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新年
年还是要过的。
除夕这天,各营得到了休沐的机会,各路大小官员上下走动,慰问的慰问,犒劳的犒劳。
吴清泉也格外开恩,只给工匠们安排了一个班次。剩下的该休息就休息吧,不能真把人当牲畜使唤了。
不当班的工匠们闲来无事,或是聚在一起聊天吹牛,或是抓紧时间缝补衣物,吴清泉和李沐却不敢歇息,带上给各级长官准备的小礼物,挨个走了一遍。
他们也没钱,只能假公济私,做些过冬衣裳棉帽护耳啥的,嘴上都说是多余的料子,其实大家心里自然也明白。你个穷哈哈能拿出啥来,态度端正才是最重要的。
李沐找了皮匠邓双,给杨循做了个精致的硬皮挎包,外面的五金扣件都是全七宝和金贵精雕细琢来的,不仅好看结实,还防水,装点书本册子啥的特别好使。杨循见着大喜,连说李沐有心。
到了下午,杨循差人过来,让他们带上礼物到中军,跟自己去见督府。
二人不敢怠慢,吴清泉让李沐托着一个一尺多长的小盒子,由来人领着,一前一后向中军大营走去。
到了中军,杨循看了看李沐托着的盒子,笑了笑,没说话。只吩咐了几句待会必须要说的吉祥话,便带二人往刘綎的大帐走去。
李沐第一次来这里,也不好左顾右盼,只能两个眼珠东转西转,尽力打望。
黑人?我艹,真的黑叔叔啊。还不少。
我去!那么多日本兵?阿吉也在,笑个屁笑,没看我不能动吗。这家伙就是个小兵,尼玛他前面那孙子穿的什么衣服?千总德斯噶?牛批牛批!
那些是什么鬼?孟获的后人?不是!我去!刷我的卡暹罗人!也不娘啊,好man的样子。
一路走下来,李沐震惊至极。刘綎手底下居然那么多外国人。而且就算阿吉那么有本事都还只是个小兵,那这些老外想来也不是等闲之辈。这么多人,得有多强的战斗力,很吓人了好不好。
到了帐前,杨循让二人等在外面,自己先进去禀报。
不久,一个皮肤白皙,阳光俊朗,却戴了个单眼罩的青年武官走了出来,让二人进去,还悄悄抓住吴清泉,口称老吴,让他狗日的管好嘴巴,不可爆粗失礼,显然是个熟人。
进得大帐,也没其他人,想来送礼也是按着尊卑位次来的。像自己这样的匠人,估计也没多少人愿意与之为伍。二人也不自惭,这特么又不是我自己愿意的,都是命。往后走,谁活下来才是正经。
按规矩,这种场合自然有司仪唱礼。收年礼的也只有刘綎一个正主,其余的什么副将、参将、游击之类的高级长官早有杨循事先打点好了。
唱礼完毕,吴清泉接过李沐递上来的精致木盒交给那独眼武官,然后带着李沐一起一边磕头一边口诵祝词。那文绉绉的祝词显然不是他们俩能想出来的,但不妨碍刘綎和各位上官频频点头微笑。过年嘛,不过图个乐呵吉利。还是那句话,态度要端正嘛。
刘綎受了礼,勉励了两人几句,也不挥退他们,伸手要来礼盒,竟然是要当众打开。
见刘綎如此郑重其事,帐内众将心知这礼物怕是不简单。
就见那盒子乃是红木制成,一尺来长,约一尺宽,用黄铜锁扣扣上。
刘綎打开锁扣,刚翻开盒盖,就听场中响起一片“嘶”的吸气声。
盒里内衬暗绿色的羊毛毡,上下分了数格,分别装了枪油盒、火药盒、制弹钳、毛刷等物件。其中最大的两格里,赫然是一正一反两两相对的两柄手铳。
手铳铳身是桑木所制,通体暗红,表面油光水润。铳管是精钢锻制,却又做了暗色处理,显得沉着厚重。
最引人注目的,却是与现时火绳手铳完全不同的枪机。这里大部分亲兵将佐都见过燧发枪,当然立马认了出来。只是觉得这工匠营如此快就把手铳制作出来,有点出乎意料。
又见这手铳不像自己之前见过的礼品手铳,刻满毫无意义的花纹装饰,而是朴实无华,一切重在实用。细看下去,却又看见在枪管后方与铳身的连接处,有蚀刻出的精细福纹形成一个长框,内里只得四字——四方平定。众人心忖,这可不正是歌颂刘綎从军以来东征西讨,平定四方之意,都在心说这工匠营当真是用了心思。
刘綎拿起手铳,翻来覆去,反复端详,面有得色。
“好!很好!非常好!老吴,李沐,有心了。”
二人也不说谦辞,只异口同声赞颂老爷平南征东武功鼎盛威加四海云云,更是说得刘綎满面红光哈哈大笑,大手一挥,给了不少赏赐。
眼看差不多了,趁着刘綎兴致高昂,估计更能记着二人的好处,杨循赶紧施礼,领了二人告辞。
出了大营,杨循受了二人一番感激恭维自不必说。只嘱咐二人,开拔的日子定在元宵之后,此去路途遥远,道路难行,要确保行军速度,辎重车辆和重火器的行进都需要更多杂役,要求工匠营尽快结束赶工,让杂役得到休息,切莫让杂役们心生怨念,贻误了军机。
二人得令回营之后,吴清泉还是老套路,带人进城采买,准备晚上开个大席犒劳工匠杂役。李沐则告了假,去到前军寻找王熹。
恰巧胡大可对队伍也未操练,李沐便领了王熹回到工匠营,找了支燧发枪让他练习。
王熹这是第一次见到燧发枪,以前听李沐提过一种可以不用火绳发火的火铳,如今见到真家伙,也是喜不自胜爱不释手。
几发下来,李沐看了靶子,王熹成绩堪称优异,便嘱咐王熹,回头找胡大可说说,申领一批,务必让王熹掌管一支才行,既可以保护他自己,也能保护对他爱护有加的胡大可。
两兄弟在靶场一边射击,一边聊天。王熹那边没啥好说,就是终日训练结阵对敌。倒是李沐把一路上发生的林林总总娓娓道来,引得王熹哈哈大笑,抓耳挠腮,兴奋不已。要不是李沐不许,他都想到工匠营来。
闲话说完,兄弟俩聊起正事。毕竟王熹身处前军,遭遇野战,一定是首当其冲,攻城拔寨,也是力争先登,让李沐担心不已。言及此处,王熹说,之前还有些担心,如今一来熟悉阵战,身前身后有弟兄护卫,想来无碍。现在又有线膛枪这样的远战利器,只要不是遭遇突袭埋伏,不至于有什么危险。只是想到攻城,依旧有点心虚,只希望炮队的将军炮能够发挥作用,早一点轰开城门,不用爬墙搏命。
李沐想了想,一时也没有想出什么好辙来。只能在地上给王熹画了个图,说了个思路。叫王熹回去之后,先让胡大可申请一批线膛枪装备起来,苦练射术,力争在敌人的射程外精确射击,压制守敌火力。
再让部队苦练投掷,标准是把一个一斤半的铁球扔出二三十步距离,而且一定要熟练到临敌投掷时不脱手。又说铁球的事自己来安排,做好了给王熹带去,让王熹他们自己再做些如城墙高的架子,要求队里的弟兄都能把铁球扔过架子而不砸在自己身边。
事情商量完,李沐没留王熹吃饭,让王熹回去和队伍里的弟兄们一起过年,处好关系。兄弟俩互道保重,各自回营去了。
吴清泉回来,让厨子们整治了鸡鸭鱼肉,又打点了分管军纪的官兵,晚上上千号工匠杂役分队围坐,把工匠营坐得满满当当,吃得满嘴流油。
正在工匠们大快朵颐的时候,突然,场内点起一盆盆篝火,让傍晚的营地更为明亮起来。
然后就见吴清泉走上营房前面平时用来贴告示的台子,手里拿着一只用铁皮卷成的一头大一头小的锥筒。
也不知道他用了多大声音,反正全场的人们都听得清清楚楚,就连隔壁营地的当值卫兵都给吓了一跳。
说的内容很简单。从四川出发半年了,大家从不熟悉到熟悉,从陌生人到好兄弟,一起风里雨里过来,吃了苦,受了累,也干出了让上司满意的成绩。现在,要给表现优异的匠人和作出突出贡献的杂役发奖。
匠人们都哄笑起来,不甚在意。这玩意,哪个上官和东家老爷不是这么说。反正最后都是匠头作头拿好处。只能说最后看那得奖的人有没有良心,能不能给自己分一点甜头。
说不期待也是不对,但是匠人们早看惯了这类把戏,也不太当真。反正是闹着玩,轮到自己班组的作头上去的时候起个哄,高兴高兴便好。
果不其然,各个班组作头轮流上台领赏。下面匠人不断起哄,场面好不闹热。
作头领完了赏,那就继续吃喝吧。大家都是这么想。结果,吴清泉开始点名,点到的上台。
于是,一个又一个质朴的匠人被点名,一头雾水地站在台上,听着自己的作头和匠头吴清泉对着下面上千号弟兄,一条一条地讲述着自己的好本事和大贡献,又手足无措地从吴清泉手里接过用一张红纸写成的简陋的奖状。
在被吴清泉和作头簇拥着,面向台下的弟兄展示奖状的时候,这一个个大男人哭得稀里哗啦。而台下的人们则用比刚才为作头们喝彩更热烈十倍的声音,声嘶力竭地呼喊起来,咬着牙,含着泪,鼓掌起来。
工匠如此,杂役也是如此。
他们是贱籍,打生下来开始,就身无恒产,唯一的活路,就是学上一门手艺,给人没日没夜得做活。
他们在地方上,是官老爷们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仆役,在战场上,是死了连被列入统计数字都没有资格的空气一般的存在。
他们何尝得到过眼下这样的尊重和认可。
在今天,他们生平第一次深刻的感受到了来自一个集体的温暖。在这一刻,好多人萌生了不想离开这个集体的念头。
此刻,他们在一起跳跃、欢呼。他们希望,时间永远停在这一刻,不要把他们送回原本那个苦难的现实。
吴清泉看了看台下的比了个手势的李沐,拿起喊话筒再次喊开了。这次,他说要教大家唱一首歌。不是那寻常的淫词艳曲,而是一首属于工匠们的歌。
在工匠们的注视下,他一声招呼,下面早有准备的作头们一人一个喊话筒走上台,前后错落,站成两排。
随着他浑厚低沉的歌声和身后众人的合力伴唱,一首铿锵有力振聋发聩的歌曲响彻营地。
咱们工人有力量,每天每日工作忙。
盖成了高楼大厦,修起了道路煤矿,
改造得世界变呀么变了样。
发动了机器,轰隆隆地响。
举起了铁锤,响叮当。
造成了犁锄,好生产。
造成了枪炮,送前方。
咱们的脸上发红光,咱们的汗水往下淌。
为什么?为了求解放!
为了咱们工人彻底解放!
台上的人唱完一遍,就教起台下的人来,在李沐安排下,早已混进人群的一些工匠又带着身边的人唱。
就这么,从磕磕绊绊,到流利顺畅,工匠和杂役们亢奋的一遍遍的高唱着,直到歌声划破夜空,从后军传到中军,从中军传到前军。
无数的士兵官佐走出营房,侧耳聆听,轻声哼唱。
这一夜,不知有多少人对那个充满朝气的地方心驰神往。
https://www.lingdianksw8.cc/48050/48050847/765248933.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lingdianksw8.cc。零点看书手机版阅读网址:m.lingdianksw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