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古国物语 > 第八单元第二百七十二节

第八单元第二百七十二节


追究明朝灭亡的原因,要从张居正说起,本来从夏言、徐阶到张居正,已经形成了非常好的传统,如果张居正能够像夏言和徐阶那样物色一个能够接替自己的人,然后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急流勇退,他自己不但可以善终,明朝的社稷还可以延续很多年。遗憾的是他没有这么干,他直接把皇帝本人当做可以接替自己的人,这个想法简直太疯狂了,皇帝当你的替手,你是什么人?难怪他曾经洋洋得意的说自己不是宰相,是摄政。因为张居正把万历当做替手培养,产生严重的后果,许多人质疑的用心,认定他不是一个正直的人。这种质疑就是后来清流膨胀的开始,万历皇帝利用清流的力量清除张居正留下的余毒,这给了清流空前的发展机会忠于他们开始与皇帝对着干了。清流在嘉靖年间就曾经展示过自己的力量,只不过它失败告终。

        清流在对抗皇帝的过程中不断扩大自己的影响,维系他们的是一种教训价值观的东西,他们活在虚妄的世界里,幻想着可以用一种极为简单的办法让天下太平。其实很多贴着清流标签的人并没有自己吹嘘的那么正派,他们背地也干一些偷鸡摸狗的事,甚至连普通人都不如。许多整天在指责别人的人,自己却乱七八糟。被清流排挤的人被迫向一个太监投怀送抱,认他当干爹。其实这些人也都是一些文化人,他们难道不知道这样不光彩?只是没有办法而已。清流也好,太监也好,这些人都给明朝非常大的伤害,不过晚明的时候真的是气数已尽,任凭谁也救不了它,从万历之后,皇帝要么是短命鬼,要么十个木匠,崇祯皇帝时刻处在深度焦虑之中,他面对的困难远远超出了他的能力,其实同样的问题,如果是朱元璋来面对,会发生什么。

        很有可能你也看不到奇迹发生,因为朱元璋在位的时候,也是整天都在杀人。崇祯即位的时候才十七岁,一个高中生,他不能给明朝带来希望。办了魏忠贤已经是人间奇迹了。闲话说了太多,书归正传,涂山之会忠于到了正日子,大禹王来到现场,清点人数的时候,发现南方有一位诸侯还没有到,大禹王不动声色,会盟仪式结束之后,他宣布了一个新的决定,正式将宇内划为九州,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并且公布了一个计划,他要铸造九个大鼎,象征天下九州,成为象征天子权威的重器,他下令让每个州都必须进献铜,如果那个州的诸侯拒绝这么做他会面临着非常严厉的制裁。具体会面临什么样的制裁,他没有说。

        那诸侯在突涂山之会结束了,才来到现场,向天子表达了歉意,说明了原因,以为就没事了,当时很多人都这么想。大禹王面无表情,听他说完冷笑一声,说:“如果天下的诸侯都跟你一样给自己找个理由迟到。涂山之会还能按时举行吗?你分明没有把我的旨意放在眼里,半年前我就发了上谕,你居然还能迟到,还能找到借口,你太可恶了,我若是饶了你,在场的诸侯谁还会把我的命令放在眼里。”那诸侯还想为自己辩解,大于一挥手说:“拖出去杀了。”不由分说,他就被两个壮汉拖出去弄死了。众人立刻就傻眼了,大禹王接着说:“你们给我记住,如果能遵守我制定的规矩,咱们好君好臣相安无事,若是不能遵守我指定的规矩,就不要怪我翻脸无情,天子如果不能节制诸侯,还做什么天子。节日此人伏诛,他的儿子仍可以继承他的位置,置于由他的那个儿子来继承,容我以后再定。”

        这个时候诸侯们一口气,大禹王接着说:“如果有人索性不理会天子的召见,我就会发动兵马就打他,一旦城破,他的一家老小将全部被杀。凡是支持他反抗天子的人,也格杀勿论。”他口中每一个杀字落在地上似乎都能够砸出一个大坑。之后大禹王离开现场,给诸侯送行的事交给启。启虽然没有嗣君之名,却有嗣君之实。这其实很像某孤岛上发生的故事,大先生做道上的大统领,小先生做阁揆,名义上的阁揆却是一位老先生,老先生的年纪比大统领还要大,所以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将来继承大统的一定不是那个名义上的嗣君,真正的嗣君是阁揆。为什么大先生要安排自己的儿子做阁揆呢?他的微妙之处就在于嗣君这个位置没有办法做出政绩、积累人望,而阁揆这个位置可以。读过历史的人都知道嗣君难做,许多人等不到即位的那一天就被干掉了。

        大禹王的想法与岛上的那位大先生一样,与其让儿子做嗣君,承受流言蜚语的攻击,不如让他做阁揆,这样他可以避免遭到攻击的同时,一点点做出政绩,积累更多的人望。大禹王的一片爱子之心,让很多人感动不已,当时很多人都盼望这自己也能够有这么一个好老子。相国已经渐渐感觉到了大禹王的用意,他有两个选择,要么赖在相国的位置上不走,最后被赶走。要么主动递交辞呈,经过内心的一旦斗争他决定主动递交辞呈,这样不仅可以保住自己的体面,还可以给自己的儿子进身的机会。大禹王却没有准他的辞呈,这让他很纳闷儿。你既然不想让老子干了,又不准老子的辞呈,到底想怎么样?这个问题其实并不复杂,所以很快他就想明白了。

        于是第二次递交辞呈,大禹王还是不准,他就想大禹王是不是真心在挽留她呢?经过再三确认,没有这回事。因为朝会的时候,大禹王看都不看他一眼。他只好第三次递交辞呈,大禹王这才开始与他说话,说:“本来你身体还不错,我还打算让你多干几年,无奈你去意已决,之好放你走,将来有什么事需要我帮忙尽管写信给启。”这更加让他确认,大禹王就是要把自己的位置传给启。看官可能很多人都了解三国的故事,曹操被封为魏王,什么都跟天子一样,在当时汉朝旧臣们看来,曹操已经明显的显露出篡逆之心,然而曹操自己的感觉却事另外一种样子,他说:“如果天意在我,我愿做周文王。”周文王与曹操的相似之处是三分天下有其二,仍然做商朝的臣子,他得到了孔子的高度赞扬,然而三分之二的天下据为己有,这难道不是篡逆行为吗?

        其实还有一点很重要,曹操能不能够做周文王,关键在于曹操的儿子如何变心,周武王成为天子的时候,他拥有的已经不是三分天下有其二,他拥有了整个天下,他的版图甚至比商朝更大。而曹丕即位的时候,拥有的疆域撑死也就到汉朝的三分之二,天下还没有太平,你就迫不及待的做了皇帝,这也许就是他短寿的原因。天子这个位置,非厚德不据。一个人如果德行不够,却窃据尊位,这是要受天谴的。过去有一个非常荒唐的说法,将天子称为至尊,其实天子虽然尊贵,缺不是至尊。天才是至尊,这里所说的天是指人世间的一切不可抗力,这个不可抗力运行的规则叫作道。身为天子一定要尊奉天道,才能够泽备苍生。作者不喜欢这样这样一种天子,对路自古以来的许多规矩没有敬畏之心,觉得自己最大,这样的人就是无道的昏君。

        看官可能会觉得作者的想法太过于保守了,许多人把保守视为贬义词,甚至把他直接与顽固、守旧划等号。作者小时候阅读教材,对于革新的一派永远感到亲切,二对于那些保旧人士感到非常厌恶,甚至可以这样说,你端着书本就可以聪他们的身上闻出霉烂的味道。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阅历的增长,作者有了新的认知。作者对这一问题的认知发生动摇,是因为他更多的了解了一些发达国家的情况。保守派思想是许多发达国家的主流,那么支撑他们走到世界前列的真正原因是什么?经过作者的反复推敲,得出了新的答案,它与过去教科书给出的答案完全不同。我们开重新分析一些近代中国是如何一步步脱离世界发展轨道的?欧洲在近现代做的一些工作,我们在秦朝的时候就完成了,这就是我们的文明领先世界三千年的原因。

        那么问题究竟出在那里呢?一个人如果孝顺自己的父母,其实非常好的品质,然而过分的孝顺父母,与不孝是一样的。什么叫过分的孝顺呢?比如你和你的太太非常恩爱,而且你的太太也没有做什么坏事,你得父母莫名的不喜欢她,那个时候你要不要离婚,如果你是一个过分孝顺的人,你就会离婚,这样的孝就和不孝是一样的。朝廷适当的节制地方是必要的,否则不能称其为一个国家,集体对个人有所约束也是应该,否则不能称其为一个集体。可如果朝廷对地方过度节制,集体对个人过度约束,这就不是好的事情了。从汉朝的时候,中国的主流思想就出现了极端化的倾向,身为人子怎么行孝都不过分?身为人臣怎么尽忠都不过分?这导致了传统中国人思想的畸形。

        世界有变的东西,也有不变的东西。许多人可能根本不信作者的这种说,强调任何事情都在改变,这种错误的认知真是不值一驳。人类社会虽然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人类还是人类,没有变成另一种动物。如果你觉得人类有可能在将来进化成另外一种动物,作者可以再举一个例子。今天你爸爸是你的爸爸,请问这种关系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改变吗?总不能二十年后你成了他的爸爸。你只要明白了这个道理,你就知道为什么保守派有存在的价值,人类如果不能保守一些东西,真不知道人类会变成怎么样一副鬼样子。漫长的时间里,保守派思想一直都是主流,孔圣人就是一个保守派人士。大家思想推崇今人,蔑视古人,他们可以兴秦,却不能让秦保持他的强大,你要保持一种东西,当然需要保守派的主张,从长远来说,开创的过程是短暂的,守成的时间是漫长。

        汉朝开创只用了区区八年光景,而它的社稷持续了四百年。近代中国遭受的挫折正式因为保守派的衰落,明万历年间开始,清流当道,这些人不是成熟的保守派,而是一些只会鼓吹价值的饭桶,清流肆虐导致一种新的力量崛起,这股力量同样非常的极端。这股力量完全没有道德感,清流如果是伪君子,后者就是真小人。他们之间对峙了将近五百年,彻底地毁了中国。闲话少说,书归正传。新的相国会是谁呢?有人预测是仪狄。有人预测是启,仪狄这个时候没有表现出谦让的意思,反而积极争取,生怕自己成不了相国。启却是一副平常心的样子,大禹王考虑再三,仪狄被任命为新的相国,当时的人们立刻感觉到风向发生了变化。似乎大禹王本来没有把位子传给自己儿子的意思,有人甚至鼓吹仪狄就是最合适的嗣君。仪狄仍然没有表现出丝毫的谦让,这让大禹王非常恼火,脸上却没有表现出来。

        仪狄表现的非常活跃,他经常去各个朝臣家里采访,还与各地诸侯频繁通信,有人甚至举报他手下的人经常夜观星象。这些都给大禹王很深的刺激,暗中让人搜集证据,准备在适当的时候将他给办了。仪狄正在得意忘形的时候,他也听到冷静的告诫,他的一位叔父告诉他道:“你虽然很有人气,可做相国的时间很短,在朝廷里没有什么根基,应该夹着尾巴做人。”仪狄说:“我现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朝堂之上都是我的人。”叔父说:“处在你的位置,有十分的实力只能承认七分。而你有七分的实力,却吹成十分,你知道其中的危险吗?”仪狄说:“我权倾朝野,我能有什么危险?”叔父说:“你只有一个相国的空名头,权倾什么朝野?”仪狄说:“诸侯都是我的更有,朝臣都是我的弟兄,我影响力这么大,你居然你蔑视我。要不是看在我们是至亲的份上,你现在就死了。”

        叔父说:“我是你叔父,我希望你平安无事,你应该知道天下的主人是大王,不是你。”仪狄说:“你知道自己再说什么吗?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也!非一人之天下。”叔父说:“今时不比往日,世道变了,现的天下是大王一个人的天下,我们都是臣民。”仪狄说:“你在胡说什么,当今大王是罕见的明君圣主,他绝对不可能做出那种悖逆人伦的事。”叔父低声说:“慎言,有些事不会因为一个人的想法而改变。”仪狄说:“你说的对,这件事不会因为你的想法而改变。”两天之后,仪狄的叔父死在家里,他妻儿也都死了,死因是房屋突然塌了。仪狄听了这个消息非常震惊,会想起之前叔父说的话,他一下子就感觉自己下面热热地。他是仍活在世上与叔父关系最近的人,叔父的丧事由他来主办。

        丧事草草结束,他不是不想把丧事办的风光一点,而是他知道叔父得罪了天子,所以不敢那么做。大禹王知道如果对这里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等于承认这件事与自己有关,所以派钦差去相府质问他道:“你身为相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就算你再清廉的不像样子,办一场像样的丧事的钱总是有地吧!你这是忤逆不孝,也不要你这种人做相国。”仪狄不甘心就这样失去相位,于是递奏本表示对自己的行为感到非常的懊悔,他决心补办规模空前的丧礼。大禹王召见了他,说:“丧礼不能办两次,这样吧!你辞职丁忧吧!三年之后,你可以回来,我让你官复原职。”大禹王一言既出,一切都没有办法改变。仪狄只好收拾行回老家丁忧,离开的时候他倍感凄凉,曾经与他一起称兄道弟的朝臣们,对他唯恐避之不及。

        一路上凄风苦雨,他的儿子不停哭闹,妻子各种念叨,让他恨不得去寻死。回到家里,安顿一切,心情渐渐平复。乡村生活是非常乏味的,而且他也不愿意和那些没见过世面的人来往,他只是坐在家里整天苦思冥想。一两天妻子业不说什么,天天如此,他如何能受的了?一开始只是劝,随着耐心一点点背磨光,他的语气也越来越粗暴,发展到最后,甚至动了手。列位看官,你以为仪狄这样一位贵人贵有多么体面的一个妻子吗?非也!他的妻子长的五大三粗,拳头攥紧了比仪狄的脑袋都大,论身体素质,他不如妻子,论格斗技巧,他更是差的太远。所以只要一动手,仪狄就要吃亏,从前在相府居住,来来往往很多都是体面人,他不能让堂堂相国丢人,所以一直忍着。

        如今到了乡下,她便再也按捺不住粗野的本性,新账老账一起算,仪狄每次挨打,脑袋上都要背凿开一个血窟窿。这位女士非常豪爽,一点也不担心把自己地男人打死,有几次仪狄真的差点玩命,她的勇猛程度,让乡下的女人望尘莫及。甚至有得女人在一起谈论的时候在谈论的时候都在责怪仪狄太过于软弱,周围许多人都来劝仪狄把那只母老虎赶走。有一次仪狄实在被打的受不了,于是终于雄起了一回,回了她一记耳光,这可乱子惹了,她坐在村口放声大哭,一边哭一边骂,让仪狄颜面丢尽。仪狄实在没有办法,只好求跪着求她回家,她不但自己打他耳光,还让孩子轮番打,这一幕让村里所有人被惊到了,城里人真是太会玩了,女权思想武装之下的女性就是不一样,她们不仅可以生吃男人,还能生吃他们的灵魂。

        这些事情传到阳城,当地人都感到十分的新奇,列位看官,作者总是喜欢提及女权思想,有没有让你感到不适呢?如果你碰巧是一位女权人士,如果你愿意交流,愿意证明自己说的事对的,作者其实并不排斥与你进行谈论。很多时候,作者见到的都是一些极为虚伪、蛮横、道德败坏的人。作者曾经在某社交软件一个汉服群,因为支持一个自己喜欢的公众人物而遭到排斥,有人在那里指责直男,作者只说直的总比弯的好,就被踢出去了,随便说句什么都会一群莫名其妙人感觉自己被冒犯了,既然无意间都能够冒犯你们为什么不干脆专门去冒犯呢?作者不得不承认,女权思想已经是世界的主流思想,这种思想将毒化整个社会,毒化一代又一代人。

        有这样一位女士,她花了五万块钱去做了双眼皮,而遭遇车祸的老公没有钱接受治疗,正常人听了这个故事,会感觉这真的是太疯狂了,而女权人士不会这样认为。她会觉得如果女人追求美无可厚非,而男人没钱治病,只能怪你自己没本事。女权人士是最冷酷的一群人,他们毫无人性、心理扭曲,他们简直坏透了。暂把闲话摁住了,书归正传,大禹王对仪狄的故事非常感兴趣,让人把它用文字录下来,然后下发给各级衙门,同时还让人编成歌曲四处传唱。这件事让仪狄苦不堪言,仪狄的夫人却非常得意,她仿佛感觉这是属于她的荣誉奖章,她终于打败了自己的男人,她甚至扬言,自己会在将来的某一天做到大禹王的位置。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


  https://www.lingdianksw8.cc/55/55265/20217625.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lingdianksw8.cc。零点看书手机版阅读网址:m.lingdianksw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