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一章 大结局(三)
叶天脸色大变,却无法阻拦。
云翰元见状,毫不犹豫地策马扑向叶靖星,替他挡下了这致命的一箭。
“大哥!” 叶靖星瞪大了眼睛,瞳孔急剧收缩。
他眼睁睁地看着那支箭深深地插入云翰元的胸前,鲜血瞬间染红了他的锦袍。
云翰元嘴角溢血,摇摇欲坠,脸上却露出了一丝解脱的笑容,“二弟,我…我终于不用再做傀儡了...”
说完,他缓缓闭上了眼睛,身体从马上直直地被掉落,摔在地上,溅起一片尘土。
“大哥!” 叶靖星发出一声悲怆的呼喊。
他猛然跳下马,悲痛欲绝地抱起云翰元的尸体,泪如雨下。
此时,追兵已经将他们团团包围。
叶靖星看着周围这些面无表情的士兵,眼中闪过一丝决然。
他轻轻地放下云翰元的尸体,冷脸退到了山崖边走去。
“你疯了,你要做什么?”叶天大惊失色。
“父亲,我恨你!” 叶靖星朝着叶天怒吼道。
他的双眼布满血丝,“我这一生,最引以为傲的家族和身份,原来不过是助纣为虐的工具。这真是个天大的笑话!”
“若有来生,我情愿做个无名无姓的孤魂野鬼,再也不愿做你们叶家族人!”
说完,他纵身一跃,跳下了山崖。
“不!” 叶天目眦欲裂。
他策马冲到山崖边,伸手想要抓住什么,却只抓到一片虚空。
而另一边,听到消息后坐在马车上心急如焚赶来的宋氏,看到眼前这惨烈的一幕,整个人如遭雷击,悲痛欲绝。
“靖星!”她发出一声凄厉的惨叫。
没有再看叶天一眼,她毫不犹豫地朝着山崖下跳下,追随心爱的儿子去了。
远处的山岩阴影之中,一群黑影静静地伫立在那里。
他们在确认一切都按照计划发展之后,如同鬼魅一般,悄无声息地离开了。
姜绾站在京都瑞阳门城墙上,狂风呼啸,吹起她的衣摆猎猎作响。
战况胶着已经到了第三日,每一寸空气都被硝烟和血腥浸透。
众士兵们在指挥使赵昌宁的带领下,如同一道坚固的壁垒,死死地坚守着瑞阳门城门。
然而,叛军人数众多,如蝗虫般发起轮番攻击,如同永无止境的车轮战。
在这残酷的消耗下,京都守军渐渐显出疲态。
赵昌宁更是身先士卒,不幸被一支流箭射中,鲜血染红了他的战甲,但他仍咬牙坚持在前线指挥。
与此同时,宫中禁军在统领仇风的带领下,迅速赶来支援。
然叛军的攻势愈发凶猛,潮水般一波又一波地冲击着城门,战况愈发激烈,喊杀声震天。
眼看城门在敌人的猛烈攻击下摇摇欲坠,站在姜绾身侧的鹤影,意识到再这样下去,瑞阳门恐怕难以守住。
“小姐,此处危险,您还是先撤退吧。”鹤影看着姜绾,沉声说道。
姜绾她面容镇定如止水,深邃的目光坚定地望向远方。
在这震耳欲聋的厮杀声中,她像是捕捉到了一丝细微却又特殊的声音,那是由远及近的马蹄声。
她微微抿唇,缓缓道,“再等一等。”
不多时,一面写着 “明德” 二字的大旗赫然映入众人眼帘。
明德军训练有素,军容整齐划一,宛如一支无坚不摧的钢铁之师。
士兵们身着的战甲在阳光的映照下,闪耀着夺目耀眼的光芒。
姜绾的目光瞬间被队伍前端一马当先的男子牵引。
在触及他面容的一刻,她听到了自己的心跳渐渐清晰,如同战鼓擂动。
思绪在这一刻如脱缰之马,飘回到多年前的某个相似时刻。
宫苑下,甲光凌冽。
少年将军一骑绝尘,踏雪而来。
她在宫檐下惊鸿一瞥,辨不清他的面容。
而这一次不同,她将他看得无比清楚。
两人的目光在这弥漫着硝烟的战场上短暂交汇,却似有千言万语在其中流转。
“众军听令!”言殊身着战甲,屹立于马背之上。
他的面容张扬俊美,气势强悍凌厉,犹如神祇下凡。
狭长的眼眸中透着桀骜凌厉的光芒,仿佛世间万物都不放在他眼里。
“叶家及云州逆军,妄图染指我大梁山河,重蹈永安之祸!罪不容诛!众军随我冲锋,遇叛军,杀无赦!”
“杀!”
这一声怒吼的 “杀” 字,如同一把燎原之火,瞬间点燃了士兵们心中的热血。
言殊手持长枪,直刺苍穹,率领着军队如旋风般冲入敌阵。
明德军在言殊的带领下,个个如虎狼之师,气势如虹,锐不可当。
京都守军与之配合,瞬间改变了战场上的局势。
这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战,最终成为了历史长河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后来大梁史书中,有记载到这段历史:
内阁首辅叶磊之,素有不臣之念,彼于朝堂之上,佯装清廉大义。于暗处磨牙吮血,集结乌合之众,于云州之地私建叛军,妄图倾覆大梁之社稷,以逞其篡逆之志。
待叛军之势渐成,攻入京都。至京都瑞阳门倾巢而出,与守军展开激战。战火连燃三日,硝烟蔽日,喊杀震天。
齐国公世子言殊,有雄才大略,且忠勇兼备。元兴八年正月初三,其率明德军疾驰而至,仿若天兵降临。彼时,京都指挥使司军队与禁军军队亦奋勇御敌,虽力战疲敝,但仍坚守不退。言殊率明德军至后,与二者合兵一处,军威大振。三军齐心,其气如虎,同仇敌忾,视叛军如仇雠。于混战之中,明德军如破竹之势,势不可挡,叛军望风披靡,或死或降。经此一役,叛军终被剿灭,大乱遂平。
叶磊之夫妇,观叛军溃败,自知罪大恶极,已临穷途末路之境,无可逃遁,亦无颜苟活于世,遂于营地引火自焚,以偿其罪。其余叶家族人,因涉叛国之罪,罪无可恕,皆被依法判以斩首之刑,以正国法,以安民心。
叶家逆乱之事,永为大梁之警示,载于史册,昭告后人,莫效其恶,免蹈覆辙。
自此,边境晏然,民心亦定。
大梁遂入盛世之期,历三朝而不衰。
(正文完)
(番外还一些...)
https://www.lingdianksw8.cc/73939/73939578/62081699.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lingdianksw8.cc。零点看书手机版阅读网址:m.lingdianksw8.cc