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大基建序幕的拉开
永乐元年,春日的暖阳洒在金陵城头,朱棣,这位刚刚登基的大明皇帝,早已通过礼部与理藩院,向安南、占城、朝鲜、蒙古归顺部落、日本、乌斯藏等四方远邦发出了盛情邀请,参加他永乐元年的庆典。这不仅是场庆祝,更是昭告天下,大明的新主人,已经换成了朱棣这位雄主!
一时间,金陵城内,四方使节与代表纷至沓来,各色服饰,各式礼仪,交织成一幅绚烂多彩的画卷。庆典的序幕,从金陵与北平官道改造的开工仪式拉开。
朱棣站在金陵城外那座巍峨的礼台上,目光如炬,扫视着下方的百官与万民。他的声音,犹如雷霆般滚滚而出,震撼人心:“今日,朕在此,见证金陵与北平官道硬化改造的开工盛典!这条官道,历经数百年的风雨沧桑,却未曾得到应有的修葺。大明建立以来,因种种原因,我们忙于休养生息,无暇顾及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但如今,永乐盛世已启,我大明需要更宽、更长的道路,将南北东西紧密相连,共创辉煌!”
他顿了顿,继续道:“有人或许会言,大兴土木,有伤国本。但朕以为,在交通与水利上,大兴土木,乃是固本培元之举!修缮水利,可巩固农本,促进农业增收,让百姓安居乐业;而修建道路,则利于百姓往来、商业贸易,促进天下繁荣。今后,我大明内外的商旅,皆可沿着这坚硬如铁的水泥路,畅通无阻地来往于各地,做生意、谋发展!”
朱棣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睥睨天下的霸气:“同时,若有宵小之辈,胆敢在边境上玩弄花样,挑衅我大明威严,那么,我大明的铁骑,便会沿着这条水泥路,如风驰电掣般抵达,用刀剑教他们如何去学圣人之学!告诉他们,何为大国威严,何为永乐盛世!”
在场的部分蒙古部落代表偷偷抹了抹额头的汗水,安南使节的眼神也显得有些躲闪。他们这次远道而来,除了参加庆典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请求朱棣册封各自的国王。在他们看来,名正则言顺,之前朱棣的父亲就拒绝过这样的请求,如今他们寄希望于这位新登基的皇帝。
朱棣在台上继续着他的讲话,声音洪亮而有力:“道路的修通不仅有利于百姓的出行,更将极大地促进商业的繁荣。运输的需求将不断增加,对马匹的需求也将进一步上升。这将使得我们蒙古的百姓能够从中大大受益。同时,随着道路的畅通,各地的商品也将更加便捷地流通,这无疑将有利于整个天下的繁荣与发展。”
说完,朱棣在工部官员的引导下,与朱高炽、杨士奇等人一同挥动铁镐,挖动泥土,象征着工程正式启动。在场的众人纷纷鼓掌恭贺,日本、占城、朝鲜等国的使者也看到了其中的商机,准备回去禀报自己的国主,寻求合作的机会。
朱棣完成仪式后,便登上銮驾回宫。而朱高炽等人也随同回去继续办公。工部尚书杨士奇则向现场的官员、勋贵们详细介绍了这一大工程的规划与意义。
这时,安南的使臣挤到了礼部尚书解缙的旁边。解缙正听得津津有味,忽然发现自己身边多了个异邦使者。他用奇怪的目光望着安南使臣,想知道他有何用意。
安南使臣身着官服,与明朝官员的服饰颇为相似,只是官服上的图案有所不同。他恭敬地对解缙说:“解尚书,可否借一步说话?”
解缙身为礼部尚书,负责外交事宜,自然不好推托。于是他点头答应,两人走到一旁。
安南使臣低声说:“我们权理安南国事已经向皇帝陛下上了贺表,不知道陛下看了没有?”
解缙心知肚明,这些贺表他都会先行过目,然后交给朱高炽处理。朱高炽会就一些国家的贺表向朱棣汇报。但他没有直接回答安南使臣的问题,而是说:“皇上日理万机,是否看过这些贺表,不是我们现在就能知道的。不过想来,太子殿下和总理王大臣应该是看过的。”
安南使臣显得有些尴尬,他讪讪地说:“下臣想亲自拜见皇帝陛下,我家权理安南国事想请陛下正式下旨册封为安南国王。”
解缙一听这话,立刻警觉起来。他知道这不是一件小事,而且之前这位权理在太祖高皇帝的时候就曾派人来过,但被太祖高皇帝拒绝了。如今他们又想钻空子,解缙自然不能轻易答应。
他敷衍道:“此事关系重大,不是我能够作主的。你先上书通政司走程序吧。”说罢挥袖便走,只留下风中凌乱的安南使节。安南使节看着解缙离去的背影,心中不禁一阵失落。他知道这次请求册封的希望又渺茫了许多。
又过了几天,南京港的奠基仪式隆重举行。朱棣亲临现场,他的出席不仅是为了庆祝这一重要时刻,更是要向天下臣民展示他对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发展的高度重视。
在仪式上,朱棣对在场的外部使节、官员、勋贵以及大商贾们发表了一番讲话:“海外贸易一直是中原的重要支柱。我们中原地大物博,拥有丰富的资源和产品。
只有将这些东西卖出去,我们才能获得金钱,进而有能力去读书、去发展民生。
朕在当燕王的时候,北平之所以建设得如此繁荣,很大程度上依赖的就是天津的财富。
而天津的财富又是通过海贸积累起来的。
因此,我们必须把港口建设好,以便停泊更多的船只,促进贸易的繁荣。同时,我们也要从外部买进更多的粮食,以平衡粮价,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
奠基仪式结束后,朱棣并没有急于回宫,而是带着众人参观了江边的水师战船和货船。
这些船只的雄伟壮观让大家都惊叹不已。
朱棣借此机会再次强调:“现在靠种地或粮食发财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朕希望各位勋贵要想发财,就要做生意,做海贸。众位卿家也要多为商贾谋划,而不是只为你们老家的几亩地去计划。”
众人听后连连附和,对朱棣的远见和魄力表示敬佩。
在回宫的路上,朱棣把解缙叫到身边,微笑着说:“你这最近应该很忙吧?虽然把教育这一块独立了出来,可是朕的登基大典、朝会礼仪,还有番邦来贺也把你忙得团团转。”
解缙听了朱棣的话,心中一阵激动。皇帝的肯定对他来说比什么都重要。他恭敬地回答道:“为陛下分忧,是臣的职责所在。”
朱棣点了点头,接着说道:“朕要交代你一个任务。你召集一些人办一个报纸,也就是公开的邸报。通过这个邸报,我们要宣传朕的政策和国策,让百姓们都知道国家发生了些什么变化。”
解缙听后没有犹豫,立刻答应下来。他知道这是一个重要的任务,也是皇帝对他的信任和重托。
不过,在离开之前,解缙还是没有忘记向朱棣禀报安南使臣的情况。他详细地介绍了使臣的请求以及自己的处理方式。
朱棣听后沉思了一会儿,虽然他对明朝历史上安南的情况不太清楚,但他在军校时学习过中国和越南的恩怨,其中就包括明成祖征伐安南但最终让安南独立的历史。他明白这个问题并不简单,需要慎重考虑。
于是他对解缙说:“你做得对,先走程序,等看了奏折后再议此事。眼下重要的是基建和国家的发展。安南的事情我们会慢慢处理。”
解缙听后心中有了底,知道皇帝对这个问题已经有了初步的打算。他暗自庆幸自己没有白费皇帝的一番心意,同时也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https://www.lingdianksw8.cc/97551/97551576/69696841.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lingdianksw8.cc。零点看书手机版阅读网址:m.lingdianksw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