表所处的视野高度与常人大不相同,确实是有些才华的。
“不过……”赵微心中含笑,刻意顿了一下,果然吸引了赵祯的目光,“不过,儒家虽然能方便帝王治国,但……全是儒家,是治不了国的。”
赵祯没说话,用手比划了一个请的姿势,一旁的老太监王凯有些诧异,官家和朝中大儒坐而论道时,才会有此副姿态,于是非常适时的从旁端了壶茶来,给每人斟上了一杯。
“儒家以德治国,必然是建立在对方有德,且能听懂何为德的基础上,若是对心中不明德为何意之人讲这些,无异于对牛弹琴了。就拿今年汛情来说,若是朝廷每日派些官员,对着黄河之水坐而论道,您猜……这黄河是理他们,还是不理他们。”
赵微想起了历史上那些腐儒们,畜生已经拿刀架在他脖子上了,他还慷慨激昂的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加以抨击,以死卫道固然可敬,但实在太蠢。
是以赵微此时的语气语调就颇为诙谐,尽是调侃之意,赵祯也笑了笑,深以为然,此次安排去陈留的,便是工家沈佑,念及此处,赵祯就难得的附和了两句,令晋阳和王凯都有些侧目。
有关这次铸堤抗汛一事,赵微从李苏二老那有些耳闻,尤其是对安排工家官员过去的举动更是欣赏。历朝历代,认为这人读了书做了官,就等同于认为他懂了如何治理水患的帝王比比皆是,结果好心就办了坏事。
所以赵祯从旁附和,赵微不由得也感慨:“主要,还是因为这大汉国,能够有个好官家呀……”
https://www.lingdianksw8.cc/92/92251/558594647.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lingdianksw8.cc。零点看书手机版阅读网址:m.lingdianksw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