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第21章
司杨:“……不是,字反过来。”
“司杨?”
“嗯。”他姓司,名字是爷爷取的,说希望他像杨树一样挺拔。
春锦看向张四郎,“四郎哥哥,怎么样?可以吗?”
张四郎皱着眉想了半晌,“倒也不是不行。”
“那就这么定了。”司杨迫不及待拍板,“以后我就叫司杨。”
“赵司杨。”张四郎缓缓点头,“既然小宝坚持,那就叫这个吧,挺好听的,字也都是好字。”
“赵司杨,赵司杨……”春锦反复念了几遍,喜笑颜开,“太好了,小宝有名字了!”
司杨本想纠正春锦,最后没有开口。
算了,赵小宝就当作是小名吧。
张四郎看着春锦明媚的眉眼,一时有些晃神。
司杨看在眼里,咳了一声,“咳……四郎哥哥,我们继续学百家姓吧。”
“好。”张四郎回神,没有立刻教司杨,而是盯着他看了片刻,“我的表字是老师相赠,如今我算你半个老师,便也赠你一个表字。”
“嗯?”司杨心说还有这种事?但他不在意。
“念恩。”张四郎看着司杨说:“我赠你表字念恩。”
司杨:“……”听我说谢谢你,你叫永善我叫念恩,我们都有光明的未来。
这是要时时刻刻提醒他,不能忘记春锦的恩情。
虽然没什么毛病,但他怎么感觉膈应得慌?
张四郎又说:“按理来说,表字要到弱冠之年方能用上,你记住便可。”
弱冠之年,正是血气方刚。
赵小宝开窍后,给他一种说不上来的感觉,日后定非池中之物。
可这品性,没有定数。
春锦推推发愣的司杨,“还不快谢谢四郎哥哥。”
“谢……谢……”司杨说得勉强,心下一阵烦躁。
仿佛是他阻碍了这一双天造地设的恋人。
张四郎只是颔首,便继续教司杨读百家姓。
教会司杨背百家姓,张四郎留下一本《三字经》和一本《孝经》,便辞行回城。
临行前,司杨托张四郎下次回来时从县城带一块腐乳。
他要尝尝看,其他人做的腐乳是什么味道什么品质。
张四郎来不及教司杨释义,只让他先看看,能背的先背下来,照着临摹把字练好。
《三字经》尚且还好,像是简单易懂的顺口溜,容易背诵,且理解起来也轻松。
而《孝经》,晦涩拗口,司杨读得舌头都快打结了,很多词句一知半解,只能靠死记硬背。
整整一个月,司杨才勉强把《孝经》十八章给背下来。
之后摆摊售卖和制作腐乳的间隙,司杨翻来覆去读写。
又是一个月,进入冬月,张四郎留下的四本书,司杨已经通篇滚瓜烂熟。
可惜读的是白眼书,《孝经》的释义他没有完全参透。
想着张四郎大约要过年才会回来,司杨拿上《孝经》,敲开了陈五叔家的门。
陈五叔名叫陈五,跟春锦一样是逃难来的,在路上跟家里人走散了,干脆就定居在白泥村,盼着有朝一日家里人会来寻他。
读了半辈子书,没能考上秀才,除了种庄稼和给人写写书信,还开设了启蒙班,每人每年收三百个铜板做学费。
村里要认字的娃娃都送去找他开蒙,之前跟司杨打架的李钱丰,就是在陈五叔这儿念的书。
原本春锦准备给司杨买书和笔墨纸砚,再攒一点钱,就送到陈五叔这里认字读书。
结果书太贵了,春锦没办法,只能找上张四郎。
陈五叔逢三六开门授课,司杨挑着时间上门,院子里大概六七个参差不齐的孩童,全是男娃,坐在凳子上摇头晃脑背《三字经》。
司杨进门,朗读声停住,齐齐转头看他。
陈五叔三十来岁,眉眼方正,“赵家小宝,你有何事?”
司杨说明来意,交了三百文学费。
张四郎一年只回家那几次,司杨等不及他回来。
白嫖固然好,但时间不等人。
司杨想快一点开始学四书五经,陈五叔是最好的选择。
正说着,堂屋走出个人,是李钱丰。
李钱丰被养得白白壮壮,只比司杨大几个月,却比司杨高出半个头。
看到司杨,李钱丰白眼几乎翻到后脑勺上去,“你来这里干什么?不忙着挣大钱去?”
自从司杨和春锦在集市摆摊卖腐乳,司杨逐渐在白泥村出了名。
一开始没人在意,眼看小半年过去,腐乳这个新奇吃法在源树镇流传开来,两文钱就能买一块,人人都吃得起,本村也有不少人买来吃,无一不啧啧称奇。
说起赵小宝,村里人想起的,不再是那个疯傻的赵小宝,而是做腐乳赚钱,懂事听话的赵小宝,免不了心生羡慕。
李钱丰在白泥村是孩子王,不止因为他个头块儿,还因为他书念得不错,时常被陈五叔夸赞,号称第二个张四郎,村里大人也愿意自家孩子跟着他玩儿。
赵小宝开窍认字之后,他娘天天在他耳边念叨赵小宝。
张四郎说了,赵小宝天资聪颖进步神速,几个月能抵别人学两年。
赵小宝跟他同龄,却已经开始赚钱补贴家用了,做的腐乳还很下饭。
诸如此类,李钱丰不胜其烦。
他娘还往家里买赵小宝做的腐乳!
司杨一直埋头忙自己的事,没跟村里其他人有太多交集,最多卖腐乳的时候说上两句话。
他原是个疯傻的,就算开窍了,旁人也只是观猴儿一般打量他。
而如今,他能切实赚来钱财,在白泥村突然就有了存在感。
眼前李钱丰看他不顺眼不是一天两天,他还在装傻子的时候,两人就因为李钱丰出言不逊打过一架。
司杨无视李钱丰地恶语相向,脸上挂着笑容,“钱丰哥哥,我来拜陈五叔为师,以后你就是我师兄了。”
“……”
伸手不打笑脸人,司杨笑眯眯叫他哥哥,李钱丰哽在那里半天,“你不是天资聪颖吗?不是神童降世吗?用得着拜陈五叔为师?”
“那都是外面瞎说的,世上哪有什么神童?有的只是勤恳上进天道酬勤,陈五叔您说是不是?”
“嗯。”陈五缓缓点头,“说得不错,孺子可教也!”
李钱丰更烦了,“装什么大头菜!”
“李钱丰!”陈五喝了李钱丰一声,“圣贤书白读了,如此无礼!回去继续抄书!”
司杨站在陈五身后,依然笑着,李钱丰却觉得司杨满脸挑衅。
李钱丰甩着手回屋里,陈五问起司杨学习进度。
司杨便将《孝经》拿出来,“我已学完百家姓、千字文和三字经,皆是滚瓜烂熟,孝经能够通篇背诵,但释义一知半解,今天前来,就是希望陈五叔能为我解答一二。”
陈五点头,“嗯,你跟我来。”
司杨跟着陈五进屋,陈五对李钱丰说:“你年前已学透孝经,来给赵家小宝解答,就当温习了。”
“哦。”李钱丰不咸不淡,但赵小宝还要他教,心里就有一丝爽利,“说吧,哪里不懂。”
“其实都不是很明白。”司杨翻开《孝经》第一章,“不如从头至尾给我讲一遍释义。”
“笨死了!”李钱丰脸上满是嫌弃,却开始为司杨讲解释义。
好歹读书两年多,李钱丰已经开始学习四书,讲解《孝经》对他来说不算太困难。
饭点,所有孩童都回家吃饭,司杨一路哼着小曲往家走。
把《孝经》释义记下,等过两天陈五叔考察,他应该就能开始学习四书了。
现在逐渐步入正轨,赚钱读书两手抓。
虽然还没有腰缠万贯,但现在每个月做一百八十斤左右的腐乳,保证充足的存货,每场集市都能卖到散集,一个月净收入在一两出头。
光凭他和春锦,一年下来就有十几两银子。
除了腌制腐乳和赶集,平时还能跟着干点活,什么都不耽误。
在普通农家,这个收入想都不敢想。
村长家几十亩地,举家之力一年下来,也就堪堪十两银子。
司杨脚步轻快回到家,进门看到张四郎坐在院子里。
看见司杨,张四郎笑说:“小宝,我有事回来一趟,顺便把腐乳带来给你,腐乳春锦拿去厨房了。”
司杨觉得自己白白恢复本名,就没人叫他司杨,所有人都一如从前叫他赵小宝。
“好,多谢四郎哥哥。”司杨进灶屋,把县里带来的腐乳打开放进碗里,再把自己做的夹一块端上,拿着两双筷子回到院子里。
递给张四郎,“来尝尝,这是我和春锦亲手做的腐乳。”
“嗯。”张四郎挑一点放进嘴里,细细品味,点头道:“你这个更胜一筹。”
“真的吗!”司杨去尝县里带回来的腐乳。
看外观的话,没有太大差别,都是麻辣味儿的腐乳。
闻起来有一丝丝腐败的气息,不明显,应该是发酵有些过头或者染了杂菌。
吃进口中质地不够黏密紧实,不止放了花椒辣椒,还放了姜沫。
味道混杂,仔细品鉴,有一股若有似无的酒味儿缠绕其中。
如果要求不高,这样的腐乳也是可以将就吃的,下饭完全没问题。
但对比起来,细节上处理不到位。
可能是大批量制作,学徒操作占大头,并非老师傅全程监督。
张四郎说:“你有这等手艺,之前说的那个想法,完全可行。”
司杨也是这么想的,“等等我,最多明年年底,我就跟你去县城走一遭,扩大规模把产量提上去。”
现在他手里只有二两银子,等到资金允许,销路打开,可以开始拓展种类。
眼下这种腐乳,是最基础的家常腐乳,制作成本不高,适合平民百姓开胃下饭。
腐乳种类繁多,有青方、红方、白方,有素腐乳,还有油腐乳。
他手里捏着的数种配方,是司家百年立家之本。
张四郎看了看春锦,说:“下次就可以多做些,我带到县城出售,能多赚一点算一点,左右我空着手来空着手去,提前把名头打出去,好过临时去推销。”
司杨顿了顿,“好,那就麻烦你了。”
他知道,张四郎是因为春锦才主动揽这个活儿。
他已经靠着春锦找张四郎读书了,再多这一件又怎样?
https://www.lingdianksw8.cc/37908/37908136/63358408.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lingdianksw8.cc。零点看书手机版阅读网址:m.lingdianksw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